在這次疫情中,國內野生動物養殖業遭遇重創,大批野生動物養殖場關閉。
當下許多人認為,只要是野生動物養殖場就該被關,野生動物養殖似乎已經和食用野味劃上等號。
上海市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景區動物園創始人楊吉覺得,這種說法有些片面,野生動物養殖,不一定都是食用的,有些甚至對野生動物保護有著推動作用。
他的珍禽繁育基地,
飼養著50多個品種,
一千多羽珍禽,
是崇明目前規模最大的珍禽繁育基地。
疣鼻天鵝(白色)與黑天鵝遊弋在湖中,一派田園風光。
這裡有許多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包括藍腹鷳、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還有海外珍禽如疣鼻天鵝、黑天鵝、蠟嘴雁、鶴鴕等,也有柯爾鴨這樣的網紅鳥類,是全國少數有能力繁殖、飼養各類珍禽的團隊。
蠟嘴雁
這裡長大的珍禽,每一隻都有「戶口」,出生死亡都要登記在冊。
它們長大後,將被送去動物園、科研機構或是野外放生,總之和野味沒什麼關係。
上周日,跟隨楊吉,我們來到繁育基地。這裡暫不對外開放,除了工作人員之外,幾乎沒有外來訪客。
斑嘴鴨
雖然人稱「鳥叔」,也是鳥兒們理論上的「爸爸」,但楊吉在養殖場的「鳥緣」是最差的,大小鳥兒看到他無不四散奔逃。「因為我總是抓它們打針,所以看到我就害怕。」
楊吉天鵝比較親人
這位年輕的80後創業者2011年來到崇明試水養殖業,珍禽繁育只是他的一個產業,投入很大,回報有限,賺到的錢又被投入繁育基地,遠談不上盈利。但楊吉說,他從小就喜歡鳥類,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是件很幸福的事。
藍鷳
楊吉會計專業出身,在動物養殖領域完全是自學成才,如今他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獸醫,是國內少有能給珍禽看病的「名醫」,這也能解釋為何動物們看到他就要逃跑。
跟著鳥叔逛養殖場,是一種很有收穫的體驗。
第一次知道美麗的紅腹錦雞,原來就是「錦上添花」中的那個「錦」。清代二品官服上的裝飾圖樣就是它,比孔雀的級別還要高,僅次於仙鶴。
紅腹錦雞(右)
還有全球只有千餘只的,只生活在中國臺灣的藍腹鷳,這裡就有40多隻,是養殖場的大寶貝。
但即便精心照顧,這些任性的鳥兒還是很容易棄蛋,說不孵就不孵,丟給人類「外公外婆」來養,大概是它們中很多也是通過人工孵化而生,以為「老人帶娃」是理所應當。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冠長尾雉,美麗的尾羽給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愛用它來妝點頭飾、盔甲,京劇大武生頭冠上用的翎子,也是用它的尾羽製作。
白鷳
鳥叔可以說出這裡的每一隻鳥兒的故事,它們的脾氣性格與喜好,就像念叨自家孩子一般。而遊客只要稍加留心,也能看到許多有趣的場景。
比如在一群灰雁中,居然混著一隻蠟嘴雁。一群大雁在一起吵鬧無比,喜歡大聲聊天,整個養殖場都是它們的聲音。但不同種類的大雁之間也有語言障礙,原產地澳洲的蠟嘴雁顯然不會本地「灰雁語」,一個鳥站在地上發呆,周圍空出一大圈,沒有雁理它。
雖然看著有點可憐,但鳥叔告訴我,變成「單身雁」全是它咎由自取,因為所有蠟嘴雁中就屬它脾氣最差,一語不合就攻擊配偶,屬於有家暴傾向的「渣雁」,只能把它關到灰雁群中去反省,在這裡要是它敢造次,就會激起「民憤」被群起攻之。
在大雁邊上,還住著「超級大宅女」,一隻不喜歡出門的鶴鴕,天天把自己關在家裡。
世界上最兇猛的鳥——鶴鴕
鶴鴕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國鳥,是鴕鳥、鴯鶓外體型第三大的鳥類,站起來有一人高,這種鳥的脾氣非常古怪,只吃水果,而且有些神經質,一語不合就用腳爪踢人,匕首一般的爪子可以把內臟扯出,是一種美麗但極為危險的鳥類。
鶴鴕
這隻鶴鴕是雌性,還沒有性成熟處於「少女」階段,似乎有些叛逆,因為前幾天給它換了一個大點的住處,於是開始「作天作地」,別說鳥叔,就連把它從蛋養大飼養員也不能勸出門,給再多「好吃的」也不能安撫。
在養殖場中間的人工湖,黑天鵝、疣鼻天鵝們悠然自得,成雙成對在湖中遊蕩,時不時擺個經典的「天鵝愛心」造型,虐一虐別的「單身鳥」。
疣鼻天鵝(白色)與黑天鵝
當我們拿出無人機航拍,天鵝們都驚呆了,大概心想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種鳥?於是所有天鵝跟著無人機到處跑。估計再飛一會,無人機就成了天鵝湖的「老大」。
這樣的遊歷非常有趣,看著這些美麗的生命,和它們精彩的「鳥生」,更讓人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重要。
雖然它們看上去過得不錯,吃喝不愁有窩下蛋,還有醫生照顧,但還是覺得有點遺憾,這些野生動物原本應該自由地生活在自然中,但如今卻要靠圈養度日。
楊吉覺得,這種遺憾也是當下無可奈何之舉。除了被捕殺,野生鳥類數量大降的主要原因還是自然棲息地被破壞,雖然如今環境正在修復,但在此之前首先應當提升野動物種群數量,為今後野放進行準備。
市場價格一度高達三萬元的寵物柯爾鴨
一個正面的例子是日本和中國共有的珍稀鳥類朱䴉,在日本一度被視為國鳥之一,但因為環境破壞全部滅絕。
幸好後來又在中國發現了一個小規模種群,兩國通力合作,經過人工繁育,終於讓朱䴉數量回升到千隻以上。
藉助民營資本保護野生動物,在世界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一些企業,配合政府在野生動物繁育、保護、科研領域做出很大的貢獻。
繁育基地內的田園景色
「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國家的事,必須要依靠民間力量配合。」楊吉說,摒除食用野生動物陋習應當堅決支持。而且經過這次疫情,野生動物食用養殖估計也是徹底「歇菜」了,但保護性的繁育養殖不應被牽連,人們更不用「談野色變」,把所有野生動物養殖都歸為應被取締的對象。
「我們繁育野生鳥類,可以帶來一定受益實現自給自足、方便針對孩子們的科普教育、提供給科學家進行研究、同時也保存擴大的珍稀動物的種群數量,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藍孔雀
受到疫情影響,楊吉的養殖場也遇到了一些困境,但隨著情況逐漸好轉,他相信危機很快就會過去,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些美麗的動物今後能夠回到各自的家園,自由自在地生活。
新民眼工作室李一能 孫中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