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崇明最大珍禽養殖基地

2021-01-15 新民晚報

在這次疫情中,國內野生動物養殖業遭遇重創,大批野生動物養殖場關閉。

當下許多人認為,只要是野生動物養殖場就該被關,野生動物養殖似乎已經和食用野味劃上等號。

上海市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景區動物園創始人楊吉覺得,這種說法有些片面,野生動物養殖,不一定都是食用的,有些甚至對野生動物保護有著推動作用。

他的珍禽繁育基地,

飼養著50多個品種,

一千多羽珍禽,

是崇明目前規模最大的珍禽繁育基地。

疣鼻天鵝(白色)與黑天鵝遊弋在湖中,一派田園風光。

這裡有許多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包括藍腹鷳、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還有海外珍禽如疣鼻天鵝、黑天鵝、蠟嘴雁、鶴鴕等,也有柯爾鴨這樣的網紅鳥類,是全國少數有能力繁殖、飼養各類珍禽的團隊。

蠟嘴雁

這裡長大的珍禽,每一隻都有「戶口」,出生死亡都要登記在冊。

它們長大後,將被送去動物園、科研機構或是野外放生,總之和野味沒什麼關係。

上周日,跟隨楊吉,我們來到繁育基地。這裡暫不對外開放,除了工作人員之外,幾乎沒有外來訪客。

斑嘴鴨

雖然人稱「鳥叔」,也是鳥兒們理論上的「爸爸」,但楊吉在養殖場的「鳥緣」是最差的,大小鳥兒看到他無不四散奔逃。「因為我總是抓它們打針,所以看到我就害怕。」

楊吉天鵝比較親人

這位年輕的80後創業者2011年來到崇明試水養殖業,珍禽繁育只是他的一個產業,投入很大,回報有限,賺到的錢又被投入繁育基地,遠談不上盈利。但楊吉說,他從小就喜歡鳥類,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是件很幸福的事。

藍鷳

楊吉會計專業出身,在動物養殖領域完全是自學成才,如今他也是一名非常優秀的獸醫,是國內少有能給珍禽看病的「名醫」,這也能解釋為何動物們看到他就要逃跑。

跟著鳥叔逛養殖場,是一種很有收穫的體驗。

第一次知道美麗的紅腹錦雞,原來就是「錦上添花」中的那個「錦」。清代二品官服上的裝飾圖樣就是它,比孔雀的級別還要高,僅次於仙鶴。

紅腹錦雞(右)

還有全球只有千餘只的,只生活在中國臺灣的藍腹鷳,這裡就有40多隻,是養殖場的大寶貝。

但即便精心照顧,這些任性的鳥兒還是很容易棄蛋,說不孵就不孵,丟給人類「外公外婆」來養,大概是它們中很多也是通過人工孵化而生,以為「老人帶娃」是理所應當。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冠長尾雉,美麗的尾羽給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愛用它來妝點頭飾、盔甲,京劇大武生頭冠上用的翎子,也是用它的尾羽製作。

白鷳

鳥叔可以說出這裡的每一隻鳥兒的故事,它們的脾氣性格與喜好,就像念叨自家孩子一般。而遊客只要稍加留心,也能看到許多有趣的場景。

比如在一群灰雁中,居然混著一隻蠟嘴雁。一群大雁在一起吵鬧無比,喜歡大聲聊天,整個養殖場都是它們的聲音。但不同種類的大雁之間也有語言障礙,原產地澳洲的蠟嘴雁顯然不會本地「灰雁語」,一個鳥站在地上發呆,周圍空出一大圈,沒有雁理它。

雖然看著有點可憐,但鳥叔告訴我,變成「單身雁」全是它咎由自取,因為所有蠟嘴雁中就屬它脾氣最差,一語不合就攻擊配偶,屬於有家暴傾向的「渣雁」,只能把它關到灰雁群中去反省,在這裡要是它敢造次,就會激起「民憤」被群起攻之。

在大雁邊上,還住著「超級大宅女」,一隻不喜歡出門的鶴鴕,天天把自己關在家裡。

世界上最兇猛的鳥——鶴鴕

鶴鴕是巴布亞紐幾內亞國鳥,是鴕鳥、鴯鶓外體型第三大的鳥類,站起來有一人高,這種鳥的脾氣非常古怪,只吃水果,而且有些神經質,一語不合就用腳爪踢人,匕首一般的爪子可以把內臟扯出,是一種美麗但極為危險的鳥類。

鶴鴕

這隻鶴鴕是雌性,還沒有性成熟處於「少女」階段,似乎有些叛逆,因為前幾天給它換了一個大點的住處,於是開始「作天作地」,別說鳥叔,就連把它從蛋養大飼養員也不能勸出門,給再多「好吃的」也不能安撫。

在養殖場中間的人工湖,黑天鵝、疣鼻天鵝們悠然自得,成雙成對在湖中遊蕩,時不時擺個經典的「天鵝愛心」造型,虐一虐別的「單身鳥」。

疣鼻天鵝(白色)與黑天鵝

當我們拿出無人機航拍,天鵝們都驚呆了,大概心想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種鳥?於是所有天鵝跟著無人機到處跑。估計再飛一會,無人機就成了天鵝湖的「老大」。

這樣的遊歷非常有趣,看著這些美麗的生命,和它們精彩的「鳥生」,更讓人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重要。

雖然它們看上去過得不錯,吃喝不愁有窩下蛋,還有醫生照顧,但還是覺得有點遺憾,這些野生動物原本應該自由地生活在自然中,但如今卻要靠圈養度日。

楊吉覺得,這種遺憾也是當下無可奈何之舉。除了被捕殺,野生鳥類數量大降的主要原因還是自然棲息地被破壞,雖然如今環境正在修復,但在此之前首先應當提升野動物種群數量,為今後野放進行準備。

市場價格一度高達三萬元的寵物柯爾鴨

一個正面的例子是日本和中國共有的珍稀鳥類朱䴉,在日本一度被視為國鳥之一,但因為環境破壞全部滅絕。

幸好後來又在中國發現了一個小規模種群,兩國通力合作,經過人工繁育,終於讓朱䴉數量回升到千隻以上。

藉助民營資本保護野生動物,在世界上已有許多成功案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一些企業,配合政府在野生動物繁育、保護、科研領域做出很大的貢獻。

繁育基地內的田園景色

「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國家的事,必須要依靠民間力量配合。」楊吉說,摒除食用野生動物陋習應當堅決支持。而且經過這次疫情,野生動物食用養殖估計也是徹底「歇菜」了,但保護性的繁育養殖不應被牽連,人們更不用「談野色變」,把所有野生動物養殖都歸為應被取締的對象。

「我們繁育野生鳥類,可以帶來一定受益實現自給自足、方便針對孩子們的科普教育、提供給科學家進行研究、同時也保存擴大的珍稀動物的種群數量,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藍孔雀

受到疫情影響,楊吉的養殖場也遇到了一些困境,但隨著情況逐漸好轉,他相信危機很快就會過去,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這些美麗的動物今後能夠回到各自的家園,自由自在地生活。

新民眼工作室李一能 孫中欽

相關焦點

  • 千島湖養殖珍禽 鷓鴣聲聲喚知音
    辛棄疾的詞句膾炙人口,流傳千古,在前些時禽流感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在千島湖深山裡養殖鷓鴣的王師傅真是一籌莫展。昨天,他致電每日商報18創富熱線,想為鷓鴣尋找銷路。  鷓鴣原是野生珍禽,原產於中國的西部、北部和東部;在國外產於俄羅斯、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克什米耳等地。全長27.0-37.0公分,體重400-500克,比鴿子大一些。
  • 初探西昌全球最大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何以屢受中外媒體關注
    在涼山州的西昌市,「隱藏」著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多達60億隻美洲大蠊生活於此,這是我國首家通過國家藥監局GAP認證的藥物昆蟲養殖基地。美洲大蠊個頭雖小,卻足以創造大能量,在解決貧困居民就業的同時,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了10億元。
  • 四年建成西南最大鴕鳥養殖基地
    今年65歲的張庭均老人遛鴕鳥的場景對於村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在三臺縣花園鎮水磨河村,自從業主仲志偉2009年開創了庭院養殖鴕鳥的模式後,不少村民都加入了這個隊伍,鴕鳥養殖如今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  4年奮鬥  建成西南最大鴕鳥基地  松樹環繞的小山坡,空氣格外清新。
  • 晨讀|崇明盛開西紅花
    上周,幾位藝術家去崇明農聯西紅花研究發展中心寫生,很好奇西紅花居然長在崇明,而且崇明還是我國最大的西紅花養殖基地!在崇明,第一次見其尊容,作為商品的西紅花呈重重疊疊的紅色,乾乾的絲狀毫無火氣,高雅地堆滿青瓷盤,一副名貴值錢的樣子。而培育室內,西紅花卻是另一種狀態,滿室的紫色密密麻麻開滿一片,水仙球狀的花枝上唯有一花一葉,花開六瓣,三根金紅的花絲重重地垂著,這一點與其他花蕊完全不同,也許這就是有分量的表現。所謂貴重,不就是分量嗎?
  • 崇明有了能安全吃河豚魚的餐廳
    記者日前從崇明區了解到,隨著人工飼養無毒河豚魚技術的成熟和河豚魚「禁食令」的鬆動,崇明首個河豚魚魚源基地掛牌在望,目前崇明已有了能安全烹飪河豚魚的餐廳,人們再也不用一邊「提心弔膽」一邊享用美味了。2016年11月,農業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這意味著自1990年起不得流入市場的河魨開始「有條件解禁」。    根據這份通知,「解禁」的條件主要有四:一是「養殖河豚」,且養殖河魨只限暗紋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兩個品種,野生河豚魚不在放開之列。二是「加工產品」,放開的是加工產品並非鮮活品。
  • 外媒記者探訪中國蟑螂養殖基地:「嚇死我了!」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4月26日報導,在中國四川省西昌市,有世界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漆黑的房子裡,用手電筒朝四周一照,成千上萬隻蟑螂在櫥櫃裡爬來爬去,這簡直是恐怖電影裡才有的畫面!養殖人員來餵食時畫面更恐怖:隨著櫥櫃紙板被拿開,一大碗攪拌好的食物倒在地上,數不清的蟑螂蜂擁而出。世界上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的員工們,這家公司叫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四川省西昌市。
  • 商洛市商州區建成最大飛鼠養殖基地
    11月23日,商洛市商州區東峪村飛鼠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陝西煤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田光雄出席並講話,商洛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光照,市委常委、副市長張禮進,市政府秘書長劉永康,商州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旭光等出席儀式。揭牌儀式由商州區副區長柯長春主持。
  • 新疆和田縣朗如鄉探索鷓鴣養殖產業
    1月10日,記者來到和田縣朗如鄉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裡,看到一隻只色彩斑斕的鷓鴣不停地搶食飛躍,整個雞舍格外熱鬧。和田縣朗如鄉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8年年底,按照「村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發展鷓鴣養殖,通過將種鷓鴣集中養殖培育孵化,逐步形成鷓鴣規模化養殖基地,達到全鄉5162戶中3000戶參與養殖,200人通過鷓鴣養殖,實現長期穩定就業,並實現全鄉15個行政村通過折股量化使村集體經濟達到10萬元以上。
  • 特色養殖孕育小康夢——湘大學子實地探訪郴州海狸鼠養殖基地
    為深入了解安和街道產業發展情況,8月6日,湘潭大學調研團在新田嶺村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再次來到了海狸鼠養殖基地,就產業發展現狀與負責人王能文進行了訪談,並從中了解到其曲折的創業經歷。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林麝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郭鳳鵬向記者講述著自己養殖林麝的脫貧之路。目前,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的林麝養殖技術,郭鳳鵬的養殖場已打造成山西最大的林麝飼養基地。 王瑞軍 攝龐泉溝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除了旅遊業外,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也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
  • 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原標題: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近日,筆者從高燕鎮獲悉,位於該鎮河岸村,重慶規模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引種入場。  據了解,麝一般分為5種,包括林麝、馬麝、原麝、喜馬拉雅麝和黑麝,而林麝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 山東高青建國內最大蚯蚓養殖基地
    山東布萊凱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生態園內的蚯蚓養殖區  高青縣是黃三角地區傳統養殖大縣。2011年,全縣奶肉牛存欄9.8萬頭,出欄肉鴨2000萬隻,生豬11萬頭,年產畜禽糞便100餘萬噸。畜禽糞便處理是畜牧養殖中普遍存在的難題,如何化解畜牧養殖業的次生物成為養殖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 這種國外珍禽很像鴕鳥,性格溫順親近人類,如今我國各地都有養殖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有養殖雞鴨的,要麼用來過年過節或者接客的時候吃,要麼就專門賣給城裡人,做點小生意。而且農村養出來的家禽一般都要比城市養殖得好,因為都是吃的鄉下純天然的綠色飼料,沒有打過激素。其實除了雞鴨鵝這些家禽以外,像孔雀、鴕鳥這些動物跟雞鴨一樣也屬於禽類,只是在一般人很少養殖而已,因為比較珍貴,所以它們大多數是在動物園用來做觀賞類禽類。
  • 【新春走基層】探訪全國最大金花茶種植基地-廣西新聞網
    「茶族皇后」今更燦——探訪全國最大金花茶種植基地春節前,記者探訪位於防城港市防城區的全國最大金花茶種植基地,有幸與之進行了零距離接觸,一睹芳容。    從防城港市防城區出發,沿著彎曲的山路乘車1個多小時,來到防城區大菉鎮那排村。放眼望去,山上綠蔥蔥的沉香、肉桂、八角樹林延綿不絕;再仔細一看,樹下就是久聞其名的金花茶。    數千畝開著金黃色花朵的連片金花茶,漫山遍野,蔚為壯觀。
  • 國內最大規模水蛭養殖基地落戶江蘇連雲港徐圩新區
    國內最大規模水蛭養殖基地落戶江蘇連雲港徐圩新區2018-10-23 20: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近年來,因為受農藥毒害以及人們無節制的濫採,野生水蛭資源逐漸枯竭,而在徐圩新區,一個集約化水蛭養殖基地則為市場注入了一股清泉。在徐圩新區徐圩街道東陬山村,有一個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水蛭養殖基地,專門用來養殖用作中藥藥材的水蛭。水蛭養殖,對生態環境要求高,不僅要水質好,而且要求地質穩定,土地承載力高,餵養水蛭的食材資源豐富。
  • 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專家指導景寧縣最大石斑魚設施化養殖基地
    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專家指導景寧縣最大石斑魚設施化養殖基地2018-03-07 09: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景寧縣水利局        瀏覽量: 6241 次我要評論 作者:王靜文 3月6日上午,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湖州綜合試驗站站長、教授級高工陳建明,麗水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毛偉華、研究員姚子亮一行蒞臨景寧縣梧桐鄉,對景寧縣縣最大石斑魚養殖基地建設進行考察指導
  • 新昌成全國最大石斑魚繁育養殖基地
    15日,新昌縣清水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小江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光唇魚,俗名石斑魚,是一種溪流性特色經濟魚類,不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且體色鮮豔,具有較高觀賞價值,深受消費者追捧。作為擁有人工繁育專利技術的地區,新昌縣自2007年起開展光唇魚人工繁育和養殖,目前已發展成年產值幾千萬元的特色產業。
  • 小強也有大作為 世界最大蟑螂養殖基地在中國
    若不是工廠大門醒目的鄧小平雕像,這家工廠就會在眼前一晃而過,更不會讓人將其和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藥用動物養殖基地」聯繫在一起。或許是因為這些低調,我們的探秘反而變得富有趣味,原本普通的了解變成奇遇般的體驗。
  • 巴州最大鴕鳥養殖孵化基地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趙成義建成巴州最大鴕鳥養殖孵化基地,帶動周邊63戶農民增收致富(左圖);趙成義從保鮮櫃中拿出兩顆鴕鳥蛋向大家展示3月22日,記者電話聯繫到這家名叫銀祥特色養殖合作社的創建者趙成義,據他介紹,這家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目前,社員已達63名,養殖有560多隻鴕鳥。趙成義說,養殖鴕鳥前,他曾從事建築行業,積累了一定資金。
  • 浙江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欲讓小丑魚「離開」海洋
    浙江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養殖的小丑魚(攝影 中國網/馮竹)由國家海洋局主辦的「海疆萬裡行」活動來到了浙江洞頭海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對浙江洞頭的海洋生態建設進行探訪。與此同時,我們也揭示小丑魚離海生活的可能性。洞頭海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隸屬於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是宣傳「海洋生態文明」主題專門設立的科普、教育展示中心,也是省級魚、蝦、貝、藻名優新品種繁育基地、省級淺海引種馴化繁育基地、省海洋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