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幾位藝術家去崇明農聯西紅花研究發展中心寫生,很好奇西紅花居然長在崇明,而且崇明還是我國最大的西紅花養殖基地!
《西紅花》 (水彩) 楊建勇 繪
西紅花,又名番紅花,也叫藏紅花,是一款古老的中藥,在中醫裡,它被當作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的藥材,特別以養血聞名。譬如你要去西藏、青海,熱心人會立馬推薦先服藏紅花,似乎它也有抵抗高反的功效。藏紅花其實就是西紅花,而這只是西紅花眾多名字的一種。西紅花被利用的時間很久,公元10世紀,波斯人供奉給神的花朵中就有西紅花。波斯人用西紅花作香料,它的紅色素被用來染織,據說染成的地毯色澤金黃不易褪色。這樣的方法還被用在食物上,如果你去伊朗旅行,還能吃到西紅花飯,黃金色,味道非常棒。
土耳其也盛產西紅花,亞歷山大大帝把用西紅花沐浴的習慣帶回馬其頓王國,順帶著培養了一路的西紅花。印度的西紅花則是波斯人給帶去的,印度原產的西紅花是姜科植物而非鳶尾科,顏色接近但沒有香味。迄今為止,西紅花在印度依舊用途廣泛,但紅花則屬另一種植物。
在我國,甲骨文中的「鬱」就是西紅花,以前的「鬱金香」也是,這是當代學者饒宗頤考證的結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不過他換了個佛系名字「茶矩摩」。西紅花本不產自中原,唐代之後,西域進貢大大減少,「鬱」也就不見蹤跡,今天的西紅花多由印度、尼泊爾經西藏傳入中原,所以又被稱作藏紅花。在伊朗,當代的波斯學者稱西紅花為「中國罌粟」,因為他們相信西紅花是從中國傳到波斯的。
西紅花在秋天開花,它的藥用價值就是三根花絲,據說大約需要20萬朵西紅花才能製成一公斤成品,並且還必須是雌蕊。西紅花不在地裡開花,開花時節,花農得將其輕輕起出,移至室內,然後靜待花開結絲。在崇明,第一次見其尊容,作為商品的西紅花呈重重疊疊的紅色,乾乾的絲狀毫無火氣,高雅地堆滿青瓷盤,一副名貴值錢的樣子。
而培育室內,西紅花卻是另一種狀態,滿室的紫色密密麻麻開滿一片,水仙球狀的花枝上唯有一花一葉,花開六瓣,三根金紅的花絲重重地垂著,這一點與其他花蕊完全不同,也許這就是有分量的表現。
所謂貴重,不就是分量嗎?(楊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