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盛開西紅花 鋪就農民致富路

2020-12-05 今日建德

 

西紅花在我市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被譽為「中國西紅花之鄉」的三都鎮,因為優越的自然環境和適宜的土壤結構,為西紅花的生長造就了天然溫床,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西紅花生產基地。近日,記者來到了建德市聖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這裡的西紅花已經悄然開放。

聖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位於三都鎮聖江村,走進基地,陣陣幽香撲鼻而來,入目則是一片抹不掉的淡紫色。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西紅花被整齊地擺放在一層層的木架子上,暗紅色的花絲探出了腦袋,等待著工人們的採摘和挑選。基地負責人張建紅告訴記者,今年的西紅花從10月底便開始採摘,比以往提早了一周。

「基地的西紅花是2015年開始種植的,現在大概有100多畝。今年產量基本上公司這邊有100多公斤,其他農戶收起來大概有500—600公斤左右。西紅花可以採摘三期,時間跨度總共是10—15天左右。」張建紅告訴記者。

正因為西紅花的開花期短,所以,這些日子,基地裡到處可以看見忙碌的身影,工人們都在花房裡採摘。張建紅告訴記者,西紅花採摘對時間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要在它處於含苞待放的狀態下才能夠進行,不然對花絲的品相和質量都會有影響。

除了時間外,西紅花採摘的手法和技巧也有標準和要求,一不留神可能就會傷到旁邊的花朵。所以,只有等到花朵含苞待放,莖稈長出來之後,手指掐斷莖稈,利索地將整朵花摘下,才不會損害第二朵花的生長。也正是因為西紅花在採摘的過程中有這樣的難度,所以,這麼多年下來了,只能全部靠人工進行採摘。

同時,為了保證西紅花的品相和質量,剛剛新鮮摘下來的花朵就要馬上進行花絲的剝離,採晚了,花絲容易沾染花粉。另外,在取絲的時候,需要先輕輕地將花瓣剝開,然後取下三根紅色的花絲,同時要求取下的花絲三根不相連,而且不帶黃根。

除了花絲是名貴中藥材外,西紅花的花瓣其實也有很多的藥用價值。在聖火農業的基地裡,一瓶瓶透明的液體被整齊地擺放在一邊,張建紅告訴記者,這就是西紅花瓣萃取的鮮液。「西紅花的根部,有豐富的多糖成分,用它做面膜有效果,其中還含有黃酮和藏紅花素。所以,現在我們對花瓣也進行包裝銷售,從花瓣裡面提取一些西紅花的鮮液,也叫做純露,這個純露可以拿到市場上去做面膜。」張建紅介紹說。

正因為建德三都的西紅花品質好、用途廣,所以花還沒有採摘結束,已經有不少客商來預訂。張建紅說,今年的銷售完全不用發愁。「花朵和極品的花絲,是西藏客戶預訂的,有50公斤左右。還有一百萬朵的鮮花朵和鮮液也被預訂了。我們現在品質好的,都銷到旅遊品市場,像西藏拉薩、雲南、四川九寨溝、臺灣、香港等地,一公斤價格是三萬多元。品相稍差的,我們會銷到藥廠去做藥,一公斤價格是一萬多元。今年的收益要比往年好,因為今年的氣候情況比較好,是西紅花的大年。預計我們今年有近一千萬元的收益。」張建紅說。

除了花房裡培育的西紅花外,在基地的大棚裡,還種植了一批特殊的西紅花,張建紅告訴記者,西紅花的種植,一般都是將球莖搬到田裡進行,待次年五月,再將西紅花搬回室內培育,直到開花。去年,基地首次嘗試了西紅花室外避雨栽培法,今年是這批西紅花第一次開花,不論是產量還是品質上,都比傳統種植模式要高出不少。三都鎮農辦主任趙成豐介紹說,避雨栽培對西紅花來說是一個新的技術,不僅可以極大地節約人工成本,同時還保持了西紅花應有的品質。「現在我們是在大戶這裡開始試驗,等技術成熟以後,根據我們的三年行動方案,近兩年打算再加推一批,給農戶和有意向的合作社以及企業。」趙成豐告訴記者。

據了解,今年三都鎮總共種植了3000餘畝的西紅花,產量達1.5噸,產值超過4500萬元,幾乎是家家戶戶花香四溢。

為了更好地推動西紅花產業在三都的發展,鎮裡加大了扶持的力度,希望帶動更多的農戶一起致富。「我們三都有超過4000戶的農戶依靠西紅花產業生產生活。我們向杭州市農業農村局申報了整鎮推進山區農業產業的規劃,每年給西紅花產業500萬元的補助和扶持,一方面推出了西紅花標準,加大土地流轉,提升基礎設施,形成標準地對外出租。另一方面提高設施栽培的力度,建設西紅花溫室恆溫控制,提高西紅花的品質,現在已經建了3000平方米,可供大戶和散戶放置西紅花。還有康養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善,包括文化禮堂西紅花會展中心,以及下一步我們要做的農創客中心,為發展西紅花康養產業提供條件。」趙成豐說道。

在西紅花盛開的這些日子裡,三都鎮的村民們都在忙碌著,一株株淡紫色的花朵綻放在木架上,散發出獨有的芳香,這是對智慧又勤勞的村民最好的回報。西紅花事業是有美好前景的,它將為三都人民創造幸福的未來作出貢獻。

 

 

 

 

 

 

(周冰 張目)

相關焦點

  • 江蘇海安:玫瑰花鋪就農民致富「芬芳之路」
    近日,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壯志街道石莊村玫瑰種植基地內玫瑰花競相綻放,農民忙著採摘、裝運鮮花,發送到各地的工廠進行精油提煉等深加工。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玫瑰種植為主打的休閒觀光農業,這裡的玫瑰花銷往全國各地,鋪就了農民致富的「芬芳之路」。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在「千年藥鄉」宕昌縣,許多像劉海霞一樣的群眾,在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辛勤勞動託起致富的夢想。【來源:每日甘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晨讀|崇明盛開西紅花
    上周,幾位藝術家去崇明農聯西紅花研究發展中心寫生,很好奇西紅花居然長在崇明,而且崇明還是我國最大的西紅花養殖基地!《西紅花》 (水彩) 楊建勇 繪西紅花,又名番紅花,也叫藏紅花,是一款古老的中藥,在中醫裡,它被當作活血通絡、化瘀止痛的藥材,特別以養血聞名。譬如你要去西藏、青海,熱心人會立馬推薦先服藏紅花,似乎它也有抵抗高反的功效。藏紅花其實就是西紅花,而這只是西紅花眾多名字的一種。
  • 致富面面觀:種植中藥材「錢景」驚人
    正是看中了西紅花的經濟價值,5年前,楊連生引進了西紅花的種植,如今在他的帶動下,村裡不少農戶也種起了西紅花,並成立專業合作社。眼下,每公斤烘乾花絲市場價超過2萬元,並且供不應求。花絲和種子都可賣錢,每畝西紅花收入約2萬元。目前,楊連生已將自己種植的西紅花註冊為「紅花王」商標。合作社裡西紅花的種植面積已有200多畝,很多村民憑著小小的西紅花致富了。
  • 吉林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劉闖:君子蘭鋪就小康路
    他幹事有熱情、善鑽研,執著於君子蘭種植業,帶著父老鄉親一道闖出了一條君子蘭鋪就的康莊大道。他就是鴻通綠植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闖。今年35歲的劉闖是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村民,2016年,他自籌資金先後投資30餘萬元建起了第一棟花窖,搞起了試驗示範。
  • 好政策鋪就致富路 樅陽周刊 中安在線多媒體報刊平臺
    國內統一刊號: 好政策鋪就致富路 路過G347樅陽段相國大橋,遠遠就能看見路邊豎立的指示牌  致富後的錢葉平「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決心回饋鄉鄰,擴大規模後的草莓種植園,錢葉平夫妻倆忙不過來,於是他把村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吸納了過來,忙時幫助他打理草莓採摘園,草莓開園採摘的季節,一天能安排周邊群眾就業10餘人,錢葉平的草莓園為全家帶來穩定收入的同時,也成為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的「甜蜜園」。
  • 巧家紅山:小小蠟蟲「引客入鄉」鋪就致富路
    今年,紅山鄉蠟蟲產業又喜獲豐收,來自湖南、四川、貴州的「蟲客」都不約而同地來紅山收購蠟蟲,小小蠟蟲「引客入鄉」,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致富路。「蠟蟲是我們增收致富的『寶貝蟲』,『蟲客』都說我們這裡的蠟蟲質量好,今年賣出了每市斤120元的最高價。我家今年的產量有90多斤,全部都是以每市斤110元出售的,光這項收入就有1萬元左右。加上花椒、務工及其它收入,現在我家已經脫貧了,相信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專家的指導下,明年的收入一定比今年高,我們致富奔小康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日子也一定會越來越美滿。」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 蠶寶寶吐銀絲 三姐故裡絲綢鋪就致富路(圖)
    圖為:女工在認真工作 記者 徐芳 攝圖為:車間裡的現代化設備 記者 徐芳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徐芳)「宜州農民好幸福,銀絲鋪成致富路。」這是「歌仙」劉三姐故鄉——廣西宜州市近年廣泛傳唱的一首歌,它形象地描繪出當地農民通過養蠶致富奔小康的生動畫面。11月30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宜州嘉聯絲綢公司,了解絲綢生產的奧秘。  在絲綢生產廠內,蠶房內未破繭的蠶包被採繭機高效率地取出來;在流水線生產間,絲綢製作機械化生產,讓記者一探蠶寶寶的「奧秘」。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中藥材鋪就致富路
    9月24日,農民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繼紅村採摘菊花(無人機照片)。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繼紅村地處長白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民多以種植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為生。2020年,繼紅村種有五味子、貝母、紫蘇、菊花、人參等中藥材2000畝,包括種植示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共有一百餘人加入到中藥材種植產業中,人均增收超千元。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9月24日,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三道湖鎮繼紅村,昌信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繆久發整理剛摘的五味子。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近幾天,在大王鎮東莊子村,近百名村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種植西紅花。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
  • 南京高淳:拓展螃蟹產業鏈 鋪就特色致富路
    創新無止境,鋪就「致富路」除了個人增收,孔祥華還將村民組織起來抱團發展,組建和豐園生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為蟹農提供水產養殖、水質處理、電商銷售等技術指導。據悉,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員105戶,水產面積達3960餘畝。
  • 電助創業人鋪就致富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可靠電力鋪就致富路說幹就幹。孫世忠按照供電所給出的供用電技改方案,購買設備材料,在江南供電所人員的指導下,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養殖場自備應急電源安裝、保暖通風消殺照明等多迴路用電線路敷設、公司外圍給水安裝調試、排汙設備安裝調試、三相用電負荷平衡調試工作全部完成。2月11日,豬場所有設備順利投入運行,徹底解決了養殖場的用電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南嶺的故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
    我叫羅中山,是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來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作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開展駐村工作,2019年3月,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共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天柱:鋪就群眾「致富路」搭建幹群「連心路」
    「到坪地鎮之前,我去過很多地方,要不就是海拔、氣溫合適沒有路,要不就是有路但是海拔、氣溫不適合,剛開始來我也很擔心,可不曾想到才過兩年,你看看這裡,道路四通八達。」天柱縣坪地鎮凸屯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姚玉文說到。
  • 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產業鋪就致富路
    近年來,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利用「支部+市場主體+產業+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合理利用荒廢土地,引導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規劃中來,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正在基地務工的江群芳今年68歲,體弱多病的她和老伴兒沒有收入來源,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 【點睛實體經濟】 甜甜獼猴桃鋪就農業致富路
    如今,園區已形成以米蘿、猴場為核心,以水黃路、官劉路、玉馬路為紐帶的水城縣百裡獼猴桃產業長廊。看到鄉親們高興的樣子,段昌勇找到鄉政府的領導,他把想法一說,鄉黨政領導馬上表態:「只要你能帶動鄉親們致富,我們大力支持!」有了村民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他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籌集資金2100萬元,註冊成立了貴州黔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專門種植獼猴桃。
  • 西紅花與藏紅花的區別
    一物多名的現象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西紅花和藏紅花就是如此。
  • 伊川縣鴉嶺村:小蝸牛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46歲的楊紅單是鴉嶺鎮樓子頭村村民,家中上有70多歲的母親,下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愛人早年過世,一家人全靠楊紅單在外務工過活。「今年老娘中風了,行動不便,我也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及多種慢性病不能幹重活兒了,只能回家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