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欲讓小丑魚「離開」海洋

2020-12-01 中國網

浙江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養殖的小丑魚(攝影 中國網/馮竹)

中國網4月15日訊 (記者 馮竹 葛蕾)如果對90後、00後進行調查,小丑魚絕對可以排名他們心目中最萌呆的海洋動物前五名。那麼小丑魚可以離開海洋生活嗎?也許很快就可以了。由國家海洋局主辦的「海疆萬裡行」活動來到了浙江洞頭海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對浙江洞頭的海洋生態建設進行探訪。與此同時,我們也揭示小丑魚離海生活的可能性。

洞頭海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隸屬於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是宣傳「海洋生態文明」主題專門設立的科普、教育展示中心,也是省級魚、蝦、貝、藻名優新品種繁育基地、省級淺海引種馴化繁育基地、省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研究所洞頭基地面向海水增養殖研究技術為主的科研基地,主要以魚類和藻類研究培育為主。

在洞頭基地,大黃魚、黃斑藍子魚、石斑魚等魚類被裝進了許多或大或小的容器中,甚至連百姓很喜愛的小丑魚也成群結對的遊來遊去。這些魚類的生存環境各不相同,比如石斑魚喜暗,它們的「家」就宛如暗房,而小丑魚的居住環境對人類來說可以算的上溫泉了。據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黨委書記李尚魯介紹說,小丑魚作為極具觀賞性的魚類很受市場歡迎,目前中心正在積極研究基於生態系統水平的海水觀賞魚缸,探索解決小丑魚能夠在魚缸海水環境調控條件下,只需要人工補充淡水就可以室內養殖的試驗。如果試驗成功,千千萬萬的小朋友就可以在自己客廳每天與小丑魚做伴了。

【相關連結 】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隸屬於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是一所多學科綜合性的省級海洋與漁業公益性重點科研機構。始建於1953年,前身為溫州水產技術指導站;1963年在溫州地區水產研究所的基礎上更名為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溫州分所;1987年1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為「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 2010年8月30日,經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溫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增掛溫州海洋研究院牌子;2010年11月,經浙江省編委批覆,增掛「浙江省海洋漁業環境與生物安全監測檢驗中心」牌子。現有在職職工97人,其中正高職稱8人,副高職稱14人,中級職稱29人,浙江省「151」和溫州市「551」人才20人,博士7人。

建所60餘年來,先後承擔了國際和國家級、省部地市級科研項目500餘項,取得了15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及有關部門獎勵70餘項。近年來,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創新需要,及時拓展學科,從建所伊始單一從事漁業資源環境調查研究和海水苗種繁育養殖技術研究推廣領域,發展為集海水增養殖技術、海洋生物與遺傳育種、海洋生物漁業資源與生態修復技術、水產養殖病害及生物技術、海岸帶環境及涉海工程的評估及監測評價等五大學科,涵蓋三十餘個研究方向,形成了優勢突出、多學科並進的科研創新體系,在海洋經濟貝類增養殖研究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通過四大科研基地的科研示範推廣,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解決了行業的發展瓶頸並得以廣泛推廣應用,帶動了泥蚶、縊蟶、文蛤、南美白對蝦等一批海水養殖特色產業帶的興起,極大促進了沿海漁(農)民增收致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我省海洋漁業科學事業的發展和漁業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近年來,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積極參與科普教育工作,著力提高公眾海洋意識,建設有浙南海洋生物較為齊全的海洋生物標本室,浙江省海洋科技科普教育基地、溫州市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落戶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已累計接待社會公眾1800人次。

相關焦點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到訪促進會養殖示範點——新海洋養殖基地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到訪促進會養殖示範點——新海洋養殖基地2016-09-28 21: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羅非魚品促會        瀏覽量: 2393 次2016年9月24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邸剛在海南省羅非魚品牌建設促進會秘書長韓雪峰的陪同下,參觀了海南建一水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海洋養殖基地。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軍一行到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調研水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軍一行到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調研水產養殖情況2016-08-01 09:3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定海區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80833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7月28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軍、副研究員徐士宏,煙臺海洋水產研究所教授江海濱等專家組一行
  • 浙江日報:浙江海洋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東海邊,活躍著一群「海洋...
    11月初,在舟山東極海域,浙江海洋大學的科研人員正在放流一批大黃魚。這批大黃魚是今年5月進入東極大黃魚野化訓練基地的岱衢族大黃魚,為東海大黃魚的本地種群。舟山瀕臨東海漁場,是全國遠洋漁業和綠色修造船基地,也是國家戰略油氣儲備基地。浙江海洋大學紮根舟山、服務地方經濟,從傳統的水產行業到船舶行業,再到海洋環境修復、海島保護開發,將自身學科優勢和地方經濟緊密結合,和舟山的發展同頻共振、攜手前行。浙江海洋大學的科研項目和海洋漁業密不可分。
  • 現代海洋設施養殖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
    10月11日至12日,現代海洋設施養殖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論壇在浙江舟山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舟山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浙江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大會以「創新、綠色、生態、高端」為主題,秉承「建樹國際視野、突出國家觀念、集成系統工程、構築高端產業」的理念,旨在通過學術研討,加強產學研的技術交流和務實合作,夯實工業化養殖基礎,以促進我國工業化魚類養殖大產業的高速發展。
  •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為孩子們揭秘海洋生物
    中國江蘇網4月1日南通訊(通訊員 夏國華)3月31日上午,來自南通市通師二附和城中小學的50多位新華小記者,來到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近距離、面對面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水產品的知識和情況。成千上萬種的海洋生物、尖端的測量技術、前沿的科研成果。讓小記者們大開眼界。
  • 【多彩「三下鄉」 獻禮「七十年」】藍色:宣傳海洋保護 助力水產養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王龍龍 左橙 實習生 楊晴 徐健聰)正值暑期,在不少地方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有大學生在沙灘上搭起帳篷宣傳海洋資源保護,放流珍貴海洋生物;有大學生傾聽河長介紹河流保護舉措,進行水資源取樣;有大學生考察水產養殖戶,助力養殖產業發展……這些青年學生利用參加2019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契機,走近藍色海洋,宣傳河長制湖長制,助力水產發展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考研...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8月1日,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的綜合性海洋科學研究機構。
  • 十年堅守羊棲菜 溫州大學步入全國經濟養殖藻類研發先進行列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趙小倩)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重要養殖藻類種質創製與高效擴繁」項目2019年度研發進展及學術交流會在溫州大學舉行,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處長盧兵友,藍色糧倉專項諮詢專家組和項目諮詢專家組一行11人蒞臨會議進行諮詢指導。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有間海洋動物「奶粉庫」 專門培養「水產醫生」
    「這些實驗瓶裡有中肋骨條藻、牟氏角毛藻、金藻、雨生紅球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等藻種,涵蓋了我國北方水產育苗所需的微藻。」劉振華說,微藻藻種經過擴大培養,可以作為海參、海膽、鮑魚、魚、蝦、蟹、貝等的生物餌料;雨生紅球藻可以產生蝦青素,將蝦青素添加在觀賞魚飼料中,能夠有效改善觀賞魚的體色,提高免疫力,並且蝦青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還是很多高端化妝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 新中國海洋漁場調查先驅——記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歸國學者張孝威
    星期天則不同,她很喜歡跟著父親去萊陽路53號實驗室看顯微鏡、魚缸魚池餌料池裡養的魚和餌料蟲。「煙臺、威海外海漁場及其附近海區鮐魚資源調查」後,張孝威等人發現由於過度捕撈,我國黃海魚群大幅減少(1953年鮐魚總產量達一萬噸,1958年總產量已不足一千噸),為了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他們決定開展人工養殖。
  • 中國六所「海洋大學」2020年本科招生計劃: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
    學校創建於1958年,始名舟山水產學院,1975年更名為浙江水產學院,1998年與舟山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浙江海洋學院,2000年之後舟山衛生學校、浙江水產學校、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學校和舟山商業學校等學校(
  • 戰文斌——中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學,分子生物學技術...
    所在院系: 水產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 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 地球暖化加劇 科學家:可愛小丑魚恐在海洋中消失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電影《海底總動員》中可愛的小丑魚,恐將在海洋中消失。歐洲科學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海洋生態影響,對棲息地相當挑剔的小丑魚,恐因為環境變化適應能力不足而滅絕。資料圖:小丑魚。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20年海洋科學暑期夏令營活動報名通知 為引導和激發青年大學生從事科研的興趣和熱情,零距離體驗感知海洋科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於2020年7月中下旬舉行2020年海洋科學暑期夏令營活動。
  • 薪資高競爭小的「小眾」專業—水產養殖專業
    你們知道自己喜歡吃的魚是從哪裡來的嗎?如果以為就是河裡、海裡「網」上來的,就太小看全世界人民的胃了。光是靠魚自身的繁殖和生長速度,我們早就把水裡的魚吃光了。為了讓我們可以隨時吃到美味的魚和其他水生動植物,水產養殖成了必不可少的存在。但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這裡面的學問可大著呢!「健康、綠色、無毒、無公害……」這些要求要做到哪一項都不簡單!那麼這些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 黃海水產研究所多項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在該成果的實施帶動下,建設國家級中國對蝦遺傳育種中心1個,國家級中國對蝦原良種場3個,對蝦工廠化無公害養殖試驗示範基地5個。2000-2006年中國對蝦「黃海1號」在山東、河北、遼寧、江蘇等主養區累計推廣養殖面積超過15萬畝,產值超過10億元。
  • 大麻哈魚南移海水養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的大麻哈魚海水養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驗表明大麻哈魚的海水階段人工養殖方式已經實現,這為下一步進行規模化養殖、探討最終實現養成技術、建立我國太平洋鮭魚生態增養殖自主研發產業體系構架奠定了基礎。 大麻哈魚(又名「秋鮭」)是我國珍稀名貴魚類,是黑龍江特產魚類之一。黑龍江所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獲得大麻哈魚人工繁殖成功,並在90年代以綏芬河人工增殖放流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浙江舟山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水產學會漁業裝備技術專業委員會和國家漁業裝備科技創新聯盟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和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等五家單位承辦。中國水產學會理事長王清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所長徐皓、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鑑定總站養殖機械處處長金紅偉、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院長張海生、國家漁業裝備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賀波和來自國內多家水產領域的研究所、高校及企業代表70餘人參加了會議。王清印理事長、張海生院長和賀波理事長分別在年會開幕式致辭,會議由徐皓所長主持。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為海洋水產專門建了個大型「綜合醫院」
    「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山東教育採風」活動採訪團來到位於威海海洋職業學院慎行樓的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進中心,對於海洋水產來說,這個中心就相當於是專門為他們開設的一個大型「綜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