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海洋漁場調查先驅——記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歸國學者張孝威

2021-02-25 海洋檔案

回憶起張孝威回國時的情景,今年已經96歲高齡的張孝威夫人張靜芳女士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除了書他什麼也沒帶回來,一點禮物也沒有,所有的錢都買了書,歸途中繞道非洲埃及等多個國家才回到新中國」。1923年出生的張靜芳,1949年畢業於東吳大學經濟系並留校工作,1951年兩人成婚後隨張孝威來到青島。

為了科研,張孝威留給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如果哪天看到他按時回來,那一定是病了」,張靜芳說。張孝威把時間儘可能多的留在了實驗室。在張以懇的回憶裡,一直到她14歲時父親去世,張孝威與家人也是聚少離多,「白天見不著,晚上醒來總是看見父親在檯燈下輕聲讀英文書」。星期天則不同,她很喜歡跟著父親去萊陽路53號實驗室看顯微鏡、魚缸魚池餌料池裡養的魚和餌料蟲。

「煙臺、威海外海漁場及其附近海區鮐魚資源調查」後,張孝威等人發現由於過度捕撈,我國黃海魚群大幅減少(1953年鮐魚總產量達一萬噸,1958年總產量已不足一千噸),為了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他們決定開展人工養殖。

但當時的技術水平還無法解決餌料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張孝威建了多處餌料池,做了無數次的實驗,周日也不休息,最終發現了養殖魚苗的餌料——滷蟲。

張靜芳回憶道:「他天天不停地找、不停地試驗研究,最後成功的時候特別高興」,張孝威當即逐級上報了這一研究成果。由於當時的條件限制,上級本著保密原則,沒有允許公開發表。多年後日本才發現使用滷蟲養殖幼魚的方法並公開宣傳,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中國人早已掌握了這項技術。

1963年5月6日,國家科委海洋組劉好治、毛漢禮、曾呈奎、赫崇本、張孝威等29位科學家聯名向黨中央、國務院寫信,提出《關於加強海洋工作的建議》,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1963年秋—1965年秋,張孝威作為主要人員參與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1964年重點工作項目《長江口—舟山漁場調查》的討論和計劃制定等工作,並受中科院海洋所委派,帶著此項目的初步意見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水產部和國家科委海洋組關於落實國家1964年重點項目《水產十年規劃和決定》的會議。

在此次會議上,張孝威除了參加海洋漁業資源的討論並指出黃渤海區小型中上層魚類——鯷魚的潛力相當大但卻未能被充分利用外,還著重介紹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對長江口—舟山漁場調查的初步意見,獲得參會代表一致認可,認為應在該海區進行綜合性調查,並將調查範圍向東擴大,配合東海中部中上層魚類的調查。

張孝威提出以主要的經濟魚類即大黃魚和帶魚為調查重點(因為該兩種魚類年產量在四十萬噸左右),計劃由點面結合,水產單位負責重點漁場調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負責綜合性調查,後經中國科學院、水產部和國家科委海洋組共同協商,決定將此項目列為殲滅戰項目。

張孝威在青島

張孝威一生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專著,對我國漁業經濟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其中包括:《川西、康東魚類志》(1944年);《對煙臺外海鮐魚漁業的合理經營與繁殖保護的初步意見》(1958年);《煙臺外海鮐魚的生殖習性》(1959年);《十年來我國四種主要海產經濟魚類生態的調查研究》(1959年);《中國經濟動物志—海產魚類》(1962年);《鮐魚》(專著,1983年,由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根據張孝威手稿組織專家整理出版)等等。

相關焦點

  • 朱樹屏:魂系海洋的一代科學先驅
    ,至今仍存有一張他的照片,以此懷念這位中國科學家做出的傑出貢獻,稱讚他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4月1日,是我國著名海洋科學先驅朱樹屏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歷任英國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英國淡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英國淡水生物學會水產化學部、浮遊生物部二部主任;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藻類研究室主任。其博士論文「朱氏培養液」是至今國際上仍廣泛應用的經典標準配方,「朱氏人工海水」為國際首創,是人工海水研究史上的裡程碑,至今在國際24種人工海水中列首位。在世界海洋學和藻類學領域,他是唯一一位以其姓命名成果的中國科學家。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
    2010年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迎來60周年華誕,撫今追昔,意在登高望遠;知往鑑今,志在開拓未來。作為新中國成立最早的海洋科研機構之一,海洋研究所見證了新中國海洋科研事業的起步、創新與發展。回首60年的發展歷程,海洋研究所邁出的每個步伐,無不踩著時代的旋律,打上時代的烙印。
  • 歷盡千帆 興海強國——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員陳大可
    在儀式上為新船命名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海洋二所研究員陳大可。他滿懷激情地念出命名詞:「願你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夢想,面向南北兩極,劈波斬浪,破冰前行……」留美20年,歸國十二載,這位物理海洋學家滿懷興海強國的使命感,在海洋和氣候研究領域破浪前行,為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不斷拓展新疆域。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的發源地它是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那裡的科研人員為了國家的海洋事業默默地奮鬥和付出著。研究所的誕生1949年6月,當時擔任山東大學教授的童第周與曾呈奎二人去北平(今北京)參加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在會上,正在籌備建立中國科學院的竺可楨專門找到了他們倆,共同商討建立海洋研究機構的想法。這次談話就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的起點。
  • 南通市與海洋所籤約共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南通)
    1月11日,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南通)籤約儀式在青島舉行。南通市副市長徐輝和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在協議書上簽字,海洋所黨委書記王啟堯主持會議。孫松首先全面介紹了研究所學科布局、重大科研成果、人才隊伍、能力建設、國際合作、院地合作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等情況,詳細介紹了海洋所在江蘇沿海地區相關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和進展。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員張濤:現代化海洋牧場將進入一個...
    在主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員張濤先生致辭,張濤先生與大家分享了現代化海洋牧場研究與展望。   以下是張濤先生致辭:   謝謝主持人,各位嘉賓好,我是來自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的博士,我的報告分四個部分,第一個介紹我國海洋牧場的現狀。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軍一行到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調研水產...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軍一行到浙江舟山市定海區調研水產養殖情況2016-08-01 09:3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定海區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80833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7月28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軍、副研究員徐士宏,煙臺海洋水產研究所教授江海濱等專家組一行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20年海洋科學暑期夏令營活動報名通知 為引導和激發青年大學生從事科研的興趣和熱情,零距離體驗感知海洋科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於2020年7月中下旬舉行2020年海洋科學暑期夏令營活動。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
    8月1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隆重舉行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結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雲所慶」,紀念活動通過網絡同步在線直播。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韓恩厚代表中國科學院向海洋所成立70周年表示祝賀。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生招生簡章   歡迎全國各大院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申請我所2020級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簡稱:推免碩士生)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稱:直博生),上述兩類統稱推免生。
  • 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海洋波浪觀測站: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
    趙九章的選擇   小麥島海洋站始建於1953年,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海洋波浪觀測站。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海洋站與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頗有淵源。   趙九章是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為什麼會跟一座小小的海洋站有聯繫呢?話得從1950年說起。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考研...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8月1日,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的綜合性海洋科學研究機構。
  • 2015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日照港有限公司聯合招聘博士後研究...
    2015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日照港有限公司聯合招聘博士後研究人員簡章  日照事業單位QQ交流群:點擊加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是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
  • 南海海洋所與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正式籤署合作備忘錄
    11月2日,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聯合項目教授、國際大洋中脊(InterRidge)地球與生命科學研究計劃主席林間博士來訪問南海海洋所
  • 獻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新聞—科學網
    自此,他們以嶄新的面貌、偉岸的形象、奮進的姿態、創新的碩果,百舸爭流,乘風破浪,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康莊大道上勇敢向前。 開拓基業 不忘初心 鏡頭拉回到60年前,年輕的共和國即將迎來建國10周年的喜慶日子。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在中科院廣州分院籌備時期籌建,1959年1月7日正式在穗成立。初期暫設在南海水產研究所,1960年初遷至廣州新港路。不
  • 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研究所招生簡章複試分數報錄真題答案考研經驗
    研究所介紹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始建於1950年8月1日,是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是我國海洋科學的發源地。未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繼續圍繞「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貫徹落實中科院「三個面向」、「四個率先」新時期辦院方針,以「出重大成果、出優秀人才、出前瞻思想」為使命,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建及海洋研究所與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兩所融合發展為契機,努力促進重大成果產出,為早日實現海洋強國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南海海洋研究所2002年招生
    博士招生: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於1959年,所址廣州,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之一。全所現有職工525人,其中科技人員389人,含研究員35人(博士導師25人),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114人。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辦「奇妙海洋探秘之旅」線上公眾科學日
    5月23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奇妙海洋探秘之旅」公眾科學日活動成功舉辦,豐富多彩的直播內容吸引了超過8萬名觀眾參與觀看。本屆公眾科學日首次採用線上形式舉辦,並通過今日頭條、抖音進行同步直播。2個小時的直播中,公眾跟隨主持人的腳步在線雲遊國內規模最大、亞洲館藏量最豐富的海洋生物標本館及深海標本庫,與科研人員一起通過科學實驗「探秘海洋」,並進行了生動有趣的海洋科普知識問答,可謂是開啟了一場「奇妙海洋探秘之旅」。
  • 中國院士名人錄|「海洋之子」點燃新時代的「藍色希望」
    1979年回國到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工作,長期致力於物理海洋學環流動力學研究。1989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萬裡尋根報效祖國&34;20世紀70年代後期,原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迎來了一位來自大洋彼岸的年輕學者蘇紀蘭。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該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