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期
就象一位逃離喧囂的修士,小麥島離開繁華的青島,靜靜地向海而處,僅一條供車輛單行通過的小海堤與市區相連。
小島一側的峭壁上,矗立著一棟童話城堡般的建築,建築入口處的右側牆壁上,並排掛著兩塊牌子,左側的牌子上寫著「國家海洋局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右側的牌子上寫著「國家863 計劃海洋監測技術聯調實驗室」。
趙九章的選擇
小麥島海洋站始建於1953年,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個海洋波浪觀測站。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海洋站與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頗有淵源。
趙九章是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為什麼會跟一座小小的海洋站有聯繫呢?話得從1950年說起。青島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許多海洋科技的重要項目都源於青島。
1950年8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青島成立了海洋生物研究室,但當時有關海洋水文科學的研究則相對滯後,沒有觀測點,調查和觀測的項目也很少,特別是對具有破壞力的海浪,沒有進行過觀測。這使時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的趙九章特別著急,後來他專程來到青島,與海軍航保部門聯繫,商討建立海洋波浪觀測站的事宜,得到海軍航保部門的積極配合。趙九章還親自對青島周邊的海岸地形進行考察,最後選定了小麥島作為海洋波浪觀測站的站址。
1953年,在雜草從生、一片荒蕪的小島上,新中國第一座海浪觀測站正式建成。剛建成的海浪觀測站,設備比較簡單,僅有的儀器設備是測波杆和羅盤,需要目測海況、波型、波向、波高和周期。`
最初的小麥島海浪觀測站屬海軍青島基地管理。到1958年,海軍將小麥島海浪觀測站移交給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這個時期的觀測站,繼續進行岸邊波浪觀測,海況、波型採用目測,波向、波高和周期的觀測使用HAB—1型光學測波儀觀測。
國家海洋局成立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將小麥島觀測站移交海洋局管理。與其他海洋站類似,小麥島海洋站也是從觀測起步,而後將業務拓展到監測和環境保護領域,技術實力逐步提升。
現在的小麥島海洋站有職工8人,兩人還借調外單位,包括站長呂富良在內,實際在站值班的職工有6人。該站負責南起董家口,北至田橫鎮約200海裏海岸及相關海域的觀測、監測和災害巡視工作。
六十載的厚重
建站64年的發展,小麥島海洋站形成了豐厚的歷史積澱。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全國的海洋站水文氣象自動化觀測設備,實現了由手動到自動化的飛躍。從設計到最終成型推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裝置都是在小麥島海洋站現場實驗調試的,為我國海洋觀測事業做出了特殊貢獻。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小麥島海洋站形成了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精神特質,和履職盡責、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2008年11月,可能是航船撞擊或者拖掛的原因,海上浮標突然移位。站長呂富良清楚地記得,那天正是冬至,大雪紛飛,天氣極端寒冷,海況惡劣,況且在茫茫大海,要找一個直徑只有一米的浮標,難度極大。
價值幾十萬元的浮標是國家財產,找,一定要找回來。第二天,呂富良帶領幾名職工,頂著凜冽的寒風,駕船駛入了大海,巨大的海浪不時地拍向駕駛樓,船在顛簸中航行,發出嘭嘭、吱吱的響聲。由於外海風大,考慮到安全因素,只能返回。第三天,風勢減弱,站上人員再一次出海搜尋,海浪波高仍有2米,經過7、8個小時的艱難搜尋,所有人的體力消耗都達到了極限。就在大家幾乎絕望時,終於在下午5點多發現了信號。丟失的浮標出現在不遠處的海面上。寒冷、風浪、疲憊、飢餓一下子消失了,大家喜極而泣。
每當小麥島海洋站鄰近海域發生災情,都能見到該站工作人員的身影。2010年,青島海域發生嚴重冰災,為獲取第一手現場資料,小麥島海洋站員工冒著嚴寒,開展應急巡視,調查冰情,及時上報,為有效應對海冰災害提供了數據支撐。在近幾年的綠潮災害中,小麥島海洋站員工不辭辛苦,加強監視、監測,通過現場採集的數據及視頻為政府部門提供災情信息,為抗擊綠潮做出了貢獻。
小麥島海洋站還積極承擔海洋意識及科普教育的職能,接待了大量前來參觀學習的中小學師生,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了5個批次。站內技術人員向師生們講解海洋知識和海洋觀測原理,使師生們受到了生動的海洋意識和海洋科學教育。
小站的擔當
小麥島海洋站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一站多能建設上,積極主動,苦練內功,提升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作為海洋觀測站,首先要保質保量完成海洋水文、氣象觀測任務。全站人員嚴守工作紀律,努力提升業務水平,確保觀測數據準確,及時上報。小麥島海洋站還兼顧著五號碼頭、田橫、董家口、鰲山海洋站等多處站點的觀測任務。面對人員少、站點多、工作量大的情況,全站人員合理分工調配,加強對數據的實時監控,預審員針對存在的問題定期組織討論,及時解決。
隨著國家海洋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業務能力的升級,小麥島海洋站承擔的海洋觀測任務也在不斷增多。除了常規的海洋水文、氣象觀測,他們還承擔著海洋大氣監測、GPS監測、海嘯地震預警監測、太陽輻射通量監測、海水浴場及旅遊度假區監測、氣象雷達、多參數水質在線監測等眾多監測任務,以及海洋公益性課題的相關任務。
新型觀測儀器的引進,新的觀測任務的增加,不斷給小麥島海洋站提出新的挑戰。全站人員加強學習,接受培訓,熟練掌握操作和觀測技能,精心維護設備,確保數據質量。
2016年度監測時段內,小麥島站共計完成綠潮陸岸巡視32次,派出監測人員62人次,總行程約1500公裡,編寫上報定點監測報告47份。2017年上半年,海嘯地震預警監測中,經國家海洋預報中心統計,該站獲取的數據質量合格率達到95%以上。
來源:中國海洋報2017年原題:走筆一線站臺|小麥島海洋環境監測站 作者:袁偉
智匯海洋定位於中國海洋智庫核心媒體,整合推送海洋資訊、傳播海洋學術成果。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和立場,信息來源於已公開的資訊,版權歸原作者和媒體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確認後立即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