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11-29 中國日報網

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表彰為山東省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該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

科研人員布放深海潛標重力錨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簡稱「暖池」)是全球海洋最大的暖水區域,其高海溫促進了大氣強烈的對流運動,是驅動熱帶大氣環流的主要熱源,也是東亞季風和厄爾尼諾現象的策源地。暖池的溫度和鹽度結構(簡稱「熱鹽結構」)是維持其表層高海溫的關鍵,而其溫度和鹽度的變異則能導致多種重要氣候現象。暖池儲存的大量熱水,只要有一小部分流動到東太平洋,就會引發厄爾尼諾現象,改變世界各地的天氣格局。因此,暖池的熱鹽結構、變異機理和氣候效應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是現代海洋學和氣候學的研究熱點。

科研人員在西太平洋進行深海潛標布放作業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以往對暖池結構的認識主要局限在表層溫度的「準二維」分布,但對於海面以下的深層結構和鹽度結構並不了解,也就無法深入理解暖池高海溫的維持機制和引起氣候變化的原理。研究團隊在國家「973」計劃(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歷經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實現了對暖池核心的全深度潛標觀測,獲取了溫度、鹽度和海流的連續觀測資料,在暖池內部發現並命名了新的水團「北太平洋熱帶次表層水」,並發現了豐富的中小尺度(直徑小於1000公裡)熱鹽結構,從而完整刻畫出暖池的三維熱鹽結構。在此基礎上,揭示了暖池溫鹽變異的主要機理,並發現了暖池溫鹽變異對厄爾尼諾現象和我國華南降水變化的重要影響,揭示了暖池的鹽度變化影響厄爾尼諾事件發展的完整過程,闡釋了暖池海溫異常增暖造成我國華南秋季嚴重乾旱的機理,為科學預測和應對這些氣候災害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團隊提出了新的歷史數據訂正方案,有效提高了暖池乃至全球海洋溫鹽資料的質量,發展出了新型的氣候變化預報系統,顯著提高了對近年來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的預報能力。

該項目先後發表研究論文140餘篇,出版專著2部,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全球格點化海洋溫鹽資料集,被國際同行廣泛應用,並引領對暖池的科學認識由準二維向三維發展,初步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

熱帶西太平洋是我國經濟活動和國防安全的關鍵區域。該項目取得的科學突破顯著提高了我國對熱帶西太平洋的海洋、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的預報能力,加強了我國在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推動了由我國發起並主導的「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實驗(NPOCE)」國際合作計劃的實施,為落實科技創新引領海洋強國建設及推進山東省海洋強省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先導作用。(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海洋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表彰為山東省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
  • 中科院海洋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來源:經濟日報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表彰為山東省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科院海洋所一成果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可提高厄爾尼諾現象...
    央廣網青島7月2日消息(記者王偉)7月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的成果項目「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獲得了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科研成果可顯著提高對厄爾尼諾現象的預報能力。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
  • 佔比超四成,青島百項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7月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共有100項成果獲獎,同比增長52%,佔全省的41%,其中牽頭完成85項,同比增長63%。此次我市獲獎項目不僅在數量上創歷史最好成績,在「質量」上也表現優異:在省獎一等獎壓縮16%的基礎上,仍然完成了12項一等獎。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
    60年來,海洋研究所開展了許多開創性和奠基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基礎性、原始性的研究成果,培育和造就了許多在海洋科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家,顯示出了非凡的科研實力與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2008年,海洋研究所順利通過了中國科學院「2+3」評估,成為全院33個A類研究所之一。構建了「5-3-2」網格化科研體系,極大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
  • 吳克輝研究員團隊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克輝研究員團隊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名稱「矽烯的發現與物性研究」獲獎人:吳克輝、陳嵐、馮寶傑、程鵬、孟勝
  • 山東大學30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山東大學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佔全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獎總數的66.7%;作為參與完成單位,山東大學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4項。
  • 2019年度福建科學技術獎揭曉 廈門60項科技成果獲獎
    日前,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正式公布,我市共獲得包括福建省自然科學獎、福建省技術發明獎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內的60項優秀科技成果,佔全省獲獎總數近1/3,其中由我市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40項,作為參與單位完成的獲獎項目20項。
  • 2019年度福建科學技術獎揭曉 廈門市60項科技成果獲獎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3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日前,2019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獎正式公布,我市共獲得包括福建省自然科學獎、福建省技術發明獎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內的60項優秀科技成果,佔全省獲獎總數近1/3,其中由我市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40項,作為參與單位完成的獲獎項目
  • 一等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南昌航空大學五項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9月2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省委書記劉奇、省長易煉紅等省領導以及在贛兩院院士出席大會並為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大會共表彰獲獎項目148項,其中,自然科學獎50項、技術發明獎8項、科學技術進步獎90項。南昌航空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一等獎獲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01-07 軟體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的
  • 金滔教授團隊喜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9年5月14日,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201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共299項,其中一等獎28項(包括自然科學獎7項、科技進步獎21項,技術發明獎空缺)、二等獎95項、三等獎176項。浙江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金滔教授團隊完成的「面向低品位熱源的熱聲熱機機理及系統優化研究」成果榮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19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頒發,嶗山項目拿下16個獎項
    今天下午,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代表嶗山科技領先力量的獎項出爐!此次評選中以嶗山為第一完成人和完成單位的共榮獲獎項16項。具體名單奉上↓↓↓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項目(嶗山獎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基於納米材料的光電傳感策略及在生化檢測中的應用研究完成人:王宗花(青島大學)、夏建飛(青島大學)、周鑫(青島大學)、畢賽(青島大學)、張菲菲(青島大學)多智能體網絡系統的結構分析與分布式控制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擬授予李華軍、譚旭光
    9月21日,山東省科技廳網站發布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工作已經結束。>(2 人) 李華軍 李華軍,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山東省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涉海大學聯盟秘書長,教育部海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特聘專家。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侯保榮院士榮獲NACE科技成就獎
    侯保榮院士榮獲NACE國際頒發的科技成就獎。美國納什維爾時間3月27日晚7點,全球最大的腐蝕國際組織——NACE(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主辦的2019年國際腐蝕大會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侯保榮院士榮獲NACE國際頒發的科技成就獎。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新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也是我國海洋科學的發源地它是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那裡的科研人員為了國家的海洋事業默默地奮鬥和付出著。研究所的誕生1949年6月,當時擔任山東大學教授的童第周與曾呈奎二人去北平(今北京)參加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在會上,正在籌備建立中國科學院的竺可楨專門找到了他們倆,共同商討建立海洋研究機構的想法。這次談話就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的起點。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江西省:3項稀土成果獲得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
    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授予9項成果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6項成果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5項成果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授予6項成果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成果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授予14項成果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8項成果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8項成果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上海理工大學六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央廣網上海5月19日消息(記者唐奇雲)今天(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召開。上海理工大學共有六項科技成果獲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該校作為牽頭單位的項目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該校教師參與的項目獲得二等獎1項,獲獎等級取得學校歷史最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