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所一成果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可提高厄爾尼諾現象...

2021-01-15 瀟湘晨報

央廣網青島7月2日消息(記者王偉)7月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的成果項目「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獲得了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科研成果可顯著提高對厄爾尼諾現象的預報能力。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元龍介紹,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簡稱「暖池」)是全球海洋最大的暖水區域,其高海溫促進了大氣強烈的對流運動,是驅動熱帶大氣環流的主要熱源,也是東亞季風和厄爾尼諾現象的策源地。暖池的溫度和鹽度結構(簡稱「熱鹽結構」)是維持其表層高海溫的關鍵,而其溫度和鹽度的變異則能導致多種重要氣候現象。暖池儲存的大量熱水,只要有一小部分流動到東太平洋,就會引發厄爾尼諾現象,改變世界各地的天氣格局。因此,暖池的熱鹽結構、變異機理和氣候效應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是現代海洋學和氣候學的研究熱點。

李元龍說,以往對暖池結構的認識主要局限在表層溫度的「準二維」分布,但對於海面以下的深層結構和鹽度結構並不了解,也就無法深入理解暖池高海溫的維持機制和引起氣候變化的原理。研究團隊在國家「973」計劃(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歷經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實現了對暖池核心的全深度潛標觀測,獲取了溫度、鹽度和海流的連續觀測資料,在暖池內部發現並命名了新的水團「北太平洋熱帶次表層水」,並發現了豐富的中小尺度(直徑小於1000公裡)熱鹽結構,從而完整刻畫出暖池的三維熱鹽結構;在此基礎上,揭示了暖池溫鹽變異的主要機理,並發現了暖池溫鹽變異對厄爾尼諾現象和我國華南降水變化的重要影響,揭示了暖池的鹽度變化影響厄爾尼諾事件發展的完整過程,闡釋了暖池海溫異常增暖造成我國華南秋季嚴重乾旱的機理,為科學預測和應對這些氣候災害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提出了新的歷史數據訂正方案,有效提高了暖池乃至全球海洋溫鹽資料的質量,發展出了新型的氣候變化預報系統,顯著提高了對近年來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的預報能力。

據介紹,該項目先後發表研究論文140餘篇,出版專著2部,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全球格點化海洋溫鹽資料集,被國際同行廣泛應用。該項目引領著對暖池的科學認識由「準二維」向三維的發展,初步奠定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領跑地位。

【來源:央廣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海洋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表彰為山東省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是山東省內基礎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級別獎勵,凸顯了近年來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
  • 中科院海洋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來源:經濟日報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表彰為山東省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果榮獲2019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7月2日,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表彰為山東省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員團隊完成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熱鹽結構與變異的關鍵過程和氣候效應」榮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昨晚,記者從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獲悉,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薛其坤已出任南科大新一任校長。中科院院士、南科大原校長陳十一任期屆滿卸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薛其坤1962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8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1994年獲得博士學位。此後先後在日本、美國學習和工作,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他從2005年起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2013年起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山東大學30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
    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山東大學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佔全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獎總數的66.7%;作為參與完成單位,山東大學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4項。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閆兵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成果「典型納米材料的生物效應及調控方法原理」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最高獎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魯政發〔2020〕18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榮獲科學技術最高獎,是該校繼管華詩院士(2004年)、吳立新院士(2018年)之後第3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 海洋所等在赤道太平洋溫躍層內動力過程研究中取得進展
    海洋所等在赤道太平洋溫躍層內動力過程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5-13 海洋研究所 【字體該成果可為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ENSO)機理研究和數值模式改進帶來重要啟示。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該成果獲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對揭示生命起源和核酸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意義重大,為進一步了解遺傳和其他生命現象、研製和應用多種核酸類藥物奠定了理論基礎,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此前,植物所牽頭編寫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和《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獲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所關於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的研究成果,獲199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科學網—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該成果獲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對揭示生命起源和核酸在生物體內的作用意義重大,為進一步了解遺傳和其他生命現象、研製和應用多種核酸類藥物奠定了理論基礎,標誌著我國在該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此前,植物所牽頭編寫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和《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獲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所關於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的研究成果,獲199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植物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項人),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此前已連續空缺2年),即為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昆明植物所聯合申報的「《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成果。
  • 佔比超四成,青島百項成果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7月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共授予245個項目(人選)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青島共有100項成果獲獎,同比增長52%,佔全省的41%,其中牽頭完成85項,同比增長63%。此次我市獲獎項目不僅在數量上創歷史最好成績,在「質量」上也表現優異:在省獎一等獎壓縮16%的基礎上,仍然完成了12項一等獎。
  • 石大新聞|一項目獲2020年度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王振傑、姬生月、賀凱飛、聶誌喜、吳會勝、白永良、李連偉等完成的項目「海洋地質勘探導航定位關鍵技術與國產裝備研發」獲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一等獎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科技項目的支持下,經過近10年產、學、研聯合攻關,突破了海面、水下高精度導航定位方面多項關鍵技術,研製了國內首套兼容北鬥的尾標差分定位系統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BPS聲學
  • 關於厄爾尼諾現象,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又有新研究成果
    該成果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為第一作者,吳立新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功能實驗室在讀博士生耿濤以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的多位知名學者為合著者的科研團隊共同完成。
  •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軟體所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2020-01-07 軟體研究所 【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的「安全認證協議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榮獲2019年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公布
    聯合網訊 1月5日,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公布,李華軍、譚旭光獲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科技廳審核,省政府批准,授予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譚旭光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 海洋一所發布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領域十項重要科研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發布了該所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領域的年度十項重要科研進展。2019年,海洋一所整合了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研究領域的6個研究團隊,於當年8月成立了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海岸帶中心」)。
  •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產生重要影響
    來源:經濟日報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與法國國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合作發表的題為《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影響》報告揭示了五類氣候模式產生的主要區域影響,併集合了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簡稱「ENSO」)對糧食安全、海上安全、漁業生物學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地球表面被四分之三的海洋所覆蓋,地表又被大氣所覆蓋,海洋與大氣內部有著既是周期性特點又非周期性的複雜運動。海洋和大氣的變化左右著人類的生活,有時會對陸地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水善於儲存和傳遞能量,全世界的海洋儲存了大量的太陽能,僅墨西哥灣暖流就使英國和愛爾蘭在冬日要比北美和俄羅斯暖和。吸收同樣的熱量,水上升的溫度並不高,但在寒冷的日子裡,水又能緩緩地釋放它所儲存的熱量,穩定熱循環和適宜的溫度以維持地球生命。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
  • 山東大學這5位教授獲評「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獲得了山東大學第十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榮譽稱號。現兼任山東省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期刊ERA編委。黃性濤 黃性濤,男,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