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1日南通訊(通訊員 夏國華)3月31日上午,來自南通市通師二附和城中小學的50多位新華小記者,來到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近距離、面對面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水產品的知識和情況。成千上萬種的海洋生物、尖端的測量技術、前沿的科研成果。讓小記者們大開眼界。「長大了,我也要做海洋科學家!」成了許多小記者的心願。
上午,孩子們來到位於南通的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在科研人員的帶領下,大家首先參觀了海洋生物標本陳列室。海洋中魚、蝦、貝類以及珍稀的玳瑁、皇帶魚、喬氏魟等,上萬個品種的標本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大家大開眼界。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成立於1978年,為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和江蘇省科技廳雙重領導的,全省唯一的專業從事海洋與漁業公益性研究的科研機構。全所85人中,擁有高級職稱的有31人、博士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人,省「333」人才培養對象7人,省「六大高峰人才」5人。
目前承擔省部級以上公益性科研計劃項目52項,其中農業部「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資金項目1項、農業自主創新項目5項、省科技廳項目14項、省海洋與漁業局項目31項等。1978年以來,全所共獲得各級成果獎勵75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共49項。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對這次新華小記者走進海洋世界活動十分的重視。研究所黨委書記仲霞銘研究員在接受孩子們的提問時說:「我們不僅要埋頭搞科研,還要樂於做海洋知識的傳播者、推廣者;要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起,了解海洋,認識海洋,熱愛海洋的熱情。」
科研工作者為孩子們的到來做了精心的準備,在參觀過程中,資源研究室湯建華研究員、生物技術研究室沈輝博士為小記者們講解海洋中資源分布、生物生活習性,普及了海水健康養殖及疫病防控知識;科研人員還帶著孩子們一起動手,學習如何測量海水的含鹽量、化學需氧量的滴定實驗、如何在顯微鏡下觀察海洋生物的細胞結構。
在研究所國家級紫菜種質庫,小記者們還人人動手,學做起了條斑紫菜的幹制標本。紫菜種質庫的周偉博士,為了激發起孩子們對了解紫菜相關知識的興趣,請孩子們品嘗了條斑紫菜的海苔產品;並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如何做紫菜湯。面對小記者們的提問,周博士告訴大家,江蘇紫菜產業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強。經過研究所三四代科研工作者,近30多年的良種推廣,並配合對紫菜生產的公益性技術指導,如今江蘇條斑紫菜產業總產值50-60億元。小記者們對家旁邊有這樣一個科研機構,有如此大的作為,驚嘆不已。
最後,研究所熊瑛博士、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給孩子們做了一場題為「多彩的海洋生物」專題講座,呼籲小記者們動起筆頭子,用行動來感恩海洋、保護海洋!參加活動的所有小記者都覺得今天的活動中,介紹的知識既直觀明了,又生動有趣,每個人的收穫都是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