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三下鄉」 獻禮「七十年」】藍色:宣傳海洋保護 助力水產養殖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5日電(記者 王龍龍 左橙 實習生 楊晴 徐健聰)正值暑期,在不少地方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有大學生在沙灘上搭起帳篷宣傳海洋資源保護,放流珍貴海洋生物;有大學生傾聽河長介紹河流保護舉措,進行水資源取樣;有大學生考察水產養殖戶,助力養殖產業發展……這些青年學生利用參加2019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契機,走近藍色海洋,宣傳河長制湖長制,助力水產發展,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黎明職業大學「築夢月亮灣,海洋保護我先行」社會實踐隊科普教學組的老師和同學教遊客小朋友做水質小實驗。實踐團隊供圖

  海洋保護,攜手共前行

  7月8日至12日,黎明職業大學「築夢月亮灣,海洋保護我先行」社會實踐隊前往泉州市月亮灣,實施海洋保護系列行動。

  據實踐隊長王泳建介紹,本次活動主要通過向沙灘遊客宣講海洋保護的重要性、開展淨灘活動,組織講解廢舊物品的回收再利用過程,帶動遊客一起做海洋保護活動等形式,普及海洋保護知識。除此之外,隊員們還針對遊客小朋友開展了「科普知識小課堂」,使用白醋、小蘇打、紫甘藍等生活中的常見品,為孩子們展示酸鹼指示劑的顯色原理,手把手指導孩子們做有趣小實驗,帶動各年齡層投身到海洋保護行列。

  實踐結束後,團隊把收集的部分可回收再利用垃圾帶回學校 ,「比如,貝殼就可當作實驗中的碳酸鈣,螃蟹殼可用於提取殼聚糖,我們會將其變廢為寶。」王泳建介紹說。

  距離泉州1000多公裡外的江蘇鹽城,類似的一幕也在發生著。7月29日,在江蘇鹽城大豐港港口的堤壩上,由鹽城工學院教授黃金田培育出的幾袋瘤背石磺苗种放流到大海。據悉,鹽城工學院「護美長江水,共築綠意夢」暑期社會實踐團通過這種方式保護海洋資源。

  團隊隊長張燕介紹說:「瘤背石磺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和藥用價值,是亟待保護的珍貴物種。」然而,瘤背石磺是一種適應能力十分脆弱的物種,長期以來不被人們所重視。近30年來,由於大規模的圍海造田和過度開發,破壞了瘤背石磺棲息的生態環境,使這一珍貴物種受到極大的破壞。

  基於這些原因,黃金田開始主持瘤背石磺親貝培育、卵的附集、幼體孵化、幼蟲培育等方面。

  作為實踐團隊的指導教師,黃金田表示,希望隊員們能夠切身了解溼地和海洋是陸生和水生動物的棲息生存地,對於保護多樣物種、維持生物鏈平衡具有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同心協力保護生態,都能成為溼地和海洋的保護者,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將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武漢大學「溯源長江,鑑往知來」調研實踐隊成員在河中採集水樣。團隊供圖

  調研水質,走訪「民間河長」

  7月8日,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美麗舟山-民間河長在行動」實踐調研團來到浙江市舟山市定海區城西河,開展「採訪民間老河長——趙德鴻」活動。

  今年81歲的趙德鴻是一名退休教師,現任定海昌國城西河河長,城西河水質的清澈離不開他認真負責的工作。為了找到汙水和垃圾的由來,他曾凌晨三點就去巡河,一旦發現情況,公事公辦,知情就報。

  「希望廣大群眾都能加入到『民間河長』的隊伍中來,要從人文、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等多角度考慮,才能真正實現人水和諧的統一理念,使河流真正造福於人類。」趙德鴻告訴記者。

  趙德鴻冒雨巡河、公事公辦的舉動,讓團隊隊員馮依妮感觸頗多,「只有不忘初心,才會把事情一步步做好,也正是因為有無數默默付出的『民間河長』,才有了現在的美麗舟山。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需要學習這種精神並實踐下去。」

  在浙江的臨省——江蘇,溯源長江,鑑往知來——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赴上海市、無錫市、蘇州市河長制發展調研實踐隊於7月6日來到蘇州市外城河,開展「河長制發展情況調研」活動。

  經過採訪調研,隊員們發現蘇州市十分注重河長制宣傳。河長制公示牌樹立在河水的沿岸顯著位置,大部分公交車站張貼有關推行河長制的宣傳海報,公交車上的車載電視也會不時地播放河長制和水環境治理的宣傳視頻。

  團隊成員收集了外城河中的水質樣本,利用專業課知識,通過觀、聞的方法和採集觀察岸邊浮在水面上的植物種類,以及諮詢蘇州市水利局工作人員等方式了解到,政府主要通過控制水域納汙能力、採用一體化控制等治理方式改善水質問題。蘇州市水利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河水水質已從早年的劣Ⅴ類轉變成了現今的Ⅳ類水,極大程度改善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城市環境。」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周婉表示:「這讓我們意識到作為一個新時代水利人肩負的責任,一定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在未來才能有能力去解決水汙染問題。」

  巢湖學院「一村一品」實施情況調研團隊員在戶主的協助下捕抓稻蝦。團隊供圖

  水產養殖,助力脫貧致富

  在安徽巢湖,巢湖學院「一村一品」實施情況調研團前往巢湖市中垾鎮廟集村,開展「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及當地的脫貧攻堅」實踐調研活動,實地走訪調研水產養殖基地。

  村民徐東的養殖方法是將龍蝦養殖與水稻種植相結合,二者豐收時間錯開,農閒捕蝦,農忙收稻,形成生態鏈,稻蝦米配合小龍蝦雙重收益,最終畝產值在5000元以上,再加上政府給的稻蝦田規模生產補貼,收入顯著提高。

  談到稻蝦田,徐東說:「我們的稻蝦米,不打農藥、不撒肥料,就單單依靠蝦子產肥,產量可能只有平常水稻的一半,但是這個質量絕對放心。」

  團隊隊員薛青青表示,這次調研讓她感受到了農戶的勤勞與智慧。「稻蝦共作」模式折射出的是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摸索、實踐從而脫貧致富的秘訣,「稻蝦米的生產模式,不僅為農民開拓了新的道路,也是品質的保證,實現了一份田地、兩種收益的美好願景。」

  7月14日,河南師範大學水產學院「美麗鄉村」漁業水域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走進新鄉市原陽縣陡門鄉桃園村,開展鄉村水產養殖調研。

  「近幾年,桃園村開始大力發展漁業,每家基本都有50畝左右的魚塘,多採用混養模式,提高了空間利用率。」實踐隊員曾夢靜介紹說,養殖戶劉樹亮採用的模式是魚類分層混養,以提高水層的空間利用率。同時,有以浮遊生物為食的花鰱和白鰱,可以減少「水華」現象,提高產量。此外,桃園村也採用魚鴨共生的形式,互利共生,實現利益最大化。

  「養魚先養水,此次實踐我們利用PH試紙、浮遊生物網、黑白盤等對養殖水體進行檢測,對養殖水環境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提升綠色養殖理念貢獻我們的青春力量。」曾夢靜說。

相關焦點

  • 三下鄉【二十四】|探究耐鹽綠植,聚焦生態養殖
    當前,我國沿海水產養殖業帶來的水體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對沿海生態環境存在較大危害。對養殖場的水體淨化和局部生態環境修復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綠淨靈」暑期三下鄉團隊深入探究一種神奇的植物——海馬齒對福建近岸養殖水體的淨化可行性,幫助養殖戶探尋生態養殖之路,助力鄉村振興及美麗鄉村建設。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來源:中國網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目前,煙臺市已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2處,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地級市,全市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達到520億元。培育優勢主導品種,發展生態高效養殖,是煙臺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全市已建成21處省級以上水產原良種場,其中,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7處,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各類苗種年產值25億元以上。
  • 浙江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欲讓小丑魚「離開」海洋
    洞頭海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隸屬於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是宣傳「海洋生態文明」主題專門設立的科普、教育展示中心,也是省級魚、蝦、貝、藻名優新品種繁育基地、省級淺海引種馴化繁育基地、省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研究所洞頭基地面向海水增養殖研究技術為主的科研基地,主要以魚類和藻類研究培育為主。
  • 全球水產養殖論壇專家「先知道」
    福建省水產學會理事、淡水漁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市海洋與水產學會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業組成員。研究領域為水產健康養殖與水質管理。他一直致力於全球水產養殖業區域規劃管理,技術重點在內陸、沿海和海洋水產養殖區域化管理。他協調並撰寫了大量 FAO出版文件,同時在多個同行評議期刊發表論文。他在英國斯特林大學獲得水產養殖碩士學位和水產養殖規劃博士學位。他是 FAO資助歐盟的「水產養殖空間生態應用」和「海洋藍色經濟投資」兩個項目的核心負責人。
  •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到訪促進會養殖示範點——新海洋養殖基地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到訪促進會養殖示範點——新海洋養殖基地2016-09-28 21:4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羅非魚品促會        瀏覽量: 2393 次月24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邸剛在海南省羅非魚品牌建設促進會秘書長韓雪峰的陪同下,參觀了海南建一水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海洋養殖基地。
  • 石瓊:立足基因組學科技,助力海洋藍色經濟
    從基礎研究的點(基因組學研究),到技術研究的線(水產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和藥源多肽性基因高通量篩選技術),拓展到產業應用的面(水產良種培育和新型海洋藥物研發),多方深度結合又相互支撐,石瓊與華大海洋(集團)在助推深圳建設成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同時,也在助力著我國海洋藍色經濟發展。
  • 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為孩子們揭秘海洋生物
    「長大了,我也要做海洋科學家!」成了許多小記者的心願。上午,孩子們來到位於南通的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在科研人員的帶領下,大家首先參觀了海洋生物標本陳列室。海洋中魚、蝦、貝類以及珍稀的玳瑁、皇帶魚、喬氏魟等,上萬個品種的標本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大家大開眼界。
  • 農學學科(基本專業三):水產養殖學介紹
    農學學科(基本專業三):林學類、水產類、草學類   水產類:水產養殖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水產養殖學】:   統計信息(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1、該專業
  • 關於北海市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2016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10.6萬噸,比增3.9%,總產值178.9億元,比增5.17%。在穩定海洋捕撈產量的基礎上,水產養殖產量逐年增加,2016年比2013年增長16.4%。  主要工作和成效如下:  (一)健全工作機制,制定海洋漁業資源保護工作規劃。
  • 三大「藍色產業」助力海洋經濟遠航
    原標題:三大「藍色產業」助力海洋經濟遠航 時過冬至,白晝漸長。遼寧沿海經濟帶各市因來自大海的溼潤,比內陸城市多了幾分暖意。 大連、丹東、錦州、營口……連日來,記者在採訪中深切感到,我省海洋經濟近年來穩步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為了更好地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三年攻堅計劃,目前,我省第一次海洋經濟調查工作正在推進中。
  • 關於2017年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千校千項...
    嶽鈺嵐 宜春學院 宜春學院政法學院2017年「連心」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 李明慧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走近黑土麥田 助力教育扶貧」 三下鄉實踐服務隊 李燕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隊 朱星海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井岡山暑期社會實踐小組 撫州幼專志願服務隊
  • 現代海洋設施養殖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
    10月11日至12日,現代海洋設施養殖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論壇在浙江舟山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水產學會魚類工業化養殖專業委員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舟山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浙江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大會以「創新、綠色、生態、高端」為主題,秉承「建樹國際視野、突出國家觀念、集成系統工程、構築高端產業」的理念,旨在通過學術研討,加強產學研的技術交流和務實合作,夯實工業化養殖基礎,以促進我國工業化魚類養殖大產業的高速發展。
  • 華大海洋助力科學家破譯東星斑基因組,促進水產南繁產業發展
    11月下旬,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設施漁業工程與技術團隊聯合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藉助華大海洋技術平臺首次成功破譯熱帶地區名貴海水魚豹紋鰓棘鱸(東星斑)基因組,並繪製了豹紋鰓棘鱸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新型職農大專水產專業學歷教育平臺助力...
    2012年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3年1月,福建省啟動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我院成為福建省唯一一所新型職業農民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大專學歷教育承辦院校。  扶貧脫困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
  • 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現狀與保護
    二、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的主要措施(一)逐步完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法規制度為了更好的保護甘肅省水產種質資源,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和《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基礎上,1989年公布了《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並於1997年、2000年、2004
  • 全國海洋宣傳日:近海汙染四大危害後果嚴重
    為進一步增強全民族海洋意識,國家海洋局決定,從2008年開始啟動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海洋宣傳日」時間定為每年的7月18日。今年「海洋宣傳日」的主題是「海洋與奧運」。
  • 海洋日藍色宣傳報導亮眼
    推出《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紅樹林》專題評論,深入分析解讀紅樹林保護的意義。海洋版堅持專業視角。圍繞紅樹林保護主題,深入採訪,集群呈現,刊發《再造「海上森林」》《衛星鳥瞰:40年間我國紅樹林演變趨勢》《「南紅北移」的浙江答卷》《紅樹林,繪就北海生態底色》《打造生態旅遊新地標》等專業報導,集納推出反映各地各界及國際社會開展海洋日宣傳活動的報導,多視角、多形式的凝聚社會關愛海洋、保護海洋生態合力。文化版強化視覺衝擊。
  • 戰文斌——中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學,分子生物學技術...
    所在院系: 水產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 水產養殖動物病害學,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 轉發對人大代表加強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建議的答覆
    針對群眾對海洋公園的誤解,周邊汙染源頭未完全控制,海洋公園禁養區內仍存在池塘養殖和底播貝類養殖區等問題代表提出如下建議:(一)加強宣傳,建立並定期維護的海洋公園網站。發布海洋公園調查與監測數據,結合每年「6.8海洋宣傳日」對海洋公園展開重點宣傳,提高公眾對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的認知度。(二)加強汙染源頭的有效控制和海洋生態環境監視監測。
  • 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捍衛地球家園
    近些年來,海洋保護區是保護海洋生物及其棲息地、重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和維持重要生態服務的關鍵工具。並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間組織、研究機構和NGO等,基於科學家的建議,呼籲和支持在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至少30%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