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趙小倩)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重要養殖藻類種質創製與高效擴繁」項目2019年度研發進展及學術交流會在溫州大學舉行,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處長盧兵友,藍色糧倉專項諮詢專家組和項目諮詢專家組一行11人蒞臨會議進行諮詢指導。溫州大學羊棲菜研究所所長吳明江教授領銜的「藻類養殖新對象育苗與養成關鍵技術開發」課題,特別是溫州特色養殖經濟海藻羊棲菜的研發工作,得到與會專家的肯定。這標誌著溫州大學步入了全國經濟養殖藻類研發的先進行列,也成為地方性大學「立地頂天」、「特色取勝」的學科發展典範。
「重要養殖藻類種質創製與高效擴繁」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中的唯一藻類項目,2018年的項目申報工作得到了全國藻類界的高度關注。溫州大學以近十年專注羊棲菜研究工作和團隊基礎,作為主要任務承擔單位躋身並主持「藻類養殖新對象育苗與養成關鍵技術開發」課題,負責人由全國優秀教師、國家二級教授、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吳明江擔任。該課題作為育種技術與種質創製的組成部分,擬解決國內藻類資源的關鍵養成技術瓶頸,有效拓展我國藻類養殖種類,提升藻類產業體量,為優良品種(系)養殖新對象的評價與擴繁、示範與推廣等奠定重要基礎。課題的子任務承擔單位包括溫州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8家單位。
十年前,吳明江教授作為引進的人才,學院的院長,如何帶領團隊走出一條特色學科發展之路,擺在了他的面前。「地方性大學的學科發展如何立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學院靠生物起家!」,「溫州的海洋生物資源特色是什麼?—藻類!」,
「溫州藻類產業是什麼?—羊棲菜!!!」。於是,吳明江教授整合植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二級學科力量,聚焦溫州特色養殖海藻羊棲菜,「無中生有」,創立了「溫州大學羊棲菜研究所」,一直堅守,不斷壯大。
羊棲菜為大型經濟褐藻,為「海洋本草」,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有記載其醫藥功效。日本人有食用羊棲菜的傳統,譽之為"長壽菜"。具有"中國羊棲菜之鄉"之稱的溫州市洞頭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養殖羊棲菜,是全國最大的羊棲菜養殖、加工和出口基地,佔全國的90%以上份額,其中約90%出口日本市場,因此羊棲菜被當地稱為"富民菜"。囿於缺少專業的育種機構、羊棲菜自身的生物學特性導致的保種困難、科學養殖技術的缺乏等因素,羊棲菜的科學育種、保種和養殖技術體系尚不健全,養殖業仍處於過程粗放和效率低下狀態,缺乏優質高產品種或品系,傳統的養殖羊棲菜產量低、品質差,出口成品價格不足韓國菜出口價格的一半,國際市場競爭力差。同時,羊棲菜產品目前仍處於初級加工品和即食產品階段,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仍為空白。這些嚴重製約了羊棲菜養農和加工企業的積極性及產業的發展。
溫州大學羊棲菜研究所聚焦制約羊棲菜產業發展的「優良品系培育」和「功能產品開發」兩個瓶頸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的支持下,篩選培育了3個優質高產羊棲菜養殖新品系,新品系的推廣規模不斷擴大,新品系羊棲菜增產約三分之一以上,加工比和復水率均提升約10%,出口成品菜價格基本與韓國菜持平,得到了養農和加工出口企業的認可,也吸引了日本客商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同時,開展了羊棲菜多糖高附加值產業化開發前期的抗衰老、調節腸道菌群、通便、減肥、降糖降脂、抗糖尿病等系列功效評價並形成了相關專利,產業化開發理論研究和技術條件基本成熟。
溫州大學羊棲菜研究所的發展歷程,詮釋了從「立地」到「頂天」的學科特色發展之路。近十年,研究所挖掘羊棲菜產業的科學問題和技術為題,主持承擔了羊棲菜相關的國家級項目12項,其中科技部國家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佔近十年全國以羊棲菜為題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數的9/11)。同時,學科隊伍不斷擴大,現有11人教師和特聘研究員;培養碩士研究生近50人、博士9人。
羊棲菜研究所也積極助力洞頭羊棲菜科技平臺和隊伍建設。研究所培養的林立東博士畢業後選擇留在洞頭水產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現已成長了溫州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作為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和碩士生導師,林立東博士在項目落地研發和推廣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校地無縫對接合作的紐帶。同時羊棲菜研究所吳明江教授還牽線中科院海洋所和洞頭區政府,成立了洞頭水產科學技術研究所博士後工作站。與溫州市遠鵬水產有限公司建立羊棲菜新品系種苗示範推廣戰略合作關係,並聯合洞頭區水產科學技術研究所林立東博士制定了羊棲菜相關企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