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中學生攜帶劇毒化學品觀看亞青賽被查獲,結果牽出蘇州賣家包某。警方在包某家中搜查出2公斤劇毒物。昨天,這起環保類刑事案件在姑蘇區法院當庭宣判。法院最終以非法儲存危險物質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商報記者鄒強通訊員範昰彧
不要心存僥倖藏毒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如今有不少人出於各種目的買賣化學品,有自己動手製作日化用品的,也有與本案中包某情況類似的化學愛好者用來做實驗,以及部分相關專業的學生出於學習、科研等目的。但是,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我國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實行嚴格的許可制度,其中《條例》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個人不得購買劇毒化學品(屬於劇毒化學品的農藥除外)和易制爆危險化學品。」
雖然我國目前缺乏對此類犯罪具體的量刑處罰標準,但是參考最高檢察院、最高法院共同發布的《關於辦理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儲存毒鼠強等劇毒化學品超過50克以上就屬於「情節嚴重」了。疊氮化鈉毒性雖然比不上毒鼠強等,但依舊是劇毒化學品,考慮到本案具體情況以及並未造成實際的嚴重後果,法院最終判處包某緩刑。
商報提醒廣大市民,要嚴格遵守國家對危險、劇毒化學品的管理要求,不要因為法律意識淡薄或是心存僥倖而玩火,一旦造成安全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亞青會搜出氰化鉀?
去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南京五臺山體育中心正在進行一場亞青會足球賽。張某是五臺山體育中心北門的一名安檢員,當天正是他和同事當班。亞青會作為南京主辦的一場國際運動會,安檢非常嚴格。當晚6點,有幾個中學生來到安檢口,打算進場。在常規檢查中,張某發現其中一個中學生褲兜裡放著一個小藥瓶,取出後,見瓶上標籤寫著「X化鉀」。張某起初以為那個中學生帶了1瓶氯化鉀試劑,而那個學生也說這只是做化學實驗用的。於是,張某告訴該中學生化學用品屬於違禁品,要予以沒收。隨後他轉身將瓶子交給後面的同事,而這幾個中學生也通過檢查後進入了場館內。
很快,張某的同事安檢員曹某發現了問題。那個小瓶子的標籤上,寫有一個化學式「KCN」,對照「X化鉀」中文標籤,曹某立即跳了起來,這裡面放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劇毒化學品「氰化鉀」!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曹某和張某立即報了警。
警方很快在比賽現場找到了那名中學生小於和他同學小武。小於承認那瓶「氰化鉀」是自己的,他也知道氰化鉀是劇毒危險品,但帶進會場並沒有其他意圖。之前上課時,他就帶在身上,只是想在其餘同學面前炫耀一下。後來,臨時決定要來看亞青賽,因為一時找不到地方放,隨便丟棄又怕出事情,就裝在了兜裡,最後被查了出來。通過公安鑑定證實,瓶子裡面裝的並不是真的氰化鉀,而是另一種同樣有劇毒性的化學品疊氮化鈉。
賣家劇毒品放在廚房
在警方詢問時,小於交代說,這瓶東西是自己從網上買的,通過快遞寄到南京。警方順藤摸瓜找到了那個蘇州的賣家包某。在包某家的廚房裡,警方還搜查出約2公斤的疊氮化鈉,由此牽出一起非法儲存危險物質的案件。
據介紹,「90後」犯罪嫌疑人包某是一名廚師,他也是一名化學愛好者,平時就喜歡搗騰一些化學試劑,自己做一些實驗,從他家裡發現的化學試劑有15種。
據包某交代,他的化學試劑都是從網上或者化學用品店裡買來的。這次查獲的疊氮化鈉,就是他從一家網店裡購得,一共3公斤,自己做實驗用了近1公斤,剩下的就被他隨意放置在了廚房間。而他除了自己做實驗,自己也在網上出售化學品。除了正常國家規定允許買賣的化學用品,包某也會碰到像小於這樣出於各種原因想買一些「特殊」的試劑的人。碰到這樣的情況,包某表示自己會賣些「假貨」給那些不太識貨的人,以賺些外快,這次用疊氮化鈉冒充「氰化鉀」就是出於這個考慮。
庭審中,包某承認自己事先並不確定疊氮化鈉的毒性,因為直到目前學術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而據他自己估計,按正常人體重來算,一個成年人大概吃一碗疊氮化鈉才會致死。
被告人也感到後怕
但,他的這一說法遭到專家的駁斥。昨天受邀出庭的專家證人——蘇州大學法醫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州大學司法鑑定中心常務副主任朱少華教授向法官證實,目前確實沒有疊氮化鈉致死的案例,但是參考小鼠實驗數據,65公斤的體重致死量在1.1克左右。這就意味著,包某賣給南京中學生小於的那1克試劑,就算不是氰化鉀,也可能導致極其嚴重後果。畢竟一名高一學生體重也就50多公斤。
朱教授表示,雖然沒有人體數據,但根據經驗,動物實驗得出的致死劑量一般和人體相差不大。而疊氮化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已經能確認的,它可以危害中樞神經致人癱瘓,導致視力下降、抽搐、昏迷呼吸困難等。疊氮化鈉會干擾體內多種酶,這一點和劇毒的氰化物特性相似。此外疊氮化鈉性質不穩定,易燃易爆,放在廚房是相當危險的。
聽完專家的證詞後,包某也覺得後怕:「萬一被家人誤用或者不小心吹到菜裡,全家都有可能被毒死!」庭審中,包某認罪態度良好,並多次表示後悔。
毒品犯罪歷遭嚴打
記者從姑蘇區法院了解到:毒品犯罪因其具有極強的傳播性、嚴重的危害性和次生威脅性,歷來是刑罰懲處的重點。近年來,江蘇法院審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數量每年在4000件以上,屬於高發的刑事案件。
江蘇省毒品犯罪案件呈現出以下特點:
1、案件數量小幅下降,但仍呈多發頻發態勢。
2、有前科劣跡甚至毒品再犯的被告人比例增加。2013年被判處刑罰的5133名被告人中,有前科或屬毒品再犯的有2052人,佔全部被告人的40%。
3、販賣毒品的作案動機從以販養吸型轉變成單純牟利型。
4、毒品犯罪團夥化和有組織毒品犯罪日益突出,涉槍毒品犯罪的比例正在增加。大宗毒品犯罪中,相當比例的毒品犯罪人持有槍枝。
5、新型毒品犯罪已成毒品犯罪主體,海洛因等傳統毒品逐漸退出舞臺。目前,涉甲基苯丙胺、氯胺酮、麻古等新類型毒品犯罪的案件約佔全省全部毒品犯罪的90%,而海洛因等傳統毒品犯罪發案量逐年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人工合成型毒品逐漸流行,其原因與新類型毒品製毒工藝較簡單、成本低、吸食者對毒品依賴性程度較低等不無關係。
6、毒品犯罪日趨產業化、流程化。例如有的犯罪分子專門生產製毒物品,有的犯罪分子專門製造毒品,相互之間以同鄉、朋友為脈絡聯繫緊密,相互協作,形成系統的產業,不少犯罪分子甚至提供制、販、運一條龍服務。
7、非法買賣製毒物品罪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案件上升明顯。2013年,江蘇省非法買賣製毒物品罪和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案件相比於2012年分別上升了41%和75%,反映出已在一定程度上由毒品的消費地向生產地轉變,毒品犯罪需更加重視源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