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

2021-01-22 亞魯紫雲

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

將為宇宙中星團起源的研究帶來借鑑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徐金龍博士等研究人員,利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和國家天文臺「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觀測數據,並結合其他波段公開數據,研究揭示出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巨分子雲中第一個深埋星團是被另一個巨分子雲撞擊後肢解形成。

中國天文學家研究揭示: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巨分子雲中第一個深埋星團是被另一個巨分子雲撞擊後肢解形成。國家天文臺 供圖

徐金龍介紹說,宇宙中絕大多數恆星以成團的模式形成,而星團則是在巨分子雲中形成,母分子雲散去後,留下的就是光學波段可見的星團。處於演化早期的星團中恆星年齡十分相近,它們幾乎是同時形成,這就要求大量氣體在星團形成位置快速堆積。

資料圖:「中國天眼」。賀俊怡 攝

天文學傳統模型稱巨分子雲的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可能是星團形成的唯一原因,但究竟是什麼事件觸發導致星團形成?

尤其是在大尺度巨分子雲中,可以形成不止一個星團,那麼第一個星團又是如何形成的?

而第一個星團的形成就會像星星之火引發整個巨分子雲中其他恆星和星團的形成,這些都是天文學界頗受關注的科研話題。

FAST入口處拍攝的「中國天眼」。孫自法 攝

徐金龍表示,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是距離太陽系500pc(秒差距,天文學一種長度單位,1秒差距約為3.26光年)範圍內質量最大的巨分子雲,它與著名的獵戶座A(Orion A)巨分子雲具有相似的形態和尺度,但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目前僅有一個星團(LkHα101)和幾顆B型的大質量星,並且這幾顆B型的大質量星也位於該星團內。

科研團隊使用紫金山天文臺13.7米毫米波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對該星團位置進行一氧化碳(CO)分子譜線觀測,發現一個新的呈現纖維狀巨分子雲與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在相互作用,而該星團恰好位於兩個巨分子雲的交叉位置。

孫自法 攝

同時,科研團隊利用FAST對與該星團成協的電離氫區進行射電氫(H)和碳(C)複合線的觀測,並通過探測的複合線系統速度排除該星團只在視向上與交叉位置重疊的可能性,從而直接證實——加利福尼亞巨分子雲中的第一個深埋星團是被另一個巨分子雲撞擊後肢解形成。科研團隊據此推斷,巨分子雲中形成第一個星團的「火種」可能是由外來氣體的撞擊引發產生。

徐金龍指出,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將為宇宙中星團起源的研究帶來借鑑。天文學已進入到一個多波段協同「作戰」的時代,往往一個科學目標的完成,需要多信使才能共同實現,該項研究主要是聯合中國國內天文望遠鏡共同完成,也體現出中國天文觀測設備協同「作戰」的能力。科研團隊後續將聯合國內更多天文望遠鏡設備,繼續挖掘星際介質的物理和化學動力學結構及星團和恆星的形成機制。

資料圖:「中國天眼」 賀俊怡 攝

今年3月份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3月27日,經過近兩年觀測研究,天文學家通過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武仙座球狀星團(M13)中發現一個脈衝雙星系統,並通過脈衝星計時觀測證認該雙星系統由一顆脈衝星與一顆白矮星組成。

這是FAST發現的第一個脈衝雙星系統,也是FAST首次發布脈衝星計時觀測研究結果。

此次發現首個脈衝雙星系統,證明FAST不僅有能力尋找到未知的脈衝雙星,還能做出比其他望遠鏡更好的觀測。研究團隊未來還將繼續利用FAST做更多的關於球狀星團脈衝星的研究,最期待發現目前尚未發現的脈衝星-黑洞雙星等更極端的雙星系統。

雖然正式投入運行不久,「中國天眼」即遭遇疫情衝擊,不過,在眾多科學家的合力呵護下,「中國天眼」在疫情期間確保了正常運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攜手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又有新發現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利用我國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和「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觀測數據,並結合其他波段公開數據,研究揭示出巨分子雲中第一個星團的可能起源。
  • 中國「天眼」投入使用三年多來,有哪些探秘發現?
    那麼有哪些探秘發現成果呢?過去三年多,「中國天眼」經歷了長期的調試觀測,已初步展現出了超凡的實力。據「中國天眼」科研團隊宣布,已經累積發現脈衝星132顆,其中93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尋找脈衝星,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
  • 中國天眼發現「新地球」?有水和植物,但科學家稱這是不可能的
    科學家根據化石研究,動物最早出現在海洋中,隨著不斷的進化和繁衍至今,而隨著今天的多樣性,所以自然界的動物種類繁多,而小編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動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原創文章是:中國天眼在天空中發現了"新地球"?有水和植物,但科學家不能。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為兩大派系理論爭鋒一錘定音
    原標題:「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快速射電暴,廣袤宇宙中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的現象,其持續時間極短,通常只有幾毫秒。它們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一次,便再無蹤跡。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
  • 中國天眼 的新發現——6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全名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所以,圈裡人都叫它「中國天眼」。說完FAST超牛本事,再說說此次發現的「脈衝星」。中子星上一顆方糖大小的物質,質量足足有10億噸!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把整個珠穆朗瑪峰壓縮成一塊方糖那麼小!>3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最終將會變成黑洞。可以說,中子星是除黑洞外宇宙密度最大的天體,跟黑洞一起被天文學家譽為——人類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
  • 中國天眼曾傳出「動靜」,17光年外發現新文明,網友:預言成真
    你相信在外太空的某處,存在新文明嗎?他們不僅是一群智慧生命體,甚至比我們有更加先進的文明,可宇宙那麼大,誰有說得準呢?不過,尋找地球之外的新文明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超級地球的數量已經超過20個,其中還有5顆被認為是非常宜居的星球。
  • 「中國天眼」與世界共「見」未來
    為世界科學界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國技術,為人類外空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貢獻和中國發展經驗……「中國天眼」邀請各國科學家攜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見」未來。  遙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學家在未來若干年間將因「中國天眼」變得更為「火眼金睛」。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重大科學發現往往離不開尖端科研儀器。天文學界通常認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類能看見的發光物質。
  • 500米口徑中國天眼有大發現,距發現外星人還有多遠?
    而要發現宇宙中從未見過的事物,還得藉助先進的天文設備。據人民日報近日消息稱,中國天眼發現了宇宙中的快速射電暴,這是一種射電波瞬間暴發現象,其持續時間很是短暫,通常只有幾毫秒。但它們往往很難被捕捉到。在歷史上,最早提出磁星理論的是天文學家羅伯特·鄧肯和克裡斯託佛·湯普森。他們認為磁星是一種神秘的天體,其會產生異常強大的磁場。伴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有專家認為,如果能讓一顆中子星的旋轉使其溫度和磁場完美結合起來,那麼它會像發電機一樣將磁場放大一千倍。這對人類科技的發展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 500米口徑中國天眼有大發現,距發現外星人還有多遠?
    在歷史上,最早提出磁星理論的是天文學家羅伯特·鄧肯和克裡斯託佛·湯普森。他們認為磁星是一種神秘的天體,其會產生異常強大的磁場。伴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有專家認為,如果能讓一顆中子星的旋轉使其溫度和磁場完美結合起來,那麼它會像發電機一樣將磁場放大一千倍。這對人類科技的發展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有一些射電波襲來,僅僅閃現幾毫秒。天文學家一直企圖尋求真相:誰發出了這些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2020年1月,「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這臺於2016年落成、反射面面積相當於大約30個標準足球場、世界上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大大拓展了人類的視野,也使中國的天文學家終於有機會走到射電天文研究的最前沿。
  • 中國天眼再受關注,這次有何成果?外國天文學家可能向我國提合作
    40多篇,中國天眼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於本月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不僅如此,中國天眼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已經超過了240顆,最重要的是,中國天眼還能夠觀測到毫秒脈衝星。,它按下快門的時候,宇宙中的毫秒級脈衝星就能夠立馬被拍攝到,所以說,中國天眼的功能非常強大。
  • 「中國天眼」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
    發現脈衝星240餘顆 有力支撐高水平研究「天眼」問天 潛力無限今年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驗收,具備開放運行條件。而今,「中國天眼」已正式運行超過300天。
  • 中國天眼已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在發布會上說,「有了大國利器,我們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的地位就不一樣了……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  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有一些射電波襲來,僅僅閃現幾毫秒。天文學家一直企圖尋求真相:誰發出了這些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新發現: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 終結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
    過去十幾年,天文學家一直在收集相關信息,只為探求真相:到底是誰發出了這種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中國天眼又有新發現
    早在今年4月,FAST便發現一個新快速射電暴,並在國際著名《天體物理快報》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在2013年才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FAST所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來自85億年前的宇宙深處,表明FAST已具備開拓新學科方向的能力。
  • 「中國天眼」的新發現,終結了天文界持續多年的一場爭論-虎嗅網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天文學家利用全世界多臺大型射電望遠鏡聯合探測,並利用幾毫秒的記錄信號進行快速定位,終於將這個重複暴發的快速射電暴的爆發源定位到距離地球30億光年的一個星系內。為兩大派系理論爭鋒一錘定音過去,因為我國沒有大型射電望遠鏡,中國天文學家無法拿到第一手資料,所以在這個前沿領域的研究中,他們多是側重於理論研究。
  • 美國最大望遠鏡倒塌 外媒:中國天眼將拯救天文學家
    11月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被官方宣布放棄,不得不提前退役,並最終在本月初倒塌,全球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要看中國的「天眼」了。阿雷西博望遠鏡建於1963年,直到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 2016年建成的53年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至今仍是美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