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再受關注,這次有何成果?外國天文學家可能向我國提合作

2020-11-10 前沿銳評

中國天眼


眾所周知,我國曾是世界上天文記錄最完整、最久遠的國家之一,從古至今,我國一直都在觀測記錄著各種天文現象,並且還發明了一系列的天文儀器,但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導致我國對天文學的研究有些停滯,所以與西方國家相比有些落後,但是,近年來,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國在天文學領域上又有了新的成就,近日,一款被外界認為是「中國奇蹟」的天文儀器再次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中國天眼(FAST)從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備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以來,中國天眼已經觀測服務超過了5200個機時,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近兩倍。並且,還有另外一些重大成果。

中國天眼


截至到目前為止,基於中國天眼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多篇,中國天眼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於本月5日凌晨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不僅如此,中國天眼累計發現脈衝星數量已經超過了240顆,最重要的是,中國天眼還能夠觀測到毫秒脈衝星。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毫秒脈衝星就是自轉周期為毫秒級的脈衝星,通俗來說,就是一秒內自轉幾百上千次左右的脈衝星,可能說到這裡,大家還是沒有什麼概念,打個比方來說,電風扇在開啟時憑藉肉眼是無法看清扇葉的,並且,拿手機拍攝出來的扇葉畫面也非常模糊,而我們的中國天眼則像是一個快門巨快的相機,它按下快門的時候,宇宙中的毫秒級脈衝星就能夠立馬被拍攝到,所以說,中國天眼的功能非常強大。

南仁東先生


據了解,中國天眼於2016年落成,它的反射面面積大約相當於30個標準足球場,是全球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有了它之後,人類的視野將會變得更大,並且,它也使中國的天文學家有機會走到射電天文研究的最前沿。那麼,中國天眼對於我國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為此,有分析人士稱:中國天眼的建成和正式運行對於我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在此之前,我國老一輩的天文學家想要研究太空課題的時候,基本上只能尋求外國人的幫助,借用其他國家的望遠鏡進行觀測,但是,我國的天文學家只能藉助這些望遠鏡來研究一些關於宇宙的邊緣課題,一旦涉及到真正的核心問題,其他國家碰都不會讓我們去碰,然而,有了中國天眼之後,外國的天文學家很有可能會向我國提出合作請求,屆時,我們將會佔據主導地位。

中國天眼


不得不說,我國在天文學領域的發展確實非常快,目前,「中國天眼」已經啟動了脈衝星測時陣列、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巡天等5個重大和優先項目,相信中國天眼在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成果。(曲奇)

相關焦點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直接在望遠鏡的反射面砸出了一個約30米的口子,很不幸運的是,在這次之後,又先後發生了幾次的故障,同時在11月,一次強大的損壞導致整個天眼損失更大,由於一根能承受544噸重量的主鋼纜因無法承受283噸重量而斷裂,對底部反射面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200萬美元。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大家都知道,行星防禦計劃是如今科學界十分關注的,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曾說過,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遇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大家按照恐龍滅絕理論就知道,小行星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所以這方面的擔心是有必要的。
  • 美國天眼塌了沒錢再修,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大批科學家將來我國
    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同時,它也是世界各國天文學家交流和使用的主要平臺,為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就在12月1日的時候,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卻意外坍塌了,它的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接收平臺直接墜落到了下面的碟形反射盤上面。
  • 利用「中國天眼」,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
    中國天文學家有新發現!資料圖:「中國天眼」。賀俊怡 攝天文學傳統模型稱巨分子雲的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可能是星團形成的唯一原因,但究竟是什麼事件觸發導致星團形成?尤其是在大尺度巨分子雲中,可以形成不止一個星團,那麼第一個星團又是如何形成的?而第一個星團的形成就會像星星之火引發整個巨分子雲中其他恆星和星團的形成,這些都是天文學界頗受關注的科研話題。
  • 4月1日起「中國天眼」正式向全球開放
    ,在2011年三月中國貴州FAST巨型射電望遠鏡開工建設,歷經五年之後正式竣工,並於去年一月,通過國家驗收進入使用階段,同時,這也是近十年來我國又一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落地。而在去年年末,位於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望遠鏡坍塌,而FAST將成為全球唯一」天眼」,而在此大環境之下,至於」中國天眼」是否會對外國同行開放,也成了所關注重點問題。
  • 「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這樣回應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方經綸)日前,我國對外宣布,自今年的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並將於今年8月1日開始,對通過申請的外國科學家,分配使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使用時間。
  • 美國「天眼瞎了」,多項研究項目受牽連,或將繳費來我國研究?
    圖為 中國「天眼」FAST沒事,世界還有另一隻天眼,中國FAST「天眼」將在2021年向全世界開放,當然不是免費提供研究,秉承著親兄弟也要明算帳的觀念,極有可能像航天業國際合作一樣,幫助合作研究可以,自己那一部分的費用自費。
  • 美國「天眼瞎了」,多項研究項目受牽連,或將繳費來我國研究?
    」將在2021年向全世界開放,當然不是免費提供研究,秉承著親兄弟也要明算帳的觀念,極有可能像航天業國際合作一樣,幫助合作研究可以,自己那一部分的費用自費。雖然建設時間晚,但已經為我國對未知太空的探索發展創造累累果實,據悉,2016年剛建成,17年便發現兩顆脈衝星,至今已有逾240顆脈衝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中國航天提供服務方面,它曾經為我國近期最受矚目的航天項目的探月工程提供服務,為探月工程三期的VLBI探測定軌和定位任務提供幫助。
  • 西南山嶺中的「中國天眼」 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世界科研人員看向地外天體的眼睛「瞎」了,然而,中國正在向國際科學家開放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在貴州平塘的大山深處,隱藏著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FAST,它正在取代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地位,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同級別射電望遠鏡,即全球唯一的「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將成為全球探索宇宙波的希望。
  • 中國天眼究竟能看到什麼?為何外國科學家都在勸我國關閉天眼?
    文/貓行圖/網絡 中國天眼究竟能看到什麼?為何外國科學家都在勸我國關閉天眼?可能也正是因為我國的天眼實在是太強大了,所以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科學家們的忌憚,甚至就連霍金在生前也表示,中國的天眼絕對不能開啟,一定要關閉它,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多項基於天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上,其中一篇關於快速射電暴(FRB)的論文,日前被《自然》認可為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之一。
  • 中國天眼向全球開放,迎首次外媒專訪,美記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直到2016年7月,中國宣布建成口徑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一頭銜當即易主。直到全毀,阿雷西博望遠鏡,在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雷達天文學等領域均有所建樹,但是毫不誇張地說,阿雷西博能為人類做的,FAST也可以。而阿雷西博可能不願意做的,比如外國科學家對阿雷西博的使用權,要提交研究計劃交由獨立的科學委員會評估,方可奏效。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著,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近日兩項重磅研究成果出爐FAST,是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簡稱,亦有「中國天眼」之稱。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中國日前宣布,「中國天眼」FAST從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FAST,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自2011年開始建設,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 科學潛力逐步顯現「中國天眼」取得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 美國射電望遠鏡倒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了焦點,其核心裝備遭到曝光
    最為重要的是,由於我國決定從2021年開始,「FAST」將會面向全世界的科學家開放,因此,不少人開始更加地關注「FAST」的各種消息,近日,一家外國媒體對我國的「FAST」進行了報導。外國媒體是如何報導中國天眼的?中國天眼世界上唯一一家被批准進入中國「天眼」美國媒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於近日對我國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進行拍攝。
  • 中國天眼成為香餑餑,4月1日起向全世界開放,已收到170餘份申請
    中國天眼"的構想來自上個世紀,非凡的成績歷經時間的洗禮,終將不負大家期望。早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給出確切時間之前,截至去年11月份,FAST已經收到170餘份觀測申請,"中國天眼"成為名副其實的香餑餑。對於這種能惠及全球的科學技術,我國不會藏著掖著,已向全國鄭重承諾,會逐步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 中國天眼看到了什麼?外國專家要求關閉天眼,卻做不到!
    我國近些年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不少成就,特別是中國天眼的成功,更是讓我國在射電望遠鏡領域遙遙領先。中國天眼建於貴州省,是南仁東院士帶領團隊花費數十年時間,數億資金建成,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並且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 美國「天眼」坍塌後,全球眼光聚集東方,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去年的12月初,美國天眼出現意外坍塌。從相關報導提供的視頻來看,美國天眼坍塌聲堪比雪崩,900噸懸空平臺猛烈往下墜。國內外媒體聚焦中國在美國天眼坍塌之後,世界將目光聚焦在東方。位於中國貴州省的"天眼"萬眾矚目,各國科學家將希望寄予中國的"天眼"。中國秉承和平開放的原則,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歡迎各國向我們提出觀測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