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產量排名:廣東第二 上海/安徽/遼寧/浙江排第幾?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工業機器人產量排名:廣東第二,上海/安徽/遼寧/浙江排第幾?

  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86943.4臺,同比增長26.6%,佔全球總產量的50.1%,其中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為4.47萬套,同比下降6.9%;上海工業機器人產量雖有下降,但仍以4.78萬套位列第一……

  上海:中國工業機器人一哥

  工業機器人有一半應用在汽車製造領域,上海在這一塊得天獨厚,是我國汽車製造的重要城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海華普等整車製造商均位居於此,2019年上海汽車產量高達274.9萬輛,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土壤。

  FANUC、ABB、庫卡、那智不二越、柯馬都相繼在上海設立研發、生產基地。尤其是發那科,已經完整布局汽車、家電、食品三大製造領域,自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開發了超過260個機器人產品系列,涵蓋裝配、搬運、焊接、鑄造、碼垛等全系列產品類型。

  今年12月2日,上海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正式奠基,建成後總建築面積約為269.976平方米,是現有一期、二期面積之和的4倍之多,總投資額高達15.8億元。

  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中,上海新時達是其中的佼佼者,2013年開始建立生產基地,主攻工業機器人、配件以及自動化設備系統;2020年初,歷時2年4個月的新工廠竣工,年產能將達到1萬臺機器人和3500套機器人柔性工作站。

  此外,ABB上海機器人超級工廠也將於近期竣工,這是ABB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工廠,投資1.5億美元,按設計,這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進、最具柔性的機器人工廠,實現用機器人製造機器人;待該工廠完全建成,ABB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年產能將達到10萬臺。

  在眾多企業的支持下,上海2019年全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雖然下滑6.9%,但仍以4.47萬套的產量位居中國第一;而隨著眾多工廠的相繼竣工及投產,產量已經在回暖,2020年前10個月工業機器人產量已達4.22萬套,同比增長2.5%。

  另外,上海機器人企業大約為800家左右,數量雖然屈居全國第三,但擁有不少世界級公司,以及產業鏈配套,很好保證了上海工業機器人的產能和質量。

  廣東:加速布局追趕上海

  廣東與上海一樣,同樣是汽車製造重鎮,2019年汽車總產量為311.97萬輛,同時還是電視機(當年產能1.04億臺)、家用冰箱(當年產能1600萬臺)、空調(當年產能6691萬臺)、手機(當年產能7.05億臺)、計算機(當年產能5784萬臺)的製造大省,工業機器人需求旺盛,當地龐大的市場,也在不斷培育一大批工業機器人企業。

  截至2019年,廣東機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超過1600家。其中工業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深圳、東莞、廣州、佛山4個城市,此外珠海、中山、惠州等市也有產能分布。2018年,深圳工業機器人以2.13萬套佔到了廣東4.8萬套總產能的44.4%,區域內有大族雷射、佳士科技、朗馳欣創、匯川技術、華數機器人、眾為興技術、中智科創等超130家工業機器人企業,佔深圳機器人企業總數的17.2%。

  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知名的機器人企業數量極少,僅有約75家企業有生產工業機器人,不過成長快速,已形成了南山機器人產業園、智慧機器人產業園、寶安機器人製造產業園等產業集群加速推助區內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另外核心器件、集成商、物流機器人的企業數量也佔比過半,很好支撐深圳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

  東莞雖然屬於二線城市,但確是廣東的工業機器人一張名片,日本安川和長盈精密的合資企業天機機器人、拓野機器人、啟帆工業機器人、普洛匯森自動化、李群自動化、力生機械、速美達自動化、伯朗特智能裝備、信騰機器人、贏力機器人均紮根於此,名頭上都比深圳的企業響亮許多,尤其拓斯達是廣東首家上市的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

  近兩年東莞圍繞松山湖大力發展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全市工業機器人研發及生產企業約佔全國總數的10%,其中規模以上約有163家。

  廣州作為造車重鎮,自然少不了工業機器人企業的支撐,近年已培育發展了廣州數控、井源機電、瑞松科技、廣州啟帆、廣州遠能、固高科技、格力智能裝備等大批工業機器人企業。

  而佛山則是後起之秀,也是目前廣東機器人發展潛力最大的爆發點。因美的的推動,順德已經成為廣東新興的機器人產業基地,2020年機器人產業總產值約為900億元,孵化了隆深機器人、利迅達機器人、新鵬機器人及泰格威機器人等大批當地企業,聚攏了ABB、庫卡、發那科、安川電機等國際知名企業,埃斯頓、孤高機器人等中國品牌也在此布局。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於2018年動工的美的庫卡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已於2019年開始投產,預計到2024年該基地的產能將提升至7.5萬臺/年,屆時該基地將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結合其在中國的現有產能,庫卡在中國的總產能將提升至10萬臺/年。

  佛山副市長近日信心滿滿地表示,佛山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產值超3000億元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在各級市的全力發展下,2019年,廣東全省工業機器人產能雖然下滑6.9%至4.47萬套;但從長遠看,廣東有望追趕上海,成為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兩架馬車;需要說明的是,與上海相比,廣東機器人的本土化程度更高。

  安徽:大陸腹地的擎天柱

  與廣東、江蘇、上海相比,安徽並非我國的工業強省,如汽車產能不足廣東的1/3,其他工業產品產量更是遠遠落後,但其工業機器人的產量卻位居全國前列,排名前三。

  埃夫特是安徽知名的工業機器人企業之一,所研製的國內首臺重載165公斤機器人曾載入中國企業創新紀錄;巨一自動化產品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廣泛應用於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城汽車、中國重汽、神龍汽車、宇通重工、陝汽、北汽福田等數十家車企;歐凱羅博特機器人是集研發、製造、生產、銷售、貿易為一體的綜合性機器人有限公司,擁有目前國內名列前茅的智能設備及裝備體系;雄鷹自動化致力於碼垛機器人、自動化包裝機械的研發和生產,是目前國內少數同時具有碼垛機器人與自動化包裝機械核心技術的生產企業之一;時下安徽最活躍的機器人企業是配天機器人,其在蚌埠市高新區擁有年產能5000臺智能工業機器人的製造基地,現有六軸工業機器人產品涵蓋 3 公斤至 165 公斤負載範圍,已在多個行業、領域成功應用;此外還有工元機器人、科易人機器人、驚天智能裝備等大批工業機器人企業。

  從省級來說,安徽省以本土機器人為主,且基本都具備相當實力;目前擁有機器人企業數量超過300家,而工業機器人企業的佔比要高於沿海省市,接近1/3水平。

  2019年,安徽省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9500套,較2018年的10200套下降了6.9%;目前安徽省正加快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著力打造長三角新興產業合作示範區。

  遼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隨著東部和東南沿海經濟的崛起,包括遼寧在內的東三省的聲音越來越微弱,但憑藉解放初期及之後一段時間的積累,東三省的工業基礎仍在,遼寧也憑藉一批原有的工業企業及科研院校,成為我國如今的機器人智造大省。

  與南方省份相比,遼寧的機器人企業不算多,2019年略超300家,位列全國第十。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遼寧的企業分布與其他省份不同,幾乎都集中在瀋陽一城,代表企業有:通用機器人、瀋陽新松機器人、華創電子、匯智達科技、瑞伯特自動化、乾鼎機電裝備、尤尼克斯機器人、科立創工等。

  遼寧雖然民用工業沒落,但軍工至今仍是中國的天之驕子,飛機工業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軍企響徹海內外;同時遼寧還是我國的「工具機之鄉」,瀋陽工具機、西格瑪等均是世界級工具機廠,進一步支撐著遼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

  2018年,遼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6072套,其中瀋陽產量就佔到了5000套。早在2016年,遼寧省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3萬臺、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2萬臺以上,但根據目前的進度,這一目標是無法實現了。

  浙江:造得少,用得最多

  浙江是中國的經濟大省之一,也是中國少數發展均勻的省份之一。2019年浙江省GDP位列全國第四,由汽摩配、縫製設備、橡膠塑料、醫藥化工、工藝品、家用電器、塑料模具、船舶行業、固廢金屬等9大產業所支撐。

  近年來,浙江的化工、醫藥、通信設備製造也在大力發展,成為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同時有著年產值近7000億元的裝備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年產值也接近4000億元。

  但其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卻表現得很一般,數量上雖然已接近700家,位列全國前五;但知名企業就不多了,國辰邁聯機器人、國自機器人、錢江機器人、國辰機器人、今躍機械、海德曼等是為其中的知名代表,藉助近年增長迅猛的海康機器人、華睿科技算,浙江算是挽回了一點面子。

  2018年,浙江全年工業機器人產量約為4707臺。別看產量不高,卻是實打實的機器人使用大戶,早在2016年浙江就以4.2萬臺的在役工業機器人數量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更是新增1.6萬臺,以7.1萬臺在役數量繼續領跑全國;預計到今年年底,浙江省在役機工業器人將突破10萬臺,要知道,我國2019年在役工業機器人總數為78.3萬臺,浙江一省就佔了1/8。

  小結:有量還需有質

  除了以上省市外,河北、山東、江蘇等也是我國重要的工業機器人重鎮;從市一級來說,除了上海、深圳外,還有瀋陽,蕪湖、南京、濟南、杭州、常州、哈爾濱、武漢、重慶、佛山等在不斷推進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快速前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10月,全國工業機器人完成產量183447臺,同比增長21%,已非常接近於去年的全年產量;其中10月全國工業機器人完成產量21467臺,同比增長38.5%;在整機工業機器人製造領域,已形成埃夫特、新松機器人、埃斯頓、廣州數控、拓斯達、華中數控、錢江機器人、伯朗特等本土品牌。

  但我國在高端機器人以及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機等核心器件上,還嚴重依賴於國際企業或供應鏈,這將是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著重發展的方向。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遼寧戰績排名第一,浙江奪冠呼聲最高,十冠王廣東或將絕地反擊!
    遼寧戰績排名第一,浙江奪冠呼聲最高,十冠王廣東或將絕地反擊!新賽季CBA聯盟第一階段三支猛虎,分別是遼寧男籃、浙江男籃和廣東男籃,這三支球隊目前是遠遠領先其它球隊,在前面跑得很快,而這三支球隊第一階段互相之間差距很小,尤其是遼寧男籃和浙江男籃均以11勝1負分別排在聯盟第一和第二,廣東男籃則以9勝1負屈居第三,三支球隊都是輸一場,差距不到半步,當然這只是第一階段,賽季來日方長,後面的事難說。
  • 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發布,附600所高校名單!
    2月26日軟科正式發布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排名展示了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600所大學,來一起看看你的學校排在哪裡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位列前三,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依次排在4到10名。
  • 2019年全國機器人企業數量大排名(省份榜|7月)
    此外,山東和浙江的增量分別是41和40家,也是相當之多的,山東、浙江增量超過上海,未來3-5名之間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本期前十略有變動,湖南反超遼寧,上升至第九名(上期是遼寧超過湖南)。長三角經濟圈:江蘇+上海+浙江+安徽=3344,新增151家,增長率4.73%;佔比=35.50%珠三角經濟圈:廣東=1722,新增60家,增長率3.61%;佔比=18.28%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北京+遼寧+天津+河北=1788,新增79家,增長率4.62%;佔比=18.98%成渝經濟圈重慶+四川=373,新增9家,增長率2.47%;佔比=3.96%本期四大經濟圈佔比均有所提升
  • 安徽人以20930元排第十二位!全國居民收入榜單公布
    據安徽日報微信公眾號10月26日消息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安徽人以20930元,排名在第十二位,不及全國平均水平。截至今年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54126元。北京位居第二位,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1772元。在全國省份中,也就是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不過,因為是按照省份統計,所以沒有廣州和深圳的數據。廣東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034元,位列第六位。在上海、北京之後,還位列浙江、天津、江蘇之後。
  • 2020年長三角製造業20強企業,上海浙江平分秋色、江蘇稍遜、安徽2家
    像蘇州和上海是我國工業規模前三的城市,另外還有寧波、無錫、杭州等城市都是我國前列的工業城市。 近日長三角三省一市企業聯合會發布2020長三角製造業企業排行榜,我們來看看長三角地區有哪些突出的製造業企業,前20強企業有哪些。
  • 中央氣象臺發布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排名:利奇馬排第5位
    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昨天夜間,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在山東青島二次登陸,登陸時強度為9級(熱帶風暴級)。今晨,「利奇馬」進入渤海,預計未來兩天,它將在渤海內繼續漫遊北上,趨向遼寧,強度還將繼續減弱。 雖然昨天「利奇馬」完成備受矚目的二次登陸,但青島人民並沒有感受到颱風所應有的強烈影響,仿佛登陸了一個「假颱風」。
  • 中央氣象臺發布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排名:利奇馬排第 5 位
    中央氣象臺發布消息,昨天夜間,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在山東青島二次登陸,登陸時強度為9級(熱帶風暴級)。今晨,「利奇馬」進入渤海,預計未來兩天,它將在渤海內繼續漫遊北上,趨向遼寧,強度還將繼續減弱。 雖然昨天「利奇馬」完成備受矚目的二次登陸,但青島人民並沒有感受到颱風所應有的強烈影響,仿佛登陸了一個「假颱風」。
  • 2018一本院校排名一覽表 2018全國一本大學排名及錄取分數線
    全國一本大學排名及分數線(理科+文科)高考填報志願時,2018全國一本大學排名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根據最近2017河南一本投檔分數線整理出的全國一本大學排名榜單,包含文科和理科,供大家參考。
  • 最新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亞洲第二,中科大進世界前100
    昨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在排名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國內地共有144所大學上榜,排名最高的是清華大學,排名全球第29,第二名是北京大學,名列第49,第三名是浙江大學,位列第58名。
  • 2019全國211大學名單排名一覽表(116所完整版)
    2、全國211大學排名   目前全國211大學名單共有116所,且不再接受申報,以下是全國211大學排名情況,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華大學,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學,排名第三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前10的大學還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以下是211大學名單排名具體榜單:
  • 陝西省有幾所副部級大學?
    我國目前有31所副部級大學,北京市7所,上海市3所,陝西省3所,天津、江蘇、湖北、湖南各2所,浙江、安徽、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福建、廣東、四川、重慶、甘肅各1所。這31所副部級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北京大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復旦大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同濟大學(上海);西安交通大學(陝西)、西北工業大學(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南開大學(天津)、天津大學(天津);南京大學(江蘇)、東南大學
  • 2017年工業機器人國產本體排行榜TOP10
    備註:因部分企業不願透露出貨量等相關數據或不願進入排名,本次排名未將其納入其中。  另,富士康和格力產品以自用為主。  NO.1富士康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富士康2015年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的3.7%;2016年躍居《財富》全球500強第25位。
  • 【數據】2017年工業機器人國產本體排行榜TOP10
    備註:因部分企業不願透露出貨量等相關數據或不願進入排名,本次排名未將其納入其中。  另,富士康和格力產品以自用為主。  NO.1富士康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科技製造服務商,富士康2015年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的3.7%;2016年躍居《財富》全球500強第25位。
  • 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獲獎名單(綜合技能小學組)
    合肥奧數網訊:2013年第十三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獲獎名單:機器人綜合技能比賽獲獎(小學組) 1 小學組 一等獎 冠軍 廣東 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第三小學 陳翊聰;張馳; 李丰標; 2
  • 全球機器人1/3產量在中國,中國機器人1/3產量在上海,誰來服務機器...
    袁婧攝  全球機器人1/3產量在中國,中國機器人1/3產量在上海——經歷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特別是疫情下的逆市上揚,機器人產業已成為「上海製造」的一張新名片。未來三年,上海機器人產業將持續「爆單」,預計將新增1萬臺工業機器人,產能提升20%。
  • 生物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2020最新排行榜
    在本科生物科學專業排行榜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雄居排行榜榜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緊隨其後,並列第三名。想知道全部的生物科學專業排名請看下表: 公辦本科大學生物科學專業排名 名次 學校名稱 專業星級
  • 2018年各省人均GDP排名 中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表)
    《價值線》研究員了解到,中國自2008年開始GDP總量超過日本從而打破自1972年開始的「美國第一,日本第二」的GDP排位格局,之後一直穩坐世界第二的寶座,但從人均GDP的角度去看,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受人口基數大的影響,儘管中國和印度在GDP總量比較中排名靠前,然而就人均GDP而言,中國排入第70多名,而印度則被甩出100名以外。
  • 我國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是哪些?這些省份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前十
    全球有236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的人口大約在76億,我國擁有14億的人口,世界排名第一,除了港澳臺三個特別的行政區域大約有3000萬人口外,我國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在大陸的31個省市區,那麼,這31個省市區的人口排名前十的是哪些省份呢?這些省份的經濟總量是否也排在前十?
  • 2020年「工科高校」分數線排名,浙大第3上海交大第2,榜首沒懸念
    在我國眾多優秀的工科高校中,有幾所高校連續幾年的錄取分數一直居高不下。而2020年的錄取工作已經完全結束,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分數線最高的5所工科院校吧!學校最早接觸工科是成立了鐵路工程班,隨後還創辦了工業研究所,是中國高校最早創辦的。 上海交通大學有2個A+類學科,分別是機械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實力在全國排在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