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天體。月球的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月球表面人類已經探索得差不多了,那麼月球內部是什麼?
本期節目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我們在月球上挖一個通孔,會經歷什麼?
想要將月球挖穿,我們需要動用大型機械挖掘3476.28千米。按照現在的科學技術,完成這個目標大概需要千年之久,因此我們必須發明出更加先進的挖掘工具。
在挖掘月球之前,我們首先要選好一處挖掘地點,月球南極的艾特肯區域就是最好的選擇。艾特肯是一個巨大的盆地,直徑約2,240公裡,深13公裡。要知道,地球上最深的洞也只有12.2公裡,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在挖掘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麻煩,我們首先要挖掘月球的風化層,也就是月球的表皮。風化層還是比較危險的,它是由數千年前撞擊月球的小行星碎片和月塵組成。部分風化層中的顆粒十分鋒利,會對太空衣和挖掘機器造成影響。
我們在風化層中挖掘15米左右就可以到達月殼了,這一層由基巖組成,挖掘的時候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這裡面有豐富的鈦鋁鐵等元素。
在月殼中挖掘60公裡左右,我們就來到月幔了。月幔曾經是由巖漿構成,但是現在已經冷卻了,成了一種十分堅固的結構。月幔足足有1000公裡深,是月球的主要結構,在此我們的挖掘工作也會耗費很多時間。
繼續向下挖掘,我們最終會到達軟流層,這一層由很多流動的熔巖組成,最高溫度可以達到1500攝氏度,因此我們需要穿著特殊的耐高溫防護服。
通過月球的軟流層之後,我們會遇到大量鐵水,因為我們已經到達月球的核心了,核心半徑大約有550公裡。
我們在挖掘的時候,月球對我們的重力一直在變化。當我們正好達到核心的時候,重力會變成零,失重狀態的挖掘工作十分困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將之前的經歷反過來再經歷一遍,我們就可以順利的挖穿月球了。
總體看來,挖穿月球這一壯舉並不值得去做,因為它太耗費時間,還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人類的益處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