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季節》(Happiest Season)的試映選在感恩節進行,這也許是個偶然,卻是個美麗的意外:《最幸福的季節》是一部充滿感恩的電影。這部電影描述一對戀人返回家裡過節,卻發現情人其實尚未和保守父母溝通的尷尬喜劇,充滿熟悉的旋律,卻同時暗藏更多小驚喜,如果你是會在每年聖誕時分看一部聖誕電影應景的觀眾,今年《最幸福的季節》將會是你最好的選擇。影評《最幸福的季節》:如果現實很冷,至少聖誕節的應該溫暖一下。
現在請大家先來欣賞一下《最幸福的季節》的預告片:
《最幸福的季節》是一部會令主流觀眾宛如呼吸到新鮮空氣的電影,固然上述「熱戀情侶返鄉卻發現彼此原來這麼陌生」的情節,我們已經在無數的節日電影裡看過了。《最幸福的季節》主架構幾乎就是《拜見嶽父大人》(Meet the Parents)的翻版。但是,這次的戀愛對象有點不一樣,確實很不一樣。如果你活在保守的生活中,大概會無法置信,在這個似乎全世界都興高採烈歡迎性別認同人士的彩虹世界,竟然還有人要拍一部女兒掙扎於是否該向父母提出性別認同的喜劇電影。但是反過來,對廣大的主流觀眾來說,《最幸福的季節》確實新鮮。
新鮮的第一點,來自於克裡斯汀·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與麥肯茲·戴維斯(Mackenzie Davis)這對戀人的自然。過往在這樣的浪漫喜劇裡,我們習慣男女主角的耳鬢廝磨,但在這部有大量主流演員的主流電影裡,斯圖爾特和戴維斯吻的自然、熱情、毫無顧忌。電影沒有刻意強調她們是不一樣情侶這件事,而是強調她們情侶的身份,讓她們之間的打鬧與親密接觸,沒有做作到令人質疑導演是否想要強調性別認同平權的難堪地步。
《最幸福的季節》克裡斯汀·斯圖爾特飾演艾比。
斯圖爾特已經是公開出櫃的藝人,而我們不能確定非常保護私生活的戴維斯的取向,但無論如何,《最幸福的季節》至少在電影開場,就會讓觀眾相信,這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女人相愛彼此,這才能間接強化電影後段她們即將遇上的困境是如此困難。這種具有說服力的自然感,不是單靠想像力就能達成。
導演克裡·杜瓦爾與斯圖爾特和戴維斯。
《最幸福的季節》的編劇與導演,是我們在2000年代非常熟悉的綠葉演員克裡·杜瓦爾(Clea DuVall),這位經常在電影裡飾演怪怪妹的演員(例如《老師不是人》或是《啦啦隊長》),終於在2016年公開出櫃,當時在有一個編劇集會上出櫃的她表示:
「終於能在真實生活裡飾演一個真正的戀人」。而很明顯地,她把這句話化成了《最幸福的季節》這部她自編自導的電影,如果你把兩位女主角其中一位換成男性,他們之間的愛戀濃度也看來沒有任何打折。
既然追求真實,那麼主角們面對的戲劇困境也就同等真實,一個有著議員(而且準備競選市長)的父親、完美主義的母親、還有學霸律師姐姐的家庭,明顯站在支持結婚的正反面。這種設定似乎是過去20 年來戀愛喜劇的老套路,事實如此。《最幸福的季節》的小聰明,放在演員的真實感與他們的臺詞上,並不是在於劇情有多麼脫軌跳逸。《最幸福的季節》的前半段看來如此熟悉,裡頭一樣有宛如《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的機智好友;而忘不了戴維斯的前任男友,看來就像《拜見嶽父大人》的歐文·威爾遜。如同你在進入電影院前猜想的,《最幸福的季節》的劇情就是那樣、角色們會碰上的尷尬就是那樣。
但是,《最幸福的季節》的真實之處,和剛剛提到的主流喜劇做出了巨大的差別。
很抱歉還是要回到無辜的歐文·威爾遜:他飾演的完美前男友角色,是《拜見嶽父大人》裡主角本·斯蒂勒遇上的大困難之一。歐文有錢、有功名、人又帥氣,比照擔任醫院護士的本來說,社會階級高了不少。本的未來嶽父很明顯比較滿意歐文,認為他能讓女兒過上好日子。當然,護士職業甚至可以說比其他職業更值得尊敬,但如果本·斯蒂勒的角色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矮人一截,那他有各種方法讓自己可以變得跟歐文·威爾遜一樣(除了歪鼻子之外)。
但是,相同的「完美前男友」狀況在《最幸福的季節》裡就變得特殊:戀者艾比要競爭的是不一樣戀者的前男友,而這是一場完全無法較量的比賽。艾比甚至擔心起來,Harper是不是變心了?她是不是會懷念起與前男友在一起的時光?艾比可不能把自己變成男性,更不可能通過任何手段讓自己從戀愛轉變。這種轉變造成的負面情緒,更令人感到沮喪與失落。當艾比關心Harper為什麼與前男友狂歡到深夜兩點才回家,她質問的不只是彼此的情感關係而已,還隱藏著強烈的疏離感——你怎麼變了?我怎麼不認識你了?
而Harper不只沒有出櫃,事實上她無法出櫃:她不能破壞自己在父母中的「完美形象」,因為在這個完美家庭裡的三個完美女兒,必須爭得你死我活才能獲得父母的一點點關愛。而在怪怪小妹早就被父母放棄的狀況下,Harper必須與高學歷律師姐姐較勁,爭奪父母的心頭肉位置。而在姐姐因為產下雙胞胎而為此放棄事業的狀況下,品學兼優事業成功的Harper,就此成為全家最受寵的孩子,而她唯一的缺點就是未婚。成為父母最愛是女兒們最期望的心願,問題是,當你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你卻也再也沒有犯錯的任何空間,而同不一樣的戀愛呢?按照電影臺詞看來,那可是一件「私生活不檢點」的醜事。
《最幸福的季節》將不一樣的戀愛對象問題放進傳統家庭價值之中,這讓它比起其他「醜女婿見公婆」喜劇電影,激蕩出更多現實的殘酷。為了捍衛自己的選擇,而與父母斷絕關係的悲哀並不罕見,但是,像Harper這樣無法抗拒自己不一樣的戀愛對象、卻也無法割捨與父母親情的例子,卻更加悲哀。《最幸福的季節》有大半段時間,Harper都是所有角色之中令人討厭的角色之一,畢竟她欺騙了女朋友、欺騙了所有人、而且催眠自己以忽視該解決的問題、然後無限拖延問題。
在電影裡塑造壞人很簡單,但是,塑造情有可原的壞人就有點難度,而Harper就是那個讓人無法真正憎恨的壞蛋,她為了爭寵而陷入的親情困局,即便是在普通情侶身上也很常見。《最幸福的季節》固然身為喜劇,無法像片商宣傳詞寫的,會讓你「笑到美叮美叮」,但是,《最幸福的季節》的真實取向風格,卻應該能讓很多人心有戚戚焉——特別是對那些出身完美家庭(而且還有手足)的觀眾。
克裡·杜瓦爾從影也20 多年了,《最幸福的季節》看得出她在電影圈的好人緣,這部電影意外的有許多令人喜愛的喜劇明星演出,包括了神奇完美的奧布瑞·普拉扎(Aubrey Plaza),似乎只能演出怪胎的她,這次完全是一個超級正常的暖心導師,你很難想像奧布瑞·普拉扎竟然這麼會安慰別人(畢竟其他作品裡她都在欺負別人);同樣不一樣的還包括甜心寶貝愛麗森·布裡(Alison Brie),這一次飾演出尖銳苛刻的Harper家大姐,努力做個冰雪女王。
《最幸福的季節》奧布瑞·普拉扎。
而表現最完美的演員,當然是我們喜愛的「克拉拉老師」——《回到未來3》的瑪麗·斯汀伯根(Mary Steenburgen),她飾演我們都熟悉的完美媽媽,總是說話得體,只是含義難聽,而看似無辜的挑剔總是刺傷身邊的人,很難不讓觀眾握緊拳頭。
《最幸福的季節》瑪麗·斯汀伯根。
看起來,《最幸福的季節》最終一定是個魚死網破的結局——這種因家庭因素不敢出櫃、導致與伴侶分手的案例,在現實生活中難有好下場。但是,我說了,這是部感恩的電影,而不是「出櫃如何毀了全世界」的負面教材,《最幸福的季節》沒有忘了自己是一部電影,它在最後給了自己一個適合聖誕節與感恩節的結局,讓你可以和那些批評娛樂電影「不敢面對現實」的冷血影評豎起手指。沒錯,完美結局不會發生在真實世界,但就是因為如此,電影才有它必須負起的娛樂責任,而至少《最幸福的季節》的結局既娛樂又不令人感覺太多刀斧痕跡。
就像《最幸福的季節》的片名,聖誕節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節」,不管你喜歡什麼,這部聖誕電影都能讓你開心、讓你想要擁抱身邊的人、讓你想要和兒子或是爸媽說說心底話。如果說現實就像扎克·施奈德的電影一樣黑暗,那我們當然也需要《最幸福的季節》來照亮人生一下下,拜託!至少看在聖誕節的份上吧!點一下關注,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帶來最新電影資訊和電影跟蹤。
《最幸福的季節》將於12 月11 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