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以前
普遍認為是隕星事件造成的,大隕星衝撞使地表及隕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卻結晶而成。但人類在玻璃隕石發現地及附近都沒有發現隕石坑,更沒有發現很大的另類隕石,因此,經現在科學研究證明,玻璃隕石是某種石隕石熔融後的產物。有球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最多的是不規則的塊體。易碎,破裂後多具貝殼狀斷口。大陸上發現的玻璃隕石的大小,從幾毫米至十幾釐米不等,反射光下發暗,但薄的邊緣透亮,並具有不同的顏色,從黃色到綠色,從橄欖褐色到暗褐色。比重一般為2.3~3.0,折光率為 1.48 ~1.62。其組成,同一區域比較一致,不同區域差異很大。雖然SiO2含量很高,但其成份含有多種金屬元素,有微弱性。微玻璃隕石只在海洋沉積物中有發現。其大小大小從數毫米到約40微米以下。,與附近大陸上的玻璃隕石具有同樣的年齡、組成和形狀。
名稱:捷克玻璃隕石
數量:一組(4顆)
規格:77.7g
類別:雜項
隕石,被稱為「天外來石」,稀有珍貴,自然有人愛好收藏。近幾年,國內漸漸興起了一股隕石收藏熱潮。三四年間,不僅隕石的價格飆升,國內隕石收藏市場也日漸成形。四五年前,隕石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還不為人所熟知。「無人知曉、無人關心、無人過問、無人關注」,山東省著名隕石收藏愛好者徐淑濤,用這樣一句話向記者描述幾年前的隕石收藏市場。據了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涉足隕石交易的人僅200人左右,而目前參與其中的已增至萬餘人。隕石收藏圈的日益擴大,加之其十分稀有,讓隕石在全球的價格,從原來的幾美元每磅,攀升到現在堪比鑽石的巨額數字。隨著近年隕石市場的熾熱,隕石越來越普遍遭到各界人士的關注,並且由於隕石本身獨具的極高的科研價值,隕石在拍賣會上的成果一路飄紅。早在1993年,蘇富比拍賣行以44.25萬美元拍成交一塊0.33克的月球隕石,其價值遠遠高於鑽石。在2013年,烏魯木齊有一塊「拳頭大」的隕石,標出8千萬的天價。其令人難以相信的價錢預示著隕石在珍藏界的宏大衝擊力,這就標誌著隕石正式躋身具有投資珍藏功用的藝術品門類。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研究這些隕石對早期宇宙了解更多,科研價值極高,一些發達國家必爭之物,形成如今玻璃隕石瘋漲局勢,真正的一石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