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隕石顧名思義就是外形與玻璃相似的隕石。是石隕石一種,系石英質的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後熔融,墜地後又快速冷凝,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圓形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中國古代曾稱它為「雷公墨」。
1963年李達明在《地質科學》第一期發表的《雷州半島與海南島玻璃隕石——「雷公墨」的調查與初步研究》一文。有人認為雷公墨是由彗星部分分離物或其它星體撞擊地球上的酸性巖(花崗巖或砂巖),瞬間把酸性巖熔融後,其物質再飛濺到天空,然後冷卻,再回落到地面,成為雷公墨。
玻璃隕石是地外物體劇烈撞擊地球時,地表靶物質熔融後快速凝結的天然玻璃。所以它有明顯的形成特徵外表上可以見到明顯的飛行特徵—熔流線,且多數隕石衝擊玻璃的表面有大量的氣泡爆裂後留下的小凹坑。表面多具空氣動力學熔蝕刻痕。
由於雷公墨外觀似黑曜巖,故又稱似黑曜巖。雷公墨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唐朝劉恂著的《嶺表錄異》一書。書中記載:「雷州驟雨後,人於野中得石如石,謂之雷公墨。扣之錚然,光瑩可愛。」根據雷公墨表面形態有熔蝕凹坑和多層次的線狀痕跡特徵分析,它是在高溫下迅速熔融、而後又急劇冷的條件下形成,與隕石形成條件相符,故而有學者認為雷公墨就是天外隕石,不過這種說法一直沒有得到嚴密論證,所以主流學術界認為雷公墨就是天外隕石。玻璃隕石由於質地堅韌,可雕刻成手飾、胸飾,在珠寶市場上價格十分昂貴。
此藏品為雷公墨玻璃隕石。此玻璃隕石出自新疆某地,無磁,漆黑如墨,玻璃光澤,在電鏡下照後顯現紅寶石光澤,體外布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殼外有氣流紋,是典型的雷公墨玻璃隕石,極具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