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歷史上的"隕石之謎":雷公墨究竟何方神聖?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狀如大腦的雷公墨。

大型層狀雷公墨。

靈芝形雷公墨。

白沙隕石坑遺蹟。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 彬 劉 襲

  2月15日,一場隕石雨,在俄羅斯不期而至,立即掀起全世界的軒然大波。

  這場意外,也迅速攪熱了隕石收藏市場。嗅覺敏銳的商人們聞出了商機,在網上出售各種隕石產品,有些隕石的標價甚至高達數千萬元。難怪眾多隕石收藏者驚呼:這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餡餅,卻比黃金還貴———是金價的40倍之多。

  在海南歷史上,也有過隕石墜落的現象,除了著名的白沙隕石坑,方志裡也不乏相關記錄。如明代正德《瓊臺志》就記載到:「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十一初昏,有星自東南流於西北,聲響如雷。」這很有可能就是一次隕石墜落,但具體位置未提。

  歷史上,一些大小不等的「天外來客」,也曾光顧過海南。

  白沙隕擊坑,有專家考證後認為,它來源於70萬年前的一次隕石撞擊地球事件。與之相應的是,在海南島上很多地方,散落著一些被稱作「雷公墨」的石頭,80萬年來,這些黑色的石頭,靜靜地躺在瓊州大地,雖然這些年來不斷被人挖掘,但有關它們的神秘身世,卻一直是個謎。

  隕石價格貴比黃金

  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發生後,引發了收藏熱潮。市場上的價格可謂「一山還比一山高」。

  記者在淘寶網站輸入關鍵詞「隕石」,發現有1.2萬件商品,這些打著隕石招牌的商品,價格高低錯落,最便宜的只要1元,貴的標價近1000萬元,號稱天然罕有捷克黑隕石。

  網上甚至還有一些店主出售俄羅斯空降隕石碎片,10克左右的隕石要價8600元,並在信息中註明:「本隕石碎片是今年2月15日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地區的隕石碎片,本人託俄羅斯那邊的朋友撿到並發布在淘寶。」另一家網店則標價8萬元,並註明:「早上剛從國外空運回國,重約3公斤,有收藏眼光和收藏能力者可以諮詢。僅此一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10克左右的隕石要價8600元,平均一克800多元,比黃金還貴。這東西真這麼值錢?其實,對隕石稍有了解的愛好者都知道隕石價格不一,並沒有固定價格,多數隕石並不是很昂貴,價格遠低於黃金,低的幾塊錢一克,高一些的百十元不等。

  而比較珍貴的月亮隕石和火星隕石,價格高的時候甚至攀升至每克數千美元,遠高於黃金和鑽石。

  一些隕石收藏行家稱,目前人類在地球上尋獲的隕石,可分為墜落隕石與發現隕石兩類。那些經過大氣層時被觀測到而得以尋獲的隕石,稱為「墜落隕石」。而那些無聲無息地來到地球上,多年以後才被人們尋獲的隕石,叫做「發現隕石」。記者查尋資料了解到,到2011年6月為止,全世界收藏的墜落隕石標本大約有1096顆。

  隕石也曾撞擊海南

  中國從夏代開始,就有了隕石墜落的記載。在海南各地方志中,亦不乏此類記載。

  清鹹豐三年(1853年)六月,在崖州(今海南南部地區)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天文事件,一顆隕石墜落在孔汶村前,體積有一頭牛般大,「其聲如雷,光射裡許,片時方晦。」(光緒《崖州志》)

  對於這些「天外來客」,古人皆視為罕見之物。據康熙《定安縣誌》記載,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定安仙屯村,有隕石墜落在一片田地裡,當地官府聽說後,立即派人將石頭取走,收藏在府庫裡,但這些石頭至今下落不明。

  1992年,中科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王道經研究員在研究海南島的成礦構造時,通過遙感圖像解譯發現白沙地窪盆地中有一個酷似隕擊坑的「環形鑲邊坳陷」,經過一番實地考察,並邀請島內專家共同進行了為時3年的研究,最終確認了大約在70萬年前,一枚巨大的隕石塊體在高速穿過大氣層後,自高空墜落於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東南9公裡的國營白沙農場處,砸出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

  據《海南島白沙隕擊坑》一書作者王道經估算,這枚隕石塊直徑大約380米,而這麼大的一塊隕石,在劇烈撞擊地面時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60顆投放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而被隕石砸出的大坑,直徑足有3.5千米,經受70萬年的風化剝蝕,至今雖遭破壞,但基本特徵仍保存較好,特別是其自然剖面清楚,便於對各種衝擊現象和景觀進行考證觀賞。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白沙隕擊坑雖經科學家權威證實,卻未能繼續獲得國內乃至國際更廣範圍的認可。隨著時間推移,白沙隕擊坑宛如曇花一現,現在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尋找、論證境內可能存在的隕石坑。雖然先後報導過一批疑似隕石坑,但一直沒有找到隕石撞擊的關鍵證據。2010年,據國內權威媒體報導,位於遼寧鞍山的岫巖隕石坑,成為我國首個被證實的隕石坑。

  從世界範圍來看,自20世紀60年代初地球表面第一個隕石坑———美國巴林傑隕石坑被證實以來,至2009年1月,世界上已發現176個隕石坑,直徑由數十米到近三百公裡不等。

  「雷公墨」究竟何方神聖?

  在海南各地,分布著一種黑色的小石頭,當地人歷來稱之為「雷公石」或「雷公屎」。這類石頭不僅在海南、廣東、廣西等地普遍散落,東南亞各國甚至遠到澳大利亞也都有分布。

  文贊是海南一名雷公墨的收藏者,他在海南省國土資源系統長期從事地質工作,對雷公墨頗有研究。文贊介紹,海南各個市縣幾乎都發現有雷公墨,小的有10多克,大的有20多公斤。「最重的雷公墨被我收藏了,有47斤。」文贊說,他自己收藏的雷公墨數不勝數,算起來有幾噸重。

  雷公墨主要分為層狀和滴液狀兩種基本形態,前者多分布於三亞等南部地區,後者則多分布於文昌、瓊海、萬寧等東部地區。在文贊收藏的雷公墨中,記者看到了這兩種形態的石頭,果然物如其名,石體猶染黑墨,用手觸摸,質地十分堅硬。層狀的「塊頭」普遍較大,紋理明顯而獨特;滴液狀的則比較小,飽滿緻密,適合加工成工藝品。

  雷公墨成分以二氧化矽為主,普遍在70%以上。「海南的雷公墨收藏者很多,但主要還是以個人觀賞愛好為主,並未形成統一規範的價格市場。」文贊認為,這些石頭很值得收藏,不僅有科研價值,還有很高的工藝價值。

  文贊收藏的那塊47斤重的「雷公墨」,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一名村民在2007年撿到的,幾經轉手後,文贊從別人那花了數萬元才買下來。2004年,瓊海有人拾獲一塊一斤重的「雷公墨」,當時叫價10萬元。

  據地質工作者初步調查,這類石頭是玻璃隕石,大約形成於80萬年前,來源於同一場隕石撞擊事件,但關於它們產生的方式,學界歷來爭論不止。目前主要集中在兩種對立的學說,即地球成因說和月球成因說。地球說者認為,其是隕石或者彗星衝擊地球,地表巖石熔融、濺射、迅速冷卻而形成;月球說者則認為,其是月球受天體撞擊時,產生的熔融物進入地月空間後,被地球重力場俘獲而灑落地表。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文贊提供

相關焦點

  • 慢讀丨海南歷史上的「隕石之謎」
    在海南歷史上,也有過隕石墜落的現象,除了著名的白沙隕石坑,方志裡也不乏相關記錄。如明代正德《瓊臺志》就記載到:「弘治十一年(1498)七月十一初昏,有星自東南流於西北,聲響如雷。」這很有可能就是一次隕石墜落,但具體位置未提。歷史上,一些大小不等的「天外來客」,也曾光顧過海南。
  • 展示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品牌,擦亮海南名片
    ——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館長李明到訪海南省品牌建設促進會10月23 日上午,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館長李明到訪海南省品牌建設促進會,海南省品牌建設促進會執行秘書長李長茂熱情接待了李明館長,就「蘇東坡與賞石文化欣賞」與「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品牌提升
  • 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為兩院小學新生啟發宇宙的神秘殿堂
    原標題: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為兩院小學新生啟發宇宙的神秘殿堂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館長姚李明為學生講解隕石知識近日,海南雷公墨隕石博物館應儋州大臉貓幼兒園和儋州兩院小學的邀請,給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們上了一堂來自外太空的自然科學課
  • 雷公墨(玻璃隕石)的正能量
    明朝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在總結古代先賢對雷公墨作為藥用隕石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雷公墨列為藥用隕石寫入了中醫藥巨著《本草綱目》中。帶天然圖案的雷公墨玻璃隕石「作枕,除魔夢不祥。」魔夢亦稱夢魔,也叫鬼壓身,醫學上的名稱,是指人在睡覺時,突然感到仿佛有千斤重物壓身朦朦朧朧的喘不過氣來,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想喊喊不出,想動動不了的一種情況。
  • 雷公墨——玻璃隕石
    玻璃隕石是一種經過熔融而很快冷卻、凝結的天然玻璃。由於人類到目前為止還從未觀察到玻璃隕石的降落或形成過程。以至關於玻璃隕石的母體來源在科學界始終沒有形成一致的定論。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玻璃隕石是一種介於地球和天體物質之間的一種衝擊綜合過程的產物。 根據考古發掘,玻璃隕石在遠古時代就被人類用來製造武器和工具。
  • 「雷公墨」與玻璃隕石
    突然,一股燥熱襲來,天空一片火紅,如雨的「火點」急速下降,人們嚇得丟開手中的石頭,奔回洞穴,驚恐地望著這一幕……幾十萬年之後,這些「火點」成為一種表面粗糙不平的黑色石塊,中國古人驚異於它的來歷,稱之為「雷公墨」。其實,雷公墨並不神秘,它只是玻璃隕石的一種。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袁寶印教授介紹說,隕石分石質、鐵質、玻璃質三種。
  • 玻璃隕石(雷公墨)的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和寶石特徵
    霹靂鑽雷公墨玻璃隕石三、雷公墨的寶石特徵經薄片鏡下鑑定,雷公墨的組成礦物單一,由玻璃質組成,薄片無色透明,低負突起,為均質體,無定向流紋現象。強光照射的的雷公墨玻璃隕石神秘夢幻四、雷公墨的化學成分(數據來源百度文庫)經X-射線螢光分析儀測得海南雷公墨的化學成分有23種,以SiO2為主,分別為(%):SiO2二氧化矽72.77、AI2O3
  • 精品推薦 雷公墨玻璃隕石
    玻璃隕石顧名思義就是外形與玻璃相似的隕石。是石隕石一種,系石英質的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後熔融,墜地後又快速冷凝,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圓形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中國古代曾稱它為「雷公墨」。
  • 科學家發現一枚奇怪的化石,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據說,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在經過幾十億年的演變後,地球的面貌由滄海變成桑田,又從桑田變成滄海,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地球也經歷了幾大時代,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特徵。年代的久遠性,使得人類對研究「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什麼生物以及地球原來的面貌」增加了難度,但也不是無章可循。如今,人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一般是藉助地質勘探、化石研究等方式。
  • 2016考研英語:「語感」究竟是何方神聖
    語感究竟是何方神聖   摘要:
  • 玻璃隕石(雷公墨)和黑曜石火山玻璃的區別,這麼辨別玻璃隕石
    2.火山噴發3.月球隕石說地外文明(大多數科學家否定了)5雷電說(大多數科學家否定了)6.玻璃隕石說天上直接掉玻璃(大多數科學家否定了)7.隕石撞擊說(多數科學家支持)目前鎖定火山噴發說月球隕石說隕石撞擊說這三種說昰目前星友特別關心的
  • 「瘋狂的石頭」雷公墨:聽說價值上萬元,澄邁一些村民撿來收藏
    雷公墨成「瘋狂的石頭」?  聽說做成飾品價值上萬,澄邁一些村民紛紛撿來收藏 省地質部門工作人員:雷公墨價值非常有限,請大家理性看待  村民紛紛撿來收藏的「石頭」雷公墨。在澄邁縣永發鎮南祥村一帶,也有許多村民懷著「石頭」夢滿地撿寶,這些「寶」就是雷公墨。  在南祥村村民何先生家,何先生拿出一個收藏的鐵盒,裡面裝著一堆漆黑的,類似石頭一樣的東西。不過,這些東西和普通的石頭又不太一樣,表面光澤,通體清透,在光線下,較薄的部分甚至像玻璃一樣透明,周身還布滿深淺不一的孔洞,或是整齊的條紋凹槽,裡面還夾帶著泥土。此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們碰撞時發出的獨特聲音。
  • 月球上有一個「第谷坑」
    「第谷坑」是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中國雷公墨隕石、澳亞玻璃隕石是在中國、澳大利亞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發現的同一批隕石,它們和月球上的「第谷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這些隕石很可能是因70萬年至80萬年前因月球遭到一顆小行星的撞擊而來的,那次撞擊產生形成了第谷坑。同時,一些因撞擊產生出來的月球物質飛落到了地球上,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但得出這個結論主要依靠的是科學分析。進行這項分析的就是美國宇航局的一名科:丁.查普曼。他是著名的流體學專家和現代計算流體力學的先驅。
  • 提醒| 瘋狂的「石頭」雷公墨:聽說價值上萬,村裡人都去撿?
    不僅是何道景,整個南祥村和周邊村莊,下到5歲小朋友,上到70多歲的阿公,都加入了撿石頭的行列。這期間,各種傳言越來越多,有人說,隔壁頭億村裡的人,撿石頭打項鍊,真的賣了一萬多,有人說,佩戴雷公石就能治病。何道景迫切的希望,有專業人士,來判斷這些石頭的來源和價值。隨後,記者隨機挑選了其中的兩塊,帶往海南省地址綜合勘察院鑑定。
  • 指靜脈識別究竟是何方神聖?
    #生物識別#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指靜脈識別,那麼指靜脈識別究竟是何方神聖指靜脈識別技術和其它生物識別技術指靜脈識別時手指如何放置1、手指自然張開,輕鬆平放於採集窗口上;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雷公墨成「瘋狂的石頭」?
    在澄邁縣永發鎮南祥村一帶,也有許多村民懷著「石頭」夢滿地撿寶,這些「寶」就是雷公墨。  在南祥村村民何先生家,何先生拿出一個收藏的鐵盒,裡面裝著一堆漆黑的,類似石頭一樣的東西。不過,這些東西和普通的石頭又不太一樣,表面光澤,通體清透,在光線下,較薄的部分甚至像玻璃一樣透明,周身還布滿深淺不一的孔洞,或是整齊的條紋凹槽,裡面還夾帶著泥土。此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們碰撞時發出的獨特聲音。
  • 天降隕石砸破房頂屋主成千萬富翁 隕石如此值錢?
    據《每日郵報》17日報導,一印尼男子在家附近幹活時,突然一塊隕石砸穿了客廳的屋頂,落在家門口。 專家鑑定稱,這塊隕石約有45億年歷史,含稀有外星金屬元素,價值約140萬英鎊(約合1216萬元)。目前,這塊隕石已被一收藏家買下。
  • 雷公墨的價值該如何體現?
    中國以及外國雷公墨科普是相當少,能查到的雷公墨鑑定經驗都不叫經驗,一般人能書寫的經驗都是自傳,真正的人反而寫得少,而某些博取眼球的人寫的雷公墨鑑定經驗要是給專 業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抄別人的。 雷公墨是我國古人對隕石玻璃的稱號。
  • 雷公墨真的那麼值錢嗎?
    中國古代稱之為雷公墨。唐代劉恂著《嶺表錄異》曾有記載。玻璃隕石內常含有氣泡空腔,大小由幾微米至幾毫米,個別可達幾釐米。還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鋯石和隕石中常見的鐵鎳金屬等包體。玻璃隕石的母石為淡綠色和黑色兩種,因此,玻璃隕石的降落都是與母石共同進行的。   玻璃隕石是宇宙中偏離運行軌道的小行星互相碰撞的碎塊,被地球引力瞬間吸引進入大氣層劇烈燃燒,統稱為流星。它們大多數在距地面10到40裡的高空就已燃盡,即便落在地上也難找到。而沒有燃燒完落到地上,就形成了隕石。
  • 【科普微講堂】「逆溫層」 究竟是何方「神聖」?
    媒體報導中經常提到一個名詞「逆溫層」它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提到不利氣象擴散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