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離我們不遠的黑科技(1)

2020-08-28 腦洞網絡版

1、儲能磚

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將能量存儲在用於建造房屋的紅磚中的方法。

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將廉價且廣泛使用的建築材料轉變為「智能磚」,可以像電池一樣存儲能量。

儘管該研究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但科學家聲稱,用這些磚塊製成的牆壁「可以存儲大量能量」,並且可以「在一小時內充電數十萬次」。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開發的紅磚裝置點亮了綠色發光二極體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將紅磚轉換為一種稱為超級電容器的儲能裝置的方法。

這涉及在磚塊樣品上放置一個稱為Pedot的導電塗層,然後滲入到燒結磚塊的多孔結構中,將其轉換為「儲能電極」。

研究人員說,氧化鐵是磚塊中的紅色顏料,有助於該能量的存儲。

2、機器人導盲犬

拉夫堡大學的一名學生設計了一種「機器人導盲犬」,可以幫助無法安置真正導盲犬的視障人士。

該產品由Anthony Camu設計,可複製導盲犬的功能,並使用實時數據對到達目的地的快速安全路線進行編程。

該「機器人導盲犬」以泰坦神女的名字命名,名為Theia,是一款可攜式且可隱藏的手持設備,只需很少的輸入即可引導用戶穿越室外環境和較大的室內空間。

Theia使用特殊的控制力矩陀螺儀(CMG),可以移動用戶的手,並用身體「引導」它們,就像握住導盲犬的支架一樣。

該設備旨在處理實時在線數據,例如交通密度(行人和汽車)和天氣,以指導用戶準確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對於高風險場景(如穿越繁忙的馬路),它將採用故障保護程序,將用戶退回「手動模式」,類似於使用拐杖。

3、汗液電池智能手錶

格拉斯哥大學的工程師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柔性超級電容器,該電容器可以存儲能量,用汗液代替傳統電池中的電解質。它僅需充滿20微升的液體即可充滿電,並且堅固耐用,可以承受使用中可能遇到的4,000種彎曲和彎曲類型的循環。該設備通過在聚合物薄層中塗覆聚酯纖維素布來工作,該聚合物薄層充當超級電容器的電極。當布料吸收穿著者的汗水時,汗水中的正離子和負離子與聚合物表面相互作用,產生電化學反應,產生能量。

美國可彎曲電子與傳感技術小組負責人Ravinder Dahiya教授說,「傳統電池非常便宜,用途更加豐富,但是它們通常是使用對環境有害的不可持續材料製造的」 。「這使他們面臨挑戰,要在可穿戴設備中棄置安全且可能有害的設備,否則電池壞了可能將有毒液體濺到皮膚上。

「我們第一次發現用人類汗液替代傳統電池的方法,可以完全消除傳統電池有毒物質,並新的方法具有出色的充電和放電性能。

4、自我修復的「活混凝土」

科學家們利用沙子,凝膠和細菌開發出了他們所謂的活混凝土。

細菌在沙子-水凝膠結構中的生長和礦化

研究人員說,這種建築材料具有結構承載功能,能夠自我修復,並且比混凝土更環保。混凝土是僅次於水的第二大消耗量最大的材料。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小組認為,他們的工作為將來的建築結構鋪平了道路,這些建築可以「治癒自己的裂縫,從空中吸走危險的毒素,甚至發出指令」。

5、活著的機器人

使用青蛙蛙幹細胞製成的微型混合機器人,未來可以用來在人體周圍遊動至需要藥物的特定區域,或者在海洋中收集微塑料。佛蒙特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兼機器人專家約書亞·邦加德(Joshua Bongard)說:「這些都是新穎的生活機器。」他共同開發了毫米級機器人,即xenobots。

概念圖

他們既不是傳統的機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動物物種。這是一類新的人工製品:一種活的可編程生物。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活著的機器人。

這些新生物是在#UVM的超級計算機上設計的,並由生物學家TuftsUniversity組裝而成。這些微小的「異種機器人」有望從藥物遞送到有毒廢物清理方面取得進步。

佛蒙特大學

6、觸覺虛擬實境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原型設備,旨在使用一種可與皮膚相連的且裝有微小振動成分的柔性材料,在VR觸手可及的範圍內進行觸摸。該系統被稱為表皮VR,同時可應用到其他場景,例如醫療場景,利用觸摸顯示器將手勢轉發給其他地方的人,以幫助截肢患者恢復觸摸感。3D遊戲場景,在遊戲中,當在遊戲角色的相應身體部位發生變化時,玩家同樣可以直接體會到,增強遊戲體驗。

該團隊的設計在15cm x 15cm的有機矽聚合物上安裝32個振動執行器,無需膠帶或皮帶即可粘在皮膚上,並且不需要電池或連接線。它使用近場通信(NFC)技術(如今在許多智慧型手機中用於行動支付)來傳輸數據。從事該項目的John A Rogers教授說「該材料是一個纖薄,輕巧的系統,可以無限期的使用」。

科學家們希望這項技術最終能夠進入服裝領域,讓有義肢的人穿著VR襯衫,通過指尖傳達觸摸感。

7、讓地球上所有都擁有網際網路

Hiber微衛星

如今我們幾乎無法沒有網絡的生活,但是仍然有大約一半的世界人口無能與網際網路相連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經濟和社會原因,但是對於某些原因,網際網路無法訪問是因為它們之間沒有連接。

谷歌正在慢慢嘗試使用氦氣球將網際網路傳送到無法訪問的區域來解決問題, Hiber微衛星,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將鞋盒大小的微衛星網絡發射到近地軌道,當它們飛越並傳送數據時,喚醒已插入計算機或設備的數據機。

他們的衛星每天繞地球運行16次,並且已被英國南極調查局等組織用來為地球的極端地提供網際網路訪問服務。

8、心臟監測T恤

可測量運動心率的可穿戴運動手環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是,正如許多研究表明的那樣,精確度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通常,如果您只是想大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的設備可以滿足,但是對於專業人士而言,準確性就是一切。

概念圖

這款智能材料公司KYMIRA的新款T恤使用單鉛心電圖印在織物上,可以精確測量心跳並通過藍牙將其上傳到雲端。一旦到達,算法就可以處理數據以準確檢測不規則的心跳,例如心律不齊,及其突發病中挽救生命。

受益的不僅是運動員。KYMIRA執行長兼創始人蒂姆·布朗斯通(Tim Brownstone)說:「該產品為運動員和普通大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設想開發該產品用於臨床,以使那些可能已經患有心臟病的人在發病前預警。」

9、咖啡廢棄物的再利用

倫敦的咖啡行業每年產生超過20萬噸的廢物,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呢?企業家亞瑟·凱(Arthur Kay)的主要構想是利用他的公司生產的生物豆將85%的咖啡廢料轉化為生物燃料,為建築物供熱和為運輸提供動力。

10、新型聲波滅火系統

未來,無人駕駛飛機可能用作撲滅森林大火,無人駕駛飛機可以在下面的樹木上發出巨響。特定的聲音由壓力波組成的,可以用來破壞火周圍的空氣,從而基本上切斷了對燃料的氧氣供應。正如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用他們的聲波滅火器演示,大火在適當的頻率下消失了。顯然,低音頻率效果最好。

相關焦點

  • 20個離我們不遠的黑科技(2)
    世界觀企業公司(World View Enterprises)希望搭乘熱氣球將遊客送至地球上空32公裡的平流層。從技術上講,「空間」的定義是海拔100公裡,但32公裡的高度足以見證地球的曲率,就像費利克斯·鮑姆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進行太空跳躍一樣。氣球於6月首次成功試飛,每人的議價僅為75,000英鎊!
  • 「黑科技」離我們一點都不遠,鐵路人秀給你看
    「黑科技」離我們一點都不遠,鐵路人秀給你看 2019-12-10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能時代離我們不遠了,2021年即將走進我們生活的十大黑科技
    艱難的2020年已經過去了,2020年我們也迎來了很多突破。最近達摩院發布了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的報告,今天就來盤點一下2021年有可能會走入我們生活的黑科技。趨勢一 以氮化鎵、碳化矽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迎來應用大爆發所謂第三代半導體啊,就是指材料的更新換代。最初的第一代就是矽和鍺。
  • 《黑豹》裡的黑科技離我們也沒多遠了
    黑豹的國家叫Wakanda瓦坎達,設定是一個與世隔絕但技術水平「領先世界幾個時代」的非洲國家,但如果仔細盤點一下電影中出現的黑科技的話,似乎離我們的世界也並沒有那麼遙遠。以下內容輕微劇透,介意的小夥伴請謹慎閱讀。
  • 未來的黑科技 真正的全息投影離我們有多遠?
    在很多博物館、演唱會或者時裝秀上,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類似的立體影像,效果逼真震撼,很多人把這稱之為「全息投影」,似乎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如今已經實現了,事實真的如此麼?未來的黑科技 真正的全息投影離我們有多遠?(圖源:psfk.com)到底什麼是全息投影?
  • 愛滋病離我們遠嗎?
    愛滋病離我們有多遠?這些與愛滋病相關的問題,市疾控中心愛滋病防控專家汪剡靈為我們解答。愛滋病是一種什麼病?1981年,美國首次在男男性行為人群(MSM人群)中發現報告了一種新發傳染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HIV主要經性、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通過體液交換,從感染者傳播給未感染者。
  • 一起聊行星(1)——水星
    它不僅離太陽很近,離地球也不遠,最近和最遠距離分別約為7700萬千米和2.2億千米,以最近距離而論是離地球第三近的行星(僅次於金星和火星)。這麼一個鄰居,我們多少還是應該了解了解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水星。
  • 周末專題(一)量子科技
    伴隨著量子比特數的增加,量子技術領域的發展可以劃分為 3 個階段:(1)1-10 個量子比特,可實現量子通信;(2)10-100 個量子比特,可實現量子感知(測量);(3)超過 100 個量子比特,進入量子計算階段。【量子計算簡述】量子計算機基於量子態疊加等原理製成。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 今天地球離太陽最遠
    這應該告訴你,我們離太陽的距離並不是四季的原因。事實上地球的軌道幾乎是圓的,但又不完全是圓的。所以我們到太陽的距離變化不大。今天,我們與太陽的距離比6個月之後的距離要遠300萬英裡(500萬公裡)。相比之下,我們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9300萬英裡(1.5億公裡)。
  • 天文學家發現離地球最近(已知)的黑洞
    這個距地球約1,000光年遠的HR 6819系統包含兩顆繞著隱藏的黑洞旋轉的恆星,這些黑洞比我們的太陽大幾倍。黑洞位於南天體望遠鏡的位置約1,000光年,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四倍,這意味著黑洞的寬度僅為7.5英裡(12公裡)。研究人員在智利拉西拉天文臺用望遠鏡跟蹤雙星時發現了隱藏的野獸。當他們觀察雙星系統HR 6819時,他們注意到內層恆星快速繞軌道運動,而外層恆星則緩慢地沿軌道運動。這意味著星星不只是互相繞圈。一些看不見的第三物體必須位於系統中心附近。
  • 科幻電影中能量護盾這種「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當下能實現嗎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科技一直在進步,社會也越來越繁榮,以前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科技,現在都已經實現了,比如,我們常用的智慧型手機、無線傳輸設備以及我們現在的行動支付等。但是,這也是幾個少數的科技實現了,大部分的都還處在半成品或者是理論狀態,有的連理論都沒有。
  • 七八個星天外,離我們有多遠?
    歐洲航天局(ESA)蓋亞空間望遠鏡(Gaia)發布第三版早期數據,包含了近 20 億顆恆星的位置、運動、亮度和顏色等參數的高精度數據,以及首次對太陽系加速度進行光學測量的原始結果,這些數據將向公眾開放。數據集和早期科學發現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主辦的一個特別新聞發布會公布。」
  • 天文知識——火星(Mars)
    火星離太陽的最近距離為2.065億千米,最遠時為2.491億千米,它在天空的高度隨著離地球的距離的變化而變化,最暗時視星等約為+1.5等,最亮時達-2.9等。火星的公轉軌道偏心率為0.09,為橢圓形,軌道半徑為1.52個天文單位。火星在軌道上與地球的會合周期是779.87天,就是大約每隔2年2個月,火星接近地球一次。
  • 為什麼月球離我們越來越遠?
    其實,月球正在慢慢遠離我們大約每年3.8cm。那麼幾萬年之後,地球上的人們看到的月球佔比今天的小。也許有一天月球會徹底離開地球,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月亮與地球之間的引力作用會平衡二者之間的距離。任何運動的物體都有維持直線運動的趨勢,這種性質叫做慣性,所以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總有逃逸的趨勢。
  • 恆星看起來就在我們頭頂上,實際上,離我們距離遠得無法想像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恆星與我們的距離,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說到遠方的太陽,也許有人會問,"這遠方的太陽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呢?看上去,它們不是就在我們的頭頂上嗎?」是的,看起來這些「遠方的太陽」就在我們頭頂上,可實際上,它們和我們的距離卻遠得難以想像。
  • 創傷後應激離我們並不遠,PTSD該如何防治?
    PTSD一般在精神創傷性事件發生後數天至6個月內發病,病程至少持續1個月以上,可長達數月或數年,個別甚至達數十年之久。其中病期在3個月之內的稱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稱為慢性PTSD,而若症狀在創傷事件後至少6月才發生則稱為延遲性PTSD。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會受到各種壓力,有時會親身經歷一些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交通事故、爆炸、至親突發身亡等,使我們受到創傷。
  • 遠紅外發熱+長久保溫,石墨烯舒適保暖被到底有什麼黑科技
    夏天漸行漸遠,天氣也越來越涼,一款好的被子絕對是對我們自己一種最好的愛護方式。市面上的床上用品品牌很多,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挑選一款好的則是一件難事,既要輕薄,又要保暖,太厚的被子蓋在身上太厚不舒適,而太薄的被子則不保暖。
  • 科普知識------衛星(1)
      高分七號衛星是高分系列衛星中測圖精度要求最高的科研型衛星,搭載了雙線陣立體相機、雷射測高儀等有效載荷,突破了亞米級立體測繪相機技術,能夠獲取高空間解析度光學立體觀測數據和高精度雷射測高數據,不僅具備同軌道前後視立體成像能力及亞米級空間解析度優勢,還能利用雷射測高儀獲得的高精度高程信息,大幅提升光學立體影像在無控條件下的高程精度,實現我國民用1:
  • 外太空離我們遠嗎?我們可以做什麼?
    因此,我們想和同學們一起聊聊「航天教育」這個話題。外太空離孩子們遠嗎?我們可以做什麼?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嫦娥」,全名叫做「嫦娥五號」,它被稱為咱們國家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全重達到了8.2噸,一共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等多個部分組成。標誌著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近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挖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