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玻色子證明:宇宙不該存在?

2020-11-30 網易科技

我們誰都不該存在。就連整個世界、所有星球和星系也都不該存在。根據最近的一份宇宙學研究,整個宇宙當初剛一誕生就該瞬間湮滅。

倫敦國王學院(King s College London)的英國宇宙學家最近發表研究稱,2012年探測到的希格斯玻色子與近期的天文學觀測顯示,按照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大爆炸」後產生的宇宙不到一秒就會毀滅。

按照現有理論,宇宙在「大爆炸」之後誕生,隨後便經歷了短期的急速膨脹階段(即暴脹期)。如今的宇宙仍在繼續膨脹,只不過膨脹速度在天文學意義上較為緩慢。在暴脹期內,物質被以指數速度向各個方向甩出,將所到之處的時空(spacetime)撕裂成高能量的引力波。

這個理論解釋了宇宙的一系列特性,包括為何宇宙在各個方向都顯得相同(各向同性)、為何宇宙空間如此平坦(平坦性)以及為何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會如此均勻分布(同質均勻性)。雖然科學家並不完全理解整個暴脹過程,但他們仍然可以照此預測宇宙何以有如今的面貌。

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的全國天文學會議(National Astronomy Meeting)上,倫敦國王學院的羅伯特·霍根(Robert Hogan)概述了他的研究。該研究將最近的天文學觀測和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的緊湊 子線圈(CMS)和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所探測到的微粒性質相結合,最終得出了「我們本不應存在」這個令人略感不安的結論。

今年3月,科學家們使用其中一臺宇宙泛星系偏振背景成像2代(BICEP2)望遠鏡的觀察,宣布他們的觀測結果印證了宇宙暴脹對當前宇宙影響的理論預測。他們宣稱捕捉到了引力波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留下的微弱信號,即B模偏振。

該結果一經發布便引發了爭議,而且尚未得到宇宙學家的一致認可,但一旦得到證明,它便可佐證暴脹理論,並大步推進科學界對宇宙的認識。

倫敦國王學院的團隊探究了這些結果,將其中的數據與從希格斯玻色子身上收集到的粒子物理學信息相結合,分析了BICEP2的觀測結果對於宇宙穩定性的意味。

對希格斯玻色子的測算使物理學家得以證明,我們的宇宙坐落在一個「希格斯場」的能量低谷中,而這個場隸屬於使粒子獲得質量的機制。但理論上這個場中還有一個更深的深谷,一個大型能量屏障的存在使我們的宇宙不至於跌入其中。

BICEP2觀測結果的問題在於,他們預測,暴脹時期的宇宙受到了大震動,若真如此,這應該會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將其推入希格斯場中的另一個能量深谷,導致整個新生宇宙在一場「大擠壓」中坍縮。

「這種理論預測是不可接受的,若真是如此,我們就不會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了。」領導該研究的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生霍根如是說。

有一種可能是,BICEP2的發現其實是我們自己星系中附近的塵埃產生的類似偏振效果,研究人員們也在研究中承認了這種可能性。

如果BICEP2 結論沒有錯誤,那麼為什麼我們仍然得以存在並在這裡疑惑宇宙起源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還有其他有待科學家發現的過程在上演。

「如果BICEP2的結果得到證明,那就告訴我們,除了標準模型之外還有新的更加有趣的粒子物理學存在。」霍根說。

譯 丁盈幸  校 徐笑音

本文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希格斯玻色子的證明或許能解釋萬物的來源
    對於希格斯玻色子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很多人聽都沒有聽過,但是對於上帝粒子卻很多人都知道,希格斯玻色子別名又稱上帝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預言的一種玻色子,並且在2012年的時候被正式確定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中所有粒子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個粒子,對於希格斯玻色子的證明能夠解釋物理學上很多的問題,但是對於其在理論及現實中的應用卻比較少
  • 希格斯玻色子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摧毀者嗎
    微觀宇宙的研究對於宏觀宇宙來說十分關鍵,因為科學家在微觀宇宙的研究之中,發現了許多宏觀宇宙的秘密,很可能會影響到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比如弦理論以及擴展的M理論就是其中之一,其實這些理論更主要的是建立在希格斯玻色子研究方面,那麼希格斯玻色子到底隱藏著什麼呢?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探討一下,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美女小倩說的不對的地方,大家批評指正。
  • 希格斯玻色子究竟是什麼?
    再說一次,希格斯玻色子負責宇宙中所有質量的這一有趣的可能性也相當吸引人的想像力。或者,也許我們只是為了更多地了解我們的世界而興奮,我們知道,如果希格斯玻色子真的存在,我們會更多地解開這個謎團。有了它,物理學家們在某些粒子得到經驗驗證的幾年前就預測到了它們的存在。不幸的是,該模型還有另一個缺失的部分--希格斯玻色子。它是什麼?為什麼標準模型描述的宇宙必須工作?讓我們來找出答案。
  • 科學家稱: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大型強子對撞機研究科學家認為複雜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8月23日,科學家宣布,之前粒子科學家認為形成宇宙的「上帝粒子」可能根本不存在。科學家強調稱,如果希格斯玻色子僅是海市蜃樓,我們將在「新物理」領域拓展研究來揭開宇宙的謎團。  奎多-託內利(Guido Tonelli)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兩位主管之一,他說:「無論最終是否能夠證實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對於當前參與這項新物理領域研究的工作人員都將是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時刻。」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麼一個名字。
  • 希格斯玻色子讓萬物擁有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讓萬物擁有質量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3.10.09 星期三     標準粒子模型理論中共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正是該理論依賴的基石。作為物質的質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連接著粒子獲得質量的領域。
  • 趣說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場是一個假設存在的、無形的力場,它存在於宇宙中的各個角落。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  2013年與弗朗索瓦·恩格勒共同獲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史蒂文:好吧。可如果它遍布整個宇宙,為什麼我從來沒見過?這可是有點奇怪。戴夫: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想想空氣,我們既看不到也聞不著,當然個別地方除外,不過通過尖端儀器--比如我們的身體—就可以檢測到它的存在。
  • 為什麼說希格斯玻色子根本就不存在?
    英國的物理學家希格斯早年提出了希格斯場和希格斯粒子【又名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希格斯認為宇宙裡到處充滿著希格斯場,希格斯場無處不在,是一種只有能量沒有靜止質量的場。宇宙萬物在希格斯場中遊弋,使宇宙萬物產生了質量。而自旋為零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的量子振蕩激發。
  • 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理論預言,在2012年,該粒子首次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通過強子對撞機尋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對標準模型的完善至關重要。作者之所以將希格斯玻色子稱為上帝粒子,是因為他認為玻色子在當今的物理學狀態中至關重要。上帝粒子的原意是「該死的粒子」,正是因為要假設它得存在,才導致已建立的粒子物理學又需要面臨重大調整,這會給物理學家製造十分棘手的麻煩。
  • 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的過程以及對粒子物理的意義
    2012年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粒子,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但這一發現並沒有標誌著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結束。除了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存在,標準模型還假設60%的情況下,希格斯玻色子粒子將衰變為基本粒子,即底夸克(b夸克)。
  • 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衰變過程以及對粒子物理學的意義
    在發現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物理學家觀察到了粒子是如何衰變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對科學家理解粒子物理和宇宙標準模型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粒子,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但這一發現並沒有標誌著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結束。
  • 【科技新詞】希格斯玻色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一些線索,並推算出它的質量為124~126GeV。  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曾把基本粒子分成3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這個標準模型的缺陷,是該模型無法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為了修補這個缺陷,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設想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場中,受其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才有了質量。令人遺憾的是,希格斯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實驗中被觀察到,也是標準高能物理學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
  • 數理科學|希格斯玻色子之後的生活
    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它我們仍然不知道它是否和我們在64年設想的完全一樣。如果是的話,接下來的問題是,它是否是我們尚未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的更高理論中的希格斯玻色子之一。」Peter Higgs在2008年訪問LHC。
  • 神秘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它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2012年,一種新的粒子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發現,這正是神出鬼沒物理學家們期待已久的希格斯玻色子。不過這個叫希格斯玻色子的東西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實上,這部分固有質量也來自於束縛能,對於原子組成的粒子,它的質量來自希格斯場。根據量子場論的基礎解釋,粒子被視作場中的激勵,宇宙中各處都充滿著場。比如電子即是電場中的激勵。在電場中的某處施加能量,場振了起來,如果撥動吉他的琴弦,這個振動就是電子。量子場論在20世紀50年代,給出了電子一個完美又奇怪的定義,預言電子是沒有質量的。
  • 神秘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導致宇宙中反物質消失
    目前,科學家還未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質,這種正反物質的不對稱性成為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物理學家研究了三種理論上的希格斯玻色子類型,推測它們在消除宇宙大部分反物質中起了關鍵作用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裡的一種基本粒子,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
  • 希格斯玻色子:看不見的能量場,賦予你質量
    現在你已經聽說了希格斯玻色子粒子這一發現了,也知道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對此超級激動。但希格斯玻色子是什麼東西?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坐上空中飛車,可以實現遠程瞬移啦? 問:希格斯玻色子究竟是什麼呢?希格斯玻色子就是一種基本粒子。
  • 為什麼說物理學仍隱藏在希格斯玻色子之中?
    物理學家表示,我們還可以從希格斯玻色子本身了解到更多宇宙的秘密。最初,彼得·希格斯提出這種粒子是為了解釋宇宙質量起源,他最終也因此獲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希格斯機制,整個宇宙中遍布希格斯場,這是一種量子場。
  • 神話般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預測與發現
    新機制引入了一個新的量子場,我們今天稱之為希格斯場,其量子表現形式是希格斯玻色子。只有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的粒子才能獲得質量。正是這種機制創造了標準模型的所有複雜性。原本的這個機制只是想解釋W玻色子和Z玻色子的質量,但科學家們很快發現,他們可以擴展這個新機制,以解釋所有大質量基本粒子的質量。
  • 霍金:希格斯玻色子或將毀滅整個宇宙
    上帝粒子,又稱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業內外一直對這個新發現的粒子十分好奇,而目前世上僅存的最偉大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則警告稱,上帝粒子很可能會毀滅整個宇宙。
  • 半個世紀的證明 希格斯玻色子獲諾獎絕非偶然
    原標題:比利時英國科學家共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經過一番激烈的評議,瑞典皇家科學院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8:45分宣布,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比利時理論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共享,獲獎原因是他們從理論上預測了萬物質量之源——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謂的「上帝粒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