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衰變過程以及對粒子物理學的意義

2021-01-20 天文物理

在發現希格斯玻色子6年後,物理學家觀察到了粒子是如何衰變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對科學家理解粒子物理和宇宙標準模型做出了巨大貢獻。2012年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粒子,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但這一發現並沒有標誌著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結束。除了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存在,標準模型還假設60%的情況下,希格斯玻色子粒子將衰變為基本粒子,即底夸克(b夸克)。


希格斯玻色子粒子衰變為兩個底部夸克的阿特拉斯候選事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最近觀察到這個過程,進一步證實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圖片:ATLAS/CERN


博科園-科學科普:8月28日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提交的研究報告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和CMS合作夥伴表示:已經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b夸克。這一發現為標準模型提供了主要支持,該模型對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和宇宙有很多啟示。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中最不為人知的,在很多方面也是最令人困惑的粒子。伊利諾伊大學高能粒子物理學家Jessie Shelton說:觀察其衰變到底夸克是我們理解其性質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壽命並不長,詹姆斯·比切姆(James Beacham)說:你永遠不能把希格斯玻色子拿在手裡,但儘管標準模型預測希格斯玻色子死亡後會發生什麼,但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沒有觀察到粒子衰變為b夸克。看看這個令人興奮的驚奇吧!對物理學來說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天。ATLAS和CMS觀察希格斯玻色子的底夸克在5σ水平。在90年代/00年代,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計劃中,不清楚我們是否會看到這種b/c,這真的很困難。


阿特拉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實驗,在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粒子6年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與ATLAS和CMS合作的物理學家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底部夸克。圖片:CERN


研究人員說儘管觀測希格斯玻色子衰變可能沒有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本身那麼引人注目,但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希格斯玻色子本身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這項工作來之不易。為了產生b夸克,物理學家本質上是把質子撞在一起。這個過程產生了很多背景「噪音」,而b夸克「幾乎不可能從背景」「模糊」中分離出來。此外,ATLAS和CMS是獨立的探測器,因此在每個探測器上的協作必須分別進行和確認,以便「計數」。這些發現是更好地理解希格斯玻色子和宇宙之旅的又一大步。


每一個新的發現或觀察,比如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都有可能讓位於新的問題和實驗。首先(你)發現了這個東西,比切姆談到希格斯玻色子時說,然後要衡量它的一切。此外,這項研究是「標準模型測試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希格斯粒子在標準模型中的主要工作是為費米子和弱力載流子提供質量,觀察到這種衰變,就像標準模型預測的那樣,希格斯玻色子為夸克提供質量,這是我們的第一個直接證據。觀察到這種衰變模式也為潛在未被發現的粒子留下了更小的空間來貢獻費米子質量。在證實這個粒子確實衰變為b夸克的過程中,這些物理學家已經證明了希格斯場。



希格斯玻色子粒子背後的場,被比切姆描述為「滲透到所有空間的看不見的果凍」,給出了b夸克的質量。希格斯場利用希格斯玻色子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比如b夸克,並賦予它們質量。這樣的實驗不僅讓物理學家驗證了標準模型對希格斯玻色子和b夸克的預測,也挑戰了標準模型對希格斯玻色子和b夸克的預測。到目前為止,標準模式一直是贏家,(但是)如果我們找到證據證明它不是那麼標準的話,如果找到「額外的夸克,古怪的東西,像矢量夸克,輕夸克,暗物質」——那麼可能也會對我們的宇宙如何運作找到一個全新的理解。


博科園-科學科普|Chelsea Gohd/Space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的過程以及對粒子物理的意義
    2012年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希格斯玻色子是由標準模型預測的一種基本粒子,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但這一發現並沒有標誌著希格斯玻色子探索的結束。除了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存在,標準模型還假設60%的情況下,希格斯玻色子粒子將衰變為基本粒子,即底夸克(b夸克)。
  • 首次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最重要衰變
    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衰變成各種不同粒子,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觀察到其衰變成光子、T-粒子以及W玻色子和Z玻色子等過程。不過,這些已經觀察到的衰變雖有重要意義,但其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中只佔不到30%,而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一對底夸克,才是其最頻繁發生的衰變過程,佔比高達58%。
  • 希格斯玻色子最終被觀察到衰變為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
    「這只是一個開始 - 我們的工作將繼續下去。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這個新的,真正基本的粒子,所以我們將繼續尋找其家族的其他成員,指出更廣泛地理解塑造早期宇宙的基本過程,並控制最小的相互作用。秤。」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預測,大約60%的時間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成一對底夸克,這是六種夸克中第二重的夸克。
  • 最新發現:上帝粒子也會衰變,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為μ子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還能讓我們大吃一驚嗎?自2012年發現以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和CMS合作一直在積極研究這一最新、最神秘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附加特性。
  • 上帝粒子也會衰變!最新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為μ子對!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還能讓我們大吃一驚嗎?自2012年發現以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TLAS和CMS合作一直在積極研究這一最新、最神秘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附加特性。在標準模型中,布倫-恩格勒-希格斯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物質粒子(夸克和輕子,稱為費米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的質量成正比,還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力載體粒子(W和Z玻色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質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和產生速率。
  • 復旦教授解讀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意義
    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吳詠時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學標準模型當中最後一個待發現的粒子。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宣布,在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有吻合之處。
  • 希格斯玻色子為什麼被稱為「上帝粒子」?
    我們通常認為由於希格斯玻色子賦予了傳遞短程力的玻色子(弱力和強力的傳播子)以質量,所以才構成了原子核的穩定。這種重要意義不亞於上帝創世。所以我們應該將希格斯玻色子命名為「上帝粒子」來彰顯其重要性。但事實遠非如此,上帝粒子最早起源於已故科普作家—萊昂·萊德曼在1993年出版的科普著作《上帝粒子》的書名。
  •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在粒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觀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與費米子對稱耦合』形成可測量的『實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產生希格斯實粒子,它通過自相互作用的介質而獲得質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命名,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無意中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這麼一個名字。
  • 發現罕見事件,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Z玻色子/光子對
    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讓粒子學標準模型趨於完備,從2012年至今,科學家陸續觀察到一些重要衰變過程,然而還沒觀察到它們衰變成罕見的Z玻色子/光子對(Zγ)——直到最近。這道衰變對物理學家來說特別有意義,因為其中可能涉及大量「虛擬」粒子(可能是新粒子)參與。
  • 第一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b夸克 - 博科園
    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是標準模型的勝利。希格斯場還可以通過與湯川耦合的相互作用,以一種優雅的方式為帶電費米子(夸克和輕子)賦予其質量,其強度與粒子質量成正比。觀察τ的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雙輕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提供這種類型的交互。圖0:事件顯示H→bb衰減分析ATLAS探測器。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首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兩個渺子
    渺子是電子的一個更重的複製品,是構成宇宙物質內容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為第一代粒子,而渺子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渺子的物理過程是一個罕見的現象,因為大約每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變為渺子。這一新發現對基礎物理學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它首次證明希格斯玻色子與第二代基本粒子相互作用。
  • 為什麼說物理學仍隱藏在希格斯玻色子之中?
    2012年,在長達27公裡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高速相撞的粒子產生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上個世紀60年代預言中的粒子終於被找到,這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遺失的最後一塊拼圖,其意義不言而喻。但在此後,大型強子對撞機還沒有發現其他新的粒子,這就了許多標準模型無法解釋的宇宙謎團。
  • 趣說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史蒂文搶著說:你的意思是櫻桃就相當於希格斯玻色子?戴夫:也不盡然。我們把奶昔看成希格斯場,櫻桃則是在希格斯場中穿行的粒子,而奶昔給了櫻桃質量。史蒂文:我懂了!所以奶昔裡的分子就好比希格斯玻色子。戴夫:差不多,希格斯場中要產生希格斯玻色子是需要激發作用的。舉個例子:比如我把櫻桃扔進奶昔裡,你可以把這想像成向場中施加能量。
  • 希格斯玻色子到底蘊藏著什麼秘密?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摧毀者嗎
    所以希格斯玻色子隱藏著宇宙的形成之謎,甚至一旦我們認識到希格斯玻色子的話,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秘密,也許人類也會全部解開,這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隱藏的秘密,現在科學家研究發現了一些希格斯玻色子。同時目前宇宙的真空穩定希格斯玻色子確實很可能扮演一種穩定的角色,這種角色科學家認為是一種意識流體,也就是玻爾茲曼大腦。我們知道物理學的宇宙模型需要一個穩定的場,那麼希格斯玻色子作為基礎粒子,自然能夠擔當這個角色,如果宇宙繼續膨脹,那麼很可能會將這種聯繫撕裂,從而將會摧毀宇宙。
  • 科學家真了不起,從發現到測量: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底夸克!
    兩年前,科學家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衰變成一對底夸克(HBB),現在將其研究從「發現時代」推進到「測量時代」。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並將其與理論預測進行比較,物理學家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獨特的粒子,並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與預測的偏差,這些預測將指向超出科學界目前對粒子物理學理解的新物理過程。
  • 科學家真了不起,從發現到測量: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底夸克!
    兩年前,科學家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衰變成一對底夸克(H→BB),現在將其研究從「發現時代」推進到「測量時代」。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並將其與理論預測進行比較,物理學家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獨特的粒子,並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與預測的偏差,這些預測將指向超出科學界目前對粒子物理學理解的新物理過程。其中一個偏差可能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希格斯玻色子的速率。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稱,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意外的分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剛剛看到希格斯玻色子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當它衰變時,它似乎分解成了一種意想不到的粒子組合。根據本周在高能物理學會議上分享的研究,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希格斯玻色子。這種被認為能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的粒子,分解成一對μ子。這一發現進一步強化了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而標準模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新粒子發現的挑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μ子物理學家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觀察它是如何死亡的。
  • 希格斯玻色子十萬億分之一秒之後的衰變之謎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正在做一個新的把戲:製造成對的μ子。另一種觀點是:質量越大,基本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及其場)的相互作用或耦合就越強烈。證明希格斯粒子和其他粒子之間耦合的一種方法是觀察它的衰變產物。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是轉瞬即逝的,一旦它彈出,它「存活」的時間只有156000億分之一秒,幾乎立即分裂成其他粒子。
  • 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最主要衰變過程
    7月9日,在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公布了最新成果——ATLAS合作組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變過程,即正反底夸克對衰變。中國科學家在此次實驗中作出關鍵貢獻。
  • 物理學:希格斯玻色子頂級夸克與裡程碑對撞機的發現有關?
    物理學:希格斯玻色子頂級夸克與裡程碑對撞機的發現有關?來自CMS團隊和另一項稱為ATLAS的合作測量結果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在頂夸克質量的大值中起著關鍵作用。雖然這肯定是標準模型的一個關鍵特徵 - 物理學中的總體理論描述了物質的基本組成部分和管理它們相互作用的力量 - 這是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一位發言人稱之為「壓倒一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