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雙腿跑出來的持股信心
有人問林園,當年買入四川長虹,若按他的理論「持有」到現在,伴隨整個彩電產業的沒落,投資者的損失就大了。林園認為,這種觀點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首先,人對事物的看法是逐步形成的,不是生而知之的,1996 年~1997年間,林園確實是全倉買入了四川長虹,四川長虹那時期是高速增長期,那幾年彩電業的毛利率都很高,長虹僅僅每股利潤就有 2 元,那時他堅決積極參與,在一年時間內賺了 3 倍,後來他覺得該股短期升幅太大,市盈率超過他可接受的範圍,就堅決賣出。這種順勢而為的能力,與他的連續跟蹤研究是分不開的。
林園對企業的調研除了一些基本的財務指標之外,還會去親身感受企業管理層以及普通員工對企業發展的「信心」。
到你投資的企業去看看,親身感受對投資決策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和企業的這些接觸,投資者能夠體會到企業經營情況的真相,了解到管理層對企業經營的想法。在這些基礎上,如果再綜合一些企業經營的財務指標,投資者就能基本上做出這個公司是「買入」或者「賣出」,以及「買入」與「賣出」的多少的選擇。
林園喜歡那些產品生命周期長,連續好多年都依靠那麼幾個產品盈利,而且盈利豐厚的公司,這樣投資者能夠容易了解公司的現狀。同時,林園不喜歡那些依靠新產品來盈利的公司,比如:那種幾天就能夠推出一個新產品的公司,因為投資者不知道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到底有多長,可能他們還沒有搞清楚,這種產品就已經更新換代了。
另外,林園喜歡股東結構單一的企業,不喜歡合資企業,因為他發現合資企業多是生命周期不長的企業,因為試圖影響公司經營方向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想讓企業向自己認定的方向發展,最後導致企業經營偏離了正確的方向。
(五)熊市策略與牛市策略
一、 三年布陣實際上,在他的熊市投資策略裡,有一個很關鍵、很重要,但又難以把握的因素——選股。以下介紹林園的「熊市選股寶典」:
績優大盤指標股。(如招商銀行,武鋼股份,寶鋼股份)買入理由:估值合理,它們成為領頭羊的可能性最大,它們會首先上漲 150%從而帶領大盤走出熊市。因為這些股票參與的投資者眾多,這時大多數投資者也在它的身上賺到了錢,那時股市自然也進入牛市的初期。
低 PE、高分紅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如銅都銅業,雲天化)買入理由:它的共同的特點是太便宜(嚴重低估),具有極高的防守性,若大市再跌一半,三年它們也能賺一倍,分紅派息,息率也大於 5%。
績優的小盤股。(如雲南白藥,麗江旅遊,馬應龍)買入理由:從熊市到牛市,小盤股賺得最多,能夠帶來意外收益。現在已沒有人按盤子大小來作為買入股票的標準,這時,優質的小盤股確定性好,估值也合理,適量參與,能讓他分享它們股本擴張帶來的收益。
品牌公司。(如五糧液,伊利股份)買入理由:五糧液,股改認沽價為 7.96 元/股,現價買風險不大;伊利公司,激烈市場競爭拼出來的強勢公司,已形成二分天下的壟斷公司,少量參與。
二、烏龜政策
選中個股,主動做「烏龜」
林園買入股票的標準是指,以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股價買入,即買入時的價格要合理或者價值被低估,多數情況下,價格被低估的股票不漲,他也不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上漲,「笨人笨辦法」,他發現被低估的公司後果斷買入,像「烏龜」一樣守著,等著股價上。根據他過去的經驗,這段等待的時間非常難熬,要有非常堅韌的毅力,拋棄各種市場的誘惑。當然,林園買入的個股,它們的股價也不會大跌,相對於他的買入價總是在 10%內波動。
投資組合,集體做「烏龜」
烏龜政策的另一層意思是指:2006 年初,林園對市場的判斷最樂觀的是「牛市初期」。這一時期他要採取「相對防守」的投資策略,因為在這個時期,並不是所有買入的公司都會同時上漲或下跌的,所以他必須採取一個由多隻股票組合的策略,思路是這個投資組合的總市值不能波動太大(相對於他的買入價應在-10%以內)。即當股市出現下跌時,組合總市值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虧損,像是一個「烏龜」,這樣才能繼續「持有」這樣的組合。
2006 年初,林園帳戶真實組合是貴州茅臺、五糧液、雲南白藥、招商銀行、上海機場、銅都銅業、黃山旅遊等。由於他將投資分散在了不同行業、不同走勢的多隻股票上,這樣就能保證:即便在股市下跌時,他的總市值也能保持在相對穩定的高位上。
2006 年 3 月 21 日,他又用 100 萬現金買入了一個組合,包括:上海機場 8200 股、民生銀行 13860 股、招商銀行 41300 股、黃山旅遊 4000 股、雲天化 3800 股、瑞貝卡 4700、馬應龍 2520 股、東阿阿膠 9500 股、銅都銅業 40600 股、新興鑄管 30308 股、麗江旅遊 4200 股。這個組合買入後,其總市值也都是相對穩定的,即使大市出現下跌,它也能像個「烏龜」。因為他買入這個組合時,就已經充分考慮了各種因素。如這個股票組合裡有能保證高派息、低市盈率的個股(銅都銅業、就興鑄管);有能持續上漲的高增長個股(上海機場、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黃山旅遊、瑞貝卡、麗江旅遊);有品牌個股(東阿阿膠、馬應龍)。這樣組合的結果能保證:當大盤下跌時,他的組合中也有上漲的個股,漲跌相抵,以達到總市值相對平衡。而過去的事實是,當大盤下跌時,他的組合總市值也不一定跌,這樣他才能「滿倉持有」。
「烏龜」政策實際上是在股市下跌時,集聚力量,等待時機,這些「烏龜」最終都會變成「兔子」。
三、牛熊分界——招商銀行 15 元
2006 年 3 月,林園在證券市場《紅周刊》、《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明確提出「牛熊分界線,招商銀行 15元」。為什麼要以招商銀行、武鋼股份、寶鋼股份、中國石化為代表的績優大盤權重股的上漲作為牛熊分界線呢?
林園認為,因為上述公司都是質地優良的好公司,佔深滬兩市總市值的比例非常大,是公眾都想參與的「白馬股」,至少過去上述公司的盈利能力都很好。以招商銀行為例,按現價(2006 年 3 月)買入,市盈率(股改後)不到 15 倍,按未來三年複合增長 20%計,2008 年 PE 就不到 8 倍。他認為,如果三年內出現牛市,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權重股,必將首先在一年內漲幅達到 150%,股價上漲至 15 元,這說明牛市已經開始,這也是他判斷牛熊分界的最重要指標。不論國內外股市都有此規律,1994 年開始的 A 股牛市的領頭羊就是深發展銀行,在短時間內從 6 元首先漲到了 15 元,而那時大多數股票還未漲,深發展銀行最終突破了 60 元。近幾年港股的牛市也是以恒生銀行、滙豐銀行為首的指標股首先大幅上漲開始的,現在恒生銀行的漲幅已超過了 3 倍。
這些權重股雖然家數不多,但投資者眾多,佔總市值比例也很大,只有它們在短時間內大漲,才能使大多數股民賺到錢,才能逐步忘記熊市的可怕,恢復對股市的信心,這時大量散戶才敢參與到牛市中來,這樣牛市也就真的來了。只有大多數人在股市中都賺到錢了,那才是牛市。
林園為什麼敢於在當時熊市的情況下,滿倉買入股票呢?
因為按林園的選股標準,至少有超過 20 家公司進入可投資的範疇,最終他選的這一批股票三年內不管是熊市或牛市他都能賺錢。但股市什麼時候見「底」是很難確定的,當時,他只能通過買入他認為被低估的股票來化解大盤下跌的風險,憑藉過去 18 年的炒股經驗,林園知道被嚴重低估的股票,股價都會在 12 個月得到修正,無一例外。按理說,熊市中買了股票,賠錢的可能性要比賺錢的可能性大,林園也經常遇到買了股票馬上就跌,但由於他對所投資的公司非常有信心,還沒遇到過被套超過一年的。一般在熊市時,他買入前就已事先做好短期被套的準備,買入這些股票後就守著,等待牛市到來。這也體現了他應對熊市的烏龜政策。
四、牛性思維與熊性思維
在過去 18 年的股市生涯中,林園在牛市與熊市中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在熊市轉變為牛市或牛市轉變為熊市時,林園的投資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操作方法也完全不同。
2006 年初期,林園採取「牛市思維」,徹底改變前幾年的「熊市思維」方式。當時股市中大多數「指標股」位置還很低,投資價值非常明顯,雖然在這段時間有所上漲,但這一批股票從長期來看,價值仍然還處於「相對底部區域」。對這一批股票,林園若有錢仍會採取「有錢就買」的投資方法,買入後會採取「堅決持有」的策略,不會因為它上漲 30%或更高就賣掉它們。
五、為什麼要買大盤股?
2006 年初大盤股估價合理、甚至嚴重低估。由於這批「權重股」的盤子都非常大,不利於炒作,其「股性」在未被激活之前會很不活躍,股價也許今天漲了,明天又跌了,總感覺賺不到錢。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以招商銀行為例:招商銀行從上市到目前,其股價表現按年考察都是優於大市的。
林園相信,未來,隨著券商融資、融券的啟動,這一批優質、低價的權重股會成為廣大投資者喜歡的品種。後期資金會不斷「買入」這批權重股,因為它們的抵押折扣很小,那時會出現像香港市場中的「滙豐銀行」、「長江實業」這樣的低流通、高股價、大市值的股票。
買入這批「權重股」實際上等於買入大盤指數,他發現大多數投資者按年計他們的投資收益是比大盤指數要低的。
六、為什麼要買小盤股?
優質的小盤股始終是林園投資的首選。投資小盤股不僅能讓他享受公司每年賺錢帶來的收益,還可以享受它由於股本擴張帶來的雙重收益;再加上證券市場給它 30 倍的合理 PE 放大,這樣實際上可以給他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再加上小盤股在市場好時,容易吸引投機資金的炒作,最容易跑出「黑馬」。
依據林園過去的實際操作經驗,小盤股給他帶來的收益在其全部收益中所佔比重最多。
2006 年初,林園決定提高小盤股的投資比例,最終目標佔總資金量的 20%以上。但是,小盤股相對一些績優大盤股風險也大很多,因此,要選擇什麼樣的小盤股就是他首先要面臨的一個難題。他選擇小盤股,雖然不乏有投機的因素,但卻絕對不能去賭。通常,他會選擇一些盈利能力強、盈利確定性高的績優小盤股,尤其是未來三年的盈利增長確定、每年複合增長高於 15%、產品市場廣、零庫存的企業。
出於這樣的思路,過去二年他選擇了雲南白藥、馬應龍、千斤藥業、麗江旅遊、黃山旅遊股,進行了組合。以上小盤
股已經給他帶來了很好的收益,2006 年 6 月他又選擇了瑞貝卡並少量買入。
七、牛市初期「滿倉」「捂股」
當林園判斷市場可能已經進入牛市初期時,便採取「滿倉」、「捂股」以迎接牛市到來的投資策略。他個人認為:首先,要滿倉。只有滿倉,在牛市中才能賺足。要知道,牛市中一開始就賺足對每個投資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過去的經驗告訴他,有很多股民,在牛市初期時,由於受到過去熊市的影響,一直賠錢,人變得特別小心、膽小。他們這時習慣用少量倉位去買賣股票,而牛市的特徵是漲多跌少,他們的倉位也會越來越重最後可能到了牛市的頂點時才滿倉,這樣又形成了前面賺的錢還不如後面賠的多,算總帳可能還要賠錢。而牛市初期就採取滿倉操作,牛市中多為膽大的人賺的多,形成良性循環,越膽大賺得越多,這樣才能夠踩準牛市的節奏。
八、股市中調整心態很重要
作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除了要有智慧、識大勢之外,還要善於調節自己的心態,使心態適合股市的運行規律。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行情轉折了心態就要轉換。」
林園仍然告訴自己,三年內會堅持滿倉操作。拿住全中國最會賺錢的公司的股票。在市場波動中發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他發現,目前市場上仍有許多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上海機場、深圳機場、鹽田港、長江電力,這些優質的公司,目前估值明顯偏低,人民幣升值會使中國購買的飛機更多,對機場股是利好,武鋼股份、寶鋼股份、新興鑄管、雲天化等高分紅個股,也被低估,他認為它們的上漲只是時間的問題,招商銀行目前估值也算合理,黃山旅遊、麗江旅遊、瑞貝卡、千金藥業、馬應龍,這些高速增長的小盤公司是組合的目標。他目前的投資組合中都是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公司股票,因為老百姓每天都在消費,這些公司的盈利確定性是很高的,不會大起大落,他的思路是,持有全中國名優公司的股票。等大多數人睡醒時,他們的股價已經上天了,而現在他要做的工作也只是對這些公司經營的跟蹤。
看完後最重要的仍舊是三個點
選股
耐心持股
拋卻錨定效應,及時轉換心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