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濤,侯帥,張立泉
(中鐵檢驗認證中心鐵道建築檢驗站,北京100016)
[摘要]水泥顆粒與水接觸後,即開始水化反應。反應從顆粒的表面逐層進行,水化產物主要為:水化矽酸鈣凝膠、水化鐵酸鈣凝膠、氫氧化鈣、水化鋁酸鈣和鈣礬石。化學腐蝕對水泥石的破壞原理,主要包括4種。侵蝕性介質就是隨著外界水分從孔道滲入水泥石中的,它們可與氫氧化鈣和水化鋁酸鈣反應,從而對水泥石起到破壞作用。
[關鍵詞]礦物組成;水化反應;水泥石;化學腐蝕
1 前言
水泥是極其重要的建築材料,在工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保證水泥的生產質量併合理使用,就為工程質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簡要介紹了水泥的組成及其水化原理,並著重列舉了化學腐蝕對水泥結構物的破壞作用,希望對工程中水泥的合理使用、保障水泥結構使用壽命,起到促進作用。
2 水泥的組成
水泥主要由石灰質和粘土質原料按約3:1的比例混合燒制而成,原料磨細後的生料粉,入窯煅燒成為熟料,再加入適量石膏研磨,成為水泥,即「兩磨一燒」工序[1]。
2.1礦物組成
製成的水泥是細度為3~30μm的粉體,主要由4種礦物組成,這些礦物分別由二氧化矽(SiO2)、三氧化二鋁(Al2O3)、三氧化二鐵(Fe2O3)、氧化鈣(CaO)這4種化學成分構成。
表1 水泥的礦物組成
礦物名稱
化學式
簡寫
質量分數
(佔水泥,%)
特點
矽酸三鈣
3CaO·SiO2
C3S
37~60
水化速度快,水化放熱量較高,對水泥強度的貢獻率大,特別是早期強度。
矽酸二鈣
2CaO·SiO2
C2S
15~37
水化速度慢,放熱量很少,早期強度低,但持續增長,1年後與C3S強度相當。
鋁酸三鈣
3CaO·Al2O3
C3A
7~15
水化速度最快,放熱量最高,對水泥強度的貢獻甚微,3天內強度基本發揮完畢。
鐵鋁酸四鈣
4CaO·Al2O3·Fe2O3
C4AF
10~18
水化速度較快,放熱量較少,強度略高於C3A,後期能持續增長。
2.2石膏
是為延緩水泥的凝結時間而加入的調凝劑,主要使用生石膏(CaSO4·2H2O),摻量一般為水泥質量的3~5%,在水泥水化開始後24小時內耗盡。由於鋁酸三鈣的水化速度很快,大量放熱,會造成水泥的急速凝結(即閃凝),使水泥無法正常使用。石膏能迅速與水化鋁酸鈣(鋁酸三鈣的水化產物)反應,生成水化硫鋁酸鈣(3CaO·Al2O3·3CaSO4·32H2O,即鈣礬石),其難溶於水,並沉積在水泥顆粒表面,從而放慢了鋁酸三鈣的水化速度,也就延緩了水泥的凝結。
2.3混合材料
是為改善水泥性質,而在熟料磨細時加入的人工或天然礦物材料。其中,非活性混合材主要起填充作用,品種有石英砂、石灰石、粘土等;活性混合材可生成水化產物,對水泥起到增強、增密、耐腐蝕等作用,品種有礦渣、粉煤灰、火山灰等(由於這些材料的質量、細度都遜於混凝土摻合料,所以作用也較弱)。
活性混合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三氧化二鋁,它們可與氫氧化鈣[Ca(OH)2]反應,生成具有水硬性的水化矽酸鈣(3CaO·2SiO2·3H2O)和水化鋁酸鈣(3CaO·Al2O3·6H2O):
xCa(OH)2 + SiO2+ mH2O→xCaO·SiO2·nH2O
yCa(OH)2 + Al2O3+ mH2O→yCaO·Al2O3·nH2O
以上反應被稱為火山灰反應,因為這些反應都發生在水泥水化之後,也稱二次反應。另外,石膏可與新生成的水化鋁酸鈣反應,生成鈣礬石,其具有強度(反應發生在水泥硬化之前,所以對水泥的強度有益)。活性混合材本身不具有膠凝性,只有在氫氧化鈣和石膏存在時,才會生成膠凝產物,並具有強度。因此,氫氧化鈣和石膏也叫做活性混合材的激發劑。
「專門用途的水泥,稱為專用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稱為特性水泥;建築工程常用的水泥,稱為通用水泥[2]。」GB175—2007《通用矽酸鹽水泥》[3]中,就是根據使用混合材的種類、摻量不同,把通用水泥分為6個品種,可依據工程的不同特點選用。
2.4有害物質
除4種主要礦物外,水泥中還含有少量有害物質,即能對水泥硬化產物(水泥石)、水泥結構物中的骨料、鋼材造成破壞的物質:游離氧化鈣(f-CaO)、游離氧化鎂(f-MgO)、三氧化硫(SO3)、鹼(包含K2O、Na2O,統一記為R2O)及氯離子(Cl),國標及相關標準對有害物質的含量都有明確規定。
游離氧化鈣和游離氧化鎂在熟料煅燒過程中,結構變得極其緻密,所以在水泥硬化後才會緩慢水化:CaO + H2O→Ca(OH)2、MgO + H2O→Mg(OH)2,水化時體積膨脹,不均勻的膨脹會引起水泥石開裂。石膏摻量過高,沒能在水泥硬化前耗盡,餘下的三氧化硫繼續與水化鋁酸鈣反應,生成的鈣礬石體積膨脹很多,從而引起水泥石脹裂。以上都是水泥體積安定性不良的原因,即在水泥硬化後,內部產生不均勻膨脹而造成的水泥石開裂。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不得使用。游離氧化鈣引起的安定性不良可用沸煮法檢驗,游離氧化鎂引起的可用壓蒸法檢驗,石膏引起的需長時間在溫水中浸泡才能發現。
鹼含量超標,則可能與骨料發生鹼-骨料反應。需要在溼度足夠時、骨料中又含有鹼活性礦物,發生反應後的產物可吸水膨脹,導致水泥石與骨料的粘結破裂,最終結構物開裂。
氯離子,會腐蝕結構物中的鋼材,即鋼筋鏽蝕。氧氣和水分充足時,鏽蝕作用即會發生,鐵鏽的體積要比原來增大很多,從而使鋼材與水泥石剝離,致使結構物破壞。
3 水化反應
水泥顆粒與水接觸後,即開始水化反應(溫度低於-10℃,反應終止)。反應從顆粒的表面逐層進行,水化產物主要為:水化矽酸鈣凝膠(在水化產物中佔比50%以上)、水化鐵酸鈣凝膠 (CaO·Fe2O3·H2O)、氫氧化鈣、水化鋁酸鈣和鈣礬石。反應式如下:
2(3CaO·SiO2)+ 6H2O→3CaO·2SiO2·3H2O+ 3Ca(OH)2
2(2CaO·SiO2)+ 4H2O→3CaO·2SiO2·3H2O+ Ca(OH)2
3CaO·Al2O3 +6H2O→3CaO·Al2O3·6H2O
4CaO·Al2O3·Fe2O3+ 7H2O→3CaO·Al2O3·6H2O +CaO·Fe2O3·H2O
3(CaSO4·2H2O)+ 3CaO·Al2O3·6H2O+ 20H2O→3CaO·Al2O3·3CaSO4·32H2O
若石膏耗盡時,仍有未水化的鋁酸三鈣存在,則會和鈣礬石反應,生成單硫型水化硫鋁酸鈣(3CaO·Al2O3·CaSO4·12H2O):
2(3CaO·Al2O3)+ 3CaO·Al2O3·3CaSO4·32H2O+ 4H2O→3(3CaO·Al2O3·CaSO4·12H2O)
隨著水化產物的不斷增加,凝膠體互相搭接,游離水分不斷減少,水泥與水攪拌成的漿體逐漸凝結,進而硬化並產生強度,形成水泥石。其實,水泥水化是個漫長的過程,較大的顆粒很難完全水化。但水泥強度在初期發展較快,28天內已完成大部分的增長,之後速度明顯放慢。
4 化學腐蝕
水泥結構物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外界侵蝕性介質的腐蝕,從而降低使用年限甚至完全破壞。侵蝕過程往往是物理和化學作用交互發生,幾種腐蝕同時出現。在此,著重介紹化學腐蝕對水泥石的破壞原理,主要包括4種。硬化後的水泥石並不完全密實,還存在很多拌合水消耗後(水化和蒸發)留下的毛細孔道,以及攪拌進入空氣留下的氣孔。侵蝕性介質就是隨著外界水分從孔道滲入水泥石中的,它們可與氫氧化鈣和水化鋁酸鈣反應,從而對水泥石起到破壞作用。
4.1碳酸水腐蝕
雨水、泉水、地下水中含有一些二氧化碳(CO2),可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CaCO3):Ca(OH)2 + CO2+ H2O→CaCO3 + 2H2O。水化矽酸鈣和水化鋁酸鈣等水化產物只能在一定鹼度下,才能穩定存在。氫氧化鈣的耗失,使水泥石鹼度下降,導致水化產物隨即分解溶蝕,水泥石破壞。在二氧化碳充足時,還可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CaCO3 + CO2+ H2O→Ca(HCO3)2。碳酸氫鈣易溶於水,可導致水泥石破壞(與水泥結構物的碳化類似,碳化是專指在空氣中發生的反應)。
4.2一般酸腐蝕
工業廢水、地下水、酸雨中常含有鹽酸(HCl)、硝酸(HNO3)、氫氟酸(HF)、醋酸(CH3COOH)等有機酸,這些酸類均可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易溶物。如鹽酸與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CaCl +2H2O,氯化鈣(CaCl)易溶於水,水泥石受到侵蝕。
4.3鎂鹽腐蝕
海水和地下水中常含有氯化鎂(MgCl2)等鎂鹽,它們能與水泥石中的氫氧化鈣起置換反應,生成易溶的氯化鈣和略有膨脹性的氫氧化鎂[Mg(OH)2]:MgCl2 + Ca(OH)2→CaCl+ Mg(OH)2,從而破壞水泥石結構。
4.4硫酸鹽腐蝕
海水和鹽漬土中含有硫酸鹽,主要有硫酸鈣(CaSO4)、硫酸鎂(MgSO4)和硫酸鈉(Na2SO4),它們可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石膏,如:Na2SO4 +Ca(OH)2 + 2H2O→CaSO4·2H2O + 2NaOH。石膏本身具有膨脹性,且可與水化鋁酸鈣反應,生成膨脹性更大的鈣礬石,其體積可膨脹到原來的1.5倍,對水泥石具有嚴重破壞作用。因鈣礬石呈針狀結晶形態,故也被稱為「水泥桿菌」。海水中含有大量硫酸鹽和其它鹽類,但海水並不像單純硫酸鹽腐蝕嚴重,這是因為海水中含氯離子,石膏與鈣礬石在氯鹽溶液裡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所以危害就小。另外,硫酸鹽還能直接與單硫型水化硫鋁酸鈣反應,生成鈣礬石[4]:
2CaSO4 + 3CaO·Al2O3·CaSO4·12H2O+ 20H2O→3CaO·Al2O3·3CaSO4·32H2O
預防措施。為防止和減輕水泥石的腐蝕,主要有以下3種措施:1根據環境條件選用水泥品種,如在硫酸鹽腐蝕嚴重的地區,可選用鋁酸三鈣含量低於5%的抗硫酸鹽水泥。2提高水泥石結構的密實度,使侵蝕性介質難以滲入水泥石內部。3在水泥結構物的外表面加覆蓋層,隔絕侵蝕性介質與水泥石的接觸。4添加礦物摻合料,使用混凝土外加劑等。
5 結語
本文從水泥水化角度對水泥概況做了介紹,水泥生產消耗大量能源,並排出大量粉塵和二氧化碳。生產1噸水泥,大概要排出1噸二氧化碳,可見水泥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巨大負擔。今後若干年,水泥仍是最主要的建築材料,為了節能減排,工程技術人員應了解水泥的基本知識,使用過程中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儘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提高水泥利用率;根據使用環境,選擇不同種類水泥,控制水泥中有害物含量,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安文漢 主編. 鐵路工程試驗與檢測[M].山西: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2]祝根立,朱國民 主編. 混凝土外加劑實驗室檢驗員培訓講義[M].北京:2006年
[3]GB175—2007《通用矽酸鹽水泥》[S]
[4]袁潤章 主編.膠凝材料學[M].湖北: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