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池塘養的魚要打氧氣,野河溝裡的魚卻不需要打氧氣?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複雜,無論什麼魚蝦,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都需要氧氣才能夠存活下去,只不過不同的魚蝦需要的溶解氧有高有低低,對氧氣需求量不高的魚蝦主要包括小龍蝦,鱔魚和黑魚。對溶解氧需求高的魚類主要包括鰱魚,草魚以及泥鰍和鯉魚,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會看見鰱魚和草魚浮頭吸氧的原因。
衡量水體溶解氧多少的標準我個人認為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
一,溶氧量:
1.水體面積:這個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魚塘的水容量以及野溝渠的水容量肯定比不上河流的水容量,水體的容量越大,水體的表面積越大,溶解氧以及氧氣交換的容量也就越大,自我調節的功能也就越高,弱所以從水體容量和面積大小上面就可以明顯大小生長在河流裡面的魚蝦很少會出現缺氧的情況發生,只要水質不被嚴重汙染,一般是不缺氧的。而魚塘和野溝渠裡面的水容量和面積相對很小,所以野也就很容易出現缺氧。
2.水循環:一般情況下,流水養魚比靜水養魚更加容易,就是因為流水環境可以提供更多的溶解氧,比如河流裡面的水循環很頻繁,所以溶解氧很充足。但是魚塘屬於封閉式的環境,水體自然循環的可能性很少,通常也就是換水哈開增氧機的時候形成短暫少量的水體循環。但是由於水容量少,增氧的效果還是不是非常明顯。
流動的水
二,耗氧量:
1.養殖密度:魚塘養魚屬於人工養殖,所以養殖密度肯定要比河道以及野溝渠裡面的魚類活動密度要低很多。任何水體裡面魚蝦數量過多都會增加耗氧量,處理不好就會導致魚蝦缺氧,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野外環境的魚蝦很容易存活。但是人工養殖條件下,魚蝦死亡率會直線上升的原因。因為高密度養殖條件下,魚蝦會消耗更多的溶解氧客觀上就導致了耗氧量直線上升。
2.有機質聚集的多寡:無論是人工養殖的魚塘還是自生自滅的野溝渠,這些養殖水體環境下的有機質的含量都明顯要高於河道裡的養殖環境。因此魚塘和野溝渠裡面魚蝦的死亡率以及汙染程度也明顯要比河道的生存環境要差很多。有機質大量聚集的環境,很容易引起氨氮,亞硝酸鹽以及硫化氫含量和濃度過高,一方面這些有害物質能夠直接引起魚蝦死亡,其次還額外加劇了水體的耗氧量,因為這些有害物質在降解轉化的過程中會消耗掉水體大量的溶解氧,而這些有機質大部分都是魚蝦的排洩物以及死亡魚蝦的屍體,死亡藻類以及老化水草腐爛之後形成的,所以魚塘和野溝渠的水質環境明顯要比河水要差。
針對以上三種不同的生長環境,也就決定了不同環境下魚蝦的生長狀態也是有所區別大。一句話六七如何給魚蝦不同生長環境補充溶解氧的問題。那麼如何給不同養殖水體補充溶解氧呢?
思路如下:
1.開增氧機:這是最直接副作用最小的物理增氧方法,在魚塘裡面使用增氧機來增氧。通過水體流動,以及水花翻滾來增加水面與下層水體的水體對流交換來實現溶解氧的補充,這也就和小龍蝦養殖使用增氧機增氧的效果和原理一模一樣。增氧機儘量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點鐘開始,這樣有利於魚蝦活動。陰雨天不建議開啟增氧機。因為陰雨天氣壓本來就低,魚蝦處於不良應激狀態,這時候大部分都躲在洞裡淤泥裡面甚至水草茂盛的地方棲息去了,開增氧機的話,水體劇烈流動,不利於魚蝦棲息和生長。對於野溝渠和河流流來說,一方面野溝渠空間小,不好開增氧機,另外河道一般不缺氧不需要開增氧機。
2,換水:魚塘和野溝渠(如果你在裡面放了苗,而且又承包了的話)要及時勤快換水,因為本省魚塘和溝渠容量小,面積小,處於半封閉狀態。因此很容易缺氧,所以經常換水是必須的。這樣可以通過引進外來水源稀釋養殖水體裡面的有毒物質和有機質。而且還可以帶來外來水源的少量溶解氧,無論什麼時候。換水的時候都要堅持緩慢多次的原則,以免引起魚蝦的不良應激反應。
3.調水:調水是一個綜合手段,主要目的是解決有機質過剩的難點,這時候需要減少養殖水體裡面的魚蝦排洩物,以及死亡水藻的降解物,因此可以通過生態養殖來解決這個難題,將食肉性魚類雜食性魚類以及濾食性魚類混養,這樣食肉性魚類吃剩下的餌料殘渣是雜食性魚類的食物。雜食性魚類和食肉性魚類的排洩物又時濾食性魚類的食物,比如黑魚鱔魚屬於食肉性魚類,鯽魚鯉魚和草魚屬於雜食性魚類,鰱魚和泥鰍屬於濾食性魚類,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循環。可以將有機質完全在食物鏈的分解過程中內部消化掉,直接將有機質消化掉,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既兼顧了經濟效益。又避免了環境惡化和魚蝦的死亡率。
4,移栽水草的重要性:無論是魚塘還是野溝渠甚至是河道,移栽合適的水草水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水草能夠直接給養殖水體或者野外生態環境提供足夠的溶解氧,還為魚蝦提供了棲息隱蔽的場所。這樣魚蝦的耗氧量會減少,同時溶解氧也很充足。其次,水草還可以吸收養殖水體裡面過量的有機質來促進自身的生長繁殖,減輕了有機質過量的耗氧量,間接增加了水體的溶解氧。
不同的生態環境對應不同的水草,野溝渠和魚塘裡面移栽的水草是差不多的,伊樂藻,水花生,浮萍水荇草等等,這樣可以保證一年四季都有水草。而河流裡面的水草選擇有所區別有所不同一般都是挺水水草為主,野生的有水荇草蘆葦和蘆荻這三種水草為主不需要其他水草。而河流裡面的水草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氧,因為一般情況下河道不缺氧,主要目的是給魚蝦提供棲息隱蔽的地方,同時便於培育浮遊動物,給魚蝦提供天然適口餌料。
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不同的生態環境和養殖環境,溶氧量的含量是不同的,因此增氧方式也是有所區別的,對於養殖戶而言很容易形成一個誤區,就是認為人工養殖魚蝦的前提下,死亡率很高,而野生環境和天然水域裡面很少看見魚蝦死亡,這是你沒有發現而已,河道裡面養殖密度地。魚蝦很少死亡,野溝渠生長環境不好,死亡鵝魚蝦你很難發現,所以並不存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魚蝦不好養划不來的難題,其中保證溶氧量充足是一個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