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各島上的居民在地理發現前都不知道金屬,處於石器時代。 美拉尼西亞人是黑色澳洲人種或赤道人種的大洋洲旁系,歐洲旅行家據此把這一地區叫作美拉尼西亞。該詞源於希臘文「美拉斯」(Melas)——黑和「尼西亞」(nesia)——島。
美拉尼西亞語與馬來語十分接近,所以被列入一個語系,稱馬來一玻里尼西亞語。在歐洲人開始殖民以前,美拉尼西亞西北部主要是母系氏族社會,南部則開始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在紐幾內亞(伊裡安)島西海岸則存在印度尼西亞人村落,曾在幾百年間屬印度尼西亞的滿者伯夷國勢力範圍。不過,印尼人並不知道澳洲大陸和大洋洲各大島(紐幾內亞島除外)。
美拉尼西亞各島之間和該群島與印尼的一些島嶼之間有一定的商業交換關係。其形式基本上是以物易物,但已出現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東西,如貝殼串、草蓆、犬牙項鍊等。在紐西蘭島和菲吉島上,氏族制度已在解體,氏族貴族常把俘虜變成家內奴隸。 玻里尼西亞人在外表上介於黑色澳洲人種和黃色蒙古人種之間。玻里尼西亞語接近馬來語,與此關係密切。這說明玻里尼西亞人曾長期居住在印度尼西亞。蘇聯學者推測,中國人幾千年前從長江向南遷徙,迫使馬來人的祖先離開中國南部和印度支那。公元頭幾世紀,中國人繼續南下,引起連鎖反應,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被迫再找新的島嶼,於是散布和住滿了包括極東端的復活節島的所有較大島和群島。
在歐洲人到來之時,玻里尼西亞人還沒有弓箭和陶器。他們種植椰子樹等果樹和甘薯、芋頭等塊根植物,飼養豬、狗、雞等家禽家畜。在一些地區已出現了家內奴隸的萌芽。所以玻里尼西亞人在整個大洋洲內相對先進一點。 玻里尼西亞人是世界歷史上最早遠渡重洋去尋找新土地的。
玻里尼西亞人巧妙地發明了船用平衡器。平衡器(或平衡錘)是彈性地固定在船上的一塊圓木,它使即便是獨木舟也能經住大浪,保持平衡。遠洋航行時他們使用雙聯船,最長的可達40多米,可容納150多人。雙聯船是用繩子連在一起的(砍)平木板製成的。這樣的雙聯船因甲板與船舷聯起來,十分穩定。用席製作的帆可以利用順風。船用舵槳來保持航向。他們還有一種浮桶船也能張帆。
玻里尼西亞人有司航海的祭司,他們知道海流和風向,能夠根據恆星定方向。他們出航時,往往幾十隻船結成一個船隊,排成扇形,以便途中能遇到島嶼的機會多一些,能搜索的海域大一些。玻里尼西亞人遠航時攜帶曬乾的椰子果肉、烤熟的芋頭、甘薯以及活豬、活雞作食物,船裡在砂礫上燒著火。這樣組織的航行可持續一個月不靠岸,足以渡過玻里尼西亞群島之間的海面。
現代資料證明,5-14世紀時玻里尼西亞人最早航渡並移居太平洋上各島嶼。這是在一定的造船術和船海術基礎上進行的,並抱有開發新陸地的目的。「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大洋中的孤島和航路的初步知識,出現了最原始的『地圖』,並且這些知識在社會記憶中開始鞏固,在島民的民歌、傳說中得到反映。」 玻里尼西亞人原始宗教的儀式和法術由祭司和巫師主持,被認為是人與神或精靈之間的中介。
人們視某些事物為神聖,因而又視其為不可接觸的「塔布」,只有祭司和巫師,或具備一定條件者才能處理。塔布(taboo)源于波利尼西亞語,本意是「特別標出」,現已與圖騰一樣進入了科學,泛指各種禁忌。禁忌現象引起宗教學家的注意始于波利尼西亞。 玻里尼西亞極東端的復活節島是個面積僅117平方公裡的孤島,距最近的智利海岸也有3500公裡。
17世紀開始與其他文明世界接觸時,僅有島民三四千。在島上卻有大型半身石像700多個,一般高4-5米,重4-5噸,最高的20米,最重的80噸;並有大量的未完成的石像和豎立石像的石臺。本地的玻里尼西亞語稱其地為拉帕努伊(Rapa Nui)島,意即「石像人的故鄉」。石像的建造年代和背景皆不詳。島上還發現了刻有圖畫象形文字的木牌數千塊。
這些情況說明,復活節島曾有過興盛的奴隸制文明。1686年英國人戴維斯首次到達,1722年荷蘭人羅赫文於復活節這一天首次登岸,並把它命名如斯。1737年,曾參加過羅赫文航行的德國人別林斯將復活節島的秘密寫成書公布出版。19世紀下半葉一個天主教傳教士命令新皈依的教徒們燒毀了木牌,造成了不可彌補的重大文化損失。殘存的木牌僅有20來塊,現存歐美的博物館中,上面的圖畫象形文字迄未解讀。復活節島文明的產生、發展、興盛和湮滅的歷史是令專家學者一直感興趣但又一時不能圓滿索解的斯芬克斯之謎。
密克羅尼西亞人在體態上兼有美拉尼西亞人、印度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的特徵,其語言屬馬來一玻里尼西亞語系。由印度尼西亞東部諸島、菲律賓各島甚至臺灣島遷出的移民對密克羅尼西亞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密克羅尼西亞人在社會發展水平上介於美拉尼西亞人和玻里尼西亞人之間。其社會分工和交換有所發展,以實物交換為主,一些島上也有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貝殼串和串珠。在雅浦島上還有一種特殊的一般等價物石盤,這種石盤有時達到磨盤那麼大。這些石盤交易時放在一個地方不移走,只是假定地由一個人轉到另一個人手中。 綜上所述,在地理大發現期間,澳洲、大洋洲各族人民基本上還處在比較穩固的原始社會階段。所以啟蒙思想家狄德羅在他的《布根維爾遊記補遺》(布是18世紀的法國航海家)中稱他們是「善良的野人」,「自然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