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朱大膽兒」「接盤俠」美譽的央視主持人朱迅近日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隨筆集《阿迅》。這本書歷時兩年寫就,朱迅從自己叫「三三」的童年起筆,以「小小」「阿迅」「朱先生」「朱迅」「朱大膽兒」「丫頭」等人生不同階段的稱呼回望自己的來路。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朱迅攜新書在北京師範大學與同學們分享成長經歷,老公王志、朋友春妮站臺助陣,同事康輝還發來視頻幽默講述共事中的點滴。
談創作:讓有傷的人看到,傷口會長出的翅膀
朱迅15歲起就成為童星,17歲便赴日邊打工邊讀書,掃廁所、洗碗、被房東驅趕、遭壞人威脅,數次與至親生離,與死神過招,早已習慣用微笑掩蓋一切。如今她回望血淚築成的來時路,深切體味一切幸福都要憑自己的雙手去打造。
《阿迅》適逢五四青年節出版,在後記中朱迅寫下創作初衷:「去年,回大學參加校慶,與同窗時隔十八年再聚,多人提到:『現在中國留日學生約10萬,在日華人70萬,自殺率、犯罪率、抑鬱症的發病率比我們在校時要高太多了。我們那時那麼苦,現在條件這麼好,孩子們怎麼了?』……我把自己出國回國的心路歷程和盤託出,希望能在某個無助的夜陪伴你,鼓勵你,握住你衝動的手。」
在《阿迅》中,朱迅坦承自己與王志結識、因父親的病而彼此依靠、謠言四起時相互信任、攜手走過15年的過程。分享會上,朱迅回憶,嫁給王志前,她去了他的湖南老家,看到只有三面牆的房子,朱迅自問:「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個湖南伢子從這間房裡走出湖南、走進北京、走進中央臺,走進了自己的夢想?……我拼搏過,從北京到東京。但我的路遠沒有他的那麼難。人生長著呢,跟著這樣的男人,心裡踏實。因為沒有什麼他擋不住的風雨、扛不起的擔當!」
如今,兩人生活美滿,家庭幸福。朱迅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青年人:生活會讓你遍體鱗傷,但我們仍要相信,傷口長出的會是翅膀。
打磨兩年,王志點評「一鍋亂燉」熬成「佛跳牆」
《阿迅》細心打磨了兩年,朱迅說:「書如鎮紙,壓住輕飄飄的自己,把三十年的皺褶一條條展開;字如清水,洗滌蒙塵的靈魂,讓心清透地發出溫暖的光……我努力維持著自己文字的本色,不讓她被不屬於我的顏色沾染,更不想讓她被所謂利益浸透,無利可圖、無路可退,手指翻飛,倒逼出個』真』字。真實就是價值,真寫真聽真看真感受。」
作為第一讀者的王志將朱迅的文章概括為「三個優點、兩個問題、二條建議」。「三個優點」即文筆好,流暢乾淨;專注勤奮,擁有匠人精神;細節捕捉能力強,生動細膩。「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寫?寫給誰看?而「二條建議」,王志笑說:一、把自己放得越低才能站得越高,字裡行間不要有意無意地流露出披著外套的優越感,化了妝的炫耀。二、在個性中找共性,在共性中飛揚個性。要心存敬畏,懷有崇高感去書寫文字……
三十年的閱歷,在朱迅看來都是成長的邀請,每個絆腳的坎兒都是登高的臺階。記錄不難,難在袒露自己、展示脆弱的勇氣,以及對經歷的總結和對未來的追問。兩年時間,朱迅交出的《阿迅》成稿終於將王志評價的「一鍋亂燉」熬成了出版人金麗紅所說的「佛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