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夜晚當我抬起頭時,就會想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麼呢?月亮為什麼會發光呢?
有關於月球暗面總是有非常多的傳聞,有人說月球的暗面是希特勒的軍隊,也有人說月球的暗面居住著一大批外星人,不過,這些都是傳聞,早在1959年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就拍攝了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直到1968年時,阿波羅8號在執行環月飛行任務時,這是第一次人類用肉眼看到月球背面,與正面是一樣的。
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的背面,這是因為在地-月系統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轉逐漸減緩,最終導致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此後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
月亮能發光離不開太陽的照射,因為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它是反射太陽的光線,有了太陽才有月光,如果沒有太陽,那麼月球自然黯淡無光,地球也將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太陽在晚上也為我們服務,用月球當鏡子反射光線。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對地球有著非常重要的護衛作用,我國有嫦娥奔月等月球傳說,對月亮有非常多的讚美之詞和故事。
月球影響著地球,太陽又影響著月球,太陽雖然離我們非常遠,但仍對地球和月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間萬物都離不了太陽的光和熱,不然月球將黯淡無光,地球將被籠罩在黑暗之中。
從古至今,無論是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都對太陽充滿了敬意,也出現過很多類似太陽神、天狗食月的傳說,認為不尊重神靈或破壞地球就會引發天災人禍。
天狗食日與天狗食月的傳說已經流傳千年,古人認為這種現象是天神對民間的一種懲罰,而在現代科學發現這是一種正常的天文現象,是一種奇觀,百年不遇。
日環食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普通人又該如何安全的觀測這種天文奇觀呢?攝影師又要準備哪些東西,才能拍攝出好看的日環食呢?帶上這些疑問,一起來看看本文吧。
日環食是日食中的一種,當月球運行到地球之間並在一條線上時,就會遮擋住太陽中間的位置,但因月球此時距地球較遠,所以,太陽並不是完全被遮擋,會露出邊緣位置,宛如一個大火圈,所以,這種現象就被稱為日環食。
出現時間
日全食發生時,根據月球圓面同太陽圓面的位置關係,可分:初虧、偏食、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偏食、復圓。
日環食的觀測方法一共分別為:自動尋星望遠鏡觀測法、望遠鏡組合前置濾鏡或巴德膜、肉眼觀測法、和投影法。
1、自動尋星望遠鏡觀測法
第一種方法是最簡單最方便的觀測方法,但需要藉助硬體才能實現,若有經濟實力,則可以考慮購買自動尋星望遠鏡,例如我原來就使用過SolarQuest一款望遠鏡,具備自動尋星的功能。
在觀看時能自動尋找太陽的位置,而且內置ND太陽濾鏡和電子經緯儀,大大的降低新手追星的難度,自動追蹤功能可以與地球同步協調,抵消自轉,這是普通三腳架沒有的功能,只是這類望遠鏡較貴,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如果預算有限,那麼就接下往下看。
2、望遠鏡組合前置濾鏡或巴德膜
普通的單筒或者雙通望遠鏡是不能用來看太陽的,因為這類望遠鏡的聚光能力非常強,如果直接觀看太陽,可能存在一些危險,也有燒傷的可能。
觀看太陽最好選擇專用的太陽望遠鏡,或者在某些小型的望遠鏡前面增加濾鏡或巴德膜,降低太陽光線的強度,也能安全的觀看,這種方案屬於有望遠鏡的朋友,是一種較為廉價的方案,缺點也比較明顯,沒有自動追星功能,所以,建議還是搭配一個帶有電子經緯儀或赤道儀來結合使用。
巴德膜操作步驟:
3、觀測太陽專用眼鏡
我們也可以不使用任何望遠鏡來觀看,但不代表是用肉眼直接看,即使太陽有被月亮遮擋大部分光線,但烈日邊緣的強光也是有可能會灼傷眼睛的,也許有些人會想問:平時戴著墨鏡能不能遮擋?答案是不能,只能用下圖這種眼鏡。
普通墨鏡對於日環食來說減光的等級完全不夠,所以,就可以購買日蝕觀看專用的眼鏡來觀看,這是普通人觀看日環食最好的方式之一,但不能不能放在普通的望遠鏡、單反鏡頭前使用,只能單獨使用,這一點切記。
4、投影法
投影法是一種傳統的觀看技巧,首先要準備一架望遠鏡,接下來將目鏡對準太陽,讓其成像在望遠鏡下方的鐵板上,望遠鏡起到的是放大的作用,最終就能在這塊鐵板上觀看太陽的變化過程,適合來不及購買目鏡,也沒有減光鏡的朋友。
在這裡提醒一下,這個方法是利用投影來觀測,在觀測時千萬不能用肉眼透過望遠鏡去觀察太陽中的變化,這個時候目鏡的溫度非常高,而且不耐高溫的望遠鏡也容易出現損壞,屬於一種相對危險的觀測方法,不建議大家使用,在這裡提出,只為供大家學習和科普。
5、減光濾紙/底片
減光濾紙和底片的作用與太陽專用眼鏡的功能近似,但效果不如眼鏡,而且單層有可能減光的效果不好,需要疊加兩層以上使用,每次觀看時不能超過1分鐘,所以,有條件還是優先考慮戴眼鏡看日食,不貴好用,其他類的方法都不建議使用,眼鏡很便宜,所以還是考慮買眼鏡觀看最好。
喜歡攝影的人,這一次就不要錯過這一天文奇觀,如果你錯過了這一次,也許就要等到幾十年後才能遇到,那將意味著後半輩子才能拍攝,到了那個時候,能不能拿得起相機都是一回事兒,上面給大家介紹了日食的觀看方式,下面就到了日食的拍攝技巧。
拍攝日食有兩種拍攝方案
一種是用普通的單反鏡頭組合減光鏡拍攝,而另外一種就是將天文望遠鏡轉接在相機上。使用這兩種方法在拍攝時,都要增加濾鏡,不然有可能會燒壞相機,這點老手並不陌生,新手要特別的注意,不要直接用相機對準太陽拍攝。
在拍攝太陽之前,攝影師一定要認真、小心、謹慎。
1、找到對焦位置
在未使用濾鏡先,可以先對焦焦點旁邊遠處的主體上,讓鏡頭的方向與太陽保持一致即可,切記不要直接將望遠鏡對準太陽,這一步只是為了穩定相機和調整角度。
2、使用濾鏡
在穩定好相機之後,就進行增加濾鏡,不能使用所在目鏡上的那種太陽濾鏡,因為這種濾鏡的位置更接近與焦點,可能遇到高溫後出現破裂,所以要使用特殊專用的太陽濾鏡,至少要減少99%以上的光線,這樣才能用於觀察,不會損壞相機,也能用於肉眼的觀察,在安裝後,也要檢查鍍膜是否存在脫落和不平整的問題,如果有類似的問題,最好更換或取消拍攝,在確定沒有任何隱患後,然後將鏡頭微調至太陽,這樣就比較安全,不會發生燒毀相機的情況。
3、判斷影子
在調整相機時,不用眼睛看也能將相機調整到正確的焦點上,我們可以通過三腳架與相機的投影來判斷角度是否正確。在調整時,讓鏡頭的投影呈現出最圓的形態,這時就是最準的角度。
4、利用屏幕拍攝
拍攝太陽就不能用光學取景器來拍攝了,而是要用屏幕拍攝,可以在屏幕放大畫面,保證清晰的對焦,如果覺得太黑,自動對焦失效,那麼就將焦點控制在明亮的邊緣與黑暗的交界處,也可以手動對焦,使用小光圈拍攝。
在拍攝後要記得放大預覽影像的清晰程度,反覆調試幾遍,若自動對焦沒有問題,就在對焦成功後關閉自動對焦功能,因相機不在移動,所以,只需要按快門拍攝即可,提前準備好快門線,這樣能減少因機震造成影像模糊,這樣就萬事具備,等待拍攝。
備註內容:
注意曝光
日食拍攝雖然在近乎於全黑的環境中,但並不意味著就要非常慢的快門速度來增加曝光,甚至要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或更小的光圈來降低曝光,在拍攝時,也可以結合包圍曝光來選出最好的一張照片,所以拍攝前與拍攝時都要抓緊時間調試相機,不要到了最後因為曝光出現問題,讓自己的日食照片全部作廢。
注意焦距
焦距不同拍攝出的日食照片也各不相同,想要拍攝日食的特寫照,就必須使用500mm以上的鏡頭,如果現在手中鏡頭的焦距不足,也可以用增距鏡來延長焦段,具體增加幾倍、能得到什麼樣的焦距,自己可以通過公式進行換算,在下面我用圖片為大家展示全畫幅相機在不同焦距時,所能拍攝出的效果。
貝利珠是一種天文現象,發生在日全食期間,此時月球雖然將太陽完全的遮擋住,但由於月球的表面並不是平整的,而是凹凸不平,所以就有有一部分光線從環形山缺口跑出來,這時候就會出現一些類似珍珠的光點,也有稱之貝利珠為大鑽戒的叫法,真的很像,這也是非常好的拍攝題材,千萬別忽略了。
為什麼要叫貝利珠
根據有關規定,誰發現誰命名,發現這一天文現象的天文學家就叫貝利,如果你在觀星時,有新發現,也可以用你自己的名字命名。
以上就是帶給大家的日環食觀測、拍攝全攻略,如果你已經購買了眼鏡,那麼就坐等「天狗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