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宇宙起源和最終去向一直是科學愛好者們探討熱度最高的話題,我們難以想像宇宙是怎樣出現的,又是怎樣一般的存在。根據現在科學界的主流觀點,宇宙是起源於一個非常小,似乎小到不存在但又集萬物於一身的「奇點」,隨後伴隨著一場劇烈的爆炸,宇宙才真正出現,裡面有著恆星、星系、黑洞、暗物質、暗能量……這似乎是爆炸未完全而殘存下來的物質。
但是凡事總要有始有終,宇宙的起源我們了解了,那麼最終宇宙的命運又如何?於是科學界給出了三種比較合理的說法,分別是宇宙大撕裂、熱寂和坍陷,科學家表明最後一種方式或實現時光倒流,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了解一下這三種去向。
談到熱寂,就要引入一個在物理學上的非常重要的概念——熵,它是衡量一個系統中物質的混亂程度(物質從有序變為無序)的量。宇宙從一個奇點爆炸到如今的宇宙空間,實際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宇宙空間中的萬物都在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得混亂,這個過程中便需要很多的能量轉化成內能來促使這一過程發生。
但是熵值並不會無限大下去,當宇宙的熵值達到最大後,宇宙中的能量全部以內能的形式存在,這時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就達到了熱平衡狀態,就沒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在,更不要說生命跡象了。如果平行宇宙存在,那麼宇宙就有擺脫熱寂的可能,可以通過兩個宇宙間的交流碰撞從而實現能量的傳遞,使已經熱寂的宇宙獲得來自平行宇宙的能量,就達到了很好的緩衝效果。
宇宙大撕裂和宇宙中的暗能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宇宙中還存在一種與其作用相反的暗物質,暗能量能夠使宇宙加速膨脹,而暗物質的作用是使宇宙劇烈收縮。因此,它們之間必然少不了「鬥爭」,要實現宇宙大撕裂,暗能量就得擊敗暗物質。倘若在未來實現了,遭殃的就是宇宙中的物質了,它們會被不斷的撕扯,直到物質徹底的消失(這裡的消失並不是指肉眼不可見了,而是撕扯到夸克級別以下)。
讀到這兒,想必你已經知道宇宙坍陷是什麼情況了,就是暗能量和暗物質「爭鬥」的過程中,暗物質勝了。其實不然,宇宙坍陷理論的主角還是暗能量,科學家認為宇宙不會在暗能量的主宰下無限的擴大,而是在擴大到某個極限時,開始回收,再讓那些被分離的物質無限靠近,最終在強大的萬有引力之下重新混合成一個無體積但充滿各種物質的「奇點」,宇宙消失。
有部分科學家認為,在該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現象——時光倒流,同時筆者也認為,該理論似乎是最好的,因為人類只是上百億年宇宙中的小片段,人類就是生活在宇宙這樣的不斷輪迴中。你認為哪種結果在未來最有可能發生呢?
今天的科普最靠譜就講到這裡,您的點讚是我創作的動力,歡迎關注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