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紀時期,克勞修斯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並在1867年提出了宇宙熱寂說,他認為,將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廣到宇宙之中,便可以得出宇宙熵趨於極大值的結論。熵是表示物質胡亂程度的一個物理量。一個系統的總熵在沒有外來幹預下,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也叫熵增定律。當宇宙的總熵達到極限狀態,宇宙就回停止變化,成為一種死寂的永恆狀態。
同樣地,按照開放宇宙理論,宇宙中的物質間的萬有引力不足以抵抗宇宙的膨脹,而同時恆星在不斷地燃燒,不斷地消耗著能量,是宇宙慢慢地走向衰亡。現在有許多星系已經被宣布死亡,因為這個星系無法誕生出恆星,沒有氫元素便不會有恆星,氫元素可以成為宇宙的生命元素。那麼在很多很多年以後,所有的星系所有的恆星燃料全部耗盡,宇宙將會變成一個寒冷,黑暗,荒涼的廢墟世界。
熱寂是一種極端的推論,同樣還有另一種極端推論,也可能會是宇宙的宿命,那就是大坍塌。
牽制宇宙膨脹的萬有引力的大小取決於宇宙的物質總質量。如果宇宙總質量大於臨界質量,萬有引力佔據優勢,不僅僅會抵消宇宙的膨脹,還會使物質逐漸靠近。起初收縮比較緩慢,但隨著物質的聚集,萬有引力變大,收縮也會變得越來越快。在最後的時刻,萬有引力佔據絕對統治,毫不留情地將物質和空間收縮於一點,碾碎。在這場大坍塌中,一切物質不復存在,空間和時間本身,也不會存在,宇宙重新變回一個奇點。
於是我們可以這樣來描繪宇宙的歷史。宇宙從大爆炸中誕生,在大坍塌中終結。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引力的作用,出現了物質,出現了生命,出現了人類。但是,這只不過是宇宙一生中極其短暫的瞬間。大爆炸從無中誕生宇宙,最終又歸於無。不過,說不定,這個奇點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又會再一次的爆炸,生成一個新的宇宙,反反覆覆,無休無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