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概述:從「大爆炸」到「大坍塌」

2021-01-22 哲學社

《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嗎?最終命運會怎樣?》#科學史#

大爆炸假說,是基於多種理論的積累和發現後提出的。具體來說先是牛頓發生了「光的色散」,繼而發展出光譜分析學。後來都卜勒發現「波的頻移」,並提出都卜勒效應。後來古斯塔夫發現了「熱輻射」,並形成了黑體輻射學說。這一系列的理論,為哈勃發現「河外星系紅移」奠定了基礎,哈勃定律的提出讓伽莫夫「熱的大爆炸假說」有了科學的依據,並於1964年發現了預言的宇宙背景輻射。

「大爆炸」理論的證明,讓人們認識到宇宙有一個開端,於是科學家們又開始「預演」宇宙的生命終結。其實早在大爆炸理論提出之前,俄國的德曼在1922年就開始研究「非靜態宇宙」。大概是有三個結論:1、如果膨脹>密度,那麼宇宙將不可避免的繼續膨脹下去。2、如果密度>膨脹,那麼宇宙膨脹到這個臨界值後將會發生坍塌。3、如果密度=膨脹,那麼將會減緩目前的膨脹速度。其中,膨脹說的是與引力作用相反的膨脹速率,密度說的是現在宇宙中天體的平均密度。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密度越大,質量越高,則引力越大。這是基於萬有引力的推算和預演。

為了解釋宇宙為什麼會加速膨脹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提出「暗物質」這個概念,我們看不到它,但是可以根據暗物質對引力作用的擾動來計算它。扎維齊在一次計算中發現,大型星系團的運動速度非常之快,除非整個星團的質量高於已經觀測到恆星質量的100倍以上,否則星團將會因引力不足而被甩出去。後來天文學家在計算銀河系質量的時候,又發現他們計算所得的數據,要比觀測天體所有質量總和要大得多。是什麼引起數以百倍計的質量差異?因此「暗物質」被提了出來,電磁波雖然無法檢測到它,但是它的存在相當於是給星系進行「配重」。

根據膨脹速率和萬有引力來推算整個宇宙的質量,在根據觀測數據來分析天體質量。科學家得出已知天體的質量,僅佔據整個宇宙質量的4%。那麼剩下的96%的神秘物質又是什麼呢?天文學家根據標準宇宙模型計算得出,23%是暗物質,73%是暗能量。暗能量推動宇宙膨脹,暗物質和已知天體質量共同形成萬有引力來與之對抗。這是一種「失衡」的宇宙模型,也是最可以合理解釋加速膨脹現象的宇宙模型。那麼這個模型下,宇宙的最終命運會如何呢?科學家們提出兩種見解。

1、熱寂說

1850年,威廉湯姆森提出「熱寂假說」。1867年,克勞修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正式提出「熱寂說」。這種觀點認為: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直到出現熱寂。「熵」是熱力學中的一個概念,體現的是一個孤立體系中的混亂程度,如果物質分布的越是均勻,則熵值越大。該定律認為,熵值具有隻增不減的特徵。也就是說,如果宇宙是一個孤立的系統,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宇宙中的有效能量全部轉化為熱能,物質溫度也到達熱平衡。到時候宇宙再也沒有動力繼續演化了,就會出現永恆的死寂狀態。

2、大坍塌

按照大坍塌的理論,宇宙開始於大爆炸,由於能量尚未釋放完成,會持續膨脹數百億年。由於引力的作用,物質開始凝結,生命也出現了,最終也演化出人類。但是這段時間對宇宙來說不過是很小的片段。當暗能量消耗殆盡,沒有動力支撐宇宙膨脹,倒是物質會因為引力作用而趨向坍塌。最終又回到曾經那個爆炸奇點。不管是大坍塌,還是熱寂所需要的時間都是數百億年,那個時候還有沒有人類,有沒有文明都是未知數。

天文學概述:「大爆炸假說」的由來

天文學概述: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天文學概述:從「日心說」到「大爆炸」

相關焦點

  • 天文學概述:從「大爆炸」到「太陽系」
    大爆炸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宇宙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初始狀態演變而來,並經過不斷的膨脹才形成今天的狀態。根據2010年的研究成果,從大爆炸至今,大約經歷了133億年至139億年。
  • 天文學概述:從「日心說」到「大爆炸」
    為什麼地球總是繞著太陽轉,而不會直線運動到外太空去?牛頓一開始認為月球和其他行星軌道跟伽利略的拋射定律相似。蘋果落地的事件,給牛頓的啟發是,之所以石塊不能拋出地球的界限,很有可能跟蘋果落地受到的是同一種力。根據這種假設,利用伽利略加速度公式和克卜勒第三定律,牛頓得出物體下落速度的變化速率與該物體距離地心的平方成反比。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天文學概述: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天文學概述:從「日心說」到「大爆炸」天文學概述:古今中外「宇宙模型」比較
  • 宇宙的命運,熱寂還是大坍塌?
    在19世紀時期,克勞修斯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並在1867年提出了宇宙熱寂說,他認為,將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廣到宇宙之中,便可以得出宇宙熵趨於極大值的結論。熵是表示物質胡亂程度的一個物理量。一個系統的總熵在沒有外來幹預下,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也叫熵增定律。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
    CNN稱,該望遠鏡對射電天文學的重要發現以及行星和太陽系的研究貢獻巨大,曾繪出第一幅金星表面的雷達圖,並在1992年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隨著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坍塌,目前世界只剩下中國FAST一隻「天眼」。
  • 英媒:科學家偵聽到宇宙大爆炸之後最大爆炸 一大一小兩個黑洞相撞合為一體
    中國小康網9月3日訊 老馬 「這是自人類觀測到的大爆炸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屬於此次發現團隊的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艾倫·溫斯坦說。到現在為止,天文學家僅以兩種大致的大小觀察到它們:被稱為恆星黑洞的「小」星狀黑洞是在恆星坍塌時形成的,大小相當於小城市的大小,而超大質量的黑洞則是比我們的太陽還要大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倍,整個星系圍繞它旋轉。  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介於兩者之間的任何物質都沒有存在的理由,因為恆星在坍塌之前膨脹到很巨大,實際上正在消耗掉自身,而不會留下黑洞。
  • 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說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清清解讀文化,接下來我為大家講一講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到了中世紀後期隨著觀察儀器的不斷改進,人們能夠更加精確地測量出行星的位置和運動,觀測到行星實際位置與這個模型的計算結果存在偏差,這個模型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然而,由於人們對地心說的盲目信奉,他們非但沒有認識到這種狀況是由地心說本身的錯誤造成的,卻試圖通過增加本輪的方式對地心說進行補救。這種方式一開始還能勉強應付,後來小本輪增加到八十多個,卻仍然不能精確地計算出行星的準確位置。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中新網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 (4/4) "← →"翻頁
  • 關於宇宙大爆炸,沒有人親眼目睹,那科學家又是怎麼知道的?
    然而,大爆炸的可觀測證據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發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天才也使之廣為流傳。由於它解釋了宇宙中絕大多數觀測到的現象,它已成為天文學領域的主流理論。但是我們怎麼知道呢?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 (1/4)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 (1/4) "← →"翻頁
  • 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當地時間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報導,NSF當天在推特上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一夜之間坍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 宇宙大爆炸亂說
    現代科學界基本認同這個世界起源於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使得這個宇宙迅速膨脹,並在極快的時間內形成了物質,同時也形成了時空。這個理論無疑是人類裡面最優秀的大腦創建出來的,不容我們懷疑,可是優秀的大腦也不能講明白,到底是什麼力量讓這個大爆炸產生。
  • 美國「天眼」退役前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據海外網報導,當地時間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於11月30日晚間至12月1日凌晨之間坍塌。值得注意的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的一些觀測,將只能依靠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 萬物起源於宇宙大爆炸 (從大爆炸到地球的產生)
    在大爆炸發生的幾分鐘後,宇宙的溫度降低到大約十億開爾文的量級,粒子密度降低到大約海平面附近空氣密度的水平。這時的質子與中子依然進行了高速的隨機運動,由於質子帶有正電荷,在電磁力的作用下很難發生碰撞,但是卻很容易與沒帶電荷的中子相撞,這就導致所有的中子與部分質子組合成了氘和氦的原子核(其實也是一種聚變),這個過程叫做太初核合成。而大多數質子沒有與中子結合,形成了氫的原子核。
  • 什麼是大爆炸理論?大爆炸理論是怎樣發現的?大爆炸理論有何缺陷
    在大爆炸的最初時刻,我們觀察到的所有物質、能量和空間被壓縮到零體積和無限密度的區域,宇宙學家稱之為奇點。大爆炸開始時宇宙是什麼樣子的?根據這個理論,它是極其密集和極熱的。在最初的幾分鐘裡,宇宙中有那麼多的能量,正如我們所知,它不可能形成。但是宇宙迅速膨脹,這意味著它變得不那麼密集和冷卻。隨著它的擴大,物質開始形成,輻射開始失去能量。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它位於金牛座,從一小時到另一個小時,變成了天空中最強的光。它甚至超越了金星,更加強烈的亮度。連續三個星期,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到爆炸的恆星。它閃耀到1056年。今天眾所周知,恆星在所謂的新星爆炸中消失,或者,如果恆星非常大,超新星。中國人所看到的是一個新的。
  • 科普文章: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對與錯
    使的物理學界整個崩潰,到了重啟爐灶的地步。在說說宇宙黑洞學說:現在的人們認為,宇宙竟然是一個大黑洞。雖然這個理論難以想像,但卻是目前最科學最合理的解釋了,因為現有的天文觀測和宇宙理論都在指向一個結論,即宇宙是一個大黑洞。
  • 天文學是最「保守」的科學,天文學家卻最愛「打群架」
    比如咱們說到天文學、說到宇宙,你可能知道一個名詞兒,叫宇宙大爆炸。我們的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現在還在繼續膨脹。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是一百多年前的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勒梅特除了是天文學家以外,他的第二職業是基督教的神職人員,是一位神父。
  • 宇宙大爆炸:宇宙誕生的5個奇怪事實
    提到宇宙大爆炸,我們就會聯想到宇宙的誕生,這是一個相對公認的事實,然而大爆炸理論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奇怪事實。「生物學」對「大爆炸」表示反對大爆炸理論的證據,就是宇宙微波輻射背景。「大爆炸」並不一定意味著宇宙的開始大爆炸理論和宇宙歷史並不是同時提及的,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大爆炸是宇宙的開始
  • 科普宇宙:淺談宇宙大爆炸
    即使是宇宙,都有坍塌的一天,只是周而復始。談談宇宙,宇宙主流觀點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根據宇宙正在超光速膨脹,星系與星系,恆星與恆星之間正在相互遠離,反推宇宙是由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炸而形成。那麼宇宙未形成之前是什麼?解釋是,「之前「」是一個時間概念。宇宙大爆炸之後才產生了空間和時間。是大爆炸之後才有的概念,所以宇宙大爆炸沒有時間,也就沒有「之前」。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