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孩子繼承了父母的基因,因此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會經常評價一個孩子更像爸爸還是更像媽媽。
在網上有一個話題叫作「爸爸長得太醜是什麼體驗」,一位萌娃實力詮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01萌娃被說長得像爸爸,崩潰大哭:我不要
一位寶媽曬出了女兒崩潰大哭的一幕,而女兒之所以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只是因為不希望被說自己長得像爸爸。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個大約3、4歲的女孩長得還是非常可愛的,長長的睫毛、白白嫩嫩的皮膚。
但是在視頻中,這個萌娃一邊哭一邊說自己不要長得像爸爸,因為爸爸長得醜,還說要長得像媽媽。
這讓媽媽在旁邊覺得孩子又可憐又好笑,最後只能安慰女兒她長得像媽媽不像爸爸。
而孩子的爸爸聽到了女兒的真心話,心情可低落了,表示自己很崩潰,沒想到自己的長相會被親生女兒嫌棄,這可真是個漏風的小棉襖啊!
網友們看完以後可樂壞了,紛紛調侃道,這爸爸到底是有多「醜」才讓女兒嫌棄成這樣,看看孩子,滿臉都寫著拒絕啊。
02為什麼年幼的孩子也會十分在意自己的長相呢?
1)孩子剛剛形成美的意識
在孩子還是一個小嬰兒的時候,他們還不具備自己的審美意識,每天只是任由父母打扮。
孩子到了3歲左右時,就逐漸形成了美的意識,對如何穿衣打扮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
就像視頻中的這個萌娃,也是開始意識到爸爸的長相不夠好看,而同樣作為女性的媽媽的長相就更符合自己的審美。
具備了審美意識的孩子就開始在意自己的長相,並且希望身邊的其他人也認為自己長得和媽媽一樣美。
2)受到父母的影響
既然孩子的審美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麼父母對孩子的審美所造成的影響就是最大的。
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說,爸爸長得不好看,而媽媽長得好看,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固定的審美思維。
視頻中這個因為不想長得像不好看的爸爸,而急得崩潰大哭的女孩,就是因為受到了父母的影響,形成了「爸爸長得醜」的刻板印象,所以才非常在意自己的長相是否像爸爸一樣「醜」。
雖然這段視頻主要是在開玩笑,但是也讓我們意識到,其實孩子從小就會對「美」和「醜」有自己的認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及時引導。
03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樹立哪些良好的審美觀念呢?
首先,是讓孩子接受自己的長相。
孩子從具有審美意識開始,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自己的長相。
而父母最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引導的,就是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長相。
因為每個人的長相如何,受到先天性的影響比較大。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外界和大眾審美的影響,從而對自己的長相產生質疑和不認同的想法。
孩子只有先接受了自己的長相,才不至於形成過於極端的審美觀念。
其次,讓孩子知道健康才是美。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就會慢慢接觸到大眾化審美觀,例如認為女孩瘦才是美,男孩健壯才是美。
而受到這種大眾化審美觀念的影響,有些沒有達到這些「標準」的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好看,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就告訴孩子,身體健康才是真正的「美」。
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因為追求大眾審美觀中的「美」而盲目減肥或者增肥,對於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孩子來說是不恰當的行為。
只有孩子認可了健康才是美,他們才不會盲目地跟從大眾化審美觀而「折騰」自己,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
再者,告訴孩子無需刻意追求完美。
在審美觀念中,有一種比較理想化的狀態,那就是完美。
許多孩子不管是在自己的容貌還是做事過程中,都會追求完美,認為這才是最高級別的審美觀。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完美與否並不是絕對的,如果刻意追求完美,只會讓自己鑽進牛角尖裡,甚至演變成固執、頑固。
只有孩子端正了追求完美的心態,孩子的審美觀才能更多樣化、更豐富,而不是陷入誤區之中。
04總結
孩子開始在意自己的長相,也就意味著孩子開始追求美好。這時,也正是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審美觀的好時機。
讓孩子學著接受自己,同時也接受父母,否則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被孩子「嫌棄」長得不好看,也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
每日一問:為什么女孩子都不喜歡被說長得像爸爸呢?
——————————————
圖|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