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如果說「孫悟空」是全中國小朋友心目中的童年偶像和超級英雄,那麼「金箍棒」可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尤其是在景區和遊樂園這些地方,「金箍棒」幾乎隨處可見。
可是有誰能想到,代表著正義的「金箍棒」,竟也會變成出手傷人的「兇器」呢?
爸爸被兒子用金箍棒打傷崩潰報警,兒子委屈:我不是故意的
9月14日,長沙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一起報警電話,電話中有一名男子崩潰稱,自己被12歲的兒子打傷了,請民警趕赴現場處理。
民警抵達現場見到報警人張先生後了解到,張先生在批評教育自己的兒子軒軒時,被兒子用玩具「金箍棒」打到了眼睛,疼得張先生的眼睛都看不清東西了。
民警一邊勸張先生儘快就醫檢查,另一方面向軒軒詢問事情的經過。軒軒見爸爸走了擔心不已,得知爸爸去醫院了才放下心來,向民警坦白他不是故意的。
軒軒說,自己手上當時拿著金箍棒,一不小心摁到了開關鍵,棍子一下子彈了出來,這才誤傷到爸爸的。
了解情況後,民警溫和地教育了軒軒,告訴他要尊敬父母、不管是有意無意都不能傷人,等爸爸回來還要向爸爸真誠認錯道歉,軒軒都一一答應了。
在民警的努力下,父子倆順利重歸於好,而這件事也上了熱搜,並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這孩子天生就是個孫悟空,可憐被爸爸長期嬌縱,實在忍無可忍萬不得已了,才學唐僧念一次緊箍咒。」
「我一直以為『不聽話就把你送到警察局裡去』是童年恐嚇,沒想到成真了。」
「警察叔叔的教育方式很好呀,就是不知道爸爸這樣做算不算浪費警力啊?」
當孩子犯錯時,不妨試試3R原則
張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請警察過來是為了教育他一下,希望他以後變得更好。」
而對於他報警的這個舉措,有的網友認為幹得好,不用打罵就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的網友則認為張先生這麼浪費了警力資源,行為並不可取。
現實生活中,孩子犯錯誤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家長選擇苦口婆心地勸說,有的家長選擇不由分說地打罵。但其實,除了這兩種方式,家長還可以試試利用「3R原則」來教育孩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曾針對兒童教育提出「3R原則」:Recognize(承認)、Reconcile(和解)、Resolve(解決問題)。
1. Recognize(承認)
承認,指的是孩子發自內心地承認錯誤。
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是孩子改正錯誤的第一步。很多孩子迫於父母和外界的壓力口頭認錯,但心裡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事情,甚至對自己的錯誤感到不以為然。
如果孩子不能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就很有可能重蹈覆轍,在未來犯下同樣的錯誤。
為了讓孩子在犯錯時能夠認識到自己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我們可以在平時注重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兜媽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小小兜回家的時候,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他。後來在老師的幫助下,才找到了躲在綠化帶旁看螞蟻的小小兜。
在那之前,兜媽已經反覆和小小兜約定過,放學以後他不可以到處亂跑,要乖乖在學校門口等爸爸媽媽接他回家,可是那一天,他還是沒能信守承諾。
兜媽當時又生氣又後怕,差一點就要忍不住對小小兜發脾氣了。在被憤怒衝昏頭腦之前,我先去他們幼兒園的衛生間用冷水洗了把臉冷靜一下,然後才去接小小兜回家。
可能是感覺到媽媽心情不好,一路上小小兜都沒怎麼敢說話。等回家以後,我等小小兜收拾好了,才找他聊「沒有信守諾言」這件事。
我先讓小小兜想像一下,如果媽媽今天約好了去幼兒園接他,結果卻一直沒有出現,他會怎麼樣。
小小兜一開始還沒有意識到問題,表示他可以去同學家玩,或者他可以住老師家。可設想完所有的可能性後,他終於想到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站在幼兒園門前的情形,一下子就慌了神。
這個時候,我適時地提起了他白天沒有信守承諾,到處亂跑的問題,並指出他這麼做讓我感到很擔心也很難過。
因為提前引導過他進行換位思考,所以在指出他的錯誤時,小小兜就能夠發自內心地意識到並且承認自己做錯了事情。
2. Reconcile(和解)
和解,也指犯錯誤的一方向另一方道歉,並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孩子犯錯時,單單認識到自己做錯還遠遠不夠,「能夠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任」是我們要教會孩子的另一件事情。
而且,犯錯誤後付出的代價,也能夠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印象更深刻,能夠避免孩子再犯下同樣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犯錯,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做家務等形式,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3. Resolve(解決問題)
在認識到錯誤和道歉之後,我們就要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向對方道歉、進行賠償、修復或重新購置被孩子損壞的物品……在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全程參與其中,讓孩子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承擔責任的重要性。
兜媽寄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成年人都不可能做到永遠不犯錯誤,更不要說孩子們了。
當孩子犯錯時,比起揪住孩子就是一頓狠狠的批評,更重要的是讓他自己知道自己錯了,並且意識到自己要為犯下的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自家孩子犯錯誤時,各位寶爸寶媽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