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失去依據,張榮恭喊話「緩統漸融」

2021-01-07 海峽導報

針對當前兩岸關係,曾長期主管國民黨大陸事務呢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採訪時表示,蔡英文當局「去中」、「反中」鋪天蓋地,「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在社會上日益淡薄,令人擔心「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論述,恐將失去存在依據。

張榮恭認為,走在紅線邊緣的兩岸關係,還日益受到綠營漫無界線「去中」、「反中」的衝撞,大陸則加強反制,致使臺灣民眾迄今難覓和平曙光。他覺得,如果能夠依循臺灣地區現行憲政體制的架構思考「緩統漸融」的兩岸路線,就沒有理由不能開創和平共榮、民主安全的臺海局勢。

張榮恭說,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之前,民族認同從來不是問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一直是主流認知,大陸為此作出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承諾。但自首次政黨輪替後,陳水扁「政府」開始「去中國化」,造成「臺灣人」和「中國人」變成兩個對立的概念。其後的馬「政府」並未加以扭轉,使得兩岸和平的深層基礎無從鞏固。

他表示,現在蔡當局「去中」、「反中」尤甚過去,「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在社會上日益淡薄,對兩岸和平危害至深。大陸從其角度來看,就令人擔心「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論述,恐將失去存在的依據。

張榮恭指出,綠營對此不僅無動於衷,竟還不斷添柴加火,無異直逼兩岸攤牌,「剎車器」究竟何在?「執政者」如果仍不慎重以對,就是在把臺灣帶向深淵。

其次,張榮恭指出,無論是臺灣地區現行憲政體制或「兩岸關係條例」,都明文規定兩岸現狀是「國家統一前」,那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殊無疑義,毋須爭辯。除非「修憲」、「修法」,把兩岸關係更改定位為「兩國」關係,但其代價必定會是雙方流血鬥爭。臺灣民眾明明有和平之路可走,有什麼必要偏偏要被鼓動步向戰爭之途?

張榮恭指出,遺憾的是,蔡英文一方面宣稱按照臺灣地區現行憲政體制及「兩岸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卻未按此來定位兩岸關係,更持續掏空一個中國內涵,朝「一邊一國」奔去。因此,馬英九在位期間未曾聽聞的「武統」聲浪,近年在大陸民間沸騰,遑論恢復兩岸協商機制。

他強調,當年兩岸的隔絕狀態,本來就是從民間交流來打破的,其後民間交流不斷蓬勃開展,包括探親、旅遊、官方參訪、文化活動、各類論壇或研討會等等,於上次國民黨「執政」期間均達到高峰。且此一期間,兩岸交流互諒、合作互利的協商機制,基於「九二共識而」運作順暢,一點都不必擔心失去和平、走向戰爭。

但蔡英文上任後,形勢丕變,兩岸授權管道停擺,兩岸處在遂行「臺獨」與遏制「臺獨」的對立面,民間交流被人為地陷入困頓,蔡「政府」還借疫情擴大抵制大陸,加上倚美抗陸、壓制言論、查處圖書,臺海局勢於是從風平浪靜變成驚濤駭浪。

張榮恭強調,兩岸人民和諧相處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當雙方民情互相排斥時,危險的因素就會愈積愈多,有識之士都應挺身而出,不許和平被葬送,不容青史盡成灰。他認為,原本經貿合作是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的動力,綠營卻唯恐不利其「臺獨」宣傳而欲加以限縮,結果趨勢呈現的是經貿愈加密合、政治癒加分離。這種經合政離的嚴重矛盾,只會使得綠營向來顧忌的經貿成為大陸的政治手段,化為現實,蔡政府才會呼籲大陸不要廢止兩岸經合架構協議ECFA。

張榮恭認為,唯有兩岸重啟制度化協商,才能化解經合政離的矛盾,回到把經貿作為和平助力的正軌。不過在蔡英文與民進黨「去中」、「反中」腳步不停的情況下,形勢令人沒有樂觀的理由。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蔡英文「去中」「反中」,恐讓「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失去存在依據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針對當下日益緊張的兩岸關係,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近日在公開場合表態稱,蔡當局四處宣揚「反中」「去中」思想,導致「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在臺灣島內變得越發薄弱。這不禁讓人擔心,「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論調,可能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 向中國海警船喊話的華裔女兵,身份與意識不相稱的錯亂
    這艘軍艦上的一名華裔女兵不斷用中文向我國海警船喊話,成為外媒關注焦點。一、美國大肆宣傳華裔女兵近期,美國海岸警衛隊"傳奇"級國土安全艦"斯特拉頓"號,進入黃海執行任務。這艘軍艦上的一名華裔女兵,成為外媒關注焦點。
  • 中國人膚色並不黃,為何叫黃種人?白種和黃種人,依據什麼劃分?
    ,認為除了長相和他們有差別外,膚色也幾乎沒有區別,中國人的膚色大多也是比較白皙的,只是在中國內部南北略有差異,南方人皮膚相比北方略暗一些,類似於歐洲內部的北歐人與南歐人的差別。西方對中國人膚色的描述是何時出現改變的呢?大致和工業革命,西方崛起的歷史走向相同。奇邁可(Michael Keevak)的著作《成為黃種人:種族思維簡史》一書認為,隨著工業革命後西歐的崛起,西方人對中國的態度從原本的仰視到平視,進而到俯視、不屑,伴隨著的是在描述中國人膚色時,也不再使用白色。
  • 澳大利亞喊話:別以為只有中國市場,結果大快人心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對很多產品需求都很多,而且如今中國民眾們的生活水平和實力也都在提升,都逐漸喜歡上了進口產品,尤其是在糧食食品方面,所以最近幾年中國在食品的進口上越來越大。其中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糧食,澳洲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每年都盛產大量糧食,因此我們一拍即合,便順利達成合作,雙方也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 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中國人修理地球的能力無與倫比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中國人在種植這件事上,其實是相當的執著的,雖然現在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人都已經不再從事農業,但是種植其實從來沒有從中國人的生活中離開過。法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中國人修理地球的能力無與倫比。
  • 外媒稱中國電影質量持續走低 奧斯卡與中國漸遠
    波蘭、墨西哥等國家躋身「小金人」名冊,讓外媒感慨今年奧斯卡對世界電影人開放程度頗高。在明年前瞻上,海外媒體普遍預測將出現各路國家身影,中國則習慣性被忽視。  美國喜劇演員在頒獎禮上調侃「好萊塢都在看中國人的錢」,清晰地指明了好萊塢與中國的蜜月期關係,也讓外媒對中國導演發出評論,在這樣的時機,如果不抓住好萊塢的好意,還是用爛片回禮,將離奧斯卡越來越遠。
  • 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
    投資者報(記者林密) 2月1日,瑞士達沃斯論壇在略帶爭議中落下帷幕,讓與會者打了寒噤的不是來自阿爾卑斯山上的寒風,而是對貿易保護主義悄然抬頭的擔憂。(記者華強對此文亦有所貢獻)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林密392009-2-9投資者報(記者林密) 2月1日,瑞士達沃斯論壇在略帶爭議中落下帷幕,讓與會者打了寒噤的不是來自阿爾卑斯山上的寒風,而是對貿易保護主義悄然抬頭的擔憂。
  •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不讓走馬燈漸行漸遠 七旬老人燈影裡盼傳承(圖)     老隋製作的走馬燈燈屏上有精心雕剪的鏤空花紋
  • 為什麼中國人停車,會打正方向盤,而美國人卻要打歪
    現在,國內駕照的取得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個要小心司機,不那樣做的話容易扣分和罰款,其中最應該注意的是,中國車的車主在停車時都會向正確方向打方向盤,但在美國情況完全相反,他們打向傾斜方向的盤,這是為什麼?以下是從中國和美國兩個層次來分析。1.正確打方向盤是汽車檢定的一部分。
  • 華語電影與奧斯卡漸行漸遠 作品質量成關鍵
    波蘭、墨西哥等國家躋身「小金人」名冊,讓外媒感慨今年奧斯卡對世界電影人開放程度頗高。奧斯卡與中國人漸行漸遠,除了暈倒的黃聖依,華語明星與本屆奧斯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聯繫。在明年前瞻上,海外媒體普遍預測提名將越來越開放,但中國則習慣性被忽視。
  • 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如今混不下去想回國,網友:滾出去
    現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國際化,有不少國人都想要去海外發展,到更大的舞臺去展現自己無可厚非,但有些數典忘祖的人,混得好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混不好了又跑回來讓中國收留,對於這樣的人我們絕不會善意相待。之前就有一個漂亮的女模特,原本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事業巔峰時期大放厥詞說自己不是中國人,後來跑到美國混不下去了想要回國撈金,網友們紛紛喊話讓她滾出去,女模特名叫錢凱麗,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中國人,她的長相有著亞洲人的柔和,又有著歐洲人較為立體的輪廓,剛出道時憑藉著混血的優勢獲得了不少的資源,她成為專業模特以後也得到了許多國內粉絲的支持。
  • 四川西藏為他「打」上熱搜,各地紛紛喊話了……
    四川西藏為他「打」上熱搜,各地紛紛喊話了…… 2020-11-29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最強大腦中國戰隊黃明睿遺憾離開 網友喊話補強?
    他很穩重的人居然想都不想就提交了,張若昀上來就說陳小喬會走到最後,就憑只有陳小喬笑了,這是什麼依據,根本就是知道內幕,晉級四人最弱就是她,憑她怎麼跟國際選手比?」也有網友為黃明睿發聲直接喊話節目組:「應該再增加一個名額給黃明睿,他才是強者。」
  • 美國專家擔憂:騷亂與疫情產生「疊加效應」
    上周六,洛杉磯所有新冠病毒檢測中心因「安全擔憂」關閉。亞特蘭大市長博頓斯向民眾喊話:「如果你參與了抗議活動,務必去接受新冠病毒測試。」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15時32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78萬例,為1780897例,累計死亡病例為104115例。
  • 1940年的中國人,吃不飽睡不好;在美國集中營的日本人,吃好喝好
    雖然每一個集中營外都設有電鐵絲網,還有武裝哨兵巡邏,但拘禁其中的人民生活卻不一樣。因為是戰爭時期,軍隊缺人,勞動力也缺少,美國人又人丁稀少。於是美國人就把主意打在集中營內的十一萬日裔美人。一開始在集中營的日子裡,日本人還有食堂,有澡堂廁所等設置,雖然是公共的,但可以說應有盡有,不缺少設備。
  • 中國人停車為啥都把方向盤打正,而美國人卻打歪?原因很簡單
    現在開車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必須掌握的技能了,我想隨時開駕照,那麼,我們取得駕照的時候,首先要告訴你方向盤附近的按鈕和它的作用,然後讓他練習打方向盤,方向盤的角度是多少?在什麼情況下轉一圈或半圈?在學車之前沒有概念,但是,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學過車,我記得導演說停車的時候請把方向盤筆直地切斷,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那個原因,對此,有網友提出了疑問,中國人的停車為什麼一直打方向盤?美國人扭曲了嗎?理由很簡單,司機:很遺憾。在國內一般可以看到停在路邊的車,很多車的方向盤是正確的,一些老司機可能知道原因,但新手們很困惑,為什麼方向盤必須朝正確的方向打呢?
  • 德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急速發展卻不被西方同化
    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中國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很顯然各個國家對於我們的高度,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甩鍋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了,因為特殊所以往往會遭到非議,因為他們覺得你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德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急速發展卻不被西方同化。
  • 星巴克中國正在失去「光環」?
    「這與星巴克的品牌調性不太一樣。僱人搞氣氛,好一點的餐飲品牌都是不屑的。」一位餐飲人表示,星巴克放下矜持,也許是因為它「氣氛不太好了」。△逛商場的人行經星巴克。紅餐網攝招募氣氛組或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營銷,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加劇、新茶飲分流客群、數位化新零售崛起和成本壓力增大等困境下,曾經憑「第三空間」獨具特色的星巴克,也正喪失原本的優勢。
  • 一百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中國人,畏懼日本海軍?
    時至今日,還有大批的中國人,不相信中國海軍已經比日本海上自衛隊更強——哪怕日本人親自承認也不行。近日,日本《軍事研究》雜誌在一篇對比當今中日海軍實力的文章中擔憂的稱,目前中方海軍實力已大幅度的超過日方,未來將達到日方的2倍以上。12月4號,筆者發布了一篇文章,對日方說法進行了援引和評論。
  • 日本人:美國人為什麼打我?就因為我長得像中國人
    因為初期的不重視,所以歐美國家情況並不客觀,可即便如此,其工作重心並未放在防護工作上,反而是不斷地把責任推卸到我們身上。01日本人被打我們都知道,歐美國家最近的日子不好過,其實在歐美國家的華人,日子更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