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9M
變革與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 放眼大歷史,在過往與當下的坐標系裡,改革與開放,就是西安這座城市的最佳註腳。
曾經,在這裡,西周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工商管理制度「工商食官制度」,秦朝統一了貨幣與度量衡,漢代張騫開啟了古絲綢之路這一綿延千年的東西方商道,古長安更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經貿中心。
今天,在這裡,建設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是新時代賦予這座城市的重任,行政效能革命、五星級服務、打造最佳營商環境是這座城市加速奔跑的決心與姿態。如今的新西安以嶄新的面貌,匯聚著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
匯聚改革開放磅礴力量
問題是時代呼聲
改革開放是
破解城市困局的關鍵一招
打造「金牌店小二」
「五星級服務」的新西安
改革在西安,始終堅持了問題導向,充滿了問題意識。
西安是一座千年古都。然而,落後、保守、髒、亂,曾經是許多人來到西安的第一觀感——這種印象讓西安人汗顏。
問題是時代呼聲,西安正亟待破局。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西安從「小菸頭」入手,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全面推進「菸頭革命、廁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深入開展,直擊城市治理的短板,破除工作作風中的「城牆思維」,掀起了一場城市發展方式的大變革。
今年1月9日,新華社發布文章 ——《從「官老爺」到「店小二」: 陝西西安以「行政效能革命」實現脫胎換骨嬗變》。
文內提到,在陝西省西安市,一些政府職能部門此前的「衙門作風」曾讓許多辦事群眾頗有怨言。
2017年初,西安推進「行政效能革命」,提出政府部門應自覺為群眾和企業當好「店小二」。
一年來,西安市政府下放393項行政事權,向社會公布落實1萬多項「最多跑一次」事項。許多企業和群眾反映,現在辦事更方便、更省心,效率明顯提高。
4月30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西安:劍指沉痾開新局》一文,文內提到:求變,西安「很著急」。
劍指沉痾,古城以「競」字開局。
2017年初開始的追趕超越擂臺賽,便是西安「鐵軍」首秀。電視電話會議室大屏幕上,10位區縣一把手來「打擂」,每人6分鐘交流發言。主會場內,市級四大班子領導現場聆聽,對各家表現逐一點評。
「少念稿,以後脫稿『打擂』。讓實幹者一展身手,後進者臉紅冒汗。」點評也辣味十足。2017年,西安月月有擂臺,市考核辦、督查室每月緊盯承諾履行進展。
2017年12月,「網紅」新零售平臺盒馬鮮生決定落地西安的消息讓許多「吃貨」欣喜不已。
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短短數月之後,2018年4月28日,盒馬鮮生西安首店在碑林區開業,緊接著,5月30日西安二店在曲江開業。
為了加速引進盒馬,政府部門組建「一企一專班」的服務團隊,為項目落地提供「零距離」的全程服務,這讓盒馬鮮生CEO侯毅對盒馬在西安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說:「西安從事關百姓幸福指數的『小事』著手,掀起了一場城市發展方式的大變革。」
努力作為必然有所回報。西安向著「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都市」目標華麗轉身,一個擁有一流營商環境的新西安躍然人們眼前。
對於大西安營商環境的轉變,企業家們的感受是最直觀的。市人大代表、沃爾瑪陝西百貨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工會主席王紹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未來在西安的發展充滿信心!
王紹萍說:「西安的營商環境在不斷好轉,政府部門過去是被動等待,現在則主動上門提供『五星級服務』。政府部門用『三顧茅廬』的方式去吸引優秀企業,不僅能夠招進來,還能幫助企業在西安立足生存下去。」她表示,沃爾瑪進入西安已經有十餘年,得到了西安市政府的支持,目前運營狀況也不錯。營商環境的轉變讓企業倍感欣慰,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2018年12月12日下午3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北京舉行《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發布儀式。
發布會上公布了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單,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成都、天津、杭州、南京、西安。
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西安躋身全國十強。
政務環境評價維度,西安進入前五榜單。
如今的新西安以「最多跑一次」行政效能革命為重點撬動各個領域改革,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障礙,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最佳政務環境,創造「金牌店小二」「五星級服務」的西安新形象。
發展是時代命題
改革開放是激發城市活力的
不二選擇
市場主體「井噴式」
GDP重回全國城市20強
西商,一個名詞,在誕生了中國最早的工商管理制度的西安叫響。
最佳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改革開放以來,營商環境的轉變,讓越來越多的人將關注的目光投向西安,新西商紛至沓來,市場主體呈「井噴式」增長。
「門檻低了,手續少了,效率高了,開公司越來越便利了」。2017年12月9日上午,西安市場主體超百萬,西安好好開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領到嶄新的第100萬份企業營業執照。
去年以來,全市持續推進行政效能革命,不斷提升「五星級店小二」服務效能,適時出臺寬鬆的戶籍新政,助力全市市場主體蓬勃發展。
2017年西安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西安成為全國第七個市場主體總量超百萬的副省級城市。時隔僅一年,西安再次交出了「2018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突破50萬」的出色成績單。
12月13日,西安2018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50萬戶。這一數據比2017年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加76.95%,佔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總量的59.57%。
點擊播放 GIF 0.9M
西安市市場主體存量增速和增量增速在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雙雙高居榜首,市場主體活躍度排名第一。
質變的前提是量變。2018新登記50萬市場主體的背後,是西安每一名「店小二」的辛勞付出,這份「成績單」是大西安「追趕超越」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西安市確定了「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宏偉目標,以「三大革命」破題,以「三大新政」發力,緊盯「三化五最」營商環境目標,縱深推進「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傾心提供「五星級店小二」式服務,全力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不斷釋放,促進了市場主體持續「井噴式」增長。
今年以來,西安工商全國首推「365天不間斷、24小時不打烊」,全國率先使用了「24小時全智能辦照系統」,深化「政銀合作」,大力推行「網際網路+工商登記」.
全市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壓縮簡化企業開辦時間至3個工作日內等實幹創新手段提升了營商效率,從「最多跑一次」到「爭取一次不跑」、從「坐等」到「主動」服務方式的轉變,以金牌「店小二」的辛苦指數換來了企業群眾的營商便利度。
在良好的營商環境下,本地企業積極壯大、外地企業落地興業,一個個招商項目的紛至沓來,這座城市正以無與倫比的「西引力」,展示著新活力。
2018年三季度西安GDP再度躋身全國城市20強。在所有25強城市中,僅有8個北方城市,位於西北的,西安是唯一一個。據了解,上一次西安入圍GDP20強榜單時,還是在1980年。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市實現GDP5884.31億元,同比增長8.2%,高於全國1.5個百分點;增速與上半年持平,較去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西安規模以上工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均呈現位次前移。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位,較上年同期提高了六個位次,西安經濟增長動能不斷增強,對人才、資本的吸引力不斷顯現。
新IP是新形象
改革開放是提升城市能級的
硬核力量
「硬科技」從概念變成現實
為西安發展提速賦能
就在去年,VR、人工智慧這樣的詞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新鮮甚至陌生的,不過一年時間,不少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已經進入「疆域」,準備大展身手。隨著「硬科技」一詞頻頻出現,著「硬科技」時代已經來臨。
事實上,「硬科技」這個概念最初是由西安光機所高級工程師、西安中科創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聯席CEO米磊提出的,指的是以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科技。
區別於由網際網路模式創新構成的虛擬世界,「硬科技」屬於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
當然,若說「硬科技」與我們所熟悉的網際網路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未嘗不可,因為上世紀的頂級「硬科技」——雷射和光纖,正是網際網路得以誕生的底層支撐技術。
距離西安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的願景已經過去一年多,如今,由我市率先提出的「硬科技」已從一個概念,進入國家話語體系。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這次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要對基礎研究加大長期穩定支持,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創成果。
總理的講話,在西安硬科技工作者和創業者中引起巨大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讓「硬科技」從區域重視上升到國家高度,西安原創概念進入國家話語體系,正說明「硬科技」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也增加了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的信心和決心。
2017年,全國首個「硬科技小鎮」在灃西新城西部雲谷揭牌成立,硬科技小鎮發展迅速。
據西鹹新區信息產業園公司副總經理溫權介紹,目前雲谷註冊企業750餘家,入駐辦公200餘家,匯集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強、成長性好的硬科技標杆企業,其中生物醫藥類企業10家,新材料類企業11家,信息技術類24家,智能製造類7家。硬科技小鎮的發展,是我市硬科技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我市通過實施「3329」工程(即:打造3個體系,建設3大平臺,辦好2項活動,發展9大產業),推進硬科技產業發展成效明顯。
目前,西安硬科技產業「一十百千萬」的格局正在形成。
「一」是高舉硬科技這一面大旗;
「十」是打造數十個特色鮮明的硬科技特色小鎮;
「百」是百萬的科技大軍,百萬的高校學子和西安校友;
「千」是西安成立了千億級的硬科技產業基金,將要形成8個以上的千億級的硬科技新產業;
「萬」是到2021年將形成1萬億以上的硬科技產業規模。
為了給「硬科技」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市謀劃建設三大平臺。
從我市科技顧問、金融顧問、各專業領域的規劃專家中遴選以及面向全球公開徵集推薦,成立了約300人的硬科技專家智庫;
成立絲路「硬科技」創新聯盟,在每個產業領域都安排有一個專業服務機構;
與國內外20多個城市聯合組建「一帶一路」硬科技創新合作(城市)聯盟,融通與凝聚區域創新能量,形成城市間硬科技開放共享的新格局。
2017年11月,我市成功舉辦了首屆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今年11月,又成功舉辦了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並新增了硬科技產業博覽會,搭建了集產業盛會、賽事路演、成果展示、交流研討於一體的合作平臺,逐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會。
在硬科技產業發展方面,我市實施「一壯大七強化」硬科技產業培育計劃,多措並舉發展硬科技千億級和萬億級產業。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計已建成眾創載體866個,累計建成眾創載體總面積2458.78萬平方米。在硬科技八路軍領域均建有示範小鎮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4個,在國家備案的眾創空間54個。
在強化硬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我市布局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預研阿秒光源等一批大科學裝置。
今年相繼出臺了西安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大幅加大支持力度,2017年新增市級平臺90個。國家批覆的中國西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正在加快建設。
「硬科技加持的西安,應該是古城牆下忙碌的機器人,在文化與科技的交相輝映中看到中國的過去和未來。」作為西安「硬科技」概念的參與者,陝西宏觀經濟學會會長、副研究員趙銳表示,西安必須要儘快抓住硬科技『八路軍』中的兩至三個產業,腳踏實地,集中精力發展起來,才能扛起「全球硬科技之都」大旗。
「絲路駝鈴」是歷史迴響
改革開放讓城市迎來
「昂起龍頭」的黃金機遇
「長安號」成為
「一帶一路」上的「幸福班列」
5年前,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長安號」滿載貨物,從西安港出發,駛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沿著新亞歐大陸橋,開啟了中歐班列「長安號」的跨國旅程。
5年來,在「長安號」的帶動下,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港口口岸平臺、立體物流通道、產業高地和自貿區建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喜人態勢,「長安號」成為「龍頭班列」「黃金班列」「幸福班列」。
2018年1-11月,「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今年開行1142列,運送貨物總重達112.64萬噸。其中中亞方向去程開行465列、回程開行73列,中歐方向去程開行219列、回程開行385列。重載率、貨運量、實際開行量三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長安號」班列運力的提升,有效帶動了陝西對中亞地區貿易的快速增長。2018年前三季度,陝西對中亞地區貿易額達7.6億元,同比增長71.2%。
其中,出口6.4億元,進口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8.1%和15.1%。藉助「長安號」,陝西、西安正全方位逐步融入世界經濟貿易體系,國際、國內、區域三級海陸空物流大通道體系初步形成,讓「中國創造」「走出去」,把國外的特色產品「引進來」,促進了資源聚集與貿易發展。
陝西思贏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建軍告訴記者,公司之前一直在深圳發展,直到去年才全部搬遷至西安,能搭上「長安號」,是公司選擇落戶西安的原因之一。
馮建軍表示,公司韓國客戶量比較大,前期企業在對外貿易的時候,主要以青島作為出口點。現在,隨著「長安號」鐵路運輸網絡的增加,運輸頻率的加大,公司藉助「長安號」的交通運輸優勢,市場布局不斷擴大,逐步推進到中亞、歐洲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長安號」打通了向西的「海陸空網」立體絲路通道,也釋放出了更加強勁的牽引力。來自甘肅、寧夏、浙江等15個省份的貨源在西安港集散分撥,豐富了西部省市資源配置方式,助推西部地區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目前,「長安號」運行了西安至中亞、歐洲11條幹線,建立了一批海外倉,與青島港等東部沿海港口開通了「五定班列」,初步構建起聯通歐亞、陸海聯運、輻射全球的絲路商貿物流體系。
近年來,「長安號」在「一帶一路」中開闢出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進出口貿易黃金大通道,有效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增強了企業競爭力。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搭上了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進一步加速了產業轉移速度。
除了幫「中國製造」開拓物流通道外,「長安號」也為本土企業貿易繁榮搭建了「綠色通道」。
今年以來,西安國際港務區根據「長安號」進出口主要為大宗貨物的特點,推行鐵路運輸「艙單歸併」新模式,使企業報關量和通關費用降低90%以上,有效降低了企業進出口的時間和資金成本,被國務院作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進行複製推廣。
通過中歐班列,愛菊集團直接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在哈薩克斯坦建立了5萬噸的糧庫和30萬噸的油脂加工廠,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在當地種植、加工再通過物流運輸,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
「中歐班列的開通對企業來說是一個發展新契機,使我們企業在原料採購方面有了快速通道。」愛菊集團董事長賈合義告訴記者,在近年的合作中,他目睹了「一帶一路」構建大通道的諸多創新變化。「中歐班列頻次的增加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糧油產品是一個大眾物流,我們今年要達到20萬噸,明年可能會達到30萬噸,逐步達到100萬噸,如果沒有中歐班列的開通,那是不能想像的。」
2018年,西安國際港務區圍繞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000列的「小目標」,借鑑PPP模式,確定了「全面對接市場,一企一線」的運營思路,讓有實力的物流企業以承包運行線路的方式共同參與班列運營。
西安國際港務區和鐵路、海關等部門同頻共振,通過多種方式降本提質:
>>>>
「線上訂倉平臺」提高班列運行效率,「艙單歸併」節約企業成本;
>>>>
與北鬥所合作研發「北鬥在途監測系統」實時掌握貨物運送情況,光感、溫度、溼度全程監控,提高貨物運輸的安全性;
>>>>
首創中歐班列「延誤險」保障了企業的利益,給企業吃下一枚發展的「定心丸」。
「『長安號』的貨運量達到了105萬噸,貨物品類已經從過去單一的服裝、機電產品拓展到了幾乎全品類產品。中歐班列的開行,打通了向西開放的通道,帶來了貿易的發展和產業的快速聚集,也讓一大批企業選擇在這裡安家。」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孫藝民如是說。
蝴蝶也能掀起巨浪
改革開放全面激發
城市創新創業的熱情脈動
一杯香濃咖啡
充滿「雙創」味道
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就像一隻蝴蝶拍動了翅膀,或許就能掀起巨浪。
改革開放以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一個個商業項目、一批批創業者不斷湧現,激發出城市經濟的活力與動力。喝咖啡,聊創業,在西安創業咖啡街區,國際創客的生活如此精彩!
把時針撥回到一年前的9月29日,這一天,西安創業咖啡街區盛大開街。作為高新區推進創新創業的標誌性力作,創業咖啡街區已成為西安最具時代感的創新創業文化社群的眾創聚集區,成為展示高新區「雙創」成果的重要載體和亮麗名片,吸引了無數創業者的目光。
一年來,西安創業咖啡街區共舉辦各類活動百餘場,獲得創業者群體及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西安國際創業大會、中韓高科技和文化企業創業投資交流會、創途之夜投資嘉年華等一系列專業活動,讓創業服務更加專業化、系列化、多樣化。諸多專業活動的舉辦,逐步建成了西安創新創業的功能體驗區、創新創業資源的聚集區、創新創業成果展示區,致力成為國際一流、國內最優的創新創業新地標。
9月29日晚,西安創業咖啡街區全新拓展升級2.0版本——嘉會坊正式落成亮相。升級後的咖啡街區總面積已經拓展至2平方公裡,全新的嘉會坊以西安創業咖啡街區為核心,向東西南北延伸,著力營造「『5+2』天天有時尚,『白+黑』時時有創意」的雙創氛圍,打造文化時尚美麗街區、青年創新創業樂園,新西安生活體驗區,中國智慧城市樣板。
點擊播放 GIF 0.3M
在嘉會坊,全球頂級資源再度融合,以更時尚、更潮流、更先鋒、更活躍的全新形象打造「青年潮流生活方式引領區」。
作為創業者的交流聚集平臺,西安創業咖啡街區引進國際國內一流創業機構,為創業者提供對接世界頂級資源,助力創業者最大可能實現創業夢想。
如今,西安創業咖啡街區已引進各類創業服務機構,主要涵蓋眾創平臺、金融服務平臺、院校眾創平臺三大類。其中眾創平臺包括:車庫咖啡、3W咖啡、聯才工坊、IC咖啡、頤高高新新經濟產業基地、蒜泥眾創空間、熠星創新孵化平臺、創途在XIAN等機構。
有了平臺,還需要聚集資源。為打造專業化服務體系,西安創業咖啡街區累計引進籤約包括投融資、法律、財稅、人力資源、智慧財產權、市場營銷、技術檢測等多個服務方向的專業機構125家,為創業企業及團隊提供商務、政務服務及各類資源對接累計2460餘起;協助入駐企業享受各類政府補貼、產業服務、專業培訓、人才招聘,藉助市場化力量,聚集資源,全方位服務創業者。
作為「青年潮流生活方式引領區」 ,全新的嘉會坊致力於打造24小時城市聚落,形成「食住行遊娛購」六位一體的生活方式閉環,將新科技、新體驗以及人工智慧融入時尚氛圍,為市民帶來更深度的新潮體驗。
在創業咖啡街區,一杯創業咖啡飄出的「西安濃香」,已成為縈繞在每位創業者心頭的「獨家記憶」。
近兩年來,大西安捷報頻傳,亮點不斷,頻頻收到央視、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關注點讚。《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西安已躋身「新一線」城市。作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迢迢絲路橫跨千年,古長安曾見證中國古代最輝煌的記憶。
>>>>
3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發《西安4天遷入落戶1.7萬人 大學生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辦理》。西安市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大西安」的新舉措。
>>>>
8月24日,新華社以《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西安新組建66個「名校+」聯合體》為題,報導西安市為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
>>>>
10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以奮鬥成就偉業 祝祖國繁榮富強》為題,點讚西安在地鐵二號線推出的首列移動「有聲圖書館」專列。
>>>>
11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報導了西安過去5年的絲路徵程。文章以「打造國際化發展通道」為主題大幅介紹了西安以中歐班列「長安號」、中亞班列為契機發展外向經濟。
>>>>
12月15日,新華社報導了2018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50萬頒牌暨簡化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啟動儀式舉行。點讚西安成為全國第七個市場主體總量超百萬的副省級城市之後,時隔一年整,再次交出了「2018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突破50萬」的成績單。
匯聚磅礴力量,城市脫胎換骨。
所有過往,皆為序章。
如今,正處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一帶一路」文化新高地、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歷史機遇之下的新西安,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格局,以追趕超越的奔跑姿態,昂首邁進偉大的新時代。
點擊播放 GIF 0.4M
來源:西安日報
文:康喬娜 |編輯:答案
視頻: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琉璃視頻」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播放 GIF 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