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社會的公平和不公平

2021-01-10 東北峰言

人作為勞動資本,其價值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經濟競爭中就會拉大距離。這種距離最終會以分配,即勞動所得的差別表現出來,有時候這種差別是非常大的。從社會角度看,經濟領域體現效率的過程就在創造著不平等,不公平。

社會中的公平主要是人在觀念上追求的平等。很顯然,經濟競爭一定會創造社會上的不平等。平等意味著公正,不平等就是不公正。這樣看,需要對經濟、社會和政治領域的平等和公平給以明確的定義。

人雖然作為勞動出現在經濟領域,但同時還作為人出現在社會領域。人總是用社會領域道德的、法律的、宗教的以及文化的標準來衡量經濟領域問題。平等、公平、公正、正義等等這些詞語的本身反應的就是人類的情感和道德觀念。如果失去了情感和道德的因素,那麼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平等、公平和公正等等區別。

經濟產生著矛盾,醞釀著衝突。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產生於人類對於不平等和不公平、不公正的反抗。由於經濟中的平等和公平就是社會中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所以經濟的運動傾向於在社會中產生著矛盾,醞釀著衝突。

在社會領域,人是被作為人的有機個體來看待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被理解成了單純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所有人身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財富的、地位的、教育的、出身的等等,都被理想觀念排除在外。把這些身外之物排出去之後,人在社會領域中才生而平等,才有條件談平等和公平。但是我們知道,人和人之間發生什麼樣的關係,不是由單純的人決定的。

在單純的人和人之間,是不會發生關係的(我指的是可以定性的,不是偶然的那種關係。比如一個人在大街上與他人發生偶然的糾紛)。人和人之間發生可供研究的社會關係,一定是有機體之外的因素決定的關係,比如血緣、利益等等。這樣,社會關係就很複雜。從其追求的目標來看,即人人平等來看,只有在人和人只是有機體發生關係才有可能。而人和人之間發生關係,卻都是由身外之物決定的。

社會性質決定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比如在政治社會中,人和人之間因政治而發生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離不開政治,或者說是由政治決定的。在經濟社會,人和人之間除了家庭關係之外,主要的是因經濟關係才發生社會關係。正因為如此,由於每個人佔有財富、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社會影響力的不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完全不同,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由於利益之間的差別造成社會上的矛盾也無時不在。

矛盾就是衝突,衝突就會引起動蕩。經濟矛盾是這樣,社會矛盾同樣也是這樣。矛盾、衝突、動蕩是人類的最大破壞因素,它的每一次發生都會造成巨大災難。因此,人類必須共同採取措施,平衡各種矛盾,減少衝突,避免動蕩,為人類的共同福祉努力。

這種重任,經過人類的共同努力,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那就是通過政治來解決。政治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其基本功能就是平衡經濟與社會中的各種矛盾,化解衝突,維持社會穩定。對於任何能夠產生矛盾、衝突和動蕩的因素,必須通過國家機器予以解決。國家機器包括軍隊和警察,包括法律和道德,包括經濟手段和社會手段。政治的實行者就是政府。一句話,政治的存在依靠經濟和強制。失去了強制力量,政治也就岌岌可危了。

相關焦點

  • 公平與正義的邏輯關係
    「責」大於「利」的社會法則和「利」大於「責」的社會法則都是不合理的,都是違背「公平法則」的,都會傷害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容易引發社會的矛盾與衝突。因此,可得:社會實現「公平法則」的主要方式:各種社會法則遵循責、權、利的均衡原則。
  • 【聚焦經濟熱詞】強化反壟斷,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和創新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新一輪改革重點突出公平正義 提升社會認同感
    沒有公平就失敗了(人民觀點)——寫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之二突出公平正義的主線,是提升改革社會認同度和參與度的關鍵,是溝通國家上下、激發社會活力的關鍵,也是新一輪改革開放能否成功的關鍵1992年的那個春天,深圳仙湖公園,鄧小平鏟土種下一棵榕樹。
  • 許小年:建設公平與正義的公民社會
    過渡之路也許是漫長和曲折的,但大方向不會改變,因為只有公民社會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 社會有兩大功能,第一是工具性的,即產生和維護秩序,以提高效率。在無政府的狀態下,個人的防衛成本和經濟活動的成本過高,如果組成社會,構建秩序,減少衝突,協調個人的活動,就可以實現分散的個人所無法達到的效率。社會的第二個功能是目的性的,也就是滿足人對社會生活的需求。
  • 揭露社會不公平現象的6首經典古詩詞賞析
    我們經常把「公平」掛在嘴邊,實際上不過是缺什麼補什麼而已。「不公平」現象自古就有,也永遠不可能消失(簡直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唱反調)。本文賞析六首揭露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古詩詞曲。古代的普通士兵如何談公平?】秦韜玉《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 科學網—教育公平的三個原則
    如果不改變激勵機制,不進行制度變革,只依靠經濟增長、增加公共支出、進行技術改進是不夠的。必須建立問責制,完善約束和激勵機制,才能真正「讓服務惠及窮人」。 ■褚宏啟 公平是一種質的特性,是與正義、公正相聯繫的價值判斷。教育公平是用正義原則對教育資源分配過程和分配結果的價值判斷。
  • 面對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比爾蓋茨說了一句名言,值得現代人學習
    說起面對社會不公現象,大家都是什麼心態去面對的,多數是心裡憋屈,是難受,是影響情緒,甚至天天抱怨,還影響工作。說到這,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比爾蓋茨說了一句名言,面對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應該如何去做?值得現代人學習!文字如下:社會充滿不公平現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適應它。
  • 如何讓人工智慧理解「什麼是公平」
    CMeedncMojsilovic表示,如果不對AI用戶、開發人員和從業者開放,AI系統就無法獲得社會的信任。CMeednc分解公平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如何教導機器什麼是公平。Mojsilovic指出,「因為我們是科學家,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解『公平』。我們需要從這著手。」他們將公平分解為AI實現中的指標、算法和偏差。CMeednc
  • 論叢:公平與效率關係的倫理審視
    效率與公平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相輔相成的兩個重要價值目標。從經濟倫理的角度來看,不能簡單地將公平看作是一種結果或機會的均等,而應當是在效率中推進公平。因為公平本身就內在地包含著效率,而效率的實現也須依賴公平,合理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不僅有助於更好地提升效率,更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實現公平。
  • 為了公平,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但是結果卻不一定是公平的!
    實行新高考改革後,很多人一直對於「賦分制度」耿耿於懷,因為有了賦分,感覺自己的命運已經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了,因為賦分,很多想學的科目,不敢選擇了,因為擔心成為「炮灰」。尤其是那些賦分後,發現自己的分數更少的學生和家長,大呼這種制度不公平,很多人慾廢之而後快!
  • 李中清:教育公平 高考最佳
    這項研究與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李中清:這本書我們主要的結論就是中國的高考制度對促進社會流動和社會公平是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的。現在國內很多人都在批評高考制度,當然它有很多不好的方面,但是通過我們的研究,我們認為,第一,高考相對客觀;第二,因為它相對客觀,所以缺乏條件的人就有可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這樣就保持了學生社會來源的多樣性。
  • 強職能 重規範 提質效 堅守「最後一個堡壘」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對法律、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全面強化審判監督職能作用,堅持依法糾錯、維護裁判權威,為加強人權司法保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 真正活通透的人,往往能看通透三種「不公平」現象,你看透了嗎?
    但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強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得公平合理,那麼,所有生物,可能連一天都無法生存,比如,鳥兒吃蟲子,蟲子吃樹葉,這看起不公平,但卻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鳥兒不會蟲子,蟲子不吃樹葉,就無法生存下去。我們都習慣於在生活中尋求公平和正義,一旦感到不公平就會覺得憤怒、憂慮或者失望,這是很正常的。然而,也要認識到,追求絕對的公平就像是尋求長生不老一樣,不會有任何結果。
  •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
    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述評之三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 楊維漢)從嚴格規範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到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從出臺防範冤假錯案制度規定到進一步推開社區矯正制度
  • 公平貿易丨論美國外貿法「公平貿易」標準與GATT/WTO體制之關係(一)
    70年代中期,在美國國內經濟停滯,失業增加,國際收支和外貿逆差擴大,國際競爭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美國出臺了《1974年貿易法》,此法對原有的外貿管理目標進行了重大調整,從原來標榜的自由貿易轉向強調「公平」貿易。
  • ...召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座談會聽取部分行業協會和企業意見建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要求,9月29日上午,胡祖才副主任在委內召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座談會,聽取部分行業協會和企業對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意見和建議
  • [兩會聲音]朱永新:推廣閱讀是推動社會公平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
    推廣閱讀是推動社會公平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最經濟的路徑「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 這是朱永新一直以來都在兩會提出建立「全民閱讀節」的重要原因。
  • 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形態是什麼?滅亡還是真正的公平?
    我只能說這種人不僅連資本主義是什麼都不知道,就連馬克思主義是什麼他也不知道。網上最正確的答案不是我說的,但是我是認可的,那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形態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甚至是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在給歐洲發達國家的社會發展作出分割的時候,總是說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主義社會,最後進入共產主義社會。
  • 如何實現算法中的公平性
    有人提出,對於能控制和糾正歧視的有監督學習算法,統計學家、機器學習實踐者、數據科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並未受過相應的專業開發培訓。那麼為什麼會這樣?事實上,目前相關的專業技術培訓並不存在。公平性是機器學習領域的一個新興分支。由於機器學習在過去數年中迅速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公平性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隱秘的角落》單親男孩朱朝陽,活在不公平父愛和窒息母愛夾縫中
    朱朝陽偶爾能和父親見面,他的身影卻經常淹沒在妹妹和爸爸的歡聲笑語中;回到家中的朱朝陽又深陷於母親近乎窒息的愛當中。對於他來說,不論在父親還是母親面前,都小心翼翼地活成了父母們想要的樣子,而把內心深自己那個真實的自己藏得密不透風。牛奶是窒息母愛的隱喻朱朝陽的母親由於在景區工作,經常要值夜班,每次母親把飯菜準備好去上班時都會叮囑朱朝陽記得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