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為了不讓你離婚,他們絞盡腦汁》談了離婚冷靜期帶給我的困惑,不知道發明者是哪位大神。
今天一睜眼,看到一個「多生孩子高考加分」的高招,建言者是大名鼎鼎的金燦榮教授。
仔細一看,這是去年的建議了,但是我從頭看了一下,發現金燦榮不太像開玩笑。這個建議所體現的智力水平,也符合金燦榮給我們的一貫印象。
只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高考一分不加;生兩個孩子,高考每人加20分;三個孩子,每人加50分;四個孩子每人加100分。
他還補充一句:四個孩子一生,每個孩子都上復旦。復旦的同學老師們,看到這裡別砸手機。智商是別人的,手機是自己的。
這個「高招」的荒謬性顯而易見。我們假設一下金燦榮夢想成真會造成什麼後果。
先來思考,究竟哪些家庭生育意願、生育能力最強?無外乎兩類,一類是最有錢的那撥人,有些明星嫁入豪門之後拼命生娃,因為要繼承家產。頂級富豪不用擔心內卷,不會抱怨社會福利不完善,想生就生。
另一類是最沒錢的那撥人,只管生不管養,生孩子像買彩票。或者是重男輕女,為了生個兒子,生出一大串招睇、盼睇、念睇什麼的。越生越窮,越窮越生。
哪些家庭不敢放開生呢?就是中產家庭。夫妻雙職工,雖然受過良好教育,收入也還可以,但是沒有足夠家底支撐一人全職在家帶娃。或者夫妻雙方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回家帶娃。生得太多,就會降低生活質量,所以精打細算,少生優生。即使多生孩子高考加分,中產還是會不敢生。
如此一來,三娃、四娃家庭就會分布在金字塔尖和金字塔底座。超級富豪本來就資源優越,孩子還能加一百分,必然把清華北大、985、雙一流全部佔據。
最窮的那批孩子雖然加一百分也難考名校,但是加一百分考個普通本科是綽綽有餘的。
最終結果就是,中產家庭的孩子高考無望只能去讀職業學院。
中國高等教育還有未來嗎?中國還有未來嗎?這是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不去!
當然,金燦榮的誤國大計應該沒有實施的機會。但問題在於,一個高中生都能看出荒謬的蠢計,為什麼能從一個專家、教授的嘴裡出來?
林子大了,沒腦子的鳥總是有的。可是林子再大,也不該任由沒腦子的鳥建言獻策、展望未來吧。
給投機分子上邏輯課,不是我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認清投機分子的腦迴路。他們的表面愚蠢之下有深層的精明。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專家跳出來催年輕人生娃,支了一招又一招。仿佛年輕人再不多生孩子,就要國將不國了。
我一直認為,人口問題被嚴重誇大了。正如當年人口太多的危害被嚴重誇大一樣,現在人口太少的危害同樣被嚴重誇大了。
歷史已經證明,人口多有弊端也有好處,人不僅是包袱,也可以成為紅利。
現在出生人口少了,專家們都在描述中國經濟的未來如何灰暗,我認為是危言聳聽。
計劃生育是個錯誤,當年不搞計劃生育,人口增長率也會逐漸降低下來,不會無限膨脹。
但是這個錯誤既然已經犯下了,也沒必要用強力手段去糾正它的後果,否則很有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栽倒兩次。
如果中國人口總量開始下降,那麼將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不經過大規模的戰亂、動蕩實現人口下降。
你去翻中國人口史,就會發現每次人口下降都是非常駭人的,比如三國魏晉,比如太平天國。你知道,皖南某些地區,現在的人口還沒有恢復到太平天國爆發之前到水平嗎?
而這次,只是因為年輕人不願意生娃,造成了中國人口下降。我們真的應該燒高香才對。
人口下降,出生人口減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壞的後果專家們已經說過無數遍,但有一項好的後果幾乎沒人說。
那就是工資上升,福利改善,人均資源量增加,內卷壓力降低。
市場基本規律,勞動人口下降,勞動者的議價能力提高,工資就會上升,福利也會改善。現在資本家敢說「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勞動人口一旦減少,資本家就沒這個底氣了,「996是福報」這種鬼話也只敢在夢裡說一說。
這不是我瞎說,也不是純理論推導,而是有歷史依據的。工業革命之所以發生在歐洲,使勁往前推,可以找到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功臣」——黑死病。
黑死病奪走歐州三分之一人口,造成勞動力嚴重短缺,倒逼技術進步,減少對人力的使用。
不管人口增加還是人口減少,都不能被當成一個問題來看待。因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政策層面需要思考的,需要提前謀劃的,是如何適應人口變化規律,而不是試圖改變人口變化規律去為其他的目標服務。
中國近年出生人口下降,正好趕上了新一輪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我們本來就要擔心自動化技術發展造成的失業問題,現在正好人口降下來,不是運氣嗎?
金燦榮這樣的投機型專家,最擅長的就是顛倒目的和手段。人口多了,他們說人多是問題。人口少了,他們說人少是問題。有你們滿意的時候嗎?
你要覺得人多是問題,就去自殺;你要覺得人少是問題,就去生娃。別人愛生不生,關你屁事!
年輕人每天上班、交稅、交社保,養活著這麼多專家,這麼多公務員。你們這些被社會供養的人,應該去解決問題,不應該老把納稅人當成問題。
孩子多了,就去建學校,建醫院,發展經濟。孩子少了,更要發展教育,提高福利,讓大家過得不要這麼累。工人不夠,就去研究機器人,而不要老惦記著把別人家的孩子拉過來當乾電池壓榨。
這道理有這麼難嗎?恐怕有些專家不是真傻,而是裝傻。為什麼?裝傻可以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