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火人節」
火人節現場
一個每年在美國人跡罕至的沙漠中,風暴降生8天的城市;一場對抗無聊和庸俗的烏託邦式狂歡;一把火燒光後,灰燼裡的城市來年還會瘋狂又野蠻地生長。
燃燒中的裝置
2018年9月3日,全世界最愛玩的人都會蜂擁而至的「火人節」,在美國內華達州裡諾市以北的沙漠中落幕了。
今年的主題是「我,機器人」,旨在鼓勵參與者思考,人類應該如何回應技術和機器的興起。而本次火人節尾聲,充滿了超現實主義感的現場照片,已經像虛構的龍捲風般席捲了全球的社交媒體平臺。
現場盛況
蒸汽朋克風的裝置
Burning night
盛放的煙火
從 1990 年開始,每年夏天美國沙漠中就會出現一座數千到幾萬人規模的「城市」——「黑巖城」(Black Rock City)。今年的參加人數,預估超過了7萬。「燃燒者」們(參與者的自稱,burner)雖互不相識,卻在8天內迅速成為共同居住的友伴。結束後散場離開,又像夢境裹挾著風暴散去。
極具科幻感的現場照片
雖然發展了 30 年,但火人節對外界來說仍然神秘無比。除party、音樂和狂歡之外,其實火人節核心精神很像一種非強迫性的社會主義。物資共有,彼此分享,無條件贈予。不管是CEO、投資人、高管,還是藝術家、歌手、模特,這瘋狂的一周裡都只有一個名字:burner。
火人節現場記錄
火人節有一切你想像不到或不敢想像的著裝、藝術、建築、花車,晝夜不停的銳舞,世界頂尖的DJ,一個蒸汽朋克般的世界。
今年的廟宇是 Mamou-Mani 建築事務所設計的 GALAXIA。這個展開的螺旋形建築,是從宇宙天體的移動中得到的靈感
蒸汽朋克風作品
蒸汽(steam)和朋克(punk),分別代表了以蒸汽機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和躁動的非主流邊緣文化。蒸汽朋克作品展現了一個平行於19世紀西方世界的架空世界觀,雖然是虛構的,但滿滿都是懷舊和復古。
在影視作品中,迷幻的蒸汽朋克元素也不少見。2015年口碑爆棚的《瘋狂麥克斯4》就是其中之一,今年火人節的許多場景都仿佛是電影鏡頭的翻版。
《瘋狂麥克斯4》劇照
劇中主角的衣著
爆炸的戰車
沙漠中彌天的風暴
改造過後的戰車,飛揚的沙塵,人們裸露的皮膚和奇裝異服,仿佛生活在荒漠中的異次元。
科幻感再強一點,去年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中,迷幻的煙霧、極致的配色都把蒸汽朋克風推向了頂峰,整部電影都瀰漫著神秘詭譎的氛圍。
《銀翼殺手2049》劇照
窗外樓宇都若隱若現
荒蕪人煙之地
夜晚的迷霧
不僅如此,在動漫世界中,蒸汽朋克也是常見的元素。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04年推出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也充滿了奇幻色彩。
《哈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移動城堡全貌
蒸汽朋克風十分顯眼
那麼,在舞臺劇上呢?
舞臺劇也有蒸汽朋克
2017年,國內上映了首部大型蒸汽朋克風格木偶裝置舞臺劇——《爸爸的時光機》。它的作者馬良,是一位攝影師,也是一名視覺藝術家。他曾因為風格詭異絢麗的超現實主義攝影作品而聲名鵲起,而這次舞臺劇,他也運用了超多奇幻的蒸汽朋克元素。
《爸爸的時光機》演出現場
馬良出生在一個戲劇世家,父母從小希望他去學戲劇,但叛逆的他偏要學美術。為了寬慰父母,馬良就對父母允諾,說將來他可以做舞臺美術師,爸爸做導演,媽媽做演員,這樣一家就是一個戲班子。
《爸爸的時光機》這部非同尋常的舞臺劇,某種程度上就是馬良的諾言兌現。他和團隊耗時兩年,製作出了數十個由1200多個零件組成的大型人偶。
馬良正在製作蒸汽朋克裝置
故事講述了幻想家馬古幾發現自己年邁的老父親漸漸失去記憶,於是決定創造一臺時光機,試圖幫助父親找回那些美好的記憶…時光機啟動,馬古幾父子跨越時空重逢,父親與馬古幾玩耍、教他騎自行車,最終卻不得不告別......
劇中的每一次時空穿梭都是奇幻的歷程,是對生命和記憶的再次確認。劇情發展到動人處,催人淚下。
木偶劇需要工作人員來操控
結結實實的蒸汽朋克風
父子重逢
馬古幾和父親
//最後
小九今天用馬良的座右銘結尾:
「我天生就喜歡做繁瑣費力的事情,不喜歡捷徑,也不喜歡安定。願意承認自己是不深刻也不夠智慧的人,也願意付出時間和熱情去做蠢事。
我尊敬那些在畫布上重複畫一萬道線的人,甚過那些只提出一個玄乎的概念,一個聰明的謎團,卻捨不得給出答案的人。
在我看來,這無情世界,因為有熱情的蠢貨,才有些浪漫。」
圖片來源:網絡
· · ·九五劇場· · ·
更多有趣的
請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