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1月22日報導,原題:從澳大利亞對華貿易衝突看北京的力量意味著什麼
中國共產黨創造了經濟奇蹟,30年來,把一個貧窮國家變成經濟強國,數億人脫貧。世界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其崛起一直是和平的,加入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秩序。中國是世貿和世衛組織成員,還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巴黎協定》等全球協定籤署國,並參與維和與人道主義行動。
無論從什麼標準看,中國都是一個全球大國。中國現在可匹敵美國。共產黨問:為什麼要被澳大利亞這樣一個繁榮離不開中國的國家說三道四?
中國是澳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對我們資源的需求,支撐了澳大利亞30年不間斷的經濟增長。當坎培拉事先未與中方溝通卻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時,北京憑什麼不會生氣?中方當然要報復。當澳宣布與日本籤署新軍事協議時,北京感到被侮辱。我們對此應該預料到。北京不禁要問:澳大利亞對中日之間的怨恨一無所知嗎?日本當年對華侵略佔領,是中國人民心上的一道傷痕。中方至今仍要求日本全面道歉。眼下,當澳聯邦政府就新疆地區和香港地區問題指責中國時,中國人聽到的是「百年國家屈辱」的回聲。
中國領導人誓言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今,中國已用「人民戰爭」贏得對抗疫情的勝利,經濟正迅猛復甦。全球管理公司麥肯錫表示,客戶經常問「下一個中國在哪裡?」但沒有下一個中國,「中國經濟是獨特的,疫情後仍保持其作為全球消費增長引擎的突出作用」。而澳大利亞也將再次尋求搭上北京的順風車。在今年的澳聯邦預算案中,財長的一些增長預測就是基於中國疫情後的迅速復甦。(作者斯坦·格蘭特)
《澳大利亞人報》11月21日文章,原題:澳中關係需重建信任
將中國當成我們的敵人,不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中國決定對澳進行比對其他國家更嚴厲的懲罰,也不符合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目前情況持續下去,將影響到澳大利亞的貿易、繁榮、安全和地區地位。
核心問題是澳中關係的信任已崩塌。沒有信任,「行動/反應」模式會導致雙方關係每況愈下。北京和坎培拉得出同樣結論,認為對方對修復關係沒興趣。從國家利益角度看,澳大利亞應努力重建和穩定對華關係——至少將損害降到最低,因為中國將在幾十年內成為最大經濟體、亞洲最強大國家和最大軍事力量。
這場爭執中,有一種錯誤觀點,認為中方的強硬態度是關係破裂的主因,而澳大利亞是無辜的一方。這是自欺欺人的謬論。中國之所以懲罰澳大利亞,是因為接連幾屆澳政府所做的一些決定,無論實質上還是表述上,都傷害了中國。若不能認清這個現實,我們就無法開始解決目前的難題。(作者保羅·凱利,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