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憑什麼相信大爆炸宇宙論,又憑什麼不相信這個理論?

2020-12-04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為什麼相信?

這個世界有許多事,不管你相不相信,它都在那裡。

大爆炸宇宙模型已經早就成為了科學界公認的標準宇宙模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們都相信,但有些人就是不相信,不相信還不要緊,還要貶損一番。

是不是這些人有新鮮的理論替代它呢?還是發現了這個理論的重大bug,有反證能夠證偽它呢?

no,沒有。

這些大仙們就是憑著自己吃飯拉屎的一些生活常識,既不看理論本身,也不看證據,甚至看到了理論和證據還是一概反對貶損,好像不大言不慚的顯示一下無知就不舒服。

時空通訊並不敢保證大爆炸宇宙論就是百分之百的正確,也不敢保證這個理論很完美,而且今後不被推翻,我只是相信科學發現和研究,相信觀測事實,現階段就說現階段的話。

大爆炸宇宙模型是迄今為止唯一與各種觀測發現相吻合,最符合邏輯判斷的宇宙誕生演化學說,而且得到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撐。

現在的天文學家們對宇宙觀測研究,每一個新發現,幾乎都能夠從大爆炸宇宙模型中得到解釋,符合宇宙演化預期,沒有第二個宇宙成因理論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說是大爆炸宇宙論的理論基礎,特別是愛因斯坦場論,科學的解釋了宇宙中的許多現象和演化過程,根據場論得到的許多解都一一得到了證實。

如黑洞、引力波、引力透鏡、微波背景輻射、星系恆星的演化規律等等,都已經被觀測所證實,既印證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正確,也符合大爆炸宇宙論的的預期。

按照基本的邏輯判斷,不相信這個理論還能相信什麼呢?這難道不是一個稍有科學素養的正常人最基本的認知嗎?

大爆炸宇宙論的興起。

從上世紀初,美國著名天文學家愛德文·鮑威爾·哈勃發現宇宙膨脹規律以來,愛因斯坦等現代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們就拋棄了靜態宇宙模型,認識到宇宙是動態的、有始有終的。

因為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是講科學講證據的,如果也罔顧事實睜開眼睛說瞎話,研究就無法進行下去,就會鑽入死胡同。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最開始的引力場方程就很難自圓其說,因為他開始崇信的是靜態宇宙論,這種認識統治了科學界幾百年,認為宇宙從來就如此,無邊無際,無始無終。

愛因斯坦也脫不了這個窠臼。

可他的引力場方程無論如何也得不出宇宙是一個靜態的結果,根據他的引力場公式Rμv-(1/2)Rgμv=kTμv,必然推導出一個從未停止變化的動態宇宙。

為了能夠讓這個公式與靜態宇宙自洽,他不得不在這個公式中加一個「宇宙常數」,以維持靜態宇宙的結果,這個公式就變成:∧gμv+Rμv-(1/2)Rgμv=kTμv,其中的「∧」為宇宙常數。

聽說哈勃發現了星系紅移,愛因斯坦立刻趕到哈勃工作的威爾遜天文臺驗證,親自觀測了紅移現象,證實後立刻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去掉了場方程中畫蛇添足的宇宙常數,確定了今天大家熟知的愛因斯坦場方程:

Gμv=Rμv-(1/2)Rgμv=(8πG/c^4)Tμv

在這裡,我們簡單了解一下何謂「紅移」。

所謂「紅移」是光的一種都卜勒效應,都卜勒效應開始是用在聲音傳播上。

發現這個效應的是一位叫克裡斯琴·都卜勒·約翰的奧地利數學家、物理學家。

其實這種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當一輛救護車從遠處向你開來時,我們聽到的警笛聲會高昂激越,當經過你身邊遠去時,警笛聲就會變得低沉舒緩。

但平常人聽到看到的東西並不會深入思考,科學家就不一樣。1942年某一天,都卜勒經過鐵路交叉處,恰逢一列火車從他身旁駛過,感受到了這種音調的變化,敏感的認識到其中一定有某種奧秘,從而開始了這項研究。

他發現這種變化與觀測者和聲源移動速度、聲速比值有關,比值越大,改變就越顯著。這種改變是聲源靠近時,波長會縮短,頻率會提高;聲源遠離時,聲波會加長,頻率會減慢。

後來人們把它稱為「都卜勒效應」。

計算都卜勒效應的公式為:

f=(u+v)/λ(聲源靠近)或f=(u-v)/λ(聲源遠離)

式中,f為接收到的頻率(Hz),u為波速(m),v為觀察者或波源移動速度(m),λ為原有波源波長。

後來人們發現各種波都具有都卜勒效應,電磁波也不例外。

電磁波有波長和頻率,波長越長頻率越低,能量就越低;反之,波長越短,頻率越高,能量越高。

可見光也是一種電磁波,是電磁波譜裡面處於0.38~0.76um波長的電磁波,因此也有都卜勒效應。

光的都卜勒效應就是藍移和紅移。

可見光並不是我們看到的白顏色的,是由七種顏色光譜組成,即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紅光波長最長,為0.64~0.76um,紫光波長最短,為0.38~0.44um。

當這些顏色的光組合在一起時,我們看到的就是白光,成為複色光。而不同物體對不同波長的光吸收率不一樣,這樣我們就看到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複色光通過三稜鏡就會發生色散,解析出各種顏色的光譜。

人們發現,當光源快速靠近觀測者時,光波會變短,頻率變高,表現光譜向藍端移動;反之,光源遠離觀測者時,光波變長,頻率變低,表現光譜向紅端移動。

這就是光譜藍移、光譜紅移的來源。

哈勃觀測到的現象是,不管從那個方向看,星光都呈現出紅移現象,說明我們四面八方遠處的星系都在急速遠離我們而去。

而且這種遠離的現象具有各向同性,速率呈現越遠越快,與距離成正比例關係。

這就說明宇宙一直在而且依然不停的膨脹,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蘊含的意義,就是在早先的時刻,宇宙星系天體相互就更靠近一些,在更久遠的最早時期,宇宙天體就必定在同一個地方。

所以哈勃的發現暗示了宇宙有一個大爆炸時刻,這個時刻起源於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

也許有人會說,宇宙起源會不會是一個較大的球或者一個小宇宙呢?根據愛因斯坦場論,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當物體一旦縮小到自己的史瓦西半徑以內時,就必然會塌縮成一個奇點。

這個問題時空通訊有過很多文章介紹,這裡就不討論了。

整個宇宙都在膨脹,大爆炸宇宙論開始形成。

哈勃的發現公布後,宇宙膨脹理論和大爆炸理論開始形成,漸漸成為了天文學的主流理論,大爆炸宇宙論成為科學界公認的主流標準理論。

哈勃通過對星系紅移現象的研究,發現河外星系視向退行速度約距離成正比,由此創建了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又叫哈勃效應,其表達式為:v=Hd

式中,v為退行速度,單位:千米/秒(km/s);H為哈勃常數,單位:千米/秒·百萬秒差距(km/s·Mpc);d為與觀測者距離,單位:百萬秒差距(Mpc)。

1個秒差距(pc)約3.26光年(ly),Mpc就是326萬ly。

所謂哈勃常數就是在距離我們326萬光年的地方,星系離開我們的速度。有了這個數據,根據哈勃定律就可以計算出宇宙膨脹的速率。

十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測得一個準確的哈勃常數。

國際上比較知名的探測數據有:

2006年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利用NASA錢德拉射線天文臺測算的數值為77 (km/s)/Mpc,±約15%;

2009年NASA根據遙遠星系la超新星測算的數值為74.2±3.6(km/s)/Mpc;

2013年歐洲航天局用普朗克衛星測算的數值為67.80±0.77(km/s)/Mpc;

2019年德國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測算的數值為82.4(km/s)/Mpc。

這些探測計算數據各有千秋,但並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差甚遠,說明一些理論或者觀測方法還有待商榷。

我們不厚此薄彼,取一個平均值,宇宙常數為75.1km/s/Mpc。

根據哈勃定律和得到的哈勃常數,以及一些綜合的觀測數據測算,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於130~140億年前,比較多認同的說法為138.2億年前,現在理論上可觀測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

根據哈勃定律,我們代入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宇宙膨脹的速度為:

v=Hd=75.1x(46500000000ly/3260000ly)=75.1x13281=1072491km/s

也就是說,在可觀測宇宙最遠的邊際,星系離開我們的速度為107萬km/s,是光速的三倍多。

隨著探索發現的繼續,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證據越來越豐富。

這些證據包括:

宇宙元素豐度符合預期。

大爆炸宇宙模型,把138億年前大爆炸開始那一刻,從普朗克時間(10-^44s)開始,描述了宇宙演化的整個過程。

宇宙時空從大爆炸的純能量中出現,然後出現了四種基本力,在極高溫度密度下,漸漸冷卻,一直到38萬年後才出現了中性原子,光才能夠脫耦而出。

宇宙最早只有氫元素和氦元素,還有極少的鋰元素等最輕的元素。隨著恆星生成,核聚變反應以及超新星大爆發,重元素才逐漸出現並增多。

現在宇宙中的元素依然是以氫和氦元素為主,其他元素只佔1%左右。這些元素豐度基本符合大爆炸宇宙模型預期。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

1948年,大爆炸宇宙論的鼻祖伽莫夫提出了宇宙熱大爆炸說,他認為我們現在還沐浴在早期高溫宇宙的殘餘輻射中,其溫度為6K。

1964年,兩位年輕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調試他們那怪異的大喇叭天線時,發現一種無法解釋的噪音,各向同性強度一樣。在他們鍥而不捨孜孜以求下,終於發現這就是伽莫夫預言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大爆炸時的餘燼,進一步測量和計算,這種輻射溫度為2.7K。

這就是著名的3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之一,是繼哈勃紅移發現後的又一大天文發現,是大爆炸宇宙理論的又一個重大直接證據!

基於這個發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於197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他們的頒獎詞指出:這一發現,使我們能夠獲得很久以前宇宙創生時期所發生的宇宙過程的信息。

發現了原初引力波。

原初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1916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預言,他認為宇宙誕生之初大爆炸會產生時空波動,隨著宇宙膨脹演化,這種波動會削弱,但這種創世紀大爆炸的餘響今天依然存在。

10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力圖找到這種引力波,數十年過去了,都未能如願。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後,美國科學家們利用架在南極的BICEP2望遠鏡,觀測宇宙大爆炸這種餘燼瀰漫在宇宙空間的光子,計算表明原初引力波作用到這種光子會產生一種特殊偏振B模式,這種B模式將是原初引力波的「獨特印記」。

觀測到這種「印記」就意味著發現了原初引力波。

有了明確目標,研究人員終於在南極觀測到了這種引力波~比預想還要強烈的B模式偏振信號,經過三年多的研究,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幹擾,於2014年3月17日宣布,首次發現了原初引力波存在的證據。

這個發現比2016年發現距離13億光年黑洞相撞形成的引力波要早好幾年。

原初引力波的發現,是大爆炸宇宙論的有一個重量級證據。

可以說,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證據越來越充分。

自從哈勃發現了星系紅移,大爆炸宇宙論作為一個科學猜想提出,100年過去了。

證據越來越多的湧現,幾乎沒有一個反證能夠證偽這個理論。

由此,時空通訊有什麼理論不相信這個理論呢?

儘管這個理論還有許多需要彌補的證據,還不算很完美,但已經是天文學界唯一的最具有說服力的宇宙模型理論了,沒有之二。

那麼,那些不相信這個理論的人們又是憑什麼不相信呢?有沒有更好的宇宙誕生演化理論拿出來曬一曬呢?或者說,有沒有能夠證偽大爆炸宇宙論的證據和數理邏輯呢?

我是個只相信科學和證據的科普作者,從來不頑固的堅持某一個觀點,只要能夠拿出正當理由,我當然樂意改變觀點,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和理論。我把它當做人生一大樂事。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你不相信電視購物 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
    你不相信電視購物,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在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直播成為當仁不讓的增長第一利器。僅在淘寶天貓平臺,就有近10萬個直播間熱火朝天地賣貨,超過50%的商家,品類覆蓋至美妝、服飾、食品、家電、汽車等。此外,京東、快手、抖音、蘑菇街、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也紛紛在直播上大手筆投入。從數據來看,不少網民確實中了直播的「毒」。
  • 憑什麼相信「月球上發現城市廢墟」
    憑什麼相信據俄羅斯《真理報》10月5日披露,美國官方無意間公布的新聞簡報和衛星照片都顯示,月球上的確存在著一個我們尚不了解的外星文明。消息稱,在有關照片上,月球表面的城市廢墟綿延長達幾公裡,大面積地基上顯示巨大圓穹形建築遺蹟、數不清的地穴遺蹟,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建築。到現在,在月球的44個區域發現了不同的「人」造物體。
  • 教授:我為什麼不相信「諾貝爾哥」?
    教授:我為什麼不相信「諾貝爾哥」?人們義憤填膺,是因為五年前,「被稱為『諾貝爾哥』的民間科學家曾提到過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後,引力波被證實了」,也就是說,因為節目嘉賓的錯誤批評(也有人上升為科技體制的不合理乃至社會的不公),導致這個人才和這項偉大的發明被埋沒了,中國又與可能存在的一項世界第一擦肩而過,是可忍,孰不可忍?
  • 你還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嗎?還是更加相信意識創造真實?
    宇宙的96%是由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並且事實上我們對它們一無所知。被稱為「大爆炸」的宇宙在137億年前突然從虛無中崩了出來。但我們並不理解這場大爆炸從何而來。最近讀了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蘭札和天文學家鮑勃.伯曼的《生物中心主義》一書,使我對宇宙大爆炸理論產生了懷疑,更加相信生命和意識才是理解宇宙真實本質的關鍵。書中寫道,如果大爆炸的強度再多出一百萬分之一,它就會極快地衝出銀河系,並且不會產生生命。如果強大的核力減少2%,原子核就不會聚集起來,那麼普通的氫就是宇宙中僅有的一種原子了。
  • 宇宙真的起源於大爆炸嗎,為什麼科學家都相信大爆炸理論?
    大爆炸理論是一個關於宇宙起源的假說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大約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奇點大爆炸,從這一刻開始宇宙進入到了演化階段,然後一步步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貌,雖然大爆炸理論目前僅僅是一個假說理論,但卻是如今最具影響的宇宙起源學說,在我們看來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宇宙是由一個無限緻密高溫的奇點爆炸而來。
  • 宇宙大爆炸是不是真的,究竟是誰提出了這個理論
    大爆炸宇宙論是所有現存宇宙論中最科學的,可以通過對遙遠星系光線特徵的研究獲得證實。勒梅特雖然沒有完全建立大爆炸宇宙模型,卻完成了大爆炸宇宙論的理論奠基。伽莫夫完善了勒梅特理論,第一個建立了熱大爆炸的觀念,後人通過研究微波輻射還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物理獎。
  • 再問一次我們為什麼要相信科學?
    我們為什麼相信科學?是因為科學知識非常客觀?還是因為科學是一套非常先進的方法論?亦或者科學理論是可證偽的?還是因為科學家很厲害?如果結果符合你的預言,你的理論就可能是對的;如果不符合,你就需要修正假設。
  • 大爆炸宇宙論的真實性究竟有多大?有科學依據嗎?
    目前大爆炸宇宙論是科學理論,它的理論支撐來源於這幾方面:第一個證據就是哈勃當時觀測到的星系紅移現象,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天文學開始了迅速發展,而哈勃的這一發現更是將天文學研究的熱潮推向了巔峰。哈勃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並且,距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的速度越快,這個劃時代的發現有力的衝擊了當時大部分人認為的宇宙不變論,這個發現告訴我們,宇宙在膨脹。
  • 憑什麼說地球已有46億年壽命,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昨天我們有篇文章寫道「有神秘力量庇護地球長達46億年,只為保證人類順利繁衍」。這個引發了小夥伴們的熱烈評論,其中也有不少小夥伴反問:憑什麼說地球已有46億年歷史了?這個說法科學嗎?我們今天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 「大爆炸」理論被反駁了?
    目前,看似全面的關於宇宙起源和進化的理論被稱為暴漲理論,即大爆炸宇宙論。這個理論解釋了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從高溫和高密度的奇點中誕生的,以及如何膨脹和冷卻的。原因是他們沒能預測或者解釋一些被廣泛認為是對任何宇宙理論的關鍵檢驗的基本觀測,甚至是對大爆炸理論的競爭對手!德西特宇宙論(1917年) - 宇宙被認為是完全沒有物質的,但是由於非零宇宙學常數的存在,宇宙隨著時間以指數方式膨脹。
  •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迎面相撞,是否違反宇宙大爆炸理論?
    宇宙大爆炸不是真理,但它是科學假說,而且是迄今為止最經得起考驗的科學假說。自該理論被提出之後,無數科學家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驗證,得到了大量的、讓人信服的證據。而所謂「推翻宇宙大爆炸」的種種行為,都遭遇了失敗。值得一提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論首先是由海外提出,然後傳播進入內地。
  • 很多人質疑宇宙大爆炸起源於奇點,卻拿不出任何理由,你怎麼看?
    我回答,時空通訊當然相信,因為迄今為止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科學界唯一形成共識的宇宙起源理論,是最符合邏輯和具有廣泛證據支撐的科學理論。你若不信,有什麼理由嗎?或者說你有更好的理論來替代這個理論嗎?或者說你有一丁點證據來批駁這個理論嗎?
  • 牛頓,愛因斯坦,他們的宇宙論至今起了什麼作用?
    圖解:理論上抽象的大爆炸創造了137億年前的宇宙 iStockphoto/Gramper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瞥見宇宙的宏偉規模中充滿了許許多多的物體。儘管一些人馬上把這個新的「儀器」當做魔鬼的傑作,但其他人卻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而且開始用它去探索天空。
  • 哪些事實能反駁大爆炸理論?
    目前看來,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論似乎很全面,我們稱之為暴脹理論。這個理論解釋了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從高溫和高密度的奇點中出現,以及如何膨脹和冷卻的。正是如此,太空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膨脹並冷卻,熟悉的基本粒子和力可以在宇宙膨脹時產生宇宙背景輻射和各種複雜粒子。
  • 哪些事實能反駁大爆炸理論?
    目前看來,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論似乎很全面,我們稱之為暴脹理論。這個理論解釋了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從高溫和高密度的奇點中出現,以及如何膨脹和冷卻的。正是如此,太空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膨脹並冷卻,熟悉的基本粒子和力可以在宇宙膨脹時產生宇宙背景輻射和各種複雜粒子。大爆炸後大約三分鐘,氫與氦的比例已在宇宙學上確定,宇宙背景光子和中微子的數量也已確定。
  • 奇點大爆炸誕生了宇宙,這個奇點是如何來的?一種猜想讓人們害怕
    而宇宙中的這些現象用穩態理論是無法解釋的,只有用大爆炸理論才能夠得到比較完美的解釋。所以最後大爆炸理論成為了主流觀點,到目前為上,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支持和認同。而大爆炸理論也稱之為奇點大爆炸,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是由一個奇點發生大爆炸而來。那麼這個奇點是什麼?它又是如何來的呢?對於奇點,科學家的解釋是,它是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充滿能量的神秘物質。
  • 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大爆炸理論、神造說
    1.3 宇宙大爆炸理論除了認為宇宙恆定理論之外,也有宇宙在變化的理論假說。其中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最為人所知的,而且幾乎成為人類的常識。「大爆炸宇宙論」(The Big Bang Theory)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網友怒噴:兮夜就離譜,憑什麼不讓牙膏上
    網友怒噴:兮夜就離譜,憑什麼不讓牙膏上 2021-01-10 22:30  玩加賽事for王者榮耀 原標題:JDG慘遭IG2:0!
  • 科技這麼發達了為什麼還有人相信地平說?
    他們環繞地球這個圓盤移動,被太陽照到的是白天,其他地方就是黑夜。按理說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地球的照片大家也都見過了無數次,但怎麼還會有人去相信這麼扯淡的理論呢?地平說的支持者啊。有他們自己的證據。首先呢他們說你看無論你在任何的海拔高度環繞觀察這個地平線總顯示完全是平的。
  • 憑什麼都欺負我們!
    相信昨晚看過北京首鋼與深圳男籃比賽的同學都對翟曉川印象深刻,他最後怒噴技術臺的畫面引起巨大輿論,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支持的認為比賽接近尾聲應該把勝負交給球員,反對的是劉曉宇的動作的確違體了,裁判判罰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