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你不相信電視購物 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

2021-01-07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靈魂拷問!你不相信電視購物,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直播成為當仁不讓的增長第一利器。

僅在淘寶天貓平臺,就有近10萬個直播間熱火朝天地賣貨,超過50%的商家,品類覆蓋至美妝、服飾、食品、家電、汽車等。此外,京東、快手、抖音、蘑菇街、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也紛紛在直播上大手筆投入。

從數據來看,不少網民確實中了直播的「毒」。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646萬,佔網民整體的50.7%。同時,看直播的網民們戰鬥力不俗,尤其體現在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上。今年「雙十一」淘寶直播引導成交額超200億元,光大證券根據產業調研及數據測算,直播電商2019年總規模有望達到4400億。

但這些是否似曾相識?主播們扯著嗓子喊「買它」的樣子,是否有點眼熟?沒錯,打開任何一個電視購物節目,你會發現,原來兩者竟如此相似。不少網友甚至表示,自己被主播種草買東西的樣子,像極了十年前被電視購物支配的老媽。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不相信電視購物,憑什麼要為直播買單?直播帶貨,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電視購物?

直播帶貨:跟電視購物一樣都是「洗腦式」銷售

雖然打著網際網路旗號,最近幾年火速走紅,但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其實並不能算新鮮事物。

最近,就有不少消費者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直播帶貨就是電視購物廣告升級版。

在大坪開服裝店的袁莉看著電視購物長大,在她印象裡記憶最深的是電視購物主持人拿著話筒,一直大喊「原價1998,現在只要998,只要998!」的洗腦式廣告語,「這和李佳琦在直播裡喊著『買它!買它!買它』有什麼區別?」袁莉說。

90後重慶女孩李佳佳也看過電視購物。她認為,電視購物會現場試用售賣產品,比如賣一口鍋,主持人會用鍋炒菜,前段時間李佳琦不是也直播了用不粘鍋煎蛋嗎?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直播帶貨」表現形式更為活潑且具有互動性。其本質與傳統的諸如電視購物等電視廣告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廣告行為。

你為什麼信直播?有網紅明星背書是關鍵

「電商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形似而神不似。」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記者說,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形式類似,目的相似,但也有所區別。

他指出,電視購物可錄播,通過剪輯並不能呈現出產品真實情況。而直播帶貨是真正意義上的在線直播,試用產品更為真實。直播帶貨是消費者與主播雙向互動,而電商購物僅為單向傳播。

「直播帶貨的主播來源更為豐富。」曹磊表示,傳統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幾乎是固定的,而直播的主播可能是網紅主播,也可能是明星大腕,比如李湘、劉璇等就開過直播。

明星開直播效果也很明顯,李佳佳就曾在李湘的帶貨下買過化妝品。「因為是同款,明星自己也在用,效果看得見」李佳佳說。

明星直播讓消費者李歡覺得「被重視」。她對記者說,電視購物只能聽見主持人在吶喊賣貨,可直播還可以和主播聊天。她經常進一個美食直播間,直播間粉絲有50萬左右。每次進直播間的時候主播都會跟粉絲們打招呼,當主播對李歡說「某某某進來了,你可是好幾天沒來了哦」,李歡都會有一絲感動。

「我們在直播間點評,主播也會回復,消費體驗非常好。」李歡說。

新聞觀點

不解決「憑什麼信你」,直播帶貨或重蹈電視購物覆轍

「目前直播賣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明星什麼都賣,什麼產品都敢接,什麼賺錢賣什麼,這是特別不靠譜的事。每個行業裡都應該有幾個懂行的達人,達人販賣自己的信任並銷售商品,這是可行的。網紅直播賣貨的特徵是信任背書,這個行業必須解決『憑什麼信你啊』這個問題。比如李佳琦只賣口紅就挺好。」

曹磊指出,直播帶貨日益火爆,也出現了虛假宣傳、刷單等亂象問題。一旦消費者發現買到的商品貨不對板,或者功效並沒有主播宣稱的那麼好,對直播的信任度就會下降,極有可能會重蹈電視購物的覆轍。

蒙慧欣說,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一樣,同樣存在售後風險。現在部分直播平臺付款方式多通過微信私下交易,再加上部分直播商家出售偽劣商品後便將其下架等因素,導致消費者沒有購買合同,一旦產生消費糾紛,後期的退換貨就無法得到保障,陷入維權難的困境。

針對這些亂想,蒙慧欣建議,作為消費者,首先要提高對商品的判斷能力,對於低價、小眾的商品應當理性購買;其次,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有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留網紅推薦圖片、視頻等作為證據;最後,遇到消費維權「瓶頸」時,可以選擇向消協等部門投訴,甚至提起法律訴訟。「行業的發展需要平臺監管並行,平臺應當強化平臺管理機制,監管部門需要加大執法力度。」

新聞背景

曾經讓人捨不得換臺的電視購物風光不在

資料顯示,中國第一檔電視購物節目誕生於1992年。當年,廣東珠江電視臺推出了「美的精品TV特惠店」。而專門為電視購物成立一個頻道則要到2004年,當年4月1日,上海電視臺東方購物頻道開播,專門推出了一檔家庭購物節目。

電視購物一般分為「家購」與「衛購」。「家購是在固定頻道播出的電視購物節目,是專業的電視購物節目,比如湖南的快樂購;衛購是那些不在固定頻道播出,靠購買電視廣告時間,一次播出半小時左右,以電視購物為幌子,以欺騙為目的的電視購物。我們常聽到的『八心八箭』『勞斯丹頓』多出自這些節目,這不是電視購物的常態,但現在仍會不定時地出現在各個頻道中。」

在「家購」大火的同時,「衛購」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據業內人士透露:「衛購商品的毛利普遍在10倍以上,價值10元的東西,賣1000元那種。而家購的毛利加成,一般是成本價的百分之幾十。」

電視購物曾創造了許多財富神話。成立於1998年,以電視購物發家的橡果國際於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為4645萬美元。2014年3月,重回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的黎瑞剛主導了「大小文廣」的整合,當時,SMG旗下的「東方購物」為母公司貢獻了近一半以上的營收,達到近百億。2015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聯合注資成立的快樂購登陸創業板,同年,廣電系電視購物第一股風尚購物也掛牌新三板。

公開報導顯示,在巔峰時期,全國的購物節目一度發展到2000多個。但自2015年後,整個電視購物大市場便進入了負增長狀態。在節目數量上,截至2017年,全國獲得經營許可的單位只剩下34家。營收方面,以快樂購為例,其媒體零售業務芒果超媒2019年上半年營收7.38億元,同比銳減35.87%。江西風尚購物2019年上半年營收1.89億元,同比減少18.04%。

中國電視購物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行業全年總銷售額313億,維持下行態勢,未來行業繼續面臨嚴峻挑戰。隨著電視消費者老齡化日趨嚴重,購買力下降,總體數量減少,電視購物會越做越差。

來源: 重慶商報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的江湖裡,為何沒有當初電視購物的主持人?
    現在直播帶貨的火爆程度,已經不用多說了,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直播帶貨的態度,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直播帶貨就是網絡版的電視購物,帶貨主播在電視購物主持人面前,就是弟弟。如果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電視和看直播感覺都差不多,都是有個人充滿激情的介紹產品,然後還限時打折。
  • 電視購物「消亡史」
    此前甚至有電視頻道因為違規廣告而被停播整改。廣電總局強調,電視購物頻道要提高政治站位,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把牢商品準入、商品宣傳、節目制播、產品售後等各環節各關口。一系列的監管之下,電視購物節目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直播帶貨火熱的2020年,電視購物廣告已經陷入沒落。
  • 直播帶貨概述
    只有那些更多不適合直播帶貨的傳統機構,能夠被教化,認識到要第一時間從邊緣產業儘早切入,才能在未來各方麵條件成熟之後,提前做好自己的基礎鋪墊。可惜大部分的傳統領域的商家不懂,只能圍觀,淺嘗輒止。第四、 各類直播帶貨培訓機構、培訓課程層出不窮,但大部分機構把好好的培訓市場做成了割韭菜的農場。
  • 李佳琦PK電視購物,李佳琦真不一定能贏
    「原價1998,現在只要998,只要998」「你還在等什麼,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這些極具煽動性的廣告詞,讓人們感受到電視購物的威力不容小覷。巔峰時期,全國購物節目一度發展到2000多個。 紅極一時的好記星和背背佳兩大品牌,以高價被當時中國最大的電視直銷企業橡果國際併購。
  • 15個「反直覺」問題,揭秘直播帶貨的真相
    微播易結合近8000次實戰,總結出了以下公式:如果到現在,對直播、對社交、對網紅和對用戶都沒有深刻理解,就跟風進入的話,估計最終結局就是為不成熟買單。所以我們才會反覆提醒,不要迷信某些說法,相反,建議大家反而要冷靜下來。
  • 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假口紅,平均進價5元一支。直播購物要小心
    隨著網絡的發展,直播也越來越面向普通大眾,無論是誰拿起手機找個平臺就可以直播,而直播帶貨的豐厚利潤也讓犯罪分子蠢蠢欲動,這不,最近江蘇南京警方就搗毀了一個犯罪團夥,這個團夥僅僅用了三天就賣出了高達130萬元的假口紅。
  • 「老套」的電視購物利潤穩定增長 更多年輕人為其買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網購衝擊下,看似「老套」的電視購物仍實現利潤穩定增長電視購物,你會買單嗎?「開倉5折起,7月3日,僅此一天。新品首發的床單式竹纖維軟席只售888元,買一贈一。這是7月3日一家電視購物頻道直播的電視購物節目。在網絡購物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以為傳統的電視購物已經萎縮。然而,商務部最近發布的《2017年中國電視購物業發展報告》顯示,電視購物不僅規模保持穩定,利潤率還在穩步提高,2017年平均淨利潤率為10.7%,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看似「老套」的電視購物靠什麼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立足?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優質的直播sdk還可以實現高清的直播畫質、延遲低且穩定的直播間、可以實現碼率自適應。2. 開通支付渠道直播帶貨系統的優勢就是用戶可以在觀看視頻直播的時候可以直接進入購物界面,也可以對主播進行打賞,所以,對於直播商城平臺或者視頻直播,都是需要完善的支付系統做支持的。3.
  • 【回顧】2020電商直播帶貨發展的大事件
    事件三:2020年1月31日,薇婭開始復播;2月5日,李佳琦也在淘寶直播宣布復播 由於疫情的爆發,大家被困在家中,無所事事,對於直播帶貨這一新型的購物形式,大家開始嘗試給予信任,薇婭和李佳琦再次爆火。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 李檬相對論
    紅人直播帶貨的退貨比率要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人們看直播衝動消費,恢復理智以後可能會立刻取消訂單,或因不合預期而退貨。以食品行業為例,商家平時退貨率約5%,直播間退貨率可能會達到15%到20%。這就回到一個根本問題:品牌商家投入紅人直播,究竟是為了什麼?此刻,應該先掐一下自己再思考,你是否已經想好了直播帶貨的目標?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直播前的準備1. 了解四種主流直播運營方式從品牌的直播營銷手段來看,以淘寶直播平臺為例,目前有四種主流的方式:找主播帶貨、參加PGC欄目、自建直播團隊、直播代運營。主播帶貨優勢為見效快、帶貨快;劣勢有成本高,有投放風險。
  • 劉興亮丨2017直播「已死」,2020帶貨「重生」
    >01中國第一代網紅羅永浩在抖音第一次直播,帶貨1.1億;「淘寶一姐」薇婭直播賣火箭,售價「只要」4000萬;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董明珠成「帶貨女王」,直播銷售超7億;劉濤、陳赫、李小璐等明星扎堆入局直播掀起帶貨新玩法……在疫情防控的宅經濟「催熟」下,直播帶貨迅速在各行各業得到應用,無論年齡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品牌商進退兩難,不做直播現在的貨賣不出去,做了直播以後的貨賣不出去!二網際網路行業有個被反覆驗證的「721」法則,即頂流收割最多利益,獲得七成收益;二級流量人數更多,卻只能拿到市場份額的兩成;更多的默默無聞的大多數只能分食剩下一成的市場份額。直播帶貨的生態,也難逃這一定律。
  • 直播帶貨風口降溫,聚划算卻玩得還挺high啊
    今年上半年,「直播帶貨」有多火,你只要看看多少人在帶貨就好了。 八姐甚至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但凡是個明星都在帶貨,感覺明星都不夠用了。 不過到了下半年,八姐的明顯感覺是,直播帶貨這波風口好像真的降溫了。
  • 郭廣昌直播不帶貨背後,拼的是什麼?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走進薇婭直播間 直播不帶貨,拼什麼 早在4月1日,郭廣昌嘗試了一次微信端直播間線上直播帶貨,10分鐘內,化身「吃播」,全程互動不停,並打趣「疫情期間生意難做,只好老闆親自上場」。當場松鶴樓螃蜞餛飩秒賣出624隻(39盒),開啟他在直播間「帶貨生涯」的第一單。隨後還「帶貨」出了一隻價值28800的LANVIN女包。
  • 戳破泡沫,如何放平心態看直播帶貨?
    明星帶貨更是泡沫重災區。即使有明星作為嘉賓加持,粉絲也並不一定為不感興趣或者折扣不夠的商品買單,更何況直播帶的貨並不是明星代言的產品,算不得自家偶像的「實績」,所以明星帶貨常常銷量慘澹。大部分平臺請明星來直播間,也不是為了給商家做帶貨效果的保證,而是只是利用明星來為平臺吸引用戶,本質是為了給平臺拉新、帶來新用戶和流量。
  • 「雙11」直播帶貨和促銷規則負面信息最集中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昨天,《「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
  • 谷歌推出購物應用Shoploop,聽起來像是直播帶貨淨化版
    線上購物在剛推出的時候,主打的亮點是方便,買家不需要花一下午的時間逛到身心疲憊才能買到一件如意的商品,同時也可以搜集到全世界各地的貨源,讓選品變的更簡單。而同期乃至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線上購物依舊是一個新潮的東西,因為我們只能看到一張張不能動的圖表。
  • 李佳琦被罰、辛巴道歉:直播帶貨虛假宣傳有多嚴重?
    中消協報告顯示,雙十一期間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1萬條,日均在1.24萬條左右,「虛假宣傳」成為消費者吐槽高頻詞。 在電商直播野蠻生長中,愈發凸顯監管的必要性。李佳琦被罰1萬元,罰金數目不多,但行政處罰帶來警示意義,證明監管部門在不斷收緊對直播帶貨的約束。
  • 中國明星帶貨史:從罵聲中走向風光
    從2004年開始,電視購物又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在最巔峰的時期,全國總共有超過2000個的電視購物節目。那些記憶中無比熟悉的臺詞和畫面,逐步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南非真鑽只要998!破盤價998,你去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有這個價,破盤價998 !」從「八心八箭」、「勞詩丹頓」,到神奇的矯姿神奇「背背佳」、砸不壞,摔不壞的「長虹志玲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