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靈魂拷問!你不相信電視購物,憑什麼要為直播帶貨買單?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雙十一」,直播成為當仁不讓的增長第一利器。
僅在淘寶天貓平臺,就有近10萬個直播間熱火朝天地賣貨,超過50%的商家,品類覆蓋至美妝、服飾、食品、家電、汽車等。此外,京東、快手、抖音、蘑菇街、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也紛紛在直播上大手筆投入。
從數據來看,不少網民確實中了直播的「毒」。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646萬,佔網民整體的50.7%。同時,看直播的網民們戰鬥力不俗,尤其體現在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上。今年「雙十一」淘寶直播引導成交額超200億元,光大證券根據產業調研及數據測算,直播電商2019年總規模有望達到4400億。
但這些是否似曾相識?主播們扯著嗓子喊「買它」的樣子,是否有點眼熟?沒錯,打開任何一個電視購物節目,你會發現,原來兩者竟如此相似。不少網友甚至表示,自己被主播種草買東西的樣子,像極了十年前被電視購物支配的老媽。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不相信電視購物,憑什麼要為直播買單?直播帶貨,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電視購物?
直播帶貨:跟電視購物一樣都是「洗腦式」銷售
雖然打著網際網路旗號,最近幾年火速走紅,但電商平臺的直播帶貨其實並不能算新鮮事物。
最近,就有不少消費者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直播帶貨就是電視購物廣告升級版。
在大坪開服裝店的袁莉看著電視購物長大,在她印象裡記憶最深的是電視購物主持人拿著話筒,一直大喊「原價1998,現在只要998,只要998!」的洗腦式廣告語,「這和李佳琦在直播裡喊著『買它!買它!買它』有什麼區別?」袁莉說。
90後重慶女孩李佳佳也看過電視購物。她認為,電視購物會現場試用售賣產品,比如賣一口鍋,主持人會用鍋炒菜,前段時間李佳琦不是也直播了用不粘鍋煎蛋嗎?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直播帶貨」表現形式更為活潑且具有互動性。其本質與傳統的諸如電視購物等電視廣告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廣告行為。
你為什麼信直播?有網紅明星背書是關鍵
「電商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形似而神不似。」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記者說,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形式類似,目的相似,但也有所區別。
他指出,電視購物可錄播,通過剪輯並不能呈現出產品真實情況。而直播帶貨是真正意義上的在線直播,試用產品更為真實。直播帶貨是消費者與主播雙向互動,而電商購物僅為單向傳播。
「直播帶貨的主播來源更為豐富。」曹磊表示,傳統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幾乎是固定的,而直播的主播可能是網紅主播,也可能是明星大腕,比如李湘、劉璇等就開過直播。
明星開直播效果也很明顯,李佳佳就曾在李湘的帶貨下買過化妝品。「因為是同款,明星自己也在用,效果看得見」李佳佳說。
明星直播讓消費者李歡覺得「被重視」。她對記者說,電視購物只能聽見主持人在吶喊賣貨,可直播還可以和主播聊天。她經常進一個美食直播間,直播間粉絲有50萬左右。每次進直播間的時候主播都會跟粉絲們打招呼,當主播對李歡說「某某某進來了,你可是好幾天沒來了哦」,李歡都會有一絲感動。
「我們在直播間點評,主播也會回復,消費體驗非常好。」李歡說。
新聞觀點
不解決「憑什麼信你」,直播帶貨或重蹈電視購物覆轍
「目前直播賣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明星什麼都賣,什麼產品都敢接,什麼賺錢賣什麼,這是特別不靠譜的事。每個行業裡都應該有幾個懂行的達人,達人販賣自己的信任並銷售商品,這是可行的。網紅直播賣貨的特徵是信任背書,這個行業必須解決『憑什麼信你啊』這個問題。比如李佳琦只賣口紅就挺好。」
曹磊指出,直播帶貨日益火爆,也出現了虛假宣傳、刷單等亂象問題。一旦消費者發現買到的商品貨不對板,或者功效並沒有主播宣稱的那麼好,對直播的信任度就會下降,極有可能會重蹈電視購物的覆轍。
蒙慧欣說,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一樣,同樣存在售後風險。現在部分直播平臺付款方式多通過微信私下交易,再加上部分直播商家出售偽劣商品後便將其下架等因素,導致消費者沒有購買合同,一旦產生消費糾紛,後期的退換貨就無法得到保障,陷入維權難的困境。
針對這些亂想,蒙慧欣建議,作為消費者,首先要提高對商品的判斷能力,對於低價、小眾的商品應當理性購買;其次,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有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留網紅推薦圖片、視頻等作為證據;最後,遇到消費維權「瓶頸」時,可以選擇向消協等部門投訴,甚至提起法律訴訟。「行業的發展需要平臺監管並行,平臺應當強化平臺管理機制,監管部門需要加大執法力度。」
新聞背景
曾經讓人捨不得換臺的電視購物風光不在
資料顯示,中國第一檔電視購物節目誕生於1992年。當年,廣東珠江電視臺推出了「美的精品TV特惠店」。而專門為電視購物成立一個頻道則要到2004年,當年4月1日,上海電視臺東方購物頻道開播,專門推出了一檔家庭購物節目。
電視購物一般分為「家購」與「衛購」。「家購是在固定頻道播出的電視購物節目,是專業的電視購物節目,比如湖南的快樂購;衛購是那些不在固定頻道播出,靠購買電視廣告時間,一次播出半小時左右,以電視購物為幌子,以欺騙為目的的電視購物。我們常聽到的『八心八箭』『勞斯丹頓』多出自這些節目,這不是電視購物的常態,但現在仍會不定時地出現在各個頻道中。」
在「家購」大火的同時,「衛購」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據業內人士透露:「衛購商品的毛利普遍在10倍以上,價值10元的東西,賣1000元那種。而家購的毛利加成,一般是成本價的百分之幾十。」
電視購物曾創造了許多財富神話。成立於1998年,以電視購物發家的橡果國際於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目前市值為4645萬美元。2014年3月,重回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的黎瑞剛主導了「大小文廣」的整合,當時,SMG旗下的「東方購物」為母公司貢獻了近一半以上的營收,達到近百億。2015年,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與湖南衛視聯合注資成立的快樂購登陸創業板,同年,廣電系電視購物第一股風尚購物也掛牌新三板。
公開報導顯示,在巔峰時期,全國的購物節目一度發展到2000多個。但自2015年後,整個電視購物大市場便進入了負增長狀態。在節目數量上,截至2017年,全國獲得經營許可的單位只剩下34家。營收方面,以快樂購為例,其媒體零售業務芒果超媒2019年上半年營收7.38億元,同比銳減35.87%。江西風尚購物2019年上半年營收1.89億元,同比減少18.04%。
中國電視購物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行業全年總銷售額313億,維持下行態勢,未來行業繼續面臨嚴峻挑戰。隨著電視消費者老齡化日趨嚴重,購買力下降,總體數量減少,電視購物會越做越差。
來源: 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