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2020-11-21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半夜放水(ID:wobushikol),作者:晴矢,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直播,始於娛樂業,卻在 2020 疫情的催化下,火爆於帶貨。

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 4338 億元。有機構預測, 2020 年直播電商規模或將超過 9000 億元。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直播正處於風口,但是「天」卻不是人人都能觸及的。隨著直播帶貨不斷成熟,問題就開始出來了。

4 月 1 號,羅永浩在抖音進行了首場直播帶貨活動,三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裡,支付交易總額1. 1 億元,創下抖音直播帶貨新紀錄。

從此,抖音系、快手系、淘系紛紛加入大戰,主播、網紅、企業家、甚至官員們,各個頂級流量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變成全民創富的戰場,硝煙四起。

其中, 明星企業家董明珠帶著 3 萬家經銷商一起直播帶貨, 6 月 1 日,開播僅 1 分鐘成交額便突破了 1200 萬; 1 分 59 秒破億; 3 小時 25 分破 10 億;截至 6 月 1 日晚 22 時 03 分,成交額累計已突破 50 億元。

一篇文章說,只有董明珠找到了直播帶貨的本質。

但是華麗的數據背後,一些嚴重的問題被忽視了!

1,產品低價,長期消費、透支品牌的價值

2,刷量等灰色產業鏈蓬勃發展

3,中小商家被忽悠、殺雛導致慘虧

4,實體經濟被嚴重衝擊

直播帶貨與傳統的逛商場、逛自由市場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技術擴大了商家或攤主影響力的輻射範圍。

「全網最低價,錯過等半年」,這個是眾多主播用於吸引用戶的口頭禪,事實也確實如此,與頭部主播合作的品牌商們,拿出了兜底的優惠,價格甚至比自家旗艦店的還要優惠,因為頭部主播的帶貨量實在驚人。然而,優惠活動價的背後,卻是品牌商給自己挖的深坑。

持續的優惠,讓消費者養成了沒有優惠活動就不下單的習慣,甚至有的消費者已經研究出品牌的活動時間規律,就等品牌優惠的時候薅羊毛。

如果我現在每天都能半價買到想要的商品,以後我還會原價買你家的貨嗎?

心理學上有個錨定效應會告訴我們答案:不會!

(錨定效應,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品牌商進退兩難,不做直播現在的貨賣不出去,做了直播以後的貨賣不出去!

網際網路行業有個被反覆驗證的「721」法則,即頂流收割最多利益,獲得七成收益;二級流量人數更多,卻只能拿到市場份額的兩成;更多的默默無聞的大多數只能分食剩下一成的市場份額。直播帶貨的生態,也難逃這一定律。

頭部網紅李佳琪、薇婭、辛巴等,有著絕對的資源,議價能力、坑位費、分成比例在不斷提升,賺錢能力強是毫無疑問的!

而數量更多的中小型帶貨型MCN,只能活在生存邊緣。最近網傳一張聊天截圖,驗證了「十個直播基地九個虧」的說法。

當然,其中一些機構還是能賺錢的。不過除了真正實打實的做直播內容外,更多的還是通過「優化數據」來吸引商家!

所謂「優化數據」,就是刷量!

2015 年,某主播在某平臺做遊戲直播時,聊天室觀看人數竟然超過了 13 億人,直播平臺數據造假從此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直播資本局:如何打造一個可以二十倍pe賣給上市公司的MCN公司」裡,曾經提到過用技術手段刷量的「群控」和「雲控」。除了技術手段外,還有大量真人刷量的平臺。

目前國內刷量平臺至少有 1000 多家, 100 家頭部平臺每月流水超 200 萬元,從業者累計達 900 多萬人。

在電商平臺上,有大量高度程序化、標註為1~ 10 元價格不等的直播刷數據產品。在一些微信行業群裡,也不時有人發布消息,問有沒有人想做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各大商家刷直播數據的兼職。

近期某獨角獸企業聯合某網紅主播組織了一場扶貧公益直播,幫助銷售當地農產品等,交易額約為 45 萬。但是,其真實銷售額僅 10 萬元,剩餘 35 萬是為了「面子工程」,刷單佔比達78%。

剛才說的那篇文章裡,投資人要打造一個可以賣給上市公司的MCN機構,最關鍵的一點,也是要把收入、流水這些數據給刷出來。

只要數據刷的漂亮,就有人來買單!

買單的除了接盤的上市公司,最多的就是數量眾多的中小商家。看到各個主播朋友圈發出來的亮眼銷售數據,中小商家坐不住了,都想趕緊進場,用很少的付出獲得巨大的銷量。但是:

大多找主播直播帶貨的商家都虧錢。

因為商家和網紅主要的合作模式是坑位費+分傭的模式,有些不靠譜的MCN機構,會專門做這種中小商家的「殺雛生意」。

首先,這部分MCN會先養出一批幾十萬粉絲的主播帳號,再找到商家籤訂帶貨協議,每件商品最低可能只收個幾百塊的坑位費,但是需要商家提供一個非常低的產品價格,並且還要拿最低20%起的佣金分成。

這種帶貨協議一般都約定了保底銷量,讓商家們覺得非常公平。

接著,MCN就僱水軍,或者乾脆直接用刷量平臺去刷銷售量,往往達到約定的保底銷量就收手。

最後,再把刷量買來的商品,要麼在收貨後馬上把貨退回去,要麼就通過其他平臺分銷掉,賺回最少20%的佣金分成。

有媒體報導,商家找一位主播帶貨,坑位費好幾萬,約定好直播帶貨銷量達到五萬單以上,但主播並不負責退貨情況。而後,直播結束,產品退貨率高達三成,而且因為籤訂了相關合約,商家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這就是這種MCN機構最常見的套路。如果一家MCN有 100 個帳號,每個帳號每天接 20 單,一單 500 塊,就能賺 1 萬, 100 個帳號,一天就是 100 萬!

MCN是賺到錢了,但是大部分找主播帶貨的商家,都是虧錢的。

畢竟,想要不勞而獲,就要付出代價。

對中小商家來說,現在做電商直播就是找死,不做就是等死。

直播帶貨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了。

如果我能在抖音買到三折的產品,我還會在線下買不打折的同類產品嗎?

雖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在抖音裡賣,但是這個比例已經相當大了。

6 月 1 日,董明珠代表格力電器在網上直播帶貨,當天銷售額達到65. 4 億元!

而一個多月前,董明珠的首場直播,銷售額才不到 32 萬元!

董明珠被塑造成了帶貨女王。

接著就是格力經銷商的集體起義!

因為董明珠直播間的流量,大部分都是線下經銷商拉來,再通過董明珠直播間做轉化!

問題的關鍵是,線下門店幫助董明珠引流了,最終出貨卻完全不經過經銷商。

經銷商消耗掉自己一年的客戶,卻沒有清掉自己的庫存!

如果所有行業都這麼幹,那麼經銷商這個銷售體系,必然會被摧毀!

一味的追求轉化,已經讓直播帶貨這個產業走偏了。

抖音是個賣流量的廣告公司,所以做內容尋求超大播放量,再向直播間導流這套方法,其實就是個悖論。

抖音不可能讓你一直去薅他免費的流量!想要流量,你得花錢!

在抖音這個平臺裡,由於競爭激烈,直播間的買量成本已經越來越高。

越來越多的專業直播機構,投入產出比已經不足1:1。流量買的越多,虧的也就越多!

這條賽道已經擠滿了人,不如把眼光放到別的地方。

前兩天聽說一位朋友,運用騷操作做無人直播,當天的帶貨佣金達到了 100 萬!

你別問我是什麼方法,我也不知道,他也不會說。

短視頻這個領域裡面,賺錢的機會有很多,不是一定要到人最多的地方玩!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概述
    其最重要的目的是,沉澱自己的直播帶貨的經驗和技能,形成可以複製的知識體系。在全國,這麼多年下來,我們有龐大的公會聯盟圈子,大家都在各自的基礎和資源上,紛紛試水直播帶貨,一些有實力的公會,甚至徹底轉型直播電商,建立直播電商基地。也有不少公會兼做帶貨培訓。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支持平臺運營者或者商家在帶貨平臺添加產品到商品池,如果商家要開啟直播進行帶貨時,去商品池中找到需要帶貨的產品連結,輕鬆實現用戶邊看直播邊購物的體驗。5. 分銷系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支持人人分銷功能,可以增強商品曝光率,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商品的推廣,助力平臺和商品的推廣,提高商品轉化率。
  • 李小璐抖音直播帶貨達四千七百多萬,直播帶貨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4月20日晚上,曾經的演員李小璐,現在的網紅主播,在抖音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直播當晚引來了近1600W網友關注,榮登抖音熱度榜一。而帶貨數據更是讓人驚訝,當晚她們直播間的銷售額是四千七百多萬,最高同時93W網友在線圍觀,這個數據可以說是抖音帶貨一姐也不過分。現在的直播帶貨市場這麼好麼?
  • 直播帶貨就是打價格戰?談談直播帶貨的主要特徵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好像很火,但是有的人可能認為直播帶貨,現在最主要的特點可能只是東西賣的比較便宜,或者主要就是打價格戰,但是直播帶貨雖然許多的東西可能賣得比較便宜,但是個人認為直播帶貨確實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銷售的方式。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直播前的準備1. 了解四種主流直播運營方式從品牌的直播營銷手段來看,以淘寶直播平臺為例,目前有四種主流的方式:找主播帶貨、參加PGC欄目、自建直播團隊、直播代運營。主播帶貨優勢為見效快、帶貨快;劣勢有成本高,有投放風險。
  • 李誕們降維打擊直播帶貨?
    「我偶然劃到了李誕直播帶貨,他真的靈魂都在搞笑,好像不是在直播,是在做節目,真的快要無腦下單了。」有網友激動分享觀看李誕直播的感受。邊講段子邊賣貨、在歡聲笑語中主動剁手,「誕式直播間」結合脫口秀的形式打造了有別於傳統的內容消費場景,模糊了綜藝和直播的界限,與羅永浩帶貨異曲同工,為「脫口秀演員直播帶貨」提供了一個榜樣示範。
  • 官員直播帶貨熱能延續多久?
    為幫助村民和企業儘快走出困境,全國多地官員開展直播帶貨活動。 近日,陝西省城固縣開展「縣長直播帶貨」活動,並要求幫扶幹部每人最低消費50元,引發關注。針對此事,城固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回應,相關文件中的這一要求是錯誤的。南都記者注意到,現階段在復工復產背景下,官員直播帶貨的頻度和廣度較之前有大幅提高。
  •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
    新媒體部 新聞周報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風口」,而直播帶貨儼然是當下的那陣風。從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的「口紅一哥」李佳琦,到直播賣火箭第一人的薇婭,再到退出手機行業轉戰抖音直播帶貨的錘子科技CEO羅永浩,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了直播帶貨的風口浪尖。
  • 【回顧】2020電商直播帶貨發展的大事件
    受疫情影響,2020年電商直播帶貨可謂是出盡了風頭,雖然中間也有很多不少的遺憾,總的來說,電商直播在去年已經是圓滿結束了。今天我們來捋一捋2020年電商直播帶貨發生過的大事件吧。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文丨鉛筆道記者 希言3000拿貨,3萬賣出,有網紅直播賣假貨年入千萬;直播間售賣的「超低價奢侈品」,是進價15元的假貨。近日南京警方端掉一個直播帶貨造假團隊,假冒某國際潮牌服飾,現場警方查獲30萬件假貨,成本20元的套頭衫售價500元,成本50多元的衛衣賣800元。
  • 直播帶貨莫讓「騙」字帶偏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自媒體行業風生水起,人們紛紛通過自媒體了解世界,分享生活,網絡直播帶貨也應運而生,其初衷是使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滿足購買慾望。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常有主播為多賣一單貨而把「賣場」變「秀場」,譁眾取寵,以誇張的表演吸引眼球,達到售賣的目的;更有甚者將商品價格惡意標高,再以「打折、血漏」的形式促銷,實則高價出售給消費者。
  • 明星直播帶貨:是一時風口,還是大勢所趨?
    明星帶貨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有的明星帶貨創造了銷量奇蹟,有的卻頻頻翻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明星直播帶貨能走多遠?本文作者將從三個方面展開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 李檬相對論
    一邊是主播頻發戰報、品牌方狂秀戰績,另一邊是直播帶貨造假、刷量、欺詐新聞不斷,從年初持續到年尾,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別是在雙11之後,這種兩面性愈發凸顯,這可愁壞了眾多老闆們,直播帶貨難道最後只是帶了個寂寞?主播們也不講武德了?最後,有朋友實在忍不住了,就跑來問我,「李檬,都說你們是紅人新經濟第一股,那你告訴我,直播帶貨到底有沒有用?」
  • 「直播帶貨」「秒殺」用英語怎麼說?
    在直播經濟主宰的今天,「直播一哥」李佳琦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奇蹟,而「直播女王」薇婭竟然在直播間裡賣起了火箭。那麼,小夥伴們,你們知道「直播帶貨」「秒殺」如何用英語表達嗎?首先,「直播帶貨」這個詞是近幾年興起的,意思是在直播間裡開直播賣東西。「直播」是live,帶貨說直白點就是「賣東西」,正式說法就是「貿易」。所以帶貨可以說是commerce,那麼連起來,「直播帶貨」也就是live commerce。
  • 野蠻瘋長一年後,直播帶貨留下了什麼?
    一個重要的節點是,羅永浩於3月26日發布了最新的微博和抖音視頻,正式宣布抖音成為其獨家直播帶貨平臺,同時預告將在4月1日晚8點開啟首場直播。隨後其直播帶貨首秀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人。一時間,明星、企業家、線下店鋪、KOL,甚至縣長紛紛效仿下場帶貨,直播帶貨迎來高光時刻。
  • 極光:直播起勢,電商帶貨再起新變局
    疫情後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商家期待雙十一拉動上半年萎靡的銷售業績,且更多平臺玩家入局,行業形成大混戰,特別是爭奪直播新戰場。 與傳統電商店鋪6%-8%轉化率相比,利用直播帶貨,轉化率能上升2-3倍,整體達到20%左右。直播帶貨依託自帶流量的知名主播,單場直播轉化率也能保持在12%-16%以上,營銷模式更貼合用戶需求。
  • 累計帶貨1000場,棗莊「直播大咖衝刺月」發力啦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祥新 棗莊報導「山東消費年·樂購促消周」活動於11月6日啟動,作為活動的一部分,在「直播大咖衝刺月」期間,山東聚發財集中優勢平臺開展直播帶貨活動。據了解,山東聚發財集中平臺優勢,依託公司知名主播,為全市優質農特產品(扶貧產品)、老字號產品等開展直播帶貨,包含辣子雞、生態雞蛋、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林宸在調研中接觸的一家高端品牌商也表示,公司找薇婭直播帶貨每次都賠錢,但是每個月還會合作一次。他們的解釋是,因為每次直播帶貨的出貨量非常大,電商排名每個月統計一次,假如不找薇婭,品牌在淘寶和天貓的搜索排名將會下沉,「除了直播帶貨以外,他們沒有找到如此立竿見影的方式。」  但這種方式存在很多爭議。「通過低價打折方式傳遞品牌,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 淨化直播帶貨環境(消費萬花筒)
    主播代言、優惠促銷、限時「秒殺」……目前,各類直播帶貨激起人們消費熱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銷售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分析,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誘導交易等七大類問題,建議相關部門不斷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李檬相對論:「再中心化」是當前直播帶貨的陷阱
    我上一篇講到的《董明珠直播帶貨20萬,其實是賺到了「2個億」》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深圳、廣州、武漢、菏澤等等很多城市,相繼出現了市長、區長(以及不同層級官員)親自出面直播帶貨的歷史盛況,廣州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一直以來,紅人直播帶貨面臨一個「69元法則」,即產品價格只要超過69元,銷量就會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