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直播帶貨環境(消費萬花筒)

2020-12-06 法制網

主播代言、優惠促銷、限時「秒殺」……目前,各類直播帶貨激起人們消費熱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銷售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分析,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誘導交易等七大類問題,建議相關部門不斷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消協表示,虛假宣傳是指在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傳播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導致消費者誤解的行為。網絡直播銷售中的虛假宣傳主要包括兩種行為:一是圖文不符,推薦產品與實物不一致;二是誇大宣傳,毫無根據地誇大產品功效。中消協3月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對直播購物中宣傳環節滿意度最低,僅為64.7分。

前不久,吉林長春市一位消費者通過某直播平臺以1000多元的價格購得兩件皮衣,收貨後發現皮衣與直播間所展示的完全不一樣。當消費者申請退款時,主播不僅沒有同意,還將該消費者拉黑。在當地消協聯繫商家後,商家仍不承認產品系其銷售。中消協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直播帶貨作為新型網絡購物方式,應提供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現實中,某些網絡直播電商搬出各種理由不遵守該規定,因限制退貨、拒絕退貨等問題導致的消費糾紛時有發生,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如今,一些在線下禁止出售、限制出售的物品,悄然通過網絡直播電商流入市場。主要表現為,一是某些直播電商公然銷售野生動物;二是直播電商不具有相應資質,隨意銷售處方藥。

此外,一些主播在直播間內通過語言、文字、圖形、動畫、動作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引導消費者轉入網絡直播電商平臺以外的微信等社交平臺進行交易。中消協表示,消費者在場外交易維權時往往存在舉證能力、主體認定、責任分擔等方面的困難。建議消費者應儘量避免進行場外交易,如發現主播存在誘導進行場外交易行為的,要及時通過截屏、錄像等方式保存有關證據,並及時向網絡直播電商平臺投訴舉報。網絡直播電商平臺也應加強對主播的教育和監管。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莫讓「騙」字帶偏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自媒體行業風生水起,人們紛紛通過自媒體了解世界,分享生活,網絡直播帶貨也應運而生,其初衷是使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滿足購買慾望。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常有主播為多賣一單貨而把「賣場」變「秀場」,譁眾取寵,以誇張的表演吸引眼球,達到售賣的目的;更有甚者將商品價格惡意標高,再以「打折、血漏」的形式促銷,實則高價出售給消費者。
  • 辛巴被央視點名,直播帶貨剛興起,消費投訴漲5倍
    直播帶貨行業的興起,確實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市場消費,但消費者買到假貨、次貨的概率也顯著提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直播帶貨行業的監管,很大程度上沒有追趕上直播帶貨的壯大勢頭,這也是大批主播「信口雌黃」,進行虛假宣傳,乃至於消費詐騙的原因。
  • 對話|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直播帶貨最終要回歸商品交易本質
    近兩年,「直播帶貨」以勢不可當的趨勢成為新型消費模式,也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直播帶貨最吸引人的是互動性、參與性,它彌補了傳統線下銷售和電商在營銷方式上的不足,主播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來給消費者進行解讀,實現人、貨、場三要素的優化配置,滿足了消費者在傳統消費方式過程中得不到的體驗和收穫。 直播帶貨裡的網紅和明星,是這個領域標誌性的營銷方式,利用名人效應把流量轉換為購買力,對於增加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真實全面的了解是有幫助的,也節省了時間成本。
  • 官員直播帶貨熱能延續多久?
    為幫助村民和企業儘快走出困境,全國多地官員開展直播帶貨活動。 近日,陝西省城固縣開展「縣長直播帶貨」活動,並要求幫扶幹部每人最低消費50元,引發關注。針對此事,城固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回應,相關文件中的這一要求是錯誤的。南都記者注意到,現階段在復工復產背景下,官員直播帶貨的頻度和廣度較之前有大幅提高。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直播前的準備1. 了解四種主流直播運營方式從品牌的直播營銷手段來看,以淘寶直播平臺為例,目前有四種主流的方式:找主播帶貨、參加PGC欄目、自建直播團隊、直播代運營。主播帶貨優勢為見效快、帶貨快;劣勢有成本高,有投放風險。
  • 李小璐抖音直播帶貨達四千七百多萬,直播帶貨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4月20日晚上,曾經的演員李小璐,現在的網紅主播,在抖音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直播當晚引來了近1600W網友關注,榮登抖音熱度榜一。而帶貨數據更是讓人驚訝,當晚她們直播間的銷售額是四千七百多萬,最高同時93W網友在線圍觀,這個數據可以說是抖音帶貨一姐也不過分。現在的直播帶貨市場這麼好麼?
  • 郭廣昌直播不帶貨背後,拼的是什麼?
    在這場長達3個多小時的直播中,郭廣昌僅出現15分鐘,而在實景直播和一大波好禮衝擊下,累計觀看人次超1900萬,點讚超1200萬。 郭廣昌語速緩慢,誠意十足,「我今天來不賣貨,只送禮。」 事實上,這場直播是「515復星家庭日」系列活動中的一場。而通過直播,不難看出郭廣昌背後的復星集團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需求,正在積極尋求改變。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支持平臺運營者或者商家在帶貨平臺添加產品到商品池,如果商家要開啟直播進行帶貨時,去商品池中找到需要帶貨的產品連結,輕鬆實現用戶邊看直播邊購物的體驗。5. 分銷系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支持人人分銷功能,可以增強商品曝光率,同時也可以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商品的推廣,助力平臺和商品的推廣,提高商品轉化率。
  •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一句空話 「直播帶貨與網絡打賞」有章可循
    (《人民日報》2020年6月6日)這兩年,網絡直播帶貨很火爆,特別是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很多地方官員、名人大伽紛紛加入到直播帶貨行列,為地方農產品和土特產的銷售鼓與呼。透過媒體報導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一些大型網絡平臺的直播帶貨的確成效比較明顯。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 李檬相對論
    一邊是主播頻發戰報、品牌方狂秀戰績,另一邊是直播帶貨造假、刷量、欺詐新聞不斷,從年初持續到年尾,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別是在雙11之後,這種兩面性愈發凸顯,這可愁壞了眾多老闆們,直播帶貨難道最後只是帶了個寂寞?主播們也不講武德了?最後,有朋友實在忍不住了,就跑來問我,「李檬,都說你們是紅人新經濟第一股,那你告訴我,直播帶貨到底有沒有用?」
  • 直播帶貨概述
    直播帶貨,是去年我們MCN機構不得做的業務。公會旗下少數主播從2019年年中,開始陸續轉型賣貨,而我從2016年,就非常看好直播行業未來擁抱商業化的巨大發展空間。所以,近1年來,雖然主要業務還在泛娛樂直播,但是對於帶貨意願強烈的主播,我們也給予重點的關注和扶持。
  • 直播帶貨就是打價格戰?談談直播帶貨的主要特徵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好像很火,但是有的人可能認為直播帶貨,現在最主要的特點可能只是東西賣的比較便宜,或者主要就是打價格戰,但是直播帶貨雖然許多的東西可能賣得比較便宜,但是個人認為直播帶貨確實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銷售的方式。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董明珠在快手直播間,3小時創下3.3億元的銷售成績。快手直播帶貨一哥辛巴(辛有志)回歸後,5個小時帶貨10億元。「快手一姐」小伊伊與寺庫的專場直播,官方發布的最終戰報顯示,該場直播的成交總額為1.05億元。羅永浩在抖音上直播首秀,帶貨1.1億元。  「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幾個億都不好意思發戰報寫新聞稿了。」
  • 2020瀋陽市網絡直播帶貨節在瀋陽康平縣「首秀」
    2020網絡直播帶貨節是瀋陽市委網信辦聯合市商務局為全面推進沈城企業復工復產,提振市民消費信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開展的系列活動。圖為直播現場上的產品。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  4月29日,2020瀋陽市網絡直播帶貨節「首秀」在遼寧省瀋陽市康平縣郝官屯鎮小塔子村民宿上演。
  • 2020年直播帶貨潮:品牌是否需要抓住主流直播風口
    疫情期間,國內出口企業受到威脅,紛紛轉變經營和銷售模式自救,去庫存,穩經濟已成為主流,直播帶貨無疑是2020-2021年最大的風口,30秒帶貨數百萬,一場直播帶貨過億的消息屢見不鮮。不可否認,直播帶貨的確帶來了天量的成交,直播帶貨的火爆甚至帶動了直播帶貨培訓課程的熱銷,據國內「直播帶貨」專業領域資深網紅提供商環亞兄弟總裁毛志明介紹說:「直播帶貨創造了商業的奇蹟,重構了商品交易模式,近一年內很可能是萬億級的大市場。
  • 李檬相對論:「再中心化」是當前直播帶貨的陷阱
    我上一篇講到的《董明珠直播帶貨20萬,其實是賺到了「2個億」》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深圳、廣州、武漢、菏澤等等很多城市,相繼出現了市長、區長(以及不同層級官員)親自出面直播帶貨的歷史盛況,廣州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一直以來,紅人直播帶貨面臨一個「69元法則」,即產品價格只要超過69元,銷量就會銳減。
  • 直播帶貨的C位遷移|李檬相對論
    此前的廣州地方政府出臺的《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近期的杭州餘杭發布的「直播電商12條」,都顯示地方政府在下大力氣發展本地的紅人經濟生態,尤其將優質的紅人主播視作這個商業創新的絕對C位,廣州決心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杭州餘杭甚至支持一流的直播電商人才可以按照最高B類人才享受相關政策。
  • 野蠻瘋長一年後,直播帶貨留下了什麼?
    據商務部監測,僅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在線消費新熱點不斷湧現,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這得益於疫情的倒逼,也得益於網絡、視頻、行動裝置等基礎設置的完善。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直播,始於娛樂業,卻在 2020 疫情的催化下,火爆於帶貨。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 4338 億元。有機構預測, 2020 年直播電商規模或將超過 9000 億元。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直播正處於風口,但是「天」卻不是人人都能觸及的。隨著直播帶貨不斷成熟,問題就開始出來了。
  • 李誕們降維打擊直播帶貨?
    「我偶然劃到了李誕直播帶貨,他真的靈魂都在搞笑,好像不是在直播,是在做節目,真的快要無腦下單了。」有網友激動分享觀看李誕直播的感受。邊講段子邊賣貨、在歡聲笑語中主動剁手,「誕式直播間」結合脫口秀的形式打造了有別於傳統的內容消費場景,模糊了綜藝和直播的界限,與羅永浩帶貨異曲同工,為「脫口秀演員直播帶貨」提供了一個榜樣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