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部 新聞周報
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風口」,而直播帶貨儼然是當下的那陣風。從5分鐘賣出15000支口紅的「口紅一哥」李佳琦,到直播賣火箭第一人的薇婭,再到退出手機行業轉戰抖音直播帶貨的錘子科技CEO羅永浩,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了直播帶貨的風口浪尖。你還沉浸在李佳琦浮誇帶感的直播風格裡,有人已經在朱廣權的朗誦式直播裡敲下了無數個「哈哈哈哈」——全民直播時代似乎就要到來。
除了主播,誰也來帶貨?隨著直播帶貨的模式越來越火爆,簡單的主播一人介紹和推薦產品的形式漸漸不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而與此同時,一種主播+明星合作的嶄新方式開始興起,眾多明星紛紛走進直播間,與主播互動,參與直播帶貨。其中既包括朱一龍、周震南、王源等流量眾多的當紅明星,也有胡歌、高曉松、劉嘉玲等資歷深厚的老牌明星。通過合作直播過程中的種種互動,明星和主播頻頻登上熱搜,話題不斷。
前有2G少年周震南不知包郵為何物,後有「人間喇叭」宋茜道別後又無限返場,並順走李佳琦的零食,還有「口播達人」賴冠霖搶盡風頭,讓李佳琦「主播事業出現危機」,如此諸多的話題在為觀眾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為明星和主播賺足了流量和熱度。
通過合作帶貨的方式,主播吸引到了明星的大批粉絲來直播間下單,收穫了頗高的人氣和銷量,明星也藉助火爆的直播間宣傳了自己最新的作品,雙方實現了合作共贏,從這個角度來看,充分利用了粉絲經濟的主播+明星的帶貨方式可以稱得上的是一種絕佳的營銷手段,可以預見到,未來這種模式還將繼續火熱很長一段時間。
李佳琦×周震南
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為了幫助湖北銷售積壓已久的產品,央視國家級段子手朱廣權與帶貨一哥李佳琦組成「小朱配琦」組合為湖北直播帶貨,整場直播妙語連珠,高能不斷。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推薦什麼都買走」,「吃藕不容易變心,因為奇變偶不變」,在為觀眾表演了一場精彩的「脫口秀」的同時,本場直播也取得了4014萬元的銷售額,成果喜人。隨後人民日報也邀請知名主播薇婭與吳倩、潘粵明、易建聯等一眾明星多次直播帶貨,「為鄂下單」,小龍蝦、木耳等多種食物也紛紛「秒光」,效率驚人。
疫情期間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全國多地產品滯銷,給種植戶、養殖戶以及店鋪商家造成極大損失,而近期央視與人民日報的直播帶貨為湖北的復工復產提供了助力,極大地緩解了產品滯銷,使普通小型廠家快速回血,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在直播帶貨這種新風潮中,央視、人民日報等知名官方媒體的轉型也令人眼前一亮。一向以嚴肅著稱的官方媒體逐漸擺脫高冷形象,向更親民的方向轉變。這樣既拉近官媒與群眾的距離,也更為有效地幫助到湖北的經濟恢復,一舉多得。
朱廣權×李佳琦
直播鏡頭下,與觀眾的無間斷地實時互動,是對主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的考驗。而各界名嘴的加入更是為直播間帶來了更多的歡樂。不論是博學多才的國家級段子手,還是苦練多年的相聲、小品演員,都能夠在直播間妙語連珠,拋出一個個金句。
「小品女王」金靖做客李佳琦直播間,說起自己減肥三周胖了十斤的故事,絲毫沒有名人架子,不僅活躍了氛圍,留住了潛在消費者,還用輕鬆活潑的語言描述來提高產品的吸引力,讓人在歡聲笑語中點出付款。金靖全程妙語連珠,成功實踐了何為「說自己的話,讓李佳琦無話可說」。賣貨現場儼然變成了脫口秀專場,網友紛紛調侃:「李佳琦這是來到了金靖的直播間。」
在「為家鄉帶貨「的直播活動中,華少+朱丹、李銳+馬可分別為家鄉浙江、湖南代言,幫助出售家鄉的特色產品。主持人多年積累的語言功底加上輕鬆有趣的帶貨風格,很快獲得觀眾的喜愛。湖南臘肉、寧波蟹糊等特色產品在他們的生動描述下,仿佛散發著隔著屏幕都能聞到的香味,而身為家鄉人的他們也更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讓家鄉產品銷量暴增。
李佳琦×金靖
D.企業家轉型直播2020年4月1日,自稱「中國第一代網紅」的羅永浩的直播首秀,聚集了4800多萬人觀看,並實現了單程1.1億元的銷售額。沒有「oh my god」,也沒有「3、2、1,上連結」,布景樸素,表情正經,從企業家轉行做主播,他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
雖然比起專業的主播,羅永浩對產品的熟悉度和調動氛圍的能力都略有不足,但他也有著獨特的優勢:自帶熱度、專業可信、人脈廣……羅永浩作為流量網紅的代表,利用直播大打促銷,奔著銷量和佣金還債,用實實在在的創業者形象為帶貨加分。
同樣是直播帶貨,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沒有平常直播間那種吆喝式營銷,更多是交談和聊天。她帶著觀眾們一邊逛格力,一邊介紹產品的研發過程,品牌故事,契合了高端品類的風格,深化大眾對格力品牌的了解與信任。然而由於技術問題,直播過程卡頓嚴重,降低了觀眾的體驗感,影響了後面的帶貨銷量,網友調侃其為「唱起了rap」。
羅永浩的直播
E.素人自髮帶貨
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快速普及和發展,直播帶貨不再是「專業主播+專業團隊和營銷手段」的專屬。只需一部手機,越來越多人便可以藉助自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入直播帶貨行列。華農兄弟是最早一批「白手起家」的帶貨主播,最初通過拍攝分享農村生活、戶外打野、竹鼠飼養等內容在網絡走紅,同時開始銷售竹鼠和一些農產品,在和大眾分享生活的同時也獲得了收益。
華農兄弟
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線下業務被迫停擺,而直播帶貨行業卻呈現火爆勢頭,越來越多的商家和農戶將產品通過線上直播帶進大眾視野。前有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和平鄉棪樹村的「枇杷姐姐」村婦聯主席吳素華在網上賣力「吆喝」,為村裡滯銷的枇杷打開了銷路,收入不減反增;後有山西鄉寧縣龍鼻村的20多名婦女們學著利用抖音等網絡平臺,大力推銷自家產品。直播帶貨的風潮逐漸進入大眾生活,形成了獨特的風潮。
「枇杷姐姐」
山西鄉寧縣婦女直播賣菜
直播帶貨不「翻車「隨著參與直播的人越來越多,帶貨方式也花樣百出,雖然成功的直播帶來火熱的討論,但是直播「翻車」事件也屢有發生。在主播作為公眾人物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同時,直播中的一言一行也被放大和審視。對此,我們總結出了以下直播帶貨守則:
一、產品質量需得到保證
直播帶貨的一大利器就是價格優惠,主播常常以「全網最低價「來吸引顧客購買,但是商品的質量和服務卻往往存在隱憂——東西究竟有沒有主播們說的那麼好?有沒有欺騙顧客的行為?李佳琦曾經在直播間賣「不粘鍋」,卻因為演示的時候食物粘在鍋底,被大家調侃為「不!粘鍋」。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要做到誠實可信,不得誤導消費者,否則會給整個直播行業的信譽帶來打擊。
二、主播業務能力必須抗打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實時線上銷售方式,廣大顧客與主播隨時交流互動,幾分鐘就能產生高額銷售量,這也要求主播必須有良好的業務能力,不管是產品介紹、價格說明、優惠方式都應該做到準確無誤。線下一次說錯可能只是針對一個顧客的小小失誤,線上的說明不清,則可能誤導幾百萬人。4月24日,羅永浩的第四場直播吸引了1014.8萬人的觀看,銷售額超3221.4萬元,但是直播中把原本應為23.9元的洗潔精錯報成了9.9元,把原本發兩盒的蝴蝶酥報成了三盒。雖然事後進行了道歉和補償,可是巨大的價格和產品差對主播名聲和信譽都產生了影響。
三、主播言行謹慎規範
雖然說直播帶貨的主體是產品,可是主播個人的形象和風格往往是消費者選擇看誰的直播的重要原因,所以主播帶貨也經常被稱為「口碑經濟」「粉絲經濟」。直播帶貨拼的就是哪個主播更受大家的信任和喜愛,主播的幽默風格和個人魅力往往吸引消費者的持續支持。同時,主播在直播間的言行舉止也更受大家的注意,李佳琦在和楊冪的合作直播中由於說了一些不當言論,受到很多網友的批評,雖然已經公開道歉,但依然給消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主播一旦成為公眾人物,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直播間這樣的公開場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必須的。
一位淘寶主播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哪裡?現如今,直播帶貨不再局限於最初的「主播+專業團隊」模式,逐漸發展成「主播+明星」、「主播+主流媒體」甚至是「企業家轉型帶貨主播」以及「全民帶貨直播」等「百花齊放」的局面。疫情期間,面對線下經濟的被迫停擺,直播帶貨的勢頭更為強勁,從宣傳產品到助農扶貧,讓大眾看到了直播帶貨的多種可能性。
嚮往的生活做直播
未來,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直播帶貨也許會呈現出更加繁榮的局面。但其本質上是線上賣場,商家和品牌要想走得更遠,過硬的產品質量是不變的核心,良好的服務態度、運行與策劃能力同樣必不可少。在「人人直播帶貨」的今天,如何吸引更多買家,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身體系,提高自身產品競爭力,這是每一個企業和品牌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直播帶貨的「風」最終會吹向哪裡,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於曉洋 陳嘉文 曹念念 梁似燕 汪慧敏 夏英歌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陳雨荷
原標題:《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熱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