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泡沫越吹越大 1塊錢能買上萬播放量數據

2020-12-05 光明時政

  一塊錢能買到上萬播放量數據

  有些直播間貌似繁榮 奔湧的卻是虛假流量

  當前,直播帶貨風頭正勁,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成交額讓人瞠目。驚訝的同時,有民眾也懷疑,這些數據是真的嗎?

  近日,經媒體報導後,快手主播小伊伊直播帶貨數據涉嫌造假一事引發了廣泛關注。據第三方數據機構統計,該場直播的銷售額應為867萬元,與快手官方給出的1.05億元具有一定差距。其後,快手方面出面澄清,稱由於數據接口調試不到位,造成了前後端數據顯示不一致。

  拋開這場直播數據的真假不提,科技日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當前直播市場數據的水分的確很深,直播間的繁榮景象,很大程度上是虛假流量在支撐。

  成本低廉 造假手段並不高明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億,佔網民總體的62%,其中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到2.62億。

  各種帶貨「神話」,吸引一波又一波的網紅、明星湧入直播間。與此同時,被吹上風口的直播帶貨,也正在成為虛假流量肆意生長的巨大溫床。

  打開某電商平臺,可看到各類直播平臺的漲粉、刷在線人數、刷播放量、刷直播點讚、刷各種禮物等服務,甚至有的商家承諾,付費後可直接將該場直播刷上當日熱門榜單。記者發現,這類服務的價格十分低廉,甚至1元錢就能買到一兩萬的播放量數據,如此優惠的價格,顯然大幅降低了數據流量造假的門檻。

  早在2015年,某主播在直播遊戲時,系統顯示觀看人數竟然超過了13億。「作為業態頑疾,直播數據造假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網絡安全對抗技術研究所所長閆懷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演化至今,國內的數據造假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且龐大的黑色產業鏈,從各種電商平臺、生活服務平臺,再到各種社交媒體平臺,數據造假手段繁多、無處不在,炙手可熱的直播平臺自然也不例外。

  據閆懷志介紹,直播數據造假的原理並不複雜,常見的造假手段有人工刷單走量、利用軟體平臺和「軟體機器人」帳號來刷數據。無論是哪種方式,都與黑產或灰產組織脫不開干係。這些組織有的是僱傭「刷量工會」,每個「工會」能夠操控數百乃至上萬會員,通過人工刷單的方式來造假;還有靠出售刷量軟體,只要在軟體上提前導入帳號和內容,在直播時就可以自動出現留言評論,甚至頻率也是可以調控的;再有一種,就是直接利用「平臺業務拓展」的幌子,採用外掛技術,抓取平臺註冊用戶的帳號進行點讚、評論等操作,能夠直接為直播平臺刷出天量數據,很多網友發現自己被「買贊」「買評論」,其實就是帳號被盜用於數據造假。

  記者此前了解到,市面上出現一款號稱「80%的短視頻營銷人都在用」的雲控系統,在宣傳介紹中稱可以「一鍵啟動400抖音號,批量點讚評論,快速上熱門圈粉引流,「一個人可管理幾百臺雲手機」。

  「某種程度上講,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顯然為數據造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得造假門檻和成本極低。」閆懷志說。

  技術加持 假流量有跡可循

  「大家都在買數據,不買你就比不過別人。」一位業內人士說。

  在各種利益推動下,直播刷量正在批量化、規模化發展。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很多直播平臺不但不打擊這種刷量作假行為,反而自己也參與其中。

  當1個人觀看直播的時候,直播平臺就會在後臺將在線直播人數擴大到10倍;當10個人觀看直播的時候,直播人數會擴大20倍;而當100個人觀看直播的時候,直播平臺很可能已經把人數設置為當前實際人數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在閆懷志看來,虛假流量花招迭出、漸成頑疾的背後驅動力是巨大的利益鏈條。在造假鏈條中,直播者能夠憑藉虛假流量吸引眼球、偽造個人商業價值;直播平臺能夠以此吸引更多的直播者和受眾,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廣告商;而直播平臺的投資公司更可以此為噱頭,將資本泡沫越吹越大。各方齊齊穿上皇帝的新衣,心照不宣地共同上演一場互嗨大戲。

  虛假數據能夠完美地騙過所有人嗎?實則不然。

  「既然是虛假數據,自然與真實產生的流量數據存在顯著差別。」閆懷志說,刷量平臺通常會留下刷量痕跡,如閱讀數與評論數明顯不相匹配等,通過分鐘級流量監測即可輕鬆識破。

  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刷量平臺的手段也開始升級。他們通過分析網民習慣甚至是擬合真實數據曲線,構建出正常的「刷量模型」,憑此來把控刷量節奏。更有甚者,還可以利用相關技術,人工合成評論文字甚至是語音。

  當然,識別假流量同樣可以通過構建用戶畫像等多維模型來檢測,但這種方式的檢測代價較高,難以推廣。

  那麼,第三方平臺是如何對數據進行監測的?

  閆懷志介紹,無論是自身流量統計還是第三方流量統計,都離不開對流量的監測。第三方數據機構可以通過網站伺服器端,憑藉統計分析軟體來對網站進行流量監測,也可以在流量鏈路(如行動網路服務提供商處)進行統計分析。

  「第三方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流量大小本身的真實性。」閆懷志說,但是對於流量本身是否由刷單產生,除非是明顯的造假行為,否則第三方監測機構也難以做出明確判斷。

  整治亂象 需各方主體多管齊下

  直播帶貨泡沫越吹越大,這些流量造假灰色產業該如何治理?

  事實上,法律已有明文規定,虛構視頻點擊量行為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所規制的「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遊雲庭指出,從法律責任的角度,在直播帶貨中,購買虛假流量的一方,首先對於其品牌方、贊助商構成了欺詐;其次對於平臺上其他主播等內容提供者是一種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同時,這一行為破壞了直播平臺的機制與生態,也違反了平臺規定。

  有專家建議,鑑於直播帶貨不同於傳統的網絡銷售模式,其涉及到的主體及法律關係更為複雜多樣,甚至存在身份交叉、不同法律關係重疊的情況,建議各監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既要明確監管職能劃分,又要建立協同機制,共同織牢監管網絡體系,打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

  閆懷志認為,專業造假機構通常是採用「業務推廣」等方式遊走在監管的灰色地帶。而且很多造假機構利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來模擬真實流量,讓監管機構也真假難辨。這些虛假流量急功近利,短期內好像是營造出了一種欣欣向榮的繁榮假象,但最終受害的必將是所涉各方。

  2019年12月,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指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流量造假。各方負有不同責任,尤其是監管方,既要督促行業自律,又不能完全依靠行業自律。

  「解決流量造假最重要的前提是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安全的網絡空間環境。這就需要通過全空間、全平臺、全產業鏈的綜合治理,實現線上線下監管的無縫連接,加大對惡意流量造假黑色產業鏈的打擊力度,為網絡空間和網絡經濟營造一個真正健康的生態和未來。」閆懷志強調。(付麗麗)

[ 責編:張璋 ]

相關焦點

  • 戳破泡沫,如何放平心態看直播帶貨?
    電影《大空頭》裡曾經這樣評價金融泡沫,「整個世界都在虛假狂歡,少數的局外人和怪才卻獨具慧眼。」直播就像一陣疾風,乘風者順勢而上,一有疏忽卻可能粉身碎骨,因此,把握風向,放平心態看帶貨非常重要。01 直播帶貨,到底誰才是贏家?從直接獲利角度講,主播是直播帶貨中最大贏家。直播電商的本質其實是線下導購的線上化。
  • 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直播,始於娛樂業,卻在 2020 疫情的催化下,火爆於帶貨。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 4338 億元。有機構預測, 2020 年直播電商規模或將超過 9000 億元。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直播正處於風口,但是「天」卻不是人人都能觸及的。隨著直播帶貨不斷成熟,問題就開始出來了。
  • 直播帶貨刷量售假被中消協點名 這風口還能吹多久
    這其中,「直播帶貨」扮演了重要角色。星圖數據資料顯示,僅預售期間,全網直播帶貨銷售額就達到243億元,佔全網銷售額的12%。  不過,喧囂過後,直播帶貨近日卻接連被曝出刷量、售假、售後服務差等問題,一些直播網紅還因此被中消協點名批評。直播帶貨到底是應運而生,還是資金助推?是消費噱頭,還是有價值的消費場景? 行業問題頻出背後,又有哪些深層次原因?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原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趙圓圓一針見血指出其中泡沫,「1元秒的按原價算銷售額,打五折的商品按原價計算成交,PV(PageView,訪問量)算觀看人數。個個都在放衛星,牛都吹到月球了,坑位費+流動費+全網最低價,商家還剩下幾個子兒?」  數據造假一直是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潛規則」,一切靠數據說話的直播帶貨,在數據造假上來得更加兇猛。
  • 飛瓜數據上線抖音直播數據!快速發現強帶貨力直播播主?
    飛瓜數據上線抖音直播數據!快速發現強帶貨力直播播主? 從淘寶直播雙 11 單日交易額近 200 億,到拼多多、小紅書開啟直播功能,直播帶貨已經成為各大平臺電商帶貨的新趨勢。
  • 直播帶貨的風,又吹向了誰
    A.主播×明星隨著直播帶貨的模式越來越火爆,簡單的主播一人介紹和推薦產品的形式漸漸不再能滿足大眾的需要,而與此同時,一種主播+明星合作的嶄新方式開始興起,眾多明星紛紛走進直播間,與主播互動,參與直播帶貨。其中既包括朱一龍、周震南、王源等流量眾多的當紅明星,也有胡歌、高曉松、劉嘉玲等資歷深厚的老牌明星。
  • 野蠻瘋長一年後,直播帶貨留下了什麼?
    據商務部監測,僅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就超過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數超過2000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在線消費新熱點不斷湧現,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這得益於疫情的倒逼,也得益於網絡、視頻、行動裝置等基礎設置的完善。
  • 記者調查直播帶貨數據造假,53元可買2萬觀看量
    直播帶貨成疫情下的拉動消費新動力,可近日記者了解到,一場場直播背後的數字並非全部真實。在多個包含「直播漲粉」等字眼的聊天群裡,記者看到,有不少聲稱可以在各大主流平臺上提供刷觀看、漲粉絲等服務的廣告。
  • 直播帶貨概述
    直播帶貨,是去年我們MCN機構不得做的業務。公會旗下少數主播從2019年年中,開始陸續轉型賣貨,而我從2016年,就非常看好直播行業未來擁抱商業化的巨大發展空間。所以,近1年來,雖然主要業務還在泛娛樂直播,但是對於帶貨意願強烈的主播,我們也給予重點的關注和扶持。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直播前的準備1. 了解四種主流直播運營方式從品牌的直播營銷手段來看,以淘寶直播平臺為例,目前有四種主流的方式:找主播帶貨、參加PGC欄目、自建直播團隊、直播代運營。主播帶貨優勢為見效快、帶貨快;劣勢有成本高,有投放風險。
  • 卡思數據:分析抖音直播間最能賣貨的100個主播,發現1個爆火公式和3...
    這幾天,卡思數據重點分析了抖音直播上銷售額TOP100的主播數據,希望從中找到借鑑。看完這些數據,李浩認為,其中可以明確看出一個在抖音中帶貨的爆火公式,及商家可以從中借鑑的3個好建議。而從主播的增粉情況看:87%的帶貨帳號處於增粉狀態,TOP100帳號30日平均增粉量達到39.47萬,當然也有部分主播因為開啟直播賣貨或者內容更新頻率低,被粉絲取關;
  • 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直播+」的形式越來越豐富的出現在大眾視野,直播+帶貨、直播+電商的形式更是逐漸發展為「直播+」潮流中的砥柱,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也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需求。本文來看看關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都要做些什麼。直播帶貨平臺開發一、直播帶貨平臺開發的注重點1. 接入直播sdk直播帶貨平臺開發接入直播sdk可以實現主播與觀眾的實時連麥,可以實現雙向交流。
  • 為什麼你的直播帶貨賠錢了 | 李檬相對論
    一邊是主播頻發戰報、品牌方狂秀戰績,另一邊是直播帶貨造假、刷量、欺詐新聞不斷,從年初持續到年尾,也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陷入不安。特別是在雙11之後,這種兩面性愈發凸顯,這可愁壞了眾多老闆們,直播帶貨難道最後只是帶了個寂寞?主播們也不講武德了?最後,有朋友實在忍不住了,就跑來問我,「李檬,都說你們是紅人新經濟第一股,那你告訴我,直播帶貨到底有沒有用?」
  • 甲方已拉黑 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
    ……鉛筆道從這些「意見」中整理出的一份「甲方最厭惡的 100 種帶貨主播」名單。事實上,要求每位主播的每場直播,賣任何產品都能賣得火爆,其實並不現實,也不理性。直播能否帶貨,涉及到主播、產品、價格以及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帶貨失敗。
  • 崛起的直播帶貨一哥們:2800位中國縣長
    為幫助靖宇縣上萬名農戶銷售農產品,副縣長周林也在抖音開啟了人生中第一場直播。想用直播帶貨也不是件輕鬆事。一開始,周林有些緊張,直播間裡聲音嘈雜,他磕磕巴巴地開場,直愣愣地盯著屏幕,「嗯,是,剛才有人猜對了,那個我、我是四川人」。然後,趁工作人員發放優惠劵的空檔,他從桌子上拿起一罐蒲公英茶,像是回到主場,瞬間找到了感覺。
  • 送給羅老師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培養一個直播間至少一個月  就像門店需要「養店期」,通常情況下,一個能有穩定轉化的直播間「養」起來至少要一個月。而且前提是一周直播不少於3次,每次維持在3小時左右,保證有內容、有趣味。所以很多品牌一上來不著急大量帶貨,先養號的做法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有很強的帶貨需求,除非花費用和平臺大主播合作,不然一上來很難做到效果很好。
  • 15個「反直覺」問題,揭秘直播帶貨的真相
    從名人明星、頭部大咖、甚至店員導購等各行各業的人都湧入直播間帶貨,但帶貨好的或者對品牌有價值的有以下幾類:1)專家類,跟著他買絕對沒錯,偏導購性質2)有強勢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價格非常有優勢3)特別好的選品能力,新奇特的產品符合短視頻年輕用戶需求及衝動消費場景
  • 主播花樣「作死」,直播帶貨的100種「死法」,你了解嗎!
    …… 智慧君從這些「意見」中整理出的一份「甲方最厭惡的 100 種帶貨主播」名單。 事實上,要求每位主播的每場直播,賣任何產品都能賣得火爆,其實並不現實,也不理性。直播能否帶貨,涉及到主播、產品、價格以及渠道等多方面因素,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帶貨失敗。
  • 李小璐抖音直播帶貨達四千七百多萬,直播帶貨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4月20日晚上,曾經的演員李小璐,現在的網紅主播,在抖音開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直播當晚引來了近1600W網友關注,榮登抖音熱度榜一。而帶貨數據更是讓人驚訝,當晚她們直播間的銷售額是四千七百多萬,最高同時93W網友在線圍觀,這個數據可以說是抖音帶貨一姐也不過分。現在的直播帶貨市場這麼好麼?
  • 曝光:直播帶貨假貨TOP100
    ……風頭正盛的直播帶貨似乎成了假貨的幫兇,「所看未必是所得」,直播間看到的品牌正品到手卻可能是山寨貨。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等平臺上,關於直播售假的投訴高達20多萬起。從熱度上講,直播帶貨已然成為2020的風口。但從商業價值角度,直播帶貨未來會成為新的商業業態嗎?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