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地震地帶,分別為東南、青藏高原、西北和華北。四大地震地帶又細分為二十三條地震帶,其中西北和青藏高原地震地帶的大多數地震帶位於人口稀少的地區,只有南北地震帶和滇西地震帶所處的地區人口較多。西部地區造成人口傷亡較多的大地震基本都在這兩條地震帶上,歷史上死傷人口以十萬計的寧夏固原和四川汶川地震都位於南北地震帶上。
東南和華北地震地帶都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一旦發生七級以上的地震,往往傷亡慘重。河北的唐山大地震和邢臺大地震,以及臺灣的南投大地震,傷亡人數都極慘重。這其中臺灣所處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屬於大板塊碰撞地震帶,地震活動極為頻繁。華北地震地帶屬於次板塊斷裂地震帶,活動頻率稍低。但由於所處地域人口眾多,一旦發生大地震往往死傷慘重。
那麼中國有哪些大城市的地震風險較高呢?首先需要說明,大城市的標準按照最新標準,以城區人口一百萬人以上為準。另外如果按全國來說的話,由於臺灣地處太平洋火環上,其地震頻率遠超全國其他地區。將臺灣包括其中的話,臺灣一省就會佔據六席,反而會使本文失去警示意義,因此本文中的大城市限定為大陸地區城市。另外市是行政單位,往往轄區很大,因此本文僅包含城市中心城區位於地震帶的城市。
經過以上標準的篩選以後,大概還有約二十座左右的城市符合入選條件。那麼這其中哪些大城市可以進入風險最高的十大城市行列呢,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在排除臺灣地區後,地震頻率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和西北兩大地震地帶。不過由於這一地區人口不多,大城市較少,市區正好位於地震帶的就更少了。計有銀川、昆明、烏魯木齊、蘭州和西寧五市,成都雖有轄區位於地震帶上,但城市中心區並不在地震帶上。這其中位於極其活躍的南北地震帶上的銀川風險最高,昆明次之。位於天山地震帶上的烏魯木齊榮登季軍。蘭州市位於南北地震帶的邊緣,西寧位於祁連地震帶的末端,地震直接暴發於市區的可能性小一些,更大的風險來自於連帶地震,因此屈居四、五位。
繼青藏高原和西北地震地帶之後,風險較高的是華北地震地帶。東南沿海地震帶屬於碰撞面後方的褶皺斷裂帶,發生大地震的機率較低。在華北地震地帶,由於人口眾多,位於地震帶上的大型城市也較多,北京、太原、西安、洛陽這些名城都位於地震帶上。
華北地震地帶中,汾渭地震帶最為活躍,發生大烈度地震的機率最高。有記載以來發生過兩次八級以上地震,五次七級以上的地震。因此位於汾渭地震帶上的西安、鹹陽、太原不幸上榜,位居六、七、八名。
地震活躍度和烈度排在汾渭地震帶之後的,是華北平原地震帶。這一地震帶上大城市眾多,唐山、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鄭州、洛陽都位於這一地震帶上。其中洛陽和鄭州位於末端邊緣,風險相對較小。唐山已經發生過一次大地震,要再次爆發還需要較長時間積蓄力量。剩下的城市中,北京、天津位於華北平原地震帶和汾渭地震帶的交結地帶,風險最高。因此中國大陸地區地震風險最高的十大城市最後兩個名額,就留給京津兩市了。
以上就是根據地震帶的活躍度和烈度,所列出的發生大地震風險最高的十大大城市。歡迎對相關領域有研究的人士提出自己的意見,大家一起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