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條大斷層匯於美西部大城市!科學家:76%概率爆發7.2級以上地震

2020-12-05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說起美國的房價,舊金山毫無疑問是美國173個大都會中最高之一。二月份,一個90平方米的破舊房屋售價高達52萬美元,在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幾乎難以尋得一塊落腳之地。近日,一些研究人員甚至把舊金山評為美國最危險的城市,其原因並不僅僅是超高的房價,還有一系列災難正把這座城市推向深淵…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研究發現,美國西部地區共計7條地質斷層交匯於舊金山灣區,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聖安地列斯大斷層。就在本周,Aromas市發生了芮氏2.9和3.0的地震。這一震級雖然不大,但舊金山無時不刻都處在地震的威脅之下。

真正令科學家擔心的是絕對毀滅性的地震。早在2007年,USGS就已「確定」到2037年,舊金山灣區發生6.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為63%。此後,各種報告迭出,且預測的風險性越來越高。而最近的一份地質報告表明舊金山灣區在未來30年內有76%的概率爆發芮氏7.2級以上的地震。

在交會於灣區的7條斷層中,地震學家尤其關注兩條斷層線:聖安地列斯斷層和海沃德斷層。研究模擬顯示,在從門多西諾一路延伸到墨西哥的聖安地列斯斷層線上,爆發的任何一場高於7.9M的地震都會使舊金山處於100%的絕對威脅之下。而海沃德斷層上若發生6.9級的地震就會讓整個舊金山的生產生活全部亂套。

幾個月前,曾有地質學家預測出2018年將成為地球大規模地震頻發的標誌性年份,而在進入2018年後的100多天裡,實際發生的地震數量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預測。這一預測是基於地球自轉的周期性變化。科學家觀測到地球自轉速度在2018年顯著減弱(相對),這對赤道地區以外的地殼板塊造成了額外的壓力,進而激發了地球巖漿活性。

地震對舊金山的威脅並不止於本土。若一些地震爆發在海中,則會引發強大的海嘯由阿拉斯加、日本甚至俄羅斯跨洋襲擊舊金山灣區。由海嘯引發的後果並不會太嚴重,因為一般海嘯波到達舊金山海岸時已經不算太強(不到30cm)。不過,加州Santa Cruz地球科學教授Steven Ward表示由卡斯卡迪亞俯衝帶引發的海嘯則可能產生高達5米的水牆。

此外,研究人員還預計到2100年,舊金山海灣地區的海平面將上升1.2-1.5m,屆時包括Facebook和雅虎在內的眾多矽谷公司總部將沉於水下。與此同時,舊金山也在以每年10mm(加速度0.8mm)的速度下沉。這是由於整座城市是建立在大片的垃圾與全新世時期加速滑落的泥漿之上。

與此同時,更為頻繁的風暴可能會導致山體滑坡和洪水的泛濫、每年山火季頻發的火災、近年來無休止的乾旱季節都是讓舊金山成為美國「最危險」城市的原因。科學家預測,未來幾年在舊金山會看到更多的氣候災難事件,這一城市的未來並不充滿光明。

文 / 朱張航宇

相關焦點

  • 中國21個大城市地震斷層 中國地震城市危險指數(圖)
    【中國地震斷層】中國21個大城市地震斷層 中國地震城市危險指數(圖)「東京南面曾預測有八級以上地震,等了30年還沒有發生,沒想到東北部卻來個9級地震。地震預測是性難題。」
  • 1500公裡斷層帶偏移!科學家:可能發生8級以上地震
    在地球上,地震的發生確實很多,幾乎都是斷層之間的問題造成的,在斷層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跡象之前,這些地區仍然不會有太強的變動,但是只要斷層的俯衝帶一旦形成,地震的就很可能在短時間形成規模,並且爆發強烈的地震。
  • 加州南部斷層支離破碎,科學家擔憂:美國隨時可能爆發8.0級地震
    日前,美國南加州地震中心公開稱:經歷過7月初的幾次大震,聖安地列斯斷層已經搖搖欲墜,儘管表層看起來完整,但其實內部早已斷裂破碎,隨時可能爆發更大規模的地震。「它現在安靜得令人害怕……」要知道,自1857年以來,聖安地列斯斷層系統的南部從來沒有出現重大的地質活動,積蓄的能量也沒有窗口進行釋放。
  • 美國又爆發5.3級地震!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或被激活,將是災難性的
    8月9日20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發生5.3級地震,而就在18天前一場7.8級地震剛剛驚醒了阿拉斯加地區,這讓許多人聯想到2019年南加州Ridgecrest(裡奇克萊斯特)發生的一場7.1級地震。
  • 科學家稱美國西北部大斷層可能引發9級規模大地震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7日報導,美國西北部太平洋岸地區多年來一直籠罩在發生「大地震」的陰影之中。科學家警告,最新電腦模擬顯示,當地的「卡斯卡迪亞」斷層可能發生9級規模大地震,它所引發的海嘯恐將越洋襲向日本。據稱,長度近1000公裡的卡斯卡迪亞斷層1700年曾發生9.2級規模大地震。
  • 大斷層恐引發9級大地震 加拿大亦受災
    美國西北部太平洋岸地區多年來一直籠罩發生「大地震」的陰影,科學家警告,新的電腦模擬顯示,卡斯卡迪亞斷層可能發生規模9的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恐將越洋襲向日本。「每日郵報」網站(MailOnline)報導,長度近1000公裡的卡斯卡迪亞斷層(Cascadia Subduction Zone)1700年據信曾發生規模9.2大地震,當時天搖地動,由北加州到華盛頓州的海岸地帶突然下陷約2公尺,導致海水淹沒沿岸,強震並引發海嘯。
  • 聖安地列斯斷層發生異動,美科學家憂心:可能迎來9級超強地震!
    科學家認為,這一現象大大增加了未來該地區發生特重大地震的可能性,直接威脅到世界著名的洛杉磯、舊金山等西部城市群…此前研究人員認為,這一地區緩慢而穩定的斷裂帶運動正在溫柔地沿著斷層釋放被壓抑的能量,並無太大威脅。但新的研究表明,該地區的地質構造變化比預料中的更加複雜和危險。
  • 國內21個大城市斷層帶摸清 已有準確位置(圖)
    ●研究人員勾畫出21多個大城市斷層帶,建房時避開這些斷層帶,就可有效防震。● 銀川已探索在地震斷層帶兩邊寬兩百米的地方建了綠化帶,不準建房。●到2020年左右,中國內地主要地震活動帶都有望勾畫出來,能有效減輕地震帶來的破壞。整理/文遠竹「東京南面曾預測有八級以上地震,等了30年還沒有發生,沒想到東北部卻來了個9級地震。
  • 美國聖安地列斯大斷層突發134次地震,科學家:或是超強地震前兆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9天前,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縣發生了一場貌似不起眼的芮氏4.6 級地震。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隨後探測到,在距離震中5km的周邊地區又連續發生了134次餘震。
  • 日本2019年地震上千次,未來30年7級以上地震概率90%,9級沒有?
    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學中,地震的發生可以說時常都有,從全球範圍來講,其實大多數地震都是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當然除此之外,其他多數都是發生內陸地區的板塊之間或者斷層帶附近。
  • 全國21大城市斷層帶摸清 鄭州是否處於地震帶上(圖)
    ●研究人員勾畫出21多個大城市斷層帶,建房時避開這些斷層帶,就可有效防震。 ● 銀川已探索在地震斷層帶兩邊寬兩百米的地方建了綠化帶,不準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國內地主要地震活動帶都有望勾畫出來,能有效減輕地震帶來的破壞。
  • 北安納託利亞斷層每年移動2.5釐米,科學家:可能成為地震的區域
    在科學紀錄中,地震的發生全球都有,即使在寒冷的地區與非常熱的地區都存在相同的地震。地震的爆發也是越來越多,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表明,當一條主要斷層線段平靜時,可能意味著以下兩種情況之一:地震間隙可能僅僅是不活動的,兩個板塊平穩地滑過彼此的結果。
  • 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沉睡百年,美專家:加州或迎來地震集中式爆發
    不過這種「間斷」並非周期性的,研究人員對近千年來古地震記錄分析後並未發現這種情況沒有任何先例。換句話說,1918年至今的地質穩定階段是個完全偶然的事件。該研究發表於《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地震研究快報)》。科學家發現,加州地下的三個大斷層及其主要分支是造成太平洋和北美板塊邊界地震的主要原因。
  • 加州地震災難危險, 專家警告說加州7級以上大地震迫在眉睫
    1月30日,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著名地球物理學教授理察.阿斯特(Richard Aster)警告說,鑑於環太平洋地質活動頻繁,再加上加州一直處於如同缺水乾旱一樣「缺地震」(earthquake drought)時期,發生7級以上破壞性大地震已迫在眉睫,超出多數人的預想。
  • 134次地震襲擊美國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或是超強地震前兆?
    9天前,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縣發生了一場貌似不起眼的芮氏4.6 級地震。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在科學中,全球地震的模式初步的從數據看來,地震的頻繁程度開始不斷的上升,不少的科學家認為,這與氣候,地質變化等因素都存在關係。現在科學對地震的描述也加進了不少的因素,全都是為了預測地震的準確性而做的。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科學家警告日本將有大地震:9級毀滅
    研究人員分析了1984年至2011年間6126次震級為2.5或者更大的成群出現的地震。這些重複的地震往往發生在兩個地殼板塊相遇的地質斷層上。它們表明,地殼板塊正在彼此緩慢地越過對方,這一幾乎不知不覺的運動被稱為慢滑。通常情況下,慢滑過後一場更大的地震便會發生。地震學家已經知道,日本發生過慢滑,並且在時間上早於一些更大型的地震。
  • 中國大陸發生大地震(裡氏七級以上)機率最高的十座大城市
    東南和華北地震地帶都位於人口稠密的地區,一旦發生七級以上的地震,往往傷亡慘重。河北的唐山大地震和邢臺大地震,以及臺灣的南投大地震,傷亡人數都極慘重。  那麼中國有哪些大城市的地震風險較高呢?首先需要說明,大城市的標準按照最新標準,以城區人口一百萬人以上為準。另外如果按全國來說的話,由於臺灣地處太平洋火環上,其地震頻率遠超全國其他地區。
  • 美國加州又地震了!3月以來第二個最強地震,未來有7級以上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本次美國加州地震也是3月以來第二個5級以上的最強地震,最強的一次是發生在西南印度洋海嶺的5.9級地震(本次為5.7級),當然3月以來沒有一個6級以上地震,這是比較幸運的,所以5.7級地震也是3月以來第二個最強地震,大家參考下數據就行。
  • 美國加州三大斷層反常沉默!強震概率高達93%
    1800年至1918年之間,加州三大斷層線附近共發生8次強震,其中包括著名的1906年舊金山7.8級大地震和1857年南加州7.9級大地震,但此後100多年間,這幾個斷層卻陷入反常的沉寂之中,令地震學家迷惑不解。最近,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三大斷層1000年來的地質活動歷史,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斷層在任意100年間同時沉默的概率僅有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