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虞子期
在科學中,地震的發生可以說時常都有,從全球範圍來講,其實大多數地震都是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當然除此之外,其他多數都是發生內陸地區的板塊之間或者斷層帶附近。而每次發生地震之後,科學家們進行研究或說明,也是以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講解為主,也就是說明地球引發地震的一個基本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地震的發生情況或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2020年已經到了,世界各國也可以看到在前一年整體的地震情況,而最近,日本就發布了一個全年的地震數據,我們來看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繁的國家,除了地震之外,火山噴發或颱風的影響也是常有,所以在防禦自然災難方面,日本的能力可能還是比較強的。根據日本氣象廳科學數據顯示,在2019年的時候,日本全國總計發生了1539次日本標準震度為「1」的地震(截止2019年12月25日),平均每天就有4次,所以說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日本的地震真的是超多,是上千次了。而5以上的地震共有9次,最強的地震之一是在2019年6月18日,位於日本山形縣海域發生的芮氏6.7級地震,並且還發布了海嘯預警,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
地震在科學之中無法進行預測,這個也不是我們第一次說了,而對於地震概率的問題,我們經常看到,雖然是一個不精確的地震說明數據,但是例如日本,美國等機構也經常說明。確實在這個報告之中,日本也發布了一項關於未來地震的說明情況,這個準確的來說,日本每年幾乎都要發布了。根據日本在2019年2月的一個預估數據顯示,在未來的30年之中,日本東北部分地區發生7級(芮氏規模)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90%,所以這個概率是非常的高。不過發生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那樣9級地震的概率幾乎為零,也就是幾乎沒有,算是對日本的一個好消息。
所以說,從日本公布的這個說明情況來看,地震在日本算是一個「高危」自然災難,而上面我們說了,地震無法預測,日本公布的這個也是一個地震概率,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並且日本氣象廳也表示,今後無論何時何地發生帶來災害的地震都不足為奇,所以說日本對這些「看得還是比較開」。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我們地球隨時可能都是「搖擺不定」一樣,地震無法預測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難題,所以說只能發展其他的技術來進行防禦,就如我國如今的地震預警,已經全方位實施了。
按照科學報告指出,地震預警在我國發展可以說非常「迅速」。初步預估今年將會在多省實現秒級預警,這樣全方位的覆蓋將會帶來更大的便利,那麼地震之後,我們就能夠更快地實現防禦,減少地震帶來的影響。如今很多地區實現提前幾十秒的預警完全是沒有問題了。當然具體的情況還是要看地震的強度以及地震波傳播的強度,所以這個預警時間是處于波動性的,我們期待科學界早點實現更加提前的預警吧,這樣我們對地震的擔憂也就不那麼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