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日本是一個地震之國估計大家都知道,據日本氣象廳統計,2019年就發生日本「標準震度」為1以上的地震1539次,平均每天為4.2次,假如你生活在日本的話,你可能在馬桶上經歷過地震,也可能在客廳裡經歷地震,當然更多的可能是在床上經歷,畢竟我們人有1/3的時間是呆在床上度過的!

日本自2011年3月11日的311大地震後,還經歷過小笠原群島近海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和2018年北海道地震三次地震,當然規模無法還311地震相比,對於日本國民來說地震已是家常便飯,但大家依然非常擔心,像311這種大地震未來什麼時候會發生?

日本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地震?

整個日本列島都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日本有那麼多地震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地震帶是怎麼形成,為什麼會有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可能這才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環太平洋地震帶

上圖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紅色的曲線沿著南美、北美,阿留申群島以及勘察加半島和緊貼著日本列島穿過,形成一個馬蹄形的環形環太平洋地震帶,比較有意思的是它和另一個大洋中脊的地圖遙相呼應。

全球大洋中脊以及運動方向

上圖是全球大洋中脊和板塊運動方向趨勢圖,大洋中脊是地幔層的熱對流形成在地幔層頂擴張形成新的地殼的區域,它的動力來源於地球內部的高溫,形成的上升巖漿運動叫做地幔熱柱,就像擠牙膏一樣將巖漿擠出地殼冷卻後形成地殼,因為不斷新增的地殼,所以會導致中脊兩側的地殼不斷擴張!

地幔對流示意圖

這些新產生的地殼隨著擴張運動將會擠壓形成海底的擴張運動,但它們不會無限擴張,會在板塊的邊緣重新回到地幔成,形成一個地幔對流環,因此這個洋中脊和板塊的交界處成為俯衝帶,馬裡亞納海溝就是太平洋板塊衝向歐亞板塊的俯衝帶,它的北側就是日本海溝,緊貼著日本列島。

日本海溝俯衝帶示意圖

俯衝帶的上下方的板塊,擠壓、扭曲、變形到最後斷裂,伴隨著地震和火山多發,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壺燒開的水,蒸汽總是沿著縫隙冒出來,日本就在地球這個大火爐出氣縫的邊緣,你不倒黴誰倒黴呢?

日本的斷裂帶和歷史地震?

日本列島所在區域是一個三角地帶,幾大板塊相互角力的區域,請看如下地圖:

三大板塊角力區域

除了太平洋板塊對歐亞板塊的俯衝外,日本還是歐洲板塊和北美板塊的交接處,這三者形成了中央構造線的斷裂帶幾乎穿越整個日本,綿延1000公裡以上,還有北美和歐亞板塊較勁的中央地溝帶,這是橫斷日本本州中部的斷層地溝帶,西緣為絲魚川—靜岡構造線,北至新澙縣,南至愛知縣的濱松,全長250公裡,大致南北向,呈S形橫斷整個日本。

日本中央構造線

這條構造線在衛星地圖上都隱約可見,中部那個S型就是斷層地溝帶,日本歷史上的大地震幾乎就沿著兩個區域或者附近,或者日本近海的俯衝帶區域發生的。

明治5(1872)年到1995年發生的地震分布圖(資料來自日本氣象廳網站)

1996年至今發生額地震分布圖(資料來自日本氣象廳網站)

上上圖中可以看到日本大部分地震都分布在中央構造線和中央地溝帶附近,不過日本由於國土狹長,所以你可能會感覺幾乎所有的地震都在這個斷裂帶附近。其中幾次比較大的地震是:

日本歷史上的大地震統計

以上只統計了日本明治5年(1872年)以來的死亡3000人以上的大地震,其中萬人以上的已經黑體字標出,下面就幾個典型案例做個簡單說明:

明治三陸地震

1896年6月15日的明治三陸地震 發生在巖手縣,它遠離中央構造線和中央地溝帶,但震中是震中在巖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現在的釜石市)東方200千米處,此處剛好在位於太平洋中的日本海溝測西側,因此引發了海嘯,它屬於典型的低角逆斷層型的海溝型地震。

造成死亡的主要是海嘯,在地震35分鐘後前後兩波海嘯抵達,和高潮位以及巖手縣大船渡市的綾裡灣的地形配合,形成了38米高的海嘯,是本州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次海嘯,造成了9000間房屋被破壞,2.19萬人死亡。另外海嘯也到達夏威夷的少許損失,並且到達了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

阪神大地震

1995年1月17日發生在日本關西地方的大地震,因受災範圍以兵庫縣的神戶市、淡路島等區域,震級為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7.2級,屬於上下震動型的的斷層型地震,震中為淡路島北部的明石海峽海域,震源深度16千米,遇難人數為6434人。

311東日本大地震

311地震也是日本海溝型地震,2011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太平洋的近海地震,對日本列島造成的影響主要是海嘯(被淹身亡超過90%),距離震中最近的福島、巖手、宮城等縣,這3縣的沿海地區遭到巨大的海嘯衝擊,遇難接近2萬人,並且直接導致了福島核電站核事故,差點引發全球核汙染危機,當然福島核電站的事故到現在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311大地震的震中與影響區域烈度與各地海嘯影響。

一條海溝,一條斷裂帶以及一條地溝帶,基本主導了日本大大小小的各種地震。

日本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

日本地震頻率發證極其頻繁,大地震間隔時間比較短,而且日本列島不是處在斷裂帶上就是處於俯衝型海溝附近,所以日本未來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的,2016年4月14日的熊本地震遇難49人,算不上大地震,但在熊本地震之後京都大學地震學名譽教授川崎一朗亦表示,熊本地震不能按孤立型地震處理,地震發生後斷層向東移動,中央構造線上斷層會跟著移動,會造成大分縣別府的萬年山斷層帶連動,如果中央構造斷層帶某處斷裂的話,可能引發南海海溝大地震。

熊本地震帶附近斷裂帶分布(資料來自日本氣象廳)

熊本地震中心附近的別府-萬年山斷層帶、布田川斷層帶以及日奈久斷層帶示意圖,據說日本氣象局資料顯示,熊本地震的原因主要是布田川斷層帶的活動所致。

熊本地震附近的斷層帶歷史上的活動(資料來自日本氣象廳)

從1894年以來熊本地震中心附近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過8次,發生時間非常有特別,一次短時間內的地震群後釋放能量後,接著是長期的沉寂,然後又是一連串的地震,上次1975年後連續三次地震已經能夠釋放掉了大量能量,接著2016年3次地震地震,其中7.3級的地震是其中震級最高的一次。

熊本地震震中位置

熊本地震的震中位於中央構造線的西南端,日本地震專家預測,熊本地震將會導致中央構造線的中部引發一系列的地震,如下為2016年的構造線兩側地震發生概率!

日本專家預計熊本地震可能在未來引發南海海溝(紅線)大地震

日本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事務局在2019年1月的地震預測修訂版中公布了最新的日本大地震預測概要,其中包括海溝型地震和斷層型地震,下圖為地震可能的高發區域。

2019年1月修訂的長期地震預測地圖(資料來自日本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事務局)

地震烈度分析預測(資料來自日本地震調査研究推進本部事務局)

各位可以看到未來30年間的地震預測是非常悲觀的,因為6級強和7級的大地震覆蓋面積在沿海地區很高,不過本預測沒有7級以上的特大地震的預測數據,但根據日本大地震發生的概率來看,自阪神大地震和311大地震發生後,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概率按理來說會比較低?可能想多了,因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斷裂帶和板塊交界處且在俯衝型海溝附近,三者互相影響的板塊形變的累積效應可能在上千公裡的斷裂帶或者板塊邊緣任何位置發生。

所以日本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仍然大概率存在!

相關焦點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高愷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 日本研究顯示三大都市圈發生大地震概率較高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2月23日消息,近日,日本政府地震委員會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未來30年以內發生烈度為6弱以上的區域範圍擴大。從關東到四國以太平洋沿岸為中心的區域發生概率增大。此次結果也反映了該委員會對南海海溝特大地震的最新研究結果。日本3大都市圈發生烈度為6弱以上的地震概率較高。
  • 日本地震調查局最新消息:北海道或將發生8.8級大地震...
    近日,日本地震調查委發布,北海道未來隨時有可能發生特大地震。報告稱在北海道海域千島海溝在今後的30年內最大概率40%會發生芮氏8.8級以上的地震。報告稱北海道東部太平洋近海發生芮氏9級超巨大地震的可能性很高。
  • 日本地震!日本北部太平洋地震帶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
    日本北部海岸發生芮氏6.9級強烈地震。日本地震:強烈地震襲擊了日本海岸。地震發生在Nemuro市東南114英裡處,震源深度10公裡(6.2英裡)。日本氣象廳(JMA)將日本地震預警系統的最初估計震級降至6.2級。嚴重的損失和人員傷亡不大可能,但在一些地區可能有震感和輕微搖晃。目前還沒有發布海嘯警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認為震級為6.0級。
  • 日本專家: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首都直下型地震」中,情況最糟的是可能造成2萬人死亡的「都心南部直下芮氏7.3級」地震。從類型上來看,該地震就是在菲律賓板塊內部發生的。 西村副教授表示:「雖說『首都直下地震』在未來30年內發生概率是70%,但這不意味著30年後才會發生,明天起床就發生地震也不足為奇。所以要重視生命安全和家庭防災準備,盡己所能,將防災準備付諸行動。」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12日「地震魚」出現,13日本千島群島就發生地震?真的是預兆嗎?
    12日「地震魚」出現,13日本千島群島就發生地震?真的是預兆嗎?最近在熱搜上關於地震的話題變得越來越多,在三天的時間內,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發生了兩次地震,雖然兩次地震的震級不大,但是多個地區震感比較明顯,德州泰安等多地也感覺到了明顯的震感,而在所有的地震當中,備受爭議的地區應該就是日本了。在近段時間來日本多地接連發生地震,北海道福島縣等。
  • 美國地質調查局官方發布了關於美國南加州地震餘震預報
    美國地質調查局預測美國加州南部裡奇克萊斯特市附近未來1天內發生3級至4.9級地震概率大於99%,發生5級至5.9級地震概率為22%,發生6級至6.9級地震概率為2%,發生7級或者7級以上地震概率小於1%。
  • 日本危險了?專家稱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圖源/NHK電視臺海外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 加州地震帶被激活!9級大地震隨時可能發生!
    自2017年底,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就做出預測——一場9.0級的毀滅性大地震隨時可能會重創美國西岸,美國和加拿大共1140萬人將面臨直接威脅。就在本周,地震學家再次警告:這場9級大地震很有可能在未來50年內發生,可能導致美國整個西北部地區癱瘓,進而摧毀西雅圖、舊金山和溫哥華等大城市。
  • 日本專家:東京30年內有70%機率發生大地震
    近日,據外媒報導,日本專家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據京都大學研究團隊分析發現,菲律賓海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作用,以菲律賓海板塊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東京和千葉等人口密集的區域將會感受到劇烈震動。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緊接其後又連續發生兩次強震,最強6.9級,未來真的有大地震?這次日本真的「震」了,同一地區連續出現了兩次強震。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4月18日16時25分和北京時間17時24分,分別發生了6.9級和6級強震。氣象臺未發布海嘯預警。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唐山為什麼頻繁發生地震?未來有大地震的可能性嗎?
    在中國地震臺網上搜了一下近期發生的地震,之前沒有關注過這方面的信息,但忽然發現實際上地震發生的頻率還很高,只是地震級別較低並且發生在偏遠無人區的時候不太受人關注。而發生在人類聚集區,尤其是歷史上曾發生過較大地震的地方就容易受關注。
  •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日本又來了次5.6級地震,今年已有3次大地震
    3月最近幾天,我們看到了一些自然災難問題可能又不少了,確實在地震方面的發生較多。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時間3月26日13時52分,日本火山列島地區又發生了一次相對較大的地震,中心坐標為北緯22.80度,東經143.45度,等級大小為5.6級,震源深度140千米。
  • 真有大地震嗎?日本再次地震,核電站停運,與地震魚有關嗎?
    所以說這次的地震對日本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希望在如今的情況下,日本受到地震影響區域的朋友一切安好。本身來說,日本就是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地區,所以出現地震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並且日本才過了東日本大地震的「紀念日」,所以很多人確實擔心地震的影響。日本地震與地震魚有關係嗎?是大地震前兆嗎?
  • 報告稱30年內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大地震概率高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東京2月28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日前公布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地震風險長期評估報告,指出30年內日本東北部分地區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90%,不過發生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那樣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6級以上地震概率:千葉85%橫濱82%
    人民網東京6月26日電 據《讀賣新聞》網站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6日發布了2018版《全國地震預測地圖》,顯示了未來30年內發生震度為6弱以上地震的概率分布情況。 該預測地圖是根據南海海溝等板塊邊界與主要活斷層、板塊內發生的地震歷史製作出的。
  •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了?日本又發生地震了,這是4月第2個6級地震
    根據日本氣象廳最新科學報告顯示,北京時間4月11日16時18分,位於日本三陸(北緯40.4°,東經143.4°)又發生了一次地震,震中深度約為10 km,地震震級估計為6.0。沒有海嘯影響,本次地震觀測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為3,從地震的位置來看,是離沿岸相對較遠的,但是波及的區域不多,傳播到陸地區域應該影響不大,但是在日本的朋友注意下,以防有小餘震的可能。
  • 日本2019年地震上千次,未來30年7級以上地震概率90%,9級沒有?
    而每次發生地震之後,科學家們進行研究或說明,也是以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講解為主,也就是說明地球引發地震的一個基本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地震的發生情況或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2020年已經到了,世界各國也可以看到在前一年整體的地震情況,而最近,日本就發布了一個全年的地震數據,我們來看下。